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云
巍峨大別山,英雄氣凜然。革命戰(zhàn)爭年代,在這片溝壑縱橫、嶺峻峰秀的紅色土地上,涌現(xiàn)出無數(shù)英雄俊杰、革命志士,他們馳騁沙場,浴血奮戰(zhàn),身前叱詫風云、轟轟烈烈,為革命事業(yè)建立了豐功偉績,身后卻籍籍無聞,事跡鮮有人知。方永樂,就是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紅軍英雄。3年游擊戰(zhàn)初期,年僅18歲的方永樂率部東進,與高敬亭部會合,并共同創(chuàng)建了紅28軍。此后,方永樂率部轉戰(zhàn)鄂豫皖邊區(qū),馳騁千里,飄忽游擊,經歷了許多苦戰(zhàn)、惡戰(zhàn),打出了紅軍軍威,書寫了紅軍戰(zhàn)爭史上罕有的傳奇,為“大別山紅旗不倒”作出了卓越貢獻。最終,他倒在這片深愛的紅土地上。青山不老,精神永存,“方永樂”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名字,應該永遠鐫刻在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上。
方永樂畫像
1916年,對中國而言是一個特殊年份,袁世凱稱帝鬧劇,護國戰(zhàn)爭掀起,北洋軍閥爭權奪利,正是這一年,方永樂(原名方云輅)來到這個紛紛擾擾、腐朽黑暗的人世間。出生地六安縣九公山北麓石板沖(屬六安市裕安區(qū)),屬大別山東麓,緊鄰著淠河,那依依清澈的河水,似乎永遠洗滌不凈時代積淀的罪惡。方永樂兄妹4人,祖父方模聰業(yè)塾師,父方廣修長于雕塑,母親張氏勤于耕作,一家人終年辛勞,也難過上溫飽生活。幼年的方永樂曾隨祖父讀私塾兩年,因生活困頓被迫輟學,跟著父親干活,但家境并未因此得到改善。父親忍痛將祖?zhèn)鞯奶锏睾蛢H有的3間破屋變賣,然后舉家遷往石板沖硯瓦池生活。沉重的盤剝和債務,依然壓得方家喘不過氣來。方永樂的父親多次被官府關進大牢,終被折磨致死。舊社會的種種罪惡和災難,在少年方永樂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國民大革命的狂飆,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槍炮聲,極大震懾了陳腐黑暗舊統(tǒng)治,給災難深重的皖西人民帶來了重見天日的希望。1929年11月,震動大別山的六霍起義爆發(fā),方永樂的家鄉(xiāng)距離起義的首發(fā)地獨山鎮(zhèn)不遠,方永樂與少年伙伴們一道,滿懷激情地投身革命運動,不久,隨當?shù)赜螕絷牼幦爰t軍33師。自此,年僅13歲的方永樂開啟了傳奇的革命征程。
1931年,方永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在第四次反“圍剿”斗爭中,已擔任少共六安縣委書記的方永樂,率皖西少先隊向湖北紅安轉移路途中,多次與敵交戰(zhàn)獲勝,顯露了出色的指揮才能。1933年,方永樂轉為中共黨員,此后分別擔任皖西北道委少共書記、紅25軍75師少共書記、鄂東北道委少共書記等職。