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礦礦石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礦石中有價元素金的品位為1.77g/t,是回收的主要目的元素,同時伴生銀、銅、鉛、鋅等多種有價元素。原礦碳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有關資料表明,有機碳含量超過0.2%就會嚴重影響金浸出率
,該礦部分金礦石含有大量碳質板巖,有機碳含量遠超1%,高碳金礦石礦氰化過程劫金現(xiàn)象嚴重,影響金氰化回收率。
礦石中的金礦物主要為自然金和銀金礦,其次為碲金銀礦,另有微量金銀礦;銀礦物主要是碲銀礦;銅礦物主要是黃銅礦;鉛礦物主要是方鉛礦,另有少量白鉛礦;鋅礦物主要是閃鋅礦。其它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另有少量毒砂等。非金屬礦物主要為石英和綠泥石。具體礦物組成見表3。
礦石中金礦物的粒度分布很不均勻,主要集中分布在兩端,其中38.89%的金礦物大于40μm,36.23%小于10μm;單體金及與黃鐵礦裸露連生的金礦物僅占1.20%;73.74%金礦物呈不規(guī)則狀、粒狀嵌布于黃鐵礦與脈石礦物粒間以及脈石礦物粒間;5.34%金礦物以細粒狀、長條狀分布在黃鐵礦、黃銅礦、脈石裂隙中;19.71%的金礦物被包裹在黃鐵礦、方鉛礦、石英等礦物中,這部分金礦物的粒度比較細,大部分小于5μm,因此即使在細磨條件下也較難單體解離,主要影響金浸出率的提高。
黃鐵礦、方鉛礦和閃鋅礦的粒度分布亦很不均勻。其中,黃鐵礦的嵌布粒度最粗,其次為閃鋅礦和方鉛礦,黃銅礦的粒度最細,主要分布在0.015mm以下。黃銅礦、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的嵌布關系也較為密切,分離難度大。
該金礦選廠設計采用三段二閉路破碎+一段閉路磨礦+混合浮選+混合精礦脫藥再磨氰化(氰化貴液高溫高壓解吸電積工藝
)+氰渣洗滌+氰渣浮選鋅工藝,原設計選擇的工藝指標如表4所示。調試過程發(fā)現(xiàn)原設計流程存在以下幾個關鍵問題無法解決。同時原礦平均金品位僅1.77g/t左右,試運行期間金綜合回收率不足70%,有必要進行流程改造。
昨天,我親眼看到他不到五分鐘就把德魯打趴在地,德魯的臉到今天還青一塊紫一塊,這就足以證明皮特厲害,更何況他還比我高三十多厘米。
該礦石屬于硫化物包裹型碳質金礦石,最適合采用焙燒法進行預處理,此法可以打開硫包裹同時降低礦石中碳含量,焙燒工藝污染較大,環(huán)保審批困難,同時初期投資金額和生產成本過高,在該礦無法使用。通過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適合處理該礦石的方法還有化學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及覆蓋抑制法
。其中生物氧化法需將礦漿ph調整為酸性,氰化作業(yè)前又需要消耗大量石灰將ph調至10.5以上,酸堿消耗和細菌培養(yǎng)成本過高,不適合該礦使用。對于相對容易實現(xiàn)的化學氧化法和覆蓋抑制法均進行了試驗驗證,使用煤油對混合精礦中的碳物質進行覆蓋抑制,利用高錳酸鉀、過氧化氫、次氯酸鹽等對混合精礦中碳質物進行鈍化處理,氰化回收率均無明顯改善。
