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李方暉,高珂珂,謝 天,王壯志,康語宸,閆士展,李 森
(1.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2.江蘇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江蘇 南京 210023)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一個突出性的社會問題,我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速度尤其快. 根據(jù)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億人,占比13.50%),較2010年上升了5.44個百分點[1]. 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在應對老齡化這一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壓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分別于2016年8月和2019年11月正式印發(fā)《“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和《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guī)劃》,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應對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2-3]. 而反映一個國家健康老齡化的核心指標就是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程度以及生活質(zhì)量水平[4]. 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經(jīng)常參與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降低各種疾病的患病率,而且可以有效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5-7];針對性的體育鍛煉能夠使老年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得到顯著提升[8];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也與其在體育鍛煉中投入的時間、精力、情感和金錢成正比[9]. 雖然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老年人的健康,但是最新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城市與農(nóng)村老年人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占老年人總數(shù)比例分別為60%和40%左右[10],可見我國老年人參加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比例并不高. 相關鍛煉心理學研究表明,摔倒風險、自信心、自我效能等是影響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11]. 而探索制約老年人參加規(guī)律性體育鍛煉的心理因素,是激發(fā)老年人鍛煉行為并對其進行指導與干預的前提. 跨理論模型是在鍛煉行為領域中運用最廣泛的階段性理論. 它綜合了Freud思想中的“意識喚醒”、Skinner理論中的“突變管理”以及Rogers理論中的“協(xié)作關系”等18種關于心理治療和行為轉(zhuǎn)變的主要理論[12],因為其結合了許多其它心理治療和行為轉(zhuǎn)變理論的優(yōu)點,能夠很好地解釋體育鍛煉行為各階段變化的內(nèi)在心理機制,形成了可用于個體行為改變的理論體系而被逐步應用于體育鍛煉領域中. 1998年跨理論模型首次引入我國至今已有20多年,雖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與成就,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將其運用于不同階段的學生,而應用于老年人中的較少. 所以,本篇綜述的目的是對跨理論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概念進行簡單介紹以及對目前國內(nèi)外跨理論模型應用于老年人體力活動中的研究現(xiàn)狀和應用領域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總結、提出問題與展望,為跨理論模型在老年人體育活動中的進一步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與指導意義.
跨理論模型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 Prochaska于20世紀末提出. 該理論是一個循環(huán)模型,將行為變化描述為一系列的階段和過程,不同的人處于不同的變化階段,要想實現(xiàn)個體最終行為的改變,就要在不同階段實行不同的行為轉(zhuǎn)換策略[12-13]. TTM用動態(tài)的眼光研究個體的鍛煉行為,克服了將鍛煉行為對立地分為鍛煉和不鍛煉或者堅持和不堅持這種二分法研究的局限,而是重視根據(jù)個體目前所處的階段,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進行研究. 它還強調(diào)如果采取策略不當,則會存在故態(tài)復萌的風險,個體并不一定會以線性的方式經(jīng)歷變化的各個階段. 所以,在設計和實施基于TTM的干預措施時,鼓勵選擇有效且可靠的策略. TTM主要由變化階段(stages of change)、變化過程(processes of change)、自我效能(decisional balance)和決策平衡(self-efficacy)4個部分組成.
變化階段解釋行為改變是何時發(fā)生的,將行為轉(zhuǎn)變過程按時間界定為5個階段,分別為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和保持階段. 以體育鍛煉為例,前意向階段是指個體在未來的6個月內(nèi)沒有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想法;意向階段是指個體有在未來6個月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打算;準備階段是指個體準備在未來1個月內(nèi)進行體育活動,并且已經(jīng)采取了一些準備措施,比如去咨詢相關運動處方、購買體育相關器材等;行動階段是指個體已經(jīng)進行有規(guī)律的體育運動,但是少于6個月;保持階段是指個體已經(jīng)進行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活動并且超過了6個月[14]. 變化過程是個體為了改變某種行為而對經(jīng)驗和環(huán)境進行修正時所使用的包括外顯和內(nèi)隱活動的策略,具體分為認知和行為兩個層面,其中認知層面包括:意識喚醒、生動解脫、自我再評價、環(huán)境再評價和社會解放;行為過程包括:幫助關系、反條件化、強化管理、自我解放和刺激控制,這些決定了個體是否能從一個階段順利過渡到另一個階段[15]. 一般而言,處在行為改變的前期則著重從認知層面進行干預,而處在行為改變的后期則強調(diào)從行為層面進行干預. 變化過程與變化階段的整合不僅解釋了個體行為的改變,而且為階段干預采取相應的策略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16].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它來源于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論. 決策平衡是指決策者在多種因素之間權衡利弊,尋求大致平衡的結果即個體對行為改變所獲得的收益與所付出的代價之間的權衡,它來源于Janis和Mann決策沖突模型. 自我效能和決策平衡相結合解釋了行為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并且與變化階段有著顯著的關系[17].
