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兩種新歸化植物
      ——巴爾干大戟和假蒿

      2022-09-29 04:42:26李世剛李宇然李萍萍王煥沖
      亞熱帶植物科學(xué)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巴爾干大戟歸化

      李世剛,李宇然,李萍萍,王煥沖*

      (1. 云南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091;2. 云南大學(xué)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091;3. 云南大學(xué)植物標本館,云南 昆明 650091)

      生物入侵是當(dāng)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生態(tài)問題,關(guān)系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和生態(tài)安全[1—2]。在全球范圍內(nèi),外來生物入侵被認為是繼生境破壞之后,造成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第二大因素[3]。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國際貿(mào)易自由化進程的不斷加深、交通便利以及人類活動范圍擴大,外來入侵生物所產(chǎn)生的危害逐年加劇,后果也更加嚴重。中國是受外來生物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幾乎在所有類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均發(fā)現(xiàn)有外來有害生物[1,4]。

      生物入侵是一個復(fù)雜的生態(tài)學(xué)過程,通常包括種群傳入、定殖、潛伏、擴散、爆發(fā)等幾個階段[1]。外來植物傳入之后,在自然條件下不斷地繁殖出具有繁衍能力的后代,建立能夠自我維持的種群,并與本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穩(wěn)定關(guān)系的生態(tài)現(xiàn)象被稱為歸化,相應(yīng)的植物則被稱為歸化植物[1,5]。外來生物的歸化與入侵的界定沒有明顯的界限,通常而言,把已經(jīng)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生活造成明顯有害影響的歸化生物稱為入侵生物。不過,生物入侵具有潛伏性和隱蔽性,即入侵的生態(tài)影響可能會隨著時間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也可能會在一個長時間段“無害”的情況下才顯現(xiàn)出來,而這種隱蔽性的過程會使我們低估外來植物造成的危害,從而降低對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控效率[6]。

      近年來,我國外來植物的調(diào)查和研究工作得到很大的發(fā)展,《中國入侵植物名錄》[7]、《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名錄》[8]、《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志》[9]相繼出版,雖然以入侵為題,但還包括以往被認為是入侵植物,而實際上未達到入侵程度的歸化植物和栽培物種。2019年出版的The Checklist of the Naturalized Plants in China系統(tǒng)總結(jié)了中國現(xiàn)有歸化植物的現(xiàn)狀,共記載933種歸化植物,其中云南有分布的種類超過500種,占全國的一半以上[10—11]。不過,外來植物的調(diào)查和研究工作遠未完善,本底不清的問題依然存在。近年仍有大量的新入侵或歸化植物被發(fā)現(xiàn),如白花貓兒菊(Hypochaeris albiflora)、黃果龍葵(Solanum diphyllum)、二十蕊商陸(Phytolacca icosandra)、北美黃亞麻(Linum medium)、墻生藜(Chenopodiastrum murale)等[12—14]。

      近期,在云南省開展入侵植物調(diào)查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2種中國新歸化植物,分別是大戟科的巴爾干大戟(Euphorbia oblongataGriseb.)和菊科的假蒿[Eupatorium capillifolium(Lam.) Small ex Porter & Britton],現(xiàn)報道如下。

      1 巴爾干大戟(英文名:eggleaf spurge)

      Euphorbia oblongataGriseb. in Spic. Fl. Rumel.1 (1): 136 (1843). ——Tithymalus oblongatus(Griseb.)Soják, ?as. Nár. Mus., Odd. P?ír. 140 (3-4): 174 (1972).(圖1A~F)

