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琰, 劉 冬
(西安科技大學 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紅色旅游自1996年正式在國內提出和開展以來,已經形成了相當大的市場規(guī)模,《2021紅色旅游發(fā)展報告》顯示,上年國內紅色旅游人次突破1億,紅色旅游經濟貢獻超過1萬億。然而,隨著紅色旅游市場與規(guī)模的不斷壯大,粗放式發(fā)展、說教式教育等制約瓶頸也越發(fā)明顯,千篇一律的遺址舊址參觀與大眾旅游時代游客所追求的休閑體驗需求脫節(jié)日益嚴重。面對困境,各紅色旅游目的地紛紛采取措施,不同程度地推出了系列體驗活動,但新活動、新產品的體驗效果如何,哪種形式的體驗活動體驗度更高,這些無從衡量。
本文將區(qū)域協同理論引入紅色旅游研究,基于區(qū)域協同視角,以延安紅色旅游為例,建立紅色旅游體驗度評價模型,明確延安區(qū)域旅游系統內各要素與旅游體驗度之間相互影響、促進、制約、合作的協同關系,為順應時代發(fā)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區(qū)域旅游系統主要由旅游目的地內受到旅游活動影響并對旅游活動產生反饋的各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具有獨特的空間組成結構與功能系統,主要由旅游資源、旅游產品、旅游線路、服務體系和客源地市場等要素組成。簡單來講,游客從客源地出發(fā),通過某種渠道或者方式,進入旅游目的地的某個節(jié)點開展旅游活動,在旅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游客有意無意地會對餐飲、住宿、交通、娛樂等產品進行消費。
區(qū)域協同是區(qū)域系統內的各子系統之間通過相互協調、合作或同步聯合、集體行動所形成的一種發(fā)揮資源最大效能的方法[1]。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各子系統形成一種自然、有序的合作過程,通過協同作用引發(fā)整體效應的放大,形成“1+1>2”的實際效果。區(qū)域協同理念對于延安紅色旅游而言,就是要充分地鏈接和整合旅游過程中吃、住、行、游、購、娛各子系統、要素,建立跨行業(yè)的、綜合性的紅色旅游體系,實現延安紅色旅游產業(yè)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旅游體驗是游客在旅游產品認知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情感反應[2],也是游客在旅游活動中受到旅游目的地人或物的影響后心理水平改變及心理狀態(tài)滿足的程度,是旅游者個體情感累積的反映。20世紀60年代,Boorstin對旅游體驗進行了初步定義,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此后,旅游體驗研究逐漸興起。Graefe等從心理學角度認為旅游體驗是由個人感知、地方印象、所處情境、個性等許多復雜因素構成的一個綜合體[3];Lash等基于人類學的視角,提出無論是在度假還是在日?;顒?,游客獲得的體驗與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環(huán)境具有相似性[4]。
游客游覽體驗質量的優(yōu)劣會對旅游者的旅游忠誠度、后期消費行為及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旅游體驗度則是衡量游客游覽體驗質量的重要工具。國內學者對于旅游體驗度的研究以統計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為主,多是基于“感知”“認同”等視角,側重于從測量指標的角度出發(fā)對旅游經歷和體驗品質量進行評價[5],注意力多集中于旅游六要素中的“游”,對“食”“住”“娛”等要素的體驗性評價不足,也未曾針對紅色旅游獨有特征進行評價指標設計。
本文以Graefe、唐文躍等人對紅色旅游體驗的定義為基礎,結合區(qū)域協同理論,從環(huán)境、設施、服務等多個方面、多個要素對延安紅色旅游體驗度衡量指標進行了科學、全面的設計,力求客觀、準確地對游客紅色旅游體驗質量進行評價,側重在評價模式的推廣性方面體現出研究的應用價值。
