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語(Euphemism)一詞源于希臘語,原義為“說得好聽些的話”,它是文明發(fā)展的產物,包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委婉語是人類社會的基本交際用語,在語言符號的能指和所指之間造成了一種心理上的疏離效應,通過較為曲折的方式來表達那些令人們恐懼、不快或尷尬的事情。它在社會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廣泛,在墓志、買地券中也大量出現(xiàn)。于江海指出,“委婉語的產生與語言禁忌有關。語言禁忌起源于人們對語言與客觀事物之間的錯誤認識,即把名和實等同起來。能夠引起恐懼的事物,在語言中也不能提及,只能用委婉語來代替?!?/p>
前言,P9)自古以來,死亡就是人類最為忌諱的事情之一,由于科學知識的極度匱乏和對自然界的了解有限,因此,先民們對死亡頗感神秘和恐怖。他們認為,人生最大的不幸莫過于死,故而對此特別忌諱,在生活中千方百計避免說出或寫到“死”字,唯恐它會帶來不幸或災禍,這實際上是一種語言的靈物崇拜。先民們的這種普遍心理,經過世代相傳,已經積淀為漢民族的共同意識。不過,在現(xiàn)實的言語交際中又不得不提及死,墓志、買地券等與喪葬密切相關的文獻更是無法回避,于是便衍生了大量的死亡委婉語。王力在《漢語史稿》中談及委婉語時指出:“‘死’的別名為最多。”
《漢語委婉語詞典》中所收錄的死亡委婉語則多達420 多種。買地券詞匯豐富,具有很高的語言研究價值,我們從中選取部分死亡委婉語加以探討,以期為漢語詞匯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材料。
唐代大中元年(847)《張鋒妻史氏買地券》:“故史氏太夫人□□年正月廿□日身化……龜筮協(xié)從,相地襲吉?!?/p>
按:“身”,身體;“化”,死亡?!睹献?公孫丑下》:“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于人心獨無恔乎?”朱熹集注:“化者,死者也?!睎|晉陶潛《自祭文》:“余今斯化,可以無恨?!鼻宕赫骡牎稓w田瑣記?楹聯(lián)剩話》:“又代幕友黎白仙云:‘治譜已千秋,是名宦傳人,最堪惜正盼遷鶯,遽悲化鶴;齊民同一哭,況平生知己,更難忘幾番說項,五載依劉?!泵髑逍≌f中有“化人場”或“化人廠”的說法,義為“火葬場”。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喬彥杰一妾破家》:“那知家里賽兒病了兩個余月死了,高氏叫洪三買具棺木,扛出城外化人場燒了。”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八回:“他哥嫂聽了這話,一面得銀,一面催人立刻入殮,抬往城外化人廠上去了?!?/p>
“身化”表“身死、死亡”義,在墓志、買地券中也有相關用例。唐代天寶六年(747)《陳聰慜及其妻買地疏》:“妻向,載八十有二,薄福身化,葬此地山宅。”
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亡母周阿李墓記》:“歲次乙未己卯癸丑日身化,亡母周阿李。男周甫正?!?/p>
《漢語大詞典》未收錄此詞,可據(jù)收。
重視效率這一視角目前已經達成共識,它也是我國農業(yè)大數(shù)據(jù)的發(fā)展和努力方向,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就需要從2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是提高數(shù)據(jù)挖掘和深度應用能力,即使擁有全數(shù)據(jù),如果沒有處理分析能力,效率提升也無從談起,因此要開展農業(yè)大數(shù)據(jù)智能學習與分析模型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掌握人工智能、數(shù)據(jù)挖掘、機器學習、數(shù)學建模、深度學習等技術。第二是需要農業(yè)領域的大數(shù)據(jù)人才,也就是懂得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和思維去解決農業(yè)生產中常見的難題。第三是調動激發(fā)相關公司企業(yè)的研發(fā)力量,它們對市場的嗅覺靈敏,重視研發(fā)到應用的轉化,重視實際效果,相比較政府,公司企業(yè)在提升大數(shù)據(jù)效率方面有很大的優(yōu)勢。
