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濤
(陜西省鎮(zhèn)安縣高峰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 陜西 鎮(zhèn)安 711500)
核桃炭疽病是由貝絲殼菌和球針殼菌2種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核桃果實,也危害核桃葉片、芽和嫩梢。發(fā)病期為6~8月。感病后易引起早期落果,果仁干癟或全果發(fā)黑腐爛,大大降低核桃產量和品質。發(fā)病葉片顏色變黃,重病葉全變黃。
1.1 試驗園概況。試驗地設在陜西省鎮(zhèn)安縣高峰鎮(zhèn)長河村核桃園。核桃園面積600 m2,樹齡18年,樹高3.9~4.8 m,生長中等,郁閉度0.8。試驗園地適于核桃生長。由于果農疏于核桃撫育管理,且對病蟲害防治重視不夠,園內核桃炭疽病發(fā)生較嚴重。
1.2 試驗材料。試驗品種為香玲;試驗藥劑:6%氯苯嘧啶醇、20%銀果可濕性粉劑、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25%味鮮胺乳油。
1.3 試驗方法
1.3.1 6%氯苯嘧啶醇2 000倍液噴灑防治試驗。氯苯嘧啶醇屬嘧啶類低毒廣譜殺菌劑。發(fā)病期(6月底~7月)設置6%氯苯嘧啶醇2 000倍液與清水(CK)2個處理組,做噴灑防治對比試驗。每10 d噴1次,連噴3次后調查防治效果。
1.3.2 20%銀果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灑防治試驗。銀果為合成的擬銀杏提取液的植物源農藥,是低毒、低殘留、廣譜殺菌劑,具有殺菌、抑菌的雙重作用,對人畜和果樹安全。發(fā)病期(6月底~7月),設置20%銀果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與清水(CK)2個處理組,做噴灑防治對比試驗。每10 d噴1次,連噴3次后調查防治效果。
1.3.3 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防治試驗。中生菌素是由鏈霉菌產生的一種新型農用抗生菌,具有觸殺和滲透作用。發(fā)病期設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與清水(CK)2個處理組,做噴灑防治對比試驗。每7~10 d噴1次,連噴3次后調查防效。
1.3.4 25%味鮮胺乳油800倍液噴灑防治試驗。味鮮胺是一種新型廣譜性殺菌劑,對真菌侵染引起的核桃果樹病害有特效。核桃炭疽病發(fā)病期,設置3%中生菌素乳油800倍液與清水(CK)2個處理組,做噴灑防治對比試驗。每7~10 d噴1次,連噴3次后調查防治效果。
2.1 6%氯苯嘧啶醇2 000倍液噴灑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發(fā)病期用6%氯苯嘧啶醇2 000倍液噴后,其好果率為91.6%,防治效果明顯。
表1 6%氯苯嘧啶醇2000倍液噴灑防效
2.2 20%銀果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灑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發(fā)病期用20%銀果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后,其好果率為91.9%,防效明顯。
表2 20%銀果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灑防效
2.3 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防治效果。從表3可看出,發(fā)病期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后,其好果率為91.3%,防效明顯。
表3 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防效
2.4 25%味鮮胺乳油800倍液噴灑防治效果。從表4可以看出,發(fā)病期用25%味鮮胺乳油800倍液噴后,其好果率為92.9%,防治效果明顯。
表4 25%味鮮胺乳油800倍液噴灑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發(fā)病期(6月底~7月),用6%氯苯嘧啶醇2 000倍液、20%銀果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味鮮胺乳油800倍液噴后,其好果率分別為91.6%、91.9%、91.3%、92.9%,防治效果都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