紅色文化遺產是包括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重要革命紀念地、紀念館、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的遺產資源[6]。延安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延安精神的發(fā)源地。從長征結束至建國前夕,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延安戰(zhàn)斗和生活了近十三年,擁有豐富革命歷史遺存,紅色資源具有“類型齊全、數量眾多、序列完整、等級較高、內涵豐富”等特點。包括了以王家坪、棗園為代表的黨中央、邊區(qū)政府機構舊址,以洛川會議舊址、楊家?guī)X中央大禮堂為代表的重要會議舊址,以瓦窯堡、下寺灣為代表的中央領導及西北革命根據地領導人舊居,以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舊址、清涼山解放日報舊址、豐足火柴廠為代表的醫(yī)療、教育、文化、工業(yè)、金融、外交等機構舊址,以及以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青化砭戰(zhàn)役為代表的戰(zhàn)場遺址等各種類型。
延安擁有著國內體量、數量最大的紅色旅游景點群,紅色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內外十分著名的革命圣地。全市有寶塔山、延安革命紀念館等四百余處革命舊址和數萬件珍貴文物、資料照片。全市共有3A級及其以上景區(qū)43家,其中過半數為紅色旅游景區(qū)(包含兩家5A級景區(qū))。擁有13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以及4處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全市擁有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31座,館(庫)藏文物六萬多件,其中包括大量國家一級、二級文物。與國內其他紅色旅游目的地相比,延安紅色旅游資源和各類舊址在數量、規(guī)模、跨度、級別、保護、內容等多方面均處于全國頂級行列[7]。延安擁有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的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更是我國三大國家級干部培訓基地之一,全國超過30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學員在此接受紅色教育培訓,僅2018年就開展了紅色教育培訓29.3萬人次。延安區(qū)內的寶塔山、楊家?guī)X等紅色旅游景區(qū)知名度和紅色文化旅游活動參與度都很高,在國內紅色文化展示與紅色旅游發(fā)展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根據《延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公報》,從2003到2013年的十年里,延安年接待游客數量增長了12倍,總收入增長了17倍。2015年接待游客人數達到3500萬人次,旅游收入193億元。2019年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7308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5.2%,其中海外旅游人數4.5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95億元,同比增長20.6%,其中外匯收入440萬美元。2020年受疫情沖擊,全市累計接待人次和旅游綜合收入有所縮水,但與同省其他地級市相比,仍處于優(yōu)勢地位?;谘影布t色旅游在全國范圍內的獨特地位以及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筆者以延安紅色旅游景區(qū)為研究樣本,對紅色旅游體驗度的優(yōu)化模式和評價模型構建進行探討。
游客參與紅色旅游活動,往往是出于對革命先烈的緬懷、紅色精神的敬仰和革命生活的體驗等。但在實際的旅游過程中,當一種旅游動機實現后,會在其基礎上產生新的旅游動機,成為驅動游客旅游行動的新目標和動力。也就是說,在紅色旅游過程中,當游客追求“紅色精神”這一基礎動機滿足之后,就會對紅色旅游目的地的特色美食、民俗風情產生新的興趣,成為新的旅游動機,進而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延長逗留時間、影響游后行為。
因此,本文從區(qū)域協同視角出發(fā),在梳理國內外旅游體驗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延安紅色旅游景區(qū)的實際情況,采取現場調研、問卷調查及游客訪談等方式,建立紅色旅游目的地游客體驗度模型。模型除延安紅色旅游核心吸引物外,還選取了旅游環(huán)境、旅游設施、旅游服務和游客意愿等因素指標,一同構建延安紅色旅游體驗度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過程中利用SPSS軟件將調研數據進行量化,對調查結果的準確性進行數據統計和因子分析,根據因子方差的貢獻率,檢驗變量對于體驗度的影響,最終完成對延安紅色旅游體驗度測評和影響因子分析,獲得游客體驗感知和游后行為之間的作用關系及影響情況,建立紅色旅游游客體驗度綜合評價體系[8]。