為支持民營企業(yè)發(fā)展,激發(fā)各類市場主體活力,2014 年起國家陸續(xù)向地方煉廠放開原油進口和使用權,使地煉加工量大幅增長。隨著新建裝置投產及地煉增加加工量,2016 年成品油產量增長2.8%。因國內需求量低于加工量,導致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增加,2016 年出口4831 萬噸。
實際生產發(fā)現(xiàn)混合精礦金浸出回收率不足75%,低于設計指標80.59%,主要存在以下兩點原因:①高碳金礦石占原礦總量30%以上,高碳金礦石富集得到的混合精礦氰化過程劫金現(xiàn)象嚴重。②混合精礦中被包裹在黃鐵礦等礦物中的金礦物占比不低,這部分包裹金浸出率不理想。③礦石中含有1.42%蒙脫石及少量高嶺石等粘土礦物,兩者均為層狀硅酸鹽礦物,易泥化后被硫化物夾帶進入混合精礦,因其表面電性和層間陽離子的存在,分散在水中會產生水化膨脹,并形成聚集體結構,使礦漿的黏度上升,影響金氰絡離子擴散速度,同樣影響浸出效果。
該金礦石中黃銅礦與方鉛礦、黃銅礦、閃鋅礦嵌存關系較為密切,同時所含黃銅礦嵌布粒度極細,很難通過浮選銅礦物手段將進入氰化作業(yè)的銅鉛鋅礦物含量降至不影響氰化后續(xù)作業(yè)的程度,單一浮選作業(yè)又無法最大限度回收礦物中的金銀元素,所以必須減少進入氰化作業(yè)的金元素總量,通過浮選方法富集大部分金元素作為精礦粉出售給冶煉廠,再將浮選尾礦氰化回收尾礦中金元素。大部分易泥化的碳質脈石將在分離浮選作業(yè)中上浮進入精礦,分離浮選尾礦含碳量降低,對提高分離浮選尾礦氰化回收率有利。冶煉廠可綜合利用精礦粉中銅鉛鋅等副元素,同時通過焙燒等手段解決高碳精礦氰化回收率低等問題。為節(jié)約投資,必須利用現(xiàn)有設備進行工藝改造,改造后流程如圖1所示,混合浮選前工藝。
從歸屬權的角度看,農村經濟產權屬于農村集體經濟資產,農村經濟產權所有者改變是因為農村集體經濟所隸屬的成員模式有所改變。
氰化貴液含有大量銅、鉛、鋅、鐵氰化絡合物、浮選藥劑及絮凝劑,這些物質被載金碳吸附后,導致其載金量下降嚴重,不足1000g/t,采用高溫高壓解吸電解工藝解吸率不足20%
,通過酸洗處理和火法再生聯(lián)合處理僅能消除浮選藥劑和絮凝劑對載金碳解吸率和載金量的影響,恢復載金碳小部分吸附能力,載金碳須頻繁進行提碳、解吸和再生作業(yè),將增加活性碳粉化比例和金損失,不得不直接出售載金量不足1000g/t的載金碳,極大提高了生產成本,同時造成資源浪費。
對原設計混合浮選藥劑制度進行反復優(yōu)化得到最佳藥劑制度,如圖2所示。
閃鋅礦和黃鐵礦嵌存關系密切,經過氰化后的氰渣進行選鋅作業(yè)時,鋅硫分離困難,原礦鋅品位僅0.2%~0.3%,遠低于設計值0.813%,很難獲得品位合格的鋅精礦。
大部分含碳物質隨浮選進入銅鉛鋅精礦,劫金現(xiàn)象影響減弱,硫精礦中硫包裹金占比較高,浸出率不理想,經過浸出試驗驗證,使用廣西森合高科生產的環(huán)保浸金藥劑金蟬單耗5kg/t情況下,硫精礦中金浸出率40%~50%。氰化鈉浸出效果稍好于金蟬,單耗2kg/t情況下,金浸出率45%~52%。氰化鈉作為劇毒化學品危險性較大,采購、運輸、使用管理均較為復雜,綜合考慮選用用相對環(huán)保的金蟬作為浸金藥劑。使用20kg/t氫氧化鈉和10kg/t漂白粉或雙氧水對硫精礦進行浸前預氧化處理,可將硫精礦金浸出率提高2%~3%,增加的金元素收益不足以抵消助浸劑成本,所以浸出前不對硫精礦進行預氧化處理。
