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
豫北一帶,家里逢著紅白喜事要專門請大廚。那年歲,家家戶戶的條件都不好,但辦事兒又不能丟了面子,“謝大廚”是必走的程序。
啥叫謝大廚?從字面上看,就是感謝大廚。一般是在正席前一天的晚上,前來幫忙捧場的街坊鄰居都在桌前坐好,準備試席了。在知客的帶領下,主家來到大廚跟前,手捧一個托盤,托盤上擺放著現(xiàn)金、毛巾、肥皂、香煙四樣禮物。知客一聲吆喝,主家就把四樣禮物奉上。當然了,現(xiàn)金不過是圖個排場,大廚是不能收的,其他三樣兒,大廚會收下來。
且說豫北渠陽鎮(zhèn)上有個大廚,名叫孫大勺。這孫大勺不知打哪兒學來一手燒菜的好本事,鎮(zhèn)子上不管誰家有了紅白喜事兒,都請他去做大廚。這回,住鎮(zhèn)子南頭的馬大牙家添了孫子,也拜托他當大廚。
試席之前,先得謝大廚。知客問馬大牙:“東西都準備好了嗎?”
馬大牙點點頭。于是,知客在前面領著,馬大牙端著托盤在后面跟著,兩人到了孫大勺跟前。
知客朗聲念道:“馬府添丁合家歡,請來大廚做美餐。煎炒烹炸真辛苦,主家感謝來問安!”
話音剛落,馬大牙向前一步,遞上托盤,笑著說:“大勺兄弟,不成敬意,還望笑納!”
孫大勺一看托盤上的東西,臉上的笑容就消失了,為啥?托盤上放的現(xiàn)金,皺皺巴巴的不說,還只有幾張零散票子。雖然放現(xiàn)金不過是做做樣子,但一般人家都會專門換新票子,整整齊齊地放上一疊,以示對大廚的尊重。這現(xiàn)金一看就是臨時準備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打發(fā)叫花子呢!顯然,馬大牙沒把謝大廚這事兒放在心上啊!
孫大勺心里不好受,可他一句話也沒說,還是把托盤接了過去。
第二天是正席的日子,客人全都來了,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待客人們都落座了,知客沖著孫大勺喊道:“大勺,上菜唄!”
孫大勺答應一聲,開始往盤子里盛菜。先上的是涼菜,頭兩道菜沒事兒,上第三道涼拌菜時,還剩四五桌子的菜沒有盛呢,大盆里的涼菜竟然見了底兒。孫大勺連忙找人叫來知客,問這事兒咋辦。知客也不敢做主,就把馬大牙找了來。
馬大牙一看,也不由得著了慌,埋怨道:“大勺兄弟,菜咱買得樣樣都多,咋到關鍵時候不夠了呢?”
孫大勺冷冷地說:“菜要是真買夠了,這會兒怎么差這么多?這事兒只有你自己心里亮堂了。”
知客聽了,瞪了馬大牙一眼,說:“甭說了,眼下現(xiàn)買菜也來不及,那幾桌少了菜的,你挨桌兒給人家去倒杯酒,算是賠禮道歉了!”
馬大牙受了一頓埋汰,心想,自己買菜時明明買夠了,這事兒真蹊蹺,可這會兒也只能暗氣暗憋,按照知客的吩咐做了。
宴席結束后,孫大勺把菜刀和炒勺收拾好,起身回家,知客在后面也跟著一塊兒離開。到了外邊,知客試探地說:“馬大牙辦席,出了這么個漏子,也算是丟臉了!”
孫大勺面不改色地說:“誰讓他自己少買了菜呢?”
知客“嘿嘿”一笑,說:“大勺,你還瞞我?老實說,這事兒是不是你使了啥招兒?”
孫大勺看看知客,繃直的身子放松下來,笑道:“啥事兒都瞞不過您。我是不蒸饅頭爭口氣,誰讓他馬大牙謝大廚時不給我面子!”
知客說:“這么說他確實有點活該,不過,你咋讓這么多菜不夠了,還不顯得前面那幾桌盤里多?”
孫大勺湊到知客耳朵旁邊,低聲地說道:“就一個招兒:焯水。”
知客恍然大悟,原本生拌的蔬菜, 一焯水,不縮個兒才怪呢!
(發(fā)稿編輯:呂? 佳)
(題圖:孫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