調查問卷主要包括游客個人信息、旅游體驗度以及重游意愿三大部分(表1)。游客個人信息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水平、從事行業(yè)、收入情況以及出游形式等。旅游體驗度是以紅色旅游游客體驗度綜合評價體系為基礎設計的問題,包括:環(huán)境、設施、核心吸引物和服務四個體驗要素。其中各個要素的分項分別為環(huán)境體驗方面5個(區(qū)域氣候、黃土風貌、城市(鄉(xiāng))文化氛圍、友好的主客互動、景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設施體驗分為7個(特色住宿、特色餐飲、網絡設施、景區(qū)購票系統、游覽配套、景區(qū)交通、網絡信息覆蓋),核心吸引物體驗方面5個(節(jié)日活動、紅色文化活動、陜北風俗活動、歷史文化深度、歷史現場感),服務體驗方面4個(導游服務、科技服務、購物服務、售后服務)。游客意愿包括是否愿意重游和是否愿意向親友推薦2個。在指標賦分方面,采用社會調查領域中最常使用的李克特量表來測評游客對延安紅色旅游體驗的看法、評價以及后期意向。具體問卷設計中采用5級量表形式,即把每個評價指標體系的體驗度劃分為“高、比較高、一般、比較低、低”5個等級,并通過連續(xù)化處理,分別賦值5分、4分、3分、2分、1分。是否愿意重游和是否愿意向親友推薦劃分為十分愿意、愿意、不確定、不愿意、十分不愿意5個等級,同樣分別用5-1分代表[9]。
表1 指標評價體系表Table 1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調研主要運用隨機抽樣調查法,對前往棗園、延安革命紀念館等主要景區(qū)的游客以發(fā)放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在向游客進行問卷發(fā)放之前,需和被調查者進行相應的交流,表明問卷調查的主要目的,同時向調查者解釋每個問題的含義,方便游客理解和填寫問卷,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問卷真實和有效性的保障。當游客填寫完以后及時進行回收,在游客填寫問卷的同時對游客進行訪問,并對游客旅游體驗感受進行記錄,確保統計數據的廣泛性、客觀性。2021年清明假期間,在棗園、楊家?guī)X、延安革命紀念館等景區(qū)共計發(fā)放1000份游客問卷,在游客填寫完畢之后進行即時回收,共計回收937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7%(表2)。
表2 問卷調研情況表Table 2 Questionnaire Survey
通過對游客的年齡、從事行業(yè)、文化水平、收入情況等基本屬性分析發(fā)現(表3),前來延安參與紅色旅游的游客主要是中青年游客,多處于18-40歲之間,平均年齡約為33歲,說明年輕人已經逐漸成為紅色旅游的主力軍,紅色旅游的主要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一般而言,這個年齡段的游客大多都有穩(wěn)定的經濟收入,思維較為活躍,追求個性化和新的生活體驗。同時對智慧旅游設備的使用都是非常熟悉,好奇心重,學習能力強,單一和平展示的旅游產品對其吸引力不強。從職業(yè)劃分來看旅游者大多為學生、企事業(yè)單位人員以及公務員三類,高中/中專/技校及以上學歷者占比超過80%,具有大學本科/??平逃接慰驼急茸疃?,大多都是高學歷的知識分子,文化程度高。這類旅游者閱歷相對豐富,在旅游過程中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和自我的釋放,主張旅游消費的參與化,因此對旅游過程中的服務體驗要求也更高。
表3 受訪者基本情況Table 3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通常,研究中多運用Cronbach’s α系數進行信度檢驗,一般認為,當α值小于0.35時,對其結果應該予以拒絕,當α值位于0.35和0.7之間時即可接受,而α大于0.7時,則認為信度較高[10]。通過對研究區(qū)數據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因子分析,檢測數據的內部一致性,得到Cronbach’s α系數為0.821,系數大于0.7,信度較高,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下一步的分析。此外,文章選取了標準擬合指數NFI、擬合優(yōu)度指數GFI、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調整后配適度指標AGFI等這幾個較為穩(wěn)定的指標來進行驗證性因子的擬合度分析,整體來看數據的擬合度較好。