原設計在混合浮選粗選和掃一作業(yè)分別添加150g/t、75g/t硫酸銅,通過閉路試驗發(fā)現(xiàn)添加硫酸銅后金回收率上升0.5%,混合精礦金品位僅18.24g/t,大量脈石礦物進入混合精礦,不利于后續(xù)混合精礦分離作業(yè)的進行,故混合浮選作業(yè)不再添加硫酸銅。
人工開挖孔樁之前必須進行成孔工藝試驗,并且數量應在兩個以上,檢驗孔樁內壁是否出現(xiàn)土層坍塌、涌砂等現(xiàn)象,同時檢驗混凝土護壁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若在進行分離浮選時先抑制鋅礦物,使大部分金元素隨銅鉛精礦浮出后再選鋅,試驗發(fā)現(xiàn)鋅精礦會帶走混合精礦中15%~25%金元素,金元素在鋅精礦中計價系數極低,同時開采后原礦鋅品位0.2%~0.3%,遠低于設計品位0.813%,鋅精礦的價值遠低于鋅精礦中金元素損失的價值和選鋅增加的成本,所以采用不選鋅分離浮選方案,直接產出富集大部分金元素的銅鉛鋅精礦。
目前多金屬礦山選廠分離浮選作業(yè)普遍采用乙硫氮或Z-200浮選方鉛礦和黃銅礦,二者選擇性好于黃藥類和黑藥類捕收劑,且用量僅為丁基黃藥的一半左右,是綜合回收貴重金屬的優(yōu)良捕收劑
。以石灰作為抑制劑的高堿性浮選條件下,可顯著降低銅鉛鋅精礦中黃鐵礦含量。本次優(yōu)化選用乙硫氮和Z-200作為分離浮選組合捕收劑,以確保在不影響金回收率前提下,盡量提高銅鉛鋅精礦的金品位,經過反復優(yōu)化確定分離浮選最佳藥劑制度和浮選流程如圖3所示。
不選鋅分離浮選流程閉路試驗結果見表6。銅鉛鋅精礦金品位31.96%,分離浮選金回收率高達95.21%。銅鉛鋅元素品位雖未達到計價品位,冶煉廠考慮精礦中銅鉛鋅等副元素價值,品位30g/t以上精礦中金元素計價系數高達87%,銀元素計價系數50%,金品位每提高5g/t,金元素計價系數增加0.5%,在滿足金品位達標的情況下,應盡量提高銅鉛鋅精礦產率,降低硫精礦中金元素金屬量。
按該藥劑制度進行混合浮選閉路試驗,將試驗結果統(tǒng)計于表5,混合精礦金品位22.33g/t,金回收率高達92.15%。
硫精礦中金元素僅占原礦金元素總量的4.41%,即使浸出率不高且載金碳仍無法重復利用,該損失已控制在可接受范圍,氰渣中流失的金元素僅占原礦金元素總量的2.65%,利用浮選和浸出試驗數據進行綜合計算,采用混合浮選+混合精礦抑硫浮銅鉛鋅精礦+硫精礦氰化流程,金綜合回收率高達89.50%,考慮計價系數后(載金碳中金計價系數0.95),金綜合回收率亦高達78%,遠優(yōu)于原設計指標。
由于該地區(qū)的民族多樣性較明顯,且地方特有的方言種類較多,因此樂山地區(qū)的普通話整體水平處于中間狀態(tài)。如圖2.1所示,在受訪人群中,雖然涵蓋了工作者、學生及老年群體等不同范圍人群,但普通話仍然沒有達到一甲水平的,一乙也只有22人,即大部分處于二級水平上,二甲與二乙分別占44.2%與41.6%,二級的總體比例達到85.8%,本文認為一方面是由于當前雖然各地區(qū)的母語及方言不同,但普通話在各地的普及率及使用率較高,因此整體水平性不低;另一方面,在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中,會對南方地區(qū)的學生進行政策傾斜,即對普遍的地區(qū)性發(fā)音錯誤采取不扣分策略,因此部分方言中的發(fā)音問題在普通話測試成績中的影響較小。