      圖1 巴爾干大戟Fig. 1 Euphorbia oblongata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80 cm,主根木質(zhì)化。莖單一或數(shù)個叢生,圓柱狀,基部不分枝或密分枝,通常密被白色長柔毛,幼莖上的毛被更密。單葉互生,光滑,無葉柄;葉片狹長圓形至披針形,長1.5~7 cm,寬0.6~2.5 cm,基部圓形或截形,邊緣具細鋸齒,先端鈍圓至漸尖;葉脈羽狀,中脈顯著,側(cè)脈 15~17對?;ㄐ蚓蹅銧睿斏?,傘幅 3~5,每分枝再2~3次2~4分枝;總苞片常5枚,與葉同型,小苞片離生,卵形至近圓形,基部截形或圓形,邊緣全緣或具細小齒,先端鈍,有時具小尖頭。次級總苞葉常3枚,卵形至闊卵形,近無柄;次級傘幅 3,苞葉2枚,同次級總苞葉,略呈黃色或黃綠色。杯狀花序單生于二歧分枝頂端;梗1~5 mm;總苞杯狀至近陀螺狀,長1.5~2.5 mm,寬1.3~1.5 mm,無毛;腺體 2~3,橢圓形,長0.8~1.2 mm,寬0.6~0.8 mm,無角。雄花15~40;雌花子房無毛;花柱3,長1.5~2 mm,2裂。蒴果球狀,具瘤狀突起,無毛,稍3裂,直徑3~4.5 mm,長2.5~3.3 mm。種子棕色,卵球形,略扁,高2.4~2.6 mm,寬1.3~2 mm,光滑,種阜腎形,長0.8~0.9 mm,寬0.2~0.3 mm?;ü?~6月。

      憑證標本:中國(China),云南省(Yunnan),昆明市(Kunming),呈貢區(qū),萬溪村,海拔約1900 m,24°49′21.00″N,102°53′10.87″E,2021-05-13,王煥沖等CG12129(YUKU)。

      地理分布:原產(chǎn)歐洲南部和西亞,主要分布于巴爾干半島及其周邊的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土耳其、克羅地亞、羅馬尼亞等國家或地區(qū),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植物區(qū)系成分?,F(xiàn)擴散至英國、北美、澳大利亞、巴基斯坦、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15—20]。中國首次記錄。

      資源價值:巴爾干大戟有較好的耐寒特性,又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因此在英國等地作為栽培植物引種,在栽培過程中也培育了很多園藝品種。

      分類學(xué)地位:巴爾干大戟屬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屬(Euphorbia)植物。大戟屬是被子植物中的大屬,全屬有超過2000個物種,遍布全球各地[21]。大戟屬植物因種類多、分布廣、形態(tài)變異復(fù)雜,其系統(tǒng)分類學(xué)研究有較大困難[22]。分子系統(tǒng)學(xué)研究支持將大戟屬分為四個亞屬,分別為乳漿大戟亞屬(subg.Esula)、地錦草亞屬(subg.Chamaesyce)、大戟亞屬(subg.Euphorbia)和 subg.Athymalus[21,23],而巴爾干大戟屬于乳漿大戟亞屬。乳漿大戟亞屬全世界約450種,主要分布在舊大陸的溫帶區(qū)域,我國分布有45種,常見種類有澤漆(E.helioscopia)、高山大戟(E. stracheyi)、大果大戟(E.wallichii)等[24—25]。在這些類群中,巴爾干大戟與大果大戟(E. wallichii)的形態(tài)最為接近,不過二者在毛被、葉形、果實特征等方面均有明顯差別,主要鑒別特征如下:1)巴爾干大戟的莖和花序軸具白色長柔毛,而大果大戟光滑無毛;2)前者葉片長圓形至狹倒卵形或披針形,而后者葉片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且更偏革質(zhì);3)前者花序更密,后者較為稀疏;4)前者果實具瘤狀突起,種子棕色,卵球形,略扁,而后者果實光滑,種子棱柱狀,淡褐色或灰褐色。

      傳入途徑:巴爾干大戟傳入我國的途徑尚不清楚。在歐美國家被作為園藝觀賞植物栽培,且培育有園藝品種。國內(nèi)未見引種栽培巴爾干大戟的報道,但有些外來的大戟屬植物在國內(nèi)作為鮮切花或盆植出售,因此不能排除巴爾干大戟是作為觀賞植物有意引入后逸野的可能。昆明擁有全國最大的花卉市場,與全國各個城市,以及周邊國家開展花卉交易,每年均有大量的國外花卉品種被引種栽培;巴爾干大戟種子較小,數(shù)量多,與其他相近植物不易區(qū)分,易混在其他植物種子和植物材料中,故有可能隨著國際貿(mào)易被無意帶入。