為實現因子分析的準確性,在利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因子分析之前,還要同時進行KMO和Bartlett球形檢測(表4),KMO檢驗系數>0.5,P值<0.05時,問卷才有結構效度,才適合做因子分析。本次問卷KMO和Bartlett球形檢測結果為0.803,P值為0,其結果相關性較強,適合以此進行因子分析。
表4 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Table 4 KMO and bartlett test results
本文以受訪者基本信息為基礎,對延安紅色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體驗度進行分析,發(fā)現游客性別、年齡等對游客體驗度干擾較弱。因此在進行因子分析的過程中不考慮游客基本情況對調查結果的影響。
在五個一級指標即觀察標量中(表5),對延安紅色旅游體驗度影響重要程度依次為核心吸引物體驗>環(huán)境體驗>游客意愿>設施體驗>服務體驗,說明游客參與紅色旅游追求體驗的重點在于核心吸引物,這也符合旅游心理學對于旅游動機的定義與分析,對其預期最高,而在實際得分中,設施體驗與核心吸引物體驗得分最低,分別為3.709和3.741,表明了游客對于延安紅色旅游的核心吸引物體驗預期與實際感受落差較大。
表5 游客體驗度因子分析Table 5 Factor analysis of tourist experience
(1)在環(huán)境體驗方面,通過調研問卷數據反饋,游客對友好的主客互動評分最低,僅為3.536分,表明游客對于在餐飲、住宿、購物等具體旅游活動中與當地居民、工作人員的互動感受不強。而區(qū)域氣候與黃土風貌得分位于前列,特別是黃土風貌,游客游覽前期望值并不是很高,但在實際旅游過程中游客對其感受較為強烈,表明延安在環(huán)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變了人們對陜北傳統的古板印象,既感受到了影視劇中表現出的黃土風情,又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天高云淡,游客體驗感較高。
(2)在設施體驗方面,通過游客旅游后的體驗發(fā)現,游客對游覽配套評價最低,平均值僅為3.513分,表明延安紅色旅游景區(qū)在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方面詬病較多。結合實際調研,發(fā)現除各景區(qū)外,延安市在游客集散(服務)中心、停車場、外部引導系統等旅游服務體系建設及其規(guī)范化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而在特色住宿、特色餐飲、旅游交通等方面得分同樣較低,表明延安紅色旅游景區(qū)在住宿、飲食、交通方面的設施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大大影響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3)在核心吸引物體驗方面,通過游客旅游后的體驗發(fā)現歷史文化深度和紅色文化活動因子載荷量分別為0.821分、0.728分,表明游客對于歷史文化深度和紅色文化活動最為看重。但在實際得分中,延安歷史文化深度體驗度得分最高,紅色文化活動得分相對較低,說明延安作為國內外知名的革命圣地,紅色文化底蘊深厚,但實際展示與表現水平較低,延安紅色旅游活動需要進一步提升活動質量。而從最低分情況來看,游客對延安紅色旅游現場感評價最低,游客對千篇一律的簡單的床鋪桌椅擺設展示窯洞故居的體驗效果不滿意,多個景區(qū)旅游產品雷同現象嚴重,降低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度。
(4)在服務體驗方面,受到文物保護方面的限制,加之紅色旅游的特殊性,大部分延安紅色旅游景區(qū)的展示手段較為單一,科技手段運用落后,游客對于科技服務評價僅有3.615分。與此同時,在導游配套設施服務方面還不夠完善,導游系統不完善,導游詞的針對性與靈活性不強,服務體驗較差。
(5)從所有二級指標變量得分情況來看,除以上分析的各項指標外,結合游客訪問情況,發(fā)現游客對延安特色餐飲、特色住宿以及陜北風俗活動等方面的體驗評價同樣較低,表明延安紅色旅游在這些方面仍需要改進。
總體來看,延安紅色旅游景區(qū)在旅游體驗度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①“主客互動”機制尚不成熟,其所代表的社會交往空間還遠遠不能滿足游客在文化旅游過程中的體驗需求;②基礎配套設施完善程度不高,游客游覽的舒適度較弱;③核心吸引力不強,歷史的現場感氛圍營造不夠濃烈,游客代入體驗感差;④科技元素融入不足,旅游資源以現實開發(fā)為主,其他領域涉及較少,產品設計單一、創(chuàng)新力度不夠,旅游產品附加值不高;⑤特色化的旅游住宿、餐飲產品較少,游客對于當地特色旅游產品體驗較低。