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縣花山寨召開常委會,決定省委將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人周恩來的指示,率紅25軍實行戰(zhàn)略轉移。由于情況緊急,沒有能夠及時通知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前來參加會議,有鑒于此,省委特意給高敬亭留下一封指示信,要求他將現(xiàn)有“部分紅軍武裝再組紅28軍,繼續(xù)堅持鄂豫皖邊區(qū)的武裝斗爭”,而擔負傳達這一重要任務的“信使”最終選擇了時任中共鄂東北少共道委書記的方永樂身上。
當時,鄂東北距皖西北二三百里,為千山阻隔,沿途道路蜿蜒崎嶇,更有大批國民黨正規(guī)軍和地方反動武裝據(jù)守、攔截,交通艱難可想而知。為完成“送信”這一艱巨任務,方永樂親率剛剛組建的鄂東北獨立團,從經扶縣(今河南新縣)烏頭尖出發(fā),前往皖西尋找高敬亭。東進路上跋山涉水,繞過據(jù)點,越過封鎖線,沿途多次遭遇敵軍,幸虧指揮得宜,部隊損失不大。
直到1935年2月1日,方永樂才在抱兒山(今金寨境內)終于找到了高敬亭。皖西北此時形勢極為嚴峻。一個多月前,皖西北紅軍主力紅82師和3路游擊師在籌集物資的行軍路途中,遭到敵人突然襲擊,師長周世覺壯烈犧牲,部隊損失慘重。高敬亭將剩余部隊組建成紅218團,而皖西北道委會所在地熊家河又遭“清剿”,根據(jù)地殘破不堪,紅軍幾乎無立足之地。
方永樂的戰(zhàn)友高敬亭
從方永樂送來的信件上,高敬亭獲知省委已率紅25軍打著“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號離開了鄂豫皖根據(jù)地。高敬亭的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五味雜陳,他知道邊區(qū)的斗爭形勢將更為嚴峻。由于追兵逼近,高敬亭、方永樂率部一路轉戰(zhàn),于2月3日進抵太湖縣西北角的涼亭坳。涼亭坳一帶,位于大別山腹地,周圍群山遮掩,植被茂密,小集鎮(zhèn)上有百十戶人家,還有一條小街。當晚,高敬亭、方永樂在汪胡氏宗祠召開干部會議。會議決定:將方永樂帶來的鄂東北獨立團和皖西的紅218團合編,重新組建紅28軍,高敬亭擔任軍政委。紅28軍下轄紅82師,下轄244團和1個特務營,師長羅成云,方永樂任師政委。由于方永樂年僅19歲,戰(zhàn)士們親切地稱其“小師政委”。另成立軍直屬的手槍團,全軍共1300余人。
翌日雪霽初晴,當軍首長將重建紅28軍的消息向排列整齊的部隊正式宣布后,指戰(zhàn)員們歡呼跳躍,高呼口號,聲震山谷,士氣大震。涼亭坳會議的召開和紅28軍重建,是鄂豫皖3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標志著“鄂豫皖邊區(qū)的革命斗爭又形成了統(tǒng)一的領導和指揮”。
紅28軍軍旗
桃花山戰(zhàn)斗遺址
3年游擊期間,作為邊區(qū)主力紅軍的第二號領導者,方永樂不僅參與重大事務決策,還經常親自率領紅軍與敵作戰(zhàn),在游擊戰(zhàn)場上飄忽不定,屢建奇功。同時,他還協(xié)助軍政委高敬亭,為發(fā)展紅軍、組織便衣隊、開辟和鞏固根據(jù)地作出了積極貢獻。