      危害評估:部分大戟屬外來植物在中國的擴散極為迅速,生態(tài)危害嚴重。Yan等[11]、王瑞江等[26]記載我國有大戟屬歸化植物20種,其中白苞猩猩草(Euphorbia heterophylla)、猩猩草(E. cyathophora)、南歐大戟(E. peplus)在廣東、云南、廣西等地已表現(xiàn)出極強的入侵性,極大地破壞當(dāng)?shù)氐纳锒鄻有?。巴爾干大戟為多年生草本,整株有毒,有白色乳汁,易刺激皮膚和眼睛;根系發(fā)達,入土較深,完全清除較困難。在國外,美國華盛頓州將外來有害植物根據(jù)危害程度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巴爾干大戟被列為A級,屬于亟需根除和預(yù)防的外來有害植物;在加利福尼亞州,巴爾干大戟是危害非常嚴重的外來有害生物。在日本,巴爾干大戟也被發(fā)現(xiàn)具有非??斓臄U散速度。據(jù)報道,2015年之前日本還沒有該植物的記載,2018《神奈川縣植物志》首次記錄該物種,而后引起學(xué)者的重視;根據(jù)Ohi-toma等[19]的研究,巴爾干大戟已經(jīng)在神奈川、茨城、東京都、愛知、歌山和岡山等縣市區(qū)發(fā)現(xiàn)。綜上所述,巴爾干大戟具有較大的入侵風(fēng)險,應(yīng)加強研究和管理,關(guān)注其發(fā)展動態(tài),降低在我國可能的入侵危害。

      2 假蒿(英文名:dog fennel)

      Eupatorium capillifolium(Lam.) Small ex Porter & Britton in Mem. Torrey Bot. Club 5: 311(1894);Artemisia capillifoliaLam., Encycl. 1(1): 267.1783;Artemisia tenuifoliaWilld., Sp. Pl. 3:1819. 1803;Eupatorium foeniculaceumvar.lateriflorumTorrey &A. Gray, Fl. N. Amer. 2: 83. 1841. (圖2A~D)

      圖2 假蒿Fig. 2 Euphorbia oblongata

      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高50~300 cm,植株有濃烈的氣味。主根單一,狹紡錘形,半木質(zhì)或木質(zhì)化。莖通常單生,被微柔毛,有縱紋,上部有分枝。葉互生,輪廓近長卵狀,具柄,柄上具絹質(zhì)白色長柔毛,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葉片每側(cè)有裂片3~4枚,再次羽狀全裂,每側(cè)具小裂片1~2枚,小裂片狹線形,越往上裂片越細,直至線形。頭狀花序近球形,稀近卵球形,極多數(shù),排成復(fù)總狀或復(fù)穗狀花序,而在莖上再組成大型的、開展的圓錐花序,苞葉與上部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無柄,線形,在分枝上偏向外側(cè)生長;頭狀花序小型,直徑1~1.5 mm,具極短?;驘o梗,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草質(zhì),卵形,背面綠色,無毛,邊緣膜質(zhì),中、內(nèi)層總苞長卵形或橢圓形,半膜質(zhì);花序托小,凸起;每個頭狀花序通常有小花5朵,花冠白色微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長 2~2.5 mm,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褐色,冠毛白色,2~2.5 mm。花果期6~8月。

      憑證標本:中國(China),云南省(Yunnan),大理州(Dali),劍川縣,劍湖國家濕地公園,海拔約2200 m, 24°48′44.4″N,99°55′4.77″E,2021-05-02,李世剛等JC11934(YUKU);地點同上,2021-06-23,楊鳳等JC12711(YUKU)。

      地理分布:原產(chǎn)美國南部,已在美國(紐約、馬里蘭州、特拉華州、夏威夷)、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古巴、委內(nèi)瑞拉、尼泊爾、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歸化[20,27—29]。本研究于2021年5月2日在大理市劍川縣劍湖國家濕地公園周邊荒地發(fā)現(xiàn)該物種,為中國首次發(fā)現(xiàn)假蒿在野外歸化。

      資源價值:假蒿高50~300 cm,株形整齊優(yōu)美,植株散發(fā)濃烈的氣味,喜陽光充足,在我國南方部分公園和植物園作為觀賞植物引種栽培。澤蘭屬植物常含有豐富的萜類、植物甾醇和倍半萜內(nèi)酯類化合物,其中倍半萜內(nèi)酯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抗腫瘤、抗瘧原蟲和抗菌等作用[30]。