在旅游活動的主客互動過程中,當地的原住民往往視自己為主人,視游客為客人,但是隨著紅色旅游活動的深入發(fā)展,傳統的主客關系正在逐漸發(fā)生質的變化,主人不只是主人,還有服務提供商的身份。盡管主人從事旅游活動的直接目的在于獲取利益,但在與游客的實際接觸中仍要公正、公開、平等、真誠地對待對方。游客到景點參觀游覽、酒店住宿、品嘗地方美食、購買旅游產品都要與旅游目的地的原住民進行接觸,實際上都是進行主客互動的過程,因此紅色旅游目的地要注重提高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服務水平,不斷增強游客的主客互動體驗。如景區(qū)、展館的講解員和導游人員要根據不同身份、不同年齡階段的游客提供不同的講解稿和講解風格,用語標準、解說生動,用熱情洋溢的服務狀態(tài)和得體的舉止給游客以親切的游覽感受。其他服務崗位如觀光車、安保等工作人員要結合自身崗位特點,為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務。在旅游淡季根據不同部門的服務評價開展針對性的輪訓,提高員工思想意識,強化服務理念。
旅游服務設施是一個景區(qū)、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滿足游客特定旅游需求而服務的,直接關系到游客旅游體驗的好壞,主要分為游覽、餐飲、購物、住宿、娛樂、交通、保障和其他八大體系。隨著旅游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游客更加注重旅游過程中的品質追求,對目的地旅游信息服務、旅游交通服務、安全保障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多元、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已經成為旅游產業(yè)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作為近些年最流行的新興旅游方式,自助旅游較傳統跟團游更加靈活、自主,對旅游信息服務、基礎設施、業(yè)態(tài)配套等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發(fā)展地方紅色旅游產品時應充分重視游客設施的完善。在旅游交通銜接、景點串聯過程中重視公共區(qū)域的旅游服務,減少服務盲區(qū),使得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服務,避免游客在遇到困難時無服務、無反饋的現象出現。服務工作人員統一著裝,持證上崗,接受游客監(jiān)督投訴舉報。除此之外,還應當最大限度地照顧到不同類型游客的多樣性需求,在公共區(qū)域設置衛(wèi)生間、免費熱水和休憩座椅等服務設施。加強此類設施的日常維護和清潔,確保景區(qū)整體環(huán)境的整潔,對當地居民的言行進行合理引導,杜絕不文明、不禮貌行為的出現。
紅色旅游多是依托各類紅色舊址、名人故居等,其參觀展示方式大多較為傳統、靜態(tài),因此紅色旅游產品設計開發(fā)的核心要點在于“動靜結合”,即:在傳統文物靜態(tài)展示的基礎上,配合新興技術,開發(fā)參與度和體驗度強的旅游產品,從而達到增強核心吸引力的目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相對于物質生活,人們更加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從原來的觀光轉變?yōu)榉潘缮硇?、休閑尋樂。因此,紅色旅游市場急需的就是體驗性好、趣味性高、參與性強、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诖耍數丶t色旅游管理者、供給者和參與者要解放思想、整合資源優(yōu)勢,豐富紅色旅游產品供給。
以紅色旅游資源為核心,緊密結合紅色旅游目的地所處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對紅色旅游商品開發(fā)定位進行把控,強化紀念意義和創(chuàng)意設計,以游客需求為導向滿足游客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延安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大致可按四類進行開發(fā):一是紅色文化類,如印章、文化衫、大包干畫冊等;二是歷史類,如延安時期的茶具等;三是民俗類,如腰鼓等;四是食品類,如紅棗的深加工產品等地方土特產。