國外關于TTM 在老年人中的運用要早于國內(nèi),最初是Walcott-Mcquigg等[18]基于該理論探究影響非裔美國老年人鍛煉行為的因素,將TTM中5個階段合并為3個階段(前意向階段、意向和準備階段、行動和保持階段),研究結果揭示了3個階段群體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存在著差異:處于前意向階段的老年人雖然知道體育鍛煉的益處,但并不會產(chǎn)生運動的想法;意向和準備階段的老年人已經(jīng)認識到了鍛煉的必要性,只是存在有運動的想法,但仍沒有采取行動的問題;行動和保持階段的老年人則更能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好處并且已經(jīng)養(yǎng)成日常鍛煉的習慣,也不會受一些其他因素(時間、地點、天氣)的影響. 除此之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老年人的自我效能以及受到的社會支持也因所處階段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Resnick等[19]則將TTM與社會認知理論結合,進一步探討運動行為成分對老年人體育鍛煉的影響,該研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得出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社會支持會通過影響自我效能從而進一步影響變化階段,并且變化階段可能在幫助制定適合老年人鍛煉的干預措施中起重要作用. Conn等[20]在社會認知理論、TTM的基礎上加上計劃行為理論對老年婦女運動行為解釋模型進行檢驗. 其研究結果提示未來老年人的運動行為解釋模型和干預研究應該包括結果預期、變化過程、運動自我效能和運動障礙感知. 從研究進程看出,國外學者不再局限于從TTM這一個角度去分析影響老年人體力活動的因素,而是更加注重于與其它理論相結合. Jiménez-Zazo等的系統(tǒng)綜述研究表明,TTM是創(chuàng)建、開發(fā)和評估老年人體力活動干預措施的有效行為改變模型,如果與其他理論相結合,干預效果更佳. 然而在干預過程中可能會顧此失彼,無法準確控制所有影響因素[21].
國內(nèi)最早關于TTM在老年人體育鍛煉中的應用是劉明靜[12]基于 TTM對城市老年人體育鍛煉行為的心理影響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塑造老年人規(guī)律、積極的體育鍛煉行為是對老年人體育鍛煉行為干預的主要目標. 國內(nèi)關于TTM在老年人體力活動干預方面的研究仍然較少,新近一項研究是北京大學護理學院王韻璘等[22]運用TTM,通過微信遠程監(jiān)督的居家運動干預對老年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從干預后患者的下肢肌力、膝關節(jié)活動范圍、平衡功能和移動能力等膝關節(jié)功能指標有明顯改善,患者的依從性得到提高這些結論中可知該理論在指導老年人運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國內(nèi)外除了運用TTM來探究影響老年人體力活動的因素之外,也有很多依據(jù)TTM來制定老年人體力活動干預措施的研究,涉及領域廣泛,本文將在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體適能是指人體在應付日常工作之余,身體不會感到過度疲倦,還有余力去享受休閑以及應付突發(fā)事件的能力[23]. 而老年人更加關注的是關于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并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效率所需的體適能,即健康體適能,其內(nèi)容具體包括:有氧適能、肌肉適能、體成分和柔韌素質(zhì)等[24]. 為了應對促進老年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挑戰(zhàn),美國制定了一項健康促進計劃——每天積極生活(active living every day,ALED),該計劃是基于TTM來推動處于不同準備階段的人群進行身體活動并且已經(jīng)被證明能促進50歲以上成年人的體育鍛煉[25]. Hildebr等[26]在此基礎上又繼續(xù)研究,以確定老年人參與和不參與ALED項目的原因. 研究發(fā)現(xiàn),ALED 參與者大多數(shù)處于變化的意向和準備階段,而非 ALED 參與者則處于變化的前意向階段,并且還發(fā)現(xiàn)ALED 參與者選擇參加的原因包括鍛煉動機、同伴參與體育活動想法以及對該組織員工和項目的信任等,而時間安排和費用則是選擇不參加該項目的主要原因. 總之,老年人支持使用TTM的概念來吸引他們參加諸如 ALED 之類的體育活動促進項目. 也有研究依據(jù)TTM為老年人提供運動方案咨詢,其結果也表明了在提供咨詢的情況下,老年人的體力活動可以得到積極的影響[27].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肌肉會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導致肌肉適能的下降,肌肉適能是指機體依靠肌肉收縮,克服和對抗阻力維持身體運動的能力. 