      分類學(xué)地位:澤蘭屬(Eupatorium)主要分布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全屬有 45種,中國有記錄14種,其中6種為中國特有,歸化植物3種[31]。假蒿最早由法國博物學(xué)家 Lamarck作為蒿屬(Artemisia)植物發(fā)表于 1783年,學(xué)名為Artemisia capillifoliaLam.。隨后美國植物學(xué)家Porter和Britton因假蒿頭狀花序盤狀,小花管狀,與蒿屬頭狀花序輻射狀,小花邊緣常有舌狀花區(qū)別明顯,將其組合至澤蘭屬[32]。2000年Schmidt等[33]通過分子系統(tǒng)學(xué)研究支持將假蒿置于澤蘭屬,其與美洲產(chǎn)Eupatorium compositifolium和E. leptophyllum系統(tǒng)上較接近。在中國分布的澤蘭屬植物中,假蒿與其他植物葉型區(qū)別明顯,而與蒿屬黃花蒿(Artemisia annua)的形態(tài)較為相似,特別是營養(yǎng)體植株形態(tài)難以區(qū)分。主要區(qū)別如下:1)前者葉柄較短幾近于無,葉片二至三回羽狀全裂,后者葉柄較長,葉片三至四回櫛齒狀羽狀深裂;2)前者花冠白色微綠,頭狀序杯狀,內(nèi)有 5小花,后者花冠黃色,頭狀花序壇狀,內(nèi)有10個以上小花。

      傳入途徑:據(jù)調(diào)查,未見假蒿在云南引種栽培。假蒿種子較小,極易混在草籽中擴散,這是最可能的傳入途徑。此外,作為觀賞植物,假蒿種子和盆栽在網(wǎng)絡(luò)購物平臺上均有銷售,因此人為有意引種后自然擴散的可能也不小。

      危害評估:假蒿是一年生或多年生高大植物,高可達2 m以上。假蒿對農(nóng)田和牧場有較大危害,使得牧場草量和畜牧產(chǎn)量巨幅下降,造成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34]。該植物葉片有輕微毒性,含有損害肝臟的生物堿,被牛誤食會導(dǎo)致牛脫水[34]。每株假蒿均可產(chǎn)生大量種子,具有強大的繁殖和擴散潛力;同時,假蒿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極強,能在大部分土壤類型中生長,耐干旱。因此,假蒿有較大的入侵風(fēng)險,應(yīng)加強研究和管理,關(guān)注其發(fā)展動態(tài),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此外,在一些在線圖片數(shù)據(jù)庫(如中國植物圖像庫http://ppbc.iplant.cn、植物智http://www.iplant.cn)中,有拍攝自我國南方的假蒿照片,雖然不能準確判斷是野生還是栽培狀態(tài),但說明假蒿可能在我國一些地方已歸化,更應(yīng)引起重視。

      猜你喜歡
      巴爾干大戟歸化
      UPLC法同時測定狼毒大戟中巖大戟內(nèi)酯A和B
      中成藥(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8
      阿拉套大戟藥渣化學(xué)成分的研究
      中成藥(2018年5期)2018-06-06 03:11:57
      細胞自噬對巖大戟內(nèi)酯B誘導(dǎo)的白血病細胞HL—60凋亡的影響
      大黑海沿岸地區(qū):歐亞大陸的“巴爾干”
      世界知識(2017年11期)2017-08-01 10:54:13
      倫理視角下電影翻譯的歸化與異化
      歸化翻譯與江西詩法——以《魯拜集》的三個七言絕句譯本為例
      新奧斯曼主義與土耳其的戰(zhàn)略布局
      以《紅樓夢》三個版本為例探討親屬稱謂詞翻譯的異化與歸化
      大戟屬植物芳香化合物及藥理活性
      中成藥(2014年9期)2014-02-28 22:29:01
      多元系統(tǒng)論視角下翻譯“歸化”與“異化”的不對稱
      高尔夫| 浦县| 儋州市| 同德县| 沙河市| 龙川县| 墨竹工卡县| 扬中市| 丽水市| 沙雅县| 浏阳市| 余庆县| 桓台县| 边坝县| 涿鹿县| 津市市| 丹寨县| 政和县| 通许县| 昌乐县| 墨江| 山阴县| 玉龙| 林州市| 呼和浩特市| 碌曲县| 辉县市| 南昌市| 阳江市| 清徐县| 皋兰县| 象山县| 常州市| 鲜城| 东丰县| 英山县| 习水县| 拜泉县| 简阳市| 芒康县|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