此外,還有“道成身化”的說法,多用于描述道教徒或與道教相關的人的死亡。《隸釋?老子銘》:“道成身化,蟬蛻渡世?!贝颂幍摹吧砘敝感薜莱烧婊蝻w升成仙,與“蟬蛻”一樣,均為“死”的婉稱。
元代至正四年(1344)《嚴惠昭買地券》:“陜西禮店崖石鎮(zhèn),焚修羽化希文凝妙玄微大師嚴惠昭,謹備錢財萬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貫文……”
南宋嘉泰三年(1203)《溫氏九孺人地券》:“不幸于慶元三年九月初五日辭世,于嘉泰三年九月二十日乙酉安葬?!?/p>
所引用例中的“焚修”,義為“焚香修行”,多用于描述佛、道信眾的凈修。傳世文獻中也多見這種用例,如唐代司空圖《攜仙箓》詩之五:“若道陰功能濟活,且將方寸自焚修?!泵鞔T夢龍《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汪大尹向佛顯道:‘聞得你合寺僧人,焚修勤謹,戒行精嚴,都虧你主持之功?!贝送?,“凝妙”“玄微”等詞語,以及券文末提到的“青衣童子(即道教仙童)”,均表明該買地券的主人為道教徒,因此,這里的“羽化”一詞為道教徒死亡的婉辭。
北宋咸平元年(998)《張三郎買地券》:“今據(jù)南贍部州大宋國饒州鄱陽縣慈孝坊沒故張氏三郎,于至道三年丁酉遂春二月十一日下世。”
按:“世”,世間、人世;“下”,離開、離去。可見,“下世”表示“去世、死亡”義。這一用法在傳世文獻中出現(xiàn)較早。《史記?刺客列傳》:“親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嚴仲子乃察舉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澤厚矣,可奈何!”三國魏曹植《三良詩》:“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殘?!蹦铣熙U照《代東武吟》:“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下世”表“死亡”義也見于其他買地券中。北宋熙寧十年(1077)《孔氏十七娘買地券》:“今有歿故亡人孔氏十七娘……于熙寧十年四月初二下世?!?/p>
北宋元豐元年(1078)《王三郎買地券》:“南膳部洲大宋國淮南道蔪州路蔪水縣下水寨門外居住歿故太原王三郎,年五十歲,于元豐元年八月二十五日下世。”
按:“羽化”的最初含義是指昆蟲由若蟲或蛹化為成蟲的過程。東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三:“木蠹生蟲,羽化為蝶?!敝?,“羽化”引申為飛升成仙?!稌x書?許邁傳》:“玄自后莫測所終,好道者皆謂之羽化矣?!北蔽横B道元《水經注?洣水》:“洣水東北有峩山縣,東北又有武陽龍尾山,并仙者羽化之處?!北彼翁K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标P于“仙”這一概念,在先秦時期少有提及,秦漢以后才大量出現(xiàn)。東漢劉熙《釋名?釋長幼》:“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币庵溉藗兘涍^修煉,羽化登仙、長生不死或是擁有至高無上的力量。道教吸收了“羽化成仙”的說法,并將其用于道教徒死亡的婉稱。
“身故”在墓志、買地券等出土文獻中的用例也比較常見。十六國漢建元二年(316)《護國定遠侯墓志》:“建元二年,四月朔一日身故?!?/p>
南宋咸淳十年(1274)《呂文顯地契》:“命系丁亥年十月十八日亥時生,于甲戌年正月初五身故?!?/p>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藍氏六娘地契》:“歿故藍氏六娘……,不幸于乙酉年八月初二日午時身故。”
《漢語大詞典》中“身故”的最早用例略晚于《護國定遠侯墓志》,可據(jù)此提前。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fā)展,高等級道路建設需求不斷擴大。因道路地質形成特性,沿線路基下常存在深厚軟土層。軟基工程施工中需對地基進行處理,避免因地基沉降影響道路的正常使用。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直接影響到路基的基礎承載力,必須合理選用軟基處理方案,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本文介紹了軟土的特性,常見軟基處理技術。探討了常見軟基工程施工中的要點,為提升軟基工程施工質量提供參考。