1935年5月下旬,高敬亭、方永樂率紅28軍西進,在楊平口越過平漢鐵路。軍首長原本計劃率紅28軍追尋紅25軍。敵人探悉紅軍戰(zhàn)略意圖后,急忙調兵遣將,令敵25路軍獨立5旅跟蹤追擊紅軍。5月28日,紅28軍進抵泌陽縣境內的五道嶺一帶,因前方是寬達100多千米的大平原,加之敵軍大隊人馬阻擋去路,紅28軍召開會議,決定回師大別山。但敵獨立5旅一直緊緊尾追,沿途多次戰(zhàn)斗。為擺脫困境,高敬亭、方永樂等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決定利用桃花山有利地形設伏,狠狠打擊獨立5旅。
6月1日上午8時戰(zhàn)斗打響。紅軍在華石嘴、螺絲臼斃傷大批敵軍后,向桃花山陣地收縮。敵軍連續(xù)發(fā)起3次沖鋒,均被擊退,但頑固的敵人依仗強大的炮火支援,依然向我陣地進攻。戰(zhàn)斗至下午2時,我特務營和手槍團一部投入戰(zhàn)斗,以猛烈火力打亂敵人作戰(zhàn)隊形,接著向其兩翼攻擊,244團在團長梁從學率領下,沖出工事殺向敵群,雙方展開白刃格斗。戰(zhàn)斗至下午3時,敵人終難抵擋,遺尸遍地,余敵狼狽逃竄。
此戰(zhàn),斃傷敵600余名(其中營、連級軍官12名),繳獲機槍1挺,步槍200余支,子彈15000余發(fā)。這次戰(zhàn)斗給驕橫的獨立5旅以沉重打擊,為紅28軍重返鄂豫皖邊區(qū)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除了地形有利、士氣旺盛等原因外,方永樂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工農紅軍28軍堅持鄂豫皖邊區(qū)3年游擊戰(zhàn)爭史》將此戰(zhàn)列為“經典戰(zhàn)例”,并特別指出方永樂“既是指揮員,又是戰(zhàn)斗員,親臨一線參加戰(zhàn)斗,率部與敵肉搏”,顯示了“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
1936年春,方永樂帶手槍團到蘄春、太湖交界的銅山沖整頓便衣隊,住在一個小山村里。深夜,哨兵來報敵情:發(fā)現(xiàn)敵軍的別動隊,正分兩路進山、已逼近村莊了!這個別動隊,是敵25路軍總司令梁冠英為對付紅軍而專門組建的,配雙槍,待遇好,堪稱敵軍“特種部隊”,有較強戰(zhàn)斗力。而小山村,背倚大山,面對小河,只有一條山徑直通小村。情況緊急,怎么辦?
“小師政委”皺了皺眉頭,思考片刻,計上心來。他對大家說:“不許打槍,我們從屋后上山,要是敵人住下來,就太好了!”說罷,方永樂帶著戰(zhàn)士們向后山走去。當時,天正下著濛濛細雨,山路又陡又滑。戰(zhàn)士們手腳并用,攀登后山,上了山頂,向山下觀望。
別動隊進村了,手電筒燈光忽閃忽閃的,還隱隱約約傳來一陣亂糟糟的吆喝聲。一番折騰后,并沒有發(fā)現(xiàn)紅軍,敵人就在村里住下來了。直到此刻,“小師政委”才說:“敵人住下了,輪到我們收拾他們了!”隨即命令分兩路下山,從村莊進出道口包抄,來個“包餃子”。
紅28軍的重要根據(jù)地
敵人在明處,我在暗處。挨屋搜查加上火力威懾,敵人無處躲藏,也無力反抗,全成了甕中之鱉。除了幾人跳河竄逃外,一百多號敵人悉數(shù)就縛,平日驕橫的別動隊就這樣全軍覆沒。我軍無一傷亡,還繳獲了兩挺機關槍、30多支駁殼槍和一批長槍。等到敵人后援部隊趕到時,“小師政委”早已率手槍團越過英山,到達中共皖西特委會了。