在保持傳統常規(guī)旅游產品開發(fā)的基礎上,圍繞“延安精神”最寶貴、最具特色的紅色資源,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從游客需求和紅色精神宣傳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紅色教育培訓產品、紅色文藝影視作品等紅色旅游衍生產品與服務。深度挖掘和重復利用蘊含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拍攝全國知名的影視文藝作品,同時整合利用周邊的高校、黨校和各級黨政干部等社會資源形成學習弘揚“延安”精神為靈魂和主線,開發(fā)互動、主題、體驗式的干部教育學習課程。
選擇參與紅色旅游的游客,主要目的不是簡單的游山玩水,其初衷在于親歷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歷史現場,親歷曾經艱苦卓絕的歷史環(huán)境,用身心體驗一下那些從歷史書籍、影視作品、思政課堂中所了解到的歷史真實。而歷史現場的缺失,只是象征性地讓游客到紅色旅游目的地進行參觀,就會使游客原有的期待變成失望,導致旅游體驗度的降低。因此紅色旅游景區(qū)必須要盡可能地還原歷史真相與場景,營造切合時代背景的、真實的歷史現場感,讓參觀者以真實的情感體驗,感受到革命力量與延安精神的感染與號召,才能真正讓紅色旅游展現出其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在現實旅游開發(fā)過程中,部分紅色景區(qū)的可開發(fā)資源并不多,特別是延安地區(qū),其主要表現形式多為窯洞土屋、桌椅床鋪等,極易雷同。每個景區(qū)能夠吸引不同游客的核心在于其在中國革命史上不同時期的歷史痕跡。因此景區(qū)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通過科技手段,重現歷史場景,運用聲、光、電、裸眼VR等營造濃厚的歷史氛圍感,運用地方傳統文化符號,注重對建筑環(huán)境要素、商業(yè)要素、地域文化要素的打造。對景區(qū)的主題進行塑造和強化,使游客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
多樣化的旅游產品供給,延長了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滯留時間,順帶而來的就是吃、住問題。因此特色化的食宿產品對于吸引游客留宿,刺激消費、延長產業(yè)鏈、擴大經濟效益有著重要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物質與精神享受的追求不斷提高,對于酒店而言,游客要求酒店不僅僅是要提供基礎的住宿設施,還要求具有鮮明地區(qū)特色的、充滿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環(huán)境。要按照不同層次、年齡、目的的游客需求,依托延安濃厚的陜北民俗風情,打造地方品牌化的食宿產品,打造形態(tài)多樣的餐飲住宿設施,形成多樣化的延安特色食宿體系,既能滿足商務、會務等參觀團體需求,也能滿足散客的個性化需求。
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可配合扶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支持村集體盤活空置農房、閑置集體資產等,分門別類,打造一批富有吸引力的片區(qū)特色民宿集群。支持農民盤活民俗資源,激發(fā)農民參與性,依托特色民俗資源,積極開發(fā)各類特色鮮明的食宿產品,打造一批集自然、人文、歷史、地域美食為一體的文化體驗民宿、傳統建筑民宿、景觀觀賞民宿。組建美食產業(yè)協會,加快打造地方餐飲品牌,提檔升級美食城、美食街(區(qū)),培育一批特色突出、文化內涵豐富、社會影響力大的品牌企業(yè)、龍頭企業(yè),推廣地方特色餐飲。通過開發(fā)特色食宿服務,延長旅游產業(yè)鏈,增加旅游收入,實現吃、住、游的協同發(fā)展。
游客的長期滿意和重復訪問是一個旅游目的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對于旅游目的地來講,通過游客體驗度調查不僅可以得到游客對產品的認同,還可以創(chuàng)造二次價值。一般而言,游客對于知名度較高或市場反饋良好的旅游景區(qū)的回訪往往會比較放心,愿意溝通和提出一些具體的意見。即便是大部分游客短期內不會故地重游,但是他們所提供的建議對于旅游目的地建設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而言有著重要意義,其向親友的推薦意愿也會直接為旅游目的地帶來社會和經濟效益。因此,延安紅色旅游產品必須有一個擴展的階段,以進一步加強游客的體驗。例如,根據不同節(jié)日特點策劃不同主題的旅游活動和紀念品,邀請游客為產品開展評論和建議,得到市場的直接反饋,并達到宣傳新品的目的。以游客的真實評價反饋為基礎,結合專業(yè)機構建議,對時下的經營管理方式進行改革,不斷加強游客的體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