該改造未占用分離浮選工段原有選鋅設備,若采區(qū)出礦鋅含量超過0.5%,即可啟用選鋅設備,將銅鉛鋅精礦中的鋅礦物分離出來,作為鋅精礦單獨銷售以提高鋅資源利用率,現(xiàn)階段原礦鋅含量過低,暫不啟用選鋅作業(yè)。
流程改造后生產指標見表7,實際生產金綜合回收率均在89.35%以上,與前期選礦工藝驗證試驗指標吻合,除金回收率改善明顯以外,與原流程相比,改造后流程還具有如下優(yōu)勢:①原流程混合精礦全部氰化,浸金藥劑金蟬消耗量20~30kg/t,改造后僅硫精礦須氰化,且金蟬用量僅5kg/t,
金蟬用量僅為原流程6%~10%,活性炭消耗量僅為原流程3%~5%左右,大幅度降低浸金藥劑成本、載金碳用量及高溫高壓解吸電解作業(yè)能耗。②對礦石性質波動適應性強,原礦金品位低至1.56g/t,亦可在保證金回收率情況下確保銅鉛鋅精礦金品位達到30g/t以上,使其符合最低銷售要求。分離浮選作業(yè)僅通過控制石灰添加量即可控制銅鉛鋅精礦的金品位,操作難度遠低于流程改造前鋅硫分離作業(yè),便于生產管理。該改造方案可供含碳多金屬硫化物型金礦選廠參考和借鑒。
部分企業(yè)中,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主要是總結和分析企業(yè)過去及當前階段的管理運營情況進行。基于現(xiàn)狀是無法對未來的發(fā)展進行預測的,因為這種做法缺乏預測的依據,所以對公司未來發(fā)展的規(guī)劃有著不良影響。
該金礦選廠原設計采用混合浮選+混合精礦脫藥再磨氰化(氰化貴液高溫高壓解吸電積工藝)+氰渣浮選鋅工藝,存在以下三個問題:①高碳金礦石占原礦總量30%以上,劫金現(xiàn)象和硫包裹導致混合精礦浸出回收率過低。②氰化貴液含有大量銅、鉛、鋅、鐵氰化絡合物、浮選藥劑及絮凝劑,載金碳載金量下降,且無法順利解吸循環(huán)利用。③原礦鋅品位低,鋅硫分離困難,很難獲得品位合格的鋅精礦。試運行期間金綜合回收率不足70%,有必要進行流程改造。
對混合浮選藥劑制度和分離浮選流程進行了優(yōu)化,混合浮選不再添加硫酸銅,分離浮選不再選鋅,改造為混合精礦抑硫浮銅鉛鋅精礦+硫精礦氰化流程,同時通過閉路試驗和氰化試驗驗證金綜合回收率高達89.50%,考慮計價系數后金綜合回收亦高達78%。實際生產金綜合回收率均在89.35%以上。
[1]宋鑫.中國難處理金礦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技術[J].黃金,2009,30(07):46-49.
[2]喬天強,李洪松,朱坤.載金炭高溫高壓解吸電積工藝研究及優(yōu)化[J].云南冶金,2021,50(06):56-61.
[3]張作金,王倩倩,代淑娟.碳質金礦預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礦產保護與利用,2017(05):99-104.
[4]和少龍,馬強,梁佑貴,尚朝表.高銀銅鐵鈣載金炭高溫高壓解吸電解試驗與實踐[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20(05):66-70.
[5]袁竹林,張昌啟,沈子林.乙硫氮應用于礦石浮選的使用特點[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1982(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