1936年1月,雪后初霽,方永樂率部在太湖境內活動。當時,大別山形勢十分嚴峻,梁冠英因“剿匪不力”被蔣介石就地免除職務,新調衛(wèi)立煌出任鄂豫皖邊區(qū)清剿總指揮,又調來善于“爬山”的貴州兵102師、103師,妄圖在“最短期內徹底肅清”邊區(qū)紅軍。敵人大搞“劃區(qū)清剿”,大軍壓境,氣勢洶洶。
一天清晨,方永樂派通訊員找來營長林維先,商議對敵之策。方永樂告訴林維先,他對林維先頭一天提出的“搞敵人的后方”的建議進行了認真思考,現(xiàn)在決定立即組織行動。方永樂說:“從表面看,敵人是很兇猛的,把兵力都壓在山區(qū),可是他的后方是在唱空城計。我們出其不意地插到后方,在他的后院放一把火……”很快,抽調精干力量組成1個加強連,方永樂令林維先率這支隊伍到平原敵后活動。
2月25日清晨,林維先加強連從太湖出發(fā),雷文學連長及1個排戰(zhàn)士化裝成敵25路軍別動隊,以方便行動,然后直奔浠水、黃崗平原地區(qū)。當天,在浠水團陂拔掉敵軍一個據(jù)點,端掉偽區(qū)公所;隨即部隊西渡巴河,在徐家灣附近截獲敵1個運輸隊,智擒敵25路軍秘書長,繳獲大批文件、公函、信件、地圖及軍用物資。接著,加強連化裝成敵秘書長一行,智取黃岡縣東北重鎮(zhèn)上巴河,解除敵軍1個連的武裝。26日,加強連在黃岡馬鞍山殲敵1個連后,為調動敵人,虛張聲勢,加強連在新洲鎮(zhèn)周圍大肆活動,使敵人顧此失彼。接著,加強連到大崎山、李家山一帶活動,在地下黨配合下,發(fā)動當?shù)厝罕姡?zhèn)壓了一批惡霸,并開倉放糧,搞得熱火朝天。3月2日夜,加強連從大崎山出發(fā),行軍一百多里,奔襲下巴河鎮(zhèn),擊潰敵守衛(wèi)部隊,焚燒敵25路軍的后勤倉庫。不久,在獲悉敵軍正從大別山抽調部隊往回趕來救援后,加強連迅速撤離,返回大別山蘇區(qū)。
梁從學中將,曾任紅82師244團長
加強連下山到平原地區(qū)靈活游擊,把敵人的后方攪得天翻地覆,極大震懾了反動當局,大大減輕了鄂豫皖蘇區(qū)的壓力。方永樂、林維先及時總結了此次到平原地區(qū)活動的經驗,認為這種游擊方式是可行的。在不久后召開的柴家山會議上,軍首長將這種游擊方式稱為“敵上山、我下山”,并將其推廣到紅28軍各部隊,為紅軍有效打擊敵人、堅守大別山邊區(qū),起到了積極作用。
方永樂生得濃眉大眼,身材不高,但身板結實,國字形面龐既威嚴又帶有一點稚氣。他平日待人隨和、熱情,開會發(fā)言不用講稿,卻條理分明,言辭懇切,讓人心悅誠服。干部、戰(zhàn)士對方永樂既敬畏又喜愛,平時都親切稱他為“小師政委”。
作為師政委、邊區(qū)紅軍第二號領導人,方永樂既注重軍事訓練,更重視部隊政治工作。在頻繁的戰(zhàn)斗間隙,方永樂常常帶著戰(zhàn)士們進行軍事訓練。大別山石頭多,紅軍子彈有限,經常會用石頭襲擊敵人,他就帶戰(zhàn)士練習扔石頭,向山上扔、向空中扔、向水面扔,看誰扔的遠,以此訓練臂力;大別山田坎多、山溝多,行軍打仗不得不過田坎、山溝,他就組織大家爬田坎、跳山溝、躍澗溪,以此鍛煉腿力。有時,方永樂見山勢險峻,還組織“登山搶紅旗”競賽:在山峰樹枝上懸掛紅旗,戰(zhàn)士們列隊下山,然后一聲令下,大家迅速向山頂沖去,一路攀爬,誰最先登臨山巔、取下紅旗,誰就是獲勝者,就可以得到表揚和獎勵。方永樂對戰(zhàn)士們說:“不苦練,就不能戰(zhàn)勝敵人”,“我們一定要練出一副鐵腳板,對付敵人,戰(zhàn)勝敵人!”
