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天
·軍旅往事·
大約六七年前,老兵退伍前夕,我隨總隊工作組來到一個駐守鐵路線的中隊,檢查老兵退伍工作。一進中隊大門,迎面就看見院子正中挺立著一棵高高大大的白楊樹,顯得特別威武和醒目。目測這棵樹的樹徑大約有半米寬,在兩米多高的地方分成兩股杈,直直地向上生長,遠看就像一個大寫的“V”字。
陪同的支隊領(lǐng)導介紹說,這棵樹被戰(zhàn)士們命名為“勝利樹”,是中隊的“元老”,可有些年頭了。我走近了去瞧,果然見分杈的地方貼著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勝利樹”三個紅字,底下還有幾小行文字說明,文曰:“這棵小葉楊樹,為中隊首批官兵所植,取其形命為勝利樹,象征著中隊官兵聽黨指揮,扎根警營,團結(jié)奮斗,從勝利走向勝利!”
上世紀50年代,一支解放軍部隊開進這座軍事重鎮(zhèn),就在這個山頭上駐扎下來,擔負淮河鐵路大橋和交通大動脈的守護任務(wù)。建隊甫始,各方面條件極差,官兵們自己動手,開山整地,修路建房,又遍植花木,美化環(huán)境,愣是將這個亙古荒涼的野山嶺,建成了一座錯落有致的花果園。這棵小葉楊樹就是那個時候栽下的,它與中隊官兵終日相伴,是中隊光榮歷史的最好見證者。
60多年來,它將一隊隊年輕的士兵迎進營區(qū),看著他們在樹下學習訓練,開展“入隊第一課”教育,慢慢由新兵成長為老兵;又目送一個個哨兵披星戴月,頂風冒雪,荷槍出發(fā),沿著鐵路線巡邏執(zhí)勤,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它親眼看到了大風刮倒樹木砸在鐵軌上、泥石流沖擊路基等危急時刻,是戰(zhàn)士們緊急出動,爭分奪秒,奮力搶險,確保了過往列車的安全通行。它還見證了一茬茬官兵用心打扮中隊家園,細心抓好正規(guī)化建設(shè),奪得了一塊塊先進中隊、標兵中隊的榮譽獎牌,又在秋風乍起、樹葉泛黃之時,一步三回頭地告別中隊,將一顆顆不輕彈的男兒熱淚灑在樹下,灑在彎彎曲曲的盤山道上。
伴隨著中隊的發(fā)展進步,這棵白楊樹也一天天一年年長大,終于長成了參天大樹,長成了中隊官兵心目中神圣的風景樹、威武的“勝利樹”。戰(zhàn)士們愛它,憐它,用白石灰涂抹保護它,退伍離隊時無一例外要在樹下合影留念,退伍多年許多戰(zhàn)士還忍不住要悄悄回來,訪一訪魂牽夢縈的老營盤,看一看高聳挺拔的白楊樹。
我們在中隊長的引導下,一邊察看中隊的宿舍、哨位、菜地、豬圈、訓練場,以及營區(qū)政治環(huán)境,一邊傾聽回味著中隊長絮絮叨叨講述的白楊樹下的故事。中隊的七八幢老式平房沿山坡高低排列,設(shè)施普通而陳舊,環(huán)境卻又異常衛(wèi)生整潔,各類物品放置有序,連掃把拖把都是一字排列、間隔均勻,就像一隊隊整裝待發(fā)的士兵,從中能夠看出戰(zhàn)士們的作風素養(yǎng)和平時管理所下的功夫。
墻上的標語尚紅,門前的板報猶新,不知為何,營區(qū)卻透出一股落寞甚至冷清的氛圍,碰見的戰(zhàn)士也是稀稀落落,沒有幾個人。我好奇地詢問原因,中隊長解釋說:“隨著勤務(wù)調(diào)整,中隊即將完成在這里駐守的歷史使命,編入機動大隊,實現(xiàn)新時代的發(fā)展轉(zhuǎn)型。山下的新營區(qū)已經(jīng)建成,為了早一點適應(yīng)新任務(wù),大部分戰(zhàn)士已經(jīng)集中到新營區(qū)先行開展適應(yīng)性訓練,只留下兩個班負責老營區(qū)的看守維護,等這茬老兵退伍后,這個營盤就要正式移交出去了?!敝嘘犻L不無傷感地說:“我們,可能是這個老營區(qū)的最后一批兵……”但旋即,他又恢復(fù)了自信的表情說:“由執(zhí)勤改為機動,困難當然少不了,不過大伙都有信心。為什么?因為咱們是光榮的守橋兵,是白楊樹下的老標兵!”
即將離開中隊時,我們打白楊樹下過,禁不住又抬頭看了看那塊鮮紅的“勝利樹”小牌子、那個意味深長的“V”形標志,想著是一種什么樣的神奇力量,賦予這棵大樹以精神,使之成為凝聚激勵一批批官兵艱苦奮斗、奪取勝利的隊魂。一陣風來,白楊樹葉窸窸窣窣,好像在向我們輕訴低語,有幾片樹葉飄飄悠悠從高處落下來,輕輕落在院子里,落在樹根上。樹根周圍,已經(jīng)覆蓋了一層薄薄的黃葉子。中隊長仰頭癡癡地看著樹葉,似乎在喃喃自語:“老兵就要走了,白楊樹又開始落葉了……”
他說:“這棵白楊樹很有靈性,每年只要老兵退伍一啟動,白楊樹就開始落葉,等老兵走完,白楊樹的葉子也落完了,你說神不神!”
我不由自主地拾起一片樹葉,夾進自己的筆記本里。離開中隊營區(qū)很遠很遠了,我回頭遙望那棵白楊樹,只見它仍是那么威武地挺立著,看上去依然是那樣的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