韓櫻松(北京市普仁醫(yī)院,北京 100062)
乳腺癌為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目前臨床對本病治療手段多為手術切除聯(lián)合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方案[1]。乳房為女性第二生理特征,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若行全乳房切除根治術可給女性帶來較嚴重的生理及心理創(chuàng)傷[2]。近年來,隨著臨床對乳腺癌生物學認知不斷加深,醫(yī)療技術持續(xù)發(fā)展,乳腺腫瘤切除范圍、象限切除范圍等明顯改善,可有效保留乳房生理結構,滿足女性生理及心理需求[3]。新輔助化療(NAC)指在惡性腫瘤實施手術或放療前應用的一種全身性化療,又稱術前化療,可有效殺傷腫瘤細胞,對腫瘤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進行抑制,利于縮小腫瘤體積,降低手術難度[4]。本研究將NAC用于2016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根治術前,旨在評價其手術效果及美容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年齡37-64歲,平均(50.51±1.97)歲,腫瘤直徑1.8-5.2cm,平均(3.52±0.98)cm,TNM病理分期Ⅰ期23例,Ⅱ期19例。觀察組年齡38-65歲,平均(50.59±2.04)歲,腫瘤直徑1.9-5.1cm,平均(3.55±1.03)cm,TNM病理分期Ⅰ期24例,Ⅱ期18例。兩組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均經(jīng)手術病理確診為乳腺癌;TNM分期Ⅰ-Ⅱ期;預計生存期>6個月;均符合NAC及手術指征,即可耐受化療及手術者,腫塊距乳頭有一定距離,腫瘤分期較早等;均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多發(fā)病灶或遠處轉移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長時間應用激素、免疫抑制劑者;術前接受放療、化療方案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精神、認知、智力等功能障礙者;對研究用藥過敏者;對化療或手術無法耐受者。
1.2方法 對照組單行乳腺癌保乳根治術,觀察組新輔助化療后行乳腺癌保乳根治術,具體方法包括:NAC:應用CTF化療方案,第1天靜脈滴注吡柔比星(THP)40mg/m2,第1天、第8天靜滴環(huán)磷酰胺(CTX)550mg/m2,靜滴氟尿嘧啶(Fu)500mg/m2,2周為1個療程,根據(jù)患者耐受及病情治療2-3個療程?;熎陂g常規(guī)給予止吐、水化等基礎治療。
保乳根治術:觀察組于NAC結束1周后行保乳根治術,對照組擇期行保乳根治術。行全麻,于距病灶2cm處行乳房象限切除術,同時對直徑2-3cm的胸大肌筋膜與正常組織行切除術,若切緣呈陽性,則根據(jù)腫瘤擴散情況持續(xù)擴大1cm切除處理,若處理后切緣仍為陽性,則行改良根治術。腋窩淋巴結行前哨淋巴結活檢或清掃手術。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腫瘤直徑、切緣陽性例數(shù)(墨汁染色的手術標本表面無乳腺癌或?qū)Ч艽嬖跒榍芯夑幮?,否則為切緣陽性)、保乳手術成功例數(shù)(病灶消失或縮小≥50%,術后無嚴重并發(fā)癥,電話或微信隨訪1年無復發(fā))??剖易灾泼廊菰u分,包括主觀(由患者自評)、客觀(由醫(yī)師及護士評價)兩方面,包括乳房外形、對稱、殘留瘢痕、色素沉著等內(nèi)容,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美容效果越好,該量表信效度為0.85。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22.0,用(±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腫瘤直徑、切緣陽性例數(shù)、保乳手術成功例數(shù)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n(%),±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n(%),±s]
分組(n=42) 腫瘤直徑(cm) 切緣陽性例數(shù) 保乳手術成功例數(shù)觀察組 1.64±0.42 2(4.76) 36(85.71)對照組 3.52±0.98 10(23.81) 24(57.14)t/χ2 11.427 6.222 5.414 P 0.000 0.013 0.020
2.2兩組美容評分比較 兩組術前乳房主觀美容評分、客觀美容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上述美容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美容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美容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與術前相比,P<0.05。
分組(n=42) 主觀 客觀術前 治療后 術前 治療后觀察組 90.24±2.27 81.41±1.34* 91.03±2.78 80.75±1.27*對照組 90.32±2.35 76.35±0.98* 91.24±2.93 74.31±0.86*t 0.159 19.753 0.337 27.211 P 0.874 0.000 0.737 0.000
2.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8%,較對照組的16.67%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乳腺癌在臨床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榜首,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受環(huán)境、飲食、工作壓力等多因素影響,乳腺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給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對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傳統(tǒng)根治術雖然可徹底清除病灶,但容易給患者造成較大生理及心理創(chuàng)傷。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增強,醫(yī)療診治水平不斷提高,患者不僅要求手術效果,還越來越注重美容效果。保乳根治術在傳統(tǒng)根治術基礎上進行改良,將手術切除范圍縮小,可盡量減少乳房缺失,保留乳房完整性,有效滿足女性對美觀的心理需求[5]。
保乳根治術手術適應證較嚴格,要求腫瘤邊緣距乳頭距離>3cm,腫瘤直徑<3cm,且無多中心病灶[6]。此外,由于乳腺癌為一種全身性疾病,腫瘤細胞可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轉移至各器官,故單純應用手術難以徹底殺滅腫瘤細胞,故保乳術前應用新輔助化療方案十分重要。NAC可有效殺滅乳腺癌亞臨床散播病灶,發(fā)現(xiàn)敏感化療藥物,幫助術后正確選擇化療藥物,利于提高手術效果及患者遠期生存率[7]。保乳術前行NAC可使大部分客觀指標得到緩解,有效縮小病灶體積,使部分局部晚期患者重新得到手術機會,還可消除遠處微轉移灶,降低遠處轉移風險及腫瘤細胞活力,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率[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腫瘤直徑、切緣陽性例數(shù)、保乳手術成功例數(shù)均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反映了保乳術前行NAC可有效縮小腫瘤直徑,殺滅腫瘤細胞,提高手術成功率。觀察組術后美容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分析原因可能為NAC通過縮小腫瘤體積可有效縮小手術切除范圍,從而減少乳房缺失,維護乳房美觀效果[9]。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分析原因可能為NAC可使手術時腫瘤細胞活力降低,不容易散播入血,利于減少術中轉移,從而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10]。
綜上所述,新輔助化療后行乳腺癌保乳根治術可縮小腫瘤直徑,降低切緣陽性例數(shù),從而順利開展保乳手術,也能獲得滿意的美容效果,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