方永樂能夠傾聽干部戰(zhàn)士心聲和建議,善于處理統(tǒng)戰(zhàn)關系,對部隊紀律要求嚴格。一次,林維先針對敵人大舉圍剿,在行軍路上隨口說了一句“敵人搞我們的山區(qū),我們去平原,搞他的后方”,方永樂聽見后,很重視,特意找來林維先研究,后來派林率1個加強連到平原襲擾敵人后方,取得了極好的效果。1936年春,“小師政委”帶手槍團兩個分隊從岳西到霍山,在經過1個碉堡封鎖線時犯了難。巧的是,紅軍意外在附近村莊抓獲了兩名敵軍士兵,方永樂與兩人交談,做通了工作,此后,紅軍經過這條封鎖線時,由于兩人的幫助,紅軍暢通無阻。1936年初的一天,手槍團在黃梅縣孔隴鎮(zhèn)打了勝仗,幾名戰(zhàn)士在鎮(zhèn)上游逛,歸隊路途上隨意用繳獲來的槍彈打電線桿上的瓷葫蘆,天黑后還打開手電筒東照西晃,險些造成誤傷事件。方永樂知道后,十分生氣,他嚴厲批評道:“胡來!你們的紀律性到哪里去了?革命軍隊沒有紀律,能打敗敵人嗎?你們目無紀律,算什么革命戰(zhàn)士!?”結果,“小師政委”不僅沒收了他們的繳獲物品,還給予嚴肅處分,給干部戰(zhàn)士上了一堂生動的紀律教育課。另一次,紅軍在經過潛太公路時,遭遇到數(shù)千敵人的包圍,緊急情況下,紅軍被迫從稻田中撤離,踩倒了不少稻棵,方永樂邊走邊對戰(zhàn)士們說:記住這個地方,記住這片稻田,回頭給老百姓賠償,不能違反群眾紀律。不久,部隊又經過這里,找到當?shù)厝罕姡諆r賠償這片稻谷的損失,令當?shù)厝罕姼锌灰选?/p>
28軍采用巧妙靈活的游擊戰(zhàn)術,一直活躍在大別山地區(qū)
就是這樣一位可親可敬、勇謀兼?zhèn)涞募t軍高級指揮員,卻在一次小規(guī)模的戰(zhàn)事中永遠離開了我們。
1936年5月中旬,高敬亭、方永樂、梁從學所率的紅28軍各部隊在麻城、立煌交界的長嶺關會合,然后北進至商城南部的馬家堰,再掉頭轉向麻城境內活動。然而此時,敵軍已經盯上了紅軍。5月14日上午8時,紅軍進至抵護兒山東北霧露塘坳口時,突然遭遇敵103師3團3營的堵截。危急關頭,方永樂親率手槍團3分隊,搶占制高點,阻擊敵軍,掩護主力部隊撤離,雙方隨即激戰(zhàn)。紅軍打退了敵人的多次沖鋒。
主力部隊安全轉移后,方永樂帶著手槍團戰(zhàn)士及時撤離,沿著蛇尾溝方向追趕主力部隊。不料就在此時,山下村莊邊敵軍碉堡里射來一陣罪惡的子彈,方永樂當即倒在血泊之中。當班長李長如和幾名戰(zhàn)士把方永樂搶下火線,抬到長竹園陳家灣時,終因傷勢過重,心臟停止了跳動,方永樂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0周歲。
紅28軍軍政舊址
軍政委高敬亭聞訊趕來,一把將方永樂的遺體緊緊抱住,他為失去自己的得力助手而悲痛欲絕。當晚,“小師政委”犧牲的消息,才向全軍正式宣布。江河嗚咽,群山悲鳴。突傳噩耗,全軍指戰(zhàn)員悲痛難抑,很多人失聲痛哭。這些游擊健兒,經歷過無數(shù)硝煙戰(zhàn)火的考驗,卻難以承受失去“小師政委”的錐心之痛。戰(zhàn)友們買來一副杉木棺材,將方永樂的遺體安葬在張北灣山嘴一處向陽的山坡上。
建國后,方永樂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紀念館要展陳烈士的遺物,可方永樂沒有留下任何個人物品,即便那張懸掛的人物肖像,也是依照他弟弟的樣貌摹畫的。可以說,方永樂一生儉樸,夙夜在公,他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大別山、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的偉大革命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