肌肉適能的下降會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Fetherman等[28]就運用TTM設定目標對老年婦女力量訓練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下肢力量、上肢柔韌性、決策平衡和運動改變階段都有顯著性差異. 在老年人的力量訓練中,可以使用TTM作為目標設定工具來提高肌肉適能. 功能性訓練對提高老年人有氧耐力、增強肌肉力量、改善柔韌性以及提升敏捷性和動態(tài)平衡具有良好的效果,進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體適能. Yang等[29]則研究了團體高級彈力帶鍛煉方案對處于TTM意向和準備階段的老年人功能適應性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在干預前后相關指標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這說明了基于TTM制定的高級彈力帶訓練方案可以提高社區(qū)老年人的功能適應性. 對上述TTM在促進老年人健康體適能中的運用實驗具體設計詳情見表1.
表1 促進老年人健康體適能實驗具體內(nèi)容Table 1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experiment to promote the health and fitness of the elderly
國外關于TTM在老年人健康體適能促進中的運用日趨成熟,而國內(nèi)關于該方面運用較少. 經(jīng)我們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老年人群大多處于TTM的前意向階段(圖1),即在未來6個月內(nèi)沒有運動的想法. 且每個階段的男女人數(shù)差別不是很大(圖2). 根據(jù)該理論,對處于前意向階段的老年人可以采用從認知層面進行干預的方法,如新冠疫情之后大眾的運動心理趨向是提升健康水平以及自身免疫力[30],因此可以向老年人提供運動健康知識教育,提高鍛煉意識.
圖1 中國老年人所處跨理論模型階段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TTM stages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圖2 中國老年人所處跨理論模型各階段男女比例圖Fig.2 Distribution of men and women in each stage of the TTM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表2 老年人慢性疾病干預實驗具體內(nèi)容Table 2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intervention experiment on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續(xù)表2 Table 2 continued
隨著國內(nèi)外TTM應用于老年人體力活動中的不斷發(fā)展,目前TTM應用領域涉及老年人健康體適能促進以及預防和治療老年人慢性疾病等,已經(jīng)從探究影響老年人體力活動的因素逐步過渡到了老年人的體力活動運動干預方案的制定,從個體單方面的研究擴展到了老年群體全方位多方面的研究. 通過對檢索的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1)TTM在老年人體育鍛煉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我國相較于國外而言,研究較少. 建議我國需要借鑒目前國內(nèi)外將TTM應用于老年人成功案例的經(jīng)驗,加強TTM在老年人體力活動促進健康方面的研究;
(2)TTM中關于變化階段的劃分缺乏客觀科學性,大部分研究都是通過主觀詢問的方式將實驗對象進行劃分,且有的研究將5個階段進行了合并,有的研究只是選取其中某幾個階段,缺少支持性證據(jù). 建議要確定統(tǒng)一的TTM變化階段劃分標準,增強客觀科學性,如:制定TTM變化階段劃分問卷、TTM變化階段劃分量表等;
(3)基于TTM制定的老年人運動干預方案雖有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問題:運動處方不夠具體、實驗對象較少、干預周期較短、收集的運動數(shù)據(jù)缺乏可靠性、研究范式單一、實驗組也未根據(jù)TTM中變化階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運動干預方案. 建議運動干預方案需進一步完善,運動處方需具體化并且要考慮TTM的變化階段劃分、擴大樣本量、延長干預周期、對運動數(shù)據(jù)的收集可以借助可穿戴式設備來獲得運動強度、時間、心率、熱量消耗等可視化數(shù)據(jù);
(4)關于TTM的理論架構解釋不夠全面. 在應用TTM探究影響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時,大多數(shù)研究更關注于變化階段和自我效能,而對決策平衡和變化過程的研究相對較少. 建議要全面考慮TTM的4個構成要素來進行研究,完善理論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