元代大德二年(1298)《劉千六買地券》:“享年五十七歲,于丙申年二月十一日巳時傾世?!?/p>
我也不想弄清楚了。阿花說得對,這兒是南方,除了錢,什么都不必太認真。愛情,友情,親情都是過眼云煙,誰都沒必要看得太細致,太較真,猶如欣賞一個美女,你不能看得太細,你要是拿著放大鏡看美女的臉,毛孔都成蜂窩煤了。
甘南高寒草甸群落演替經歷了草本-半灌木-灌木的演替過程,物種的豐富度和多樣性指數(shù)均出現(xiàn)了較大波動,從前期到后期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從演替前期到后期,葉片光合性狀中,除葉片SPAD外,其他性狀均隨演替進程呈顯著差異(P<0.05);環(huán)境因子中,土壤含水量(SWC)隨演替進行呈增大趨勢,土壤溫度(ts)和光照度(Il)則呈降低趨勢,其中,光照度是該區(qū)演替發(fā)生及影響光合性狀的主導因子。相比于演替前期,后期優(yōu)勢種葉片光合性狀的可塑性更強,對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更高,演替過程呈現(xiàn)由有機物質積累較強轉變?yōu)橛袡C物保持能力較強的變化。
北宋至和三年(1056)《李十四娘買地券》:“即有歿故亡人李十四娘,行年六十歲,于三月十七日忽染患,頻經扁鵲良藥所醫(yī),不得。蒙俄而之間,是至歸空。”
按:“傾”,死、喪。唐代韋璞玉《京兆功曹韋希損墓志》:“開元七年八月九日,傾于新昌里第之中堂?!薄皟A世”即為去世、離開人世。在買地券中,“傾世”亦作“傾人世”。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黃義一地契》:“歿故江夏義一朝奉,昨傾人世,謹卜吉地?!?/p>
在墓志中,該詞的使用也很普遍。明代永樂十九年(1421)《嚴繩堂暨妻史氏墓志銘》:“吾父不幸先洪武乙亥八月二十七日午時傾世?!?/p>
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李氏買地券》:“今據(jù)大明國廣東省廣州府東莞縣第一都東□□□孝男李詞稱:有父李公在家患病終世。”
按:“終”,與“始”相對,指事物的結局,可引申為人死。《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薄段倪x?楊惲?報孫會宗書》:“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崩钌谱ⅲ骸敖K,謂終沒也?!?/p>
“終世”表“死亡”義,在墓志、買地券中皆有用例。南宋慶元三年(1197)《姚暉地券》:“有宋故姚公二承事尊靈名暉,享春秋七十有二,不幸于慶元二年歲次丙辰三月二十七日身終世,壽奄泉臺?!?/p>
北宋乾德四年(966)《李元簡墓志銘》:“以后唐長興三年三月十三日終世。”
明代崇禎二年(1629)《恩城土州官族趙世□墓志碑》:“而考君于崇禎己巳年三月二十五日申時終世?!?/p>
在《漢語大詞典》中,“終世”的釋義只有“一生”,而此詞所蘊含的“死亡”義則未收,當據(jù)收。
三國吳黃武六年(227)《鄭丑買地券》:“吳郡男子鄭丑,年七十五,以[六](元)年六月□□□江夏沙羨縣物故。”
按:“物故”,死亡。《釋名?釋喪制》:“漢以來謂死為物故,言其諸物皆就朽故也。既定死,曰尸。尸,舒也。骨節(jié)解舒,不復能自勝斂也?!痹谒逄浦?,尤其是漢代,“物故”表“死亡”義的用例較為常見。《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游觀安燕之時,則不能不有疾病物故之變焉?!薄稘h書?蘇武傳》:“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鳖亷煿抛ⅲ骸拔锕手^死也,言其同于鬼物而故也。一說,不欲斥言,但云其所服用之物皆已故耳?!睂嶋H上,《釋名》和顏師古解釋“物故”皆是望文生訓。清代王念孫《讀書雜志》云:“宋祁曰:‘物,當從南本作勿,音沒。’又《釋名》曰:‘漢以來謂死為物故,言其諸物皆就朽故也(此師古后說所本)?!妒酚?張丞相傳》集解引高堂隆答魏朝訪曰:‘物,無也(此時讀物為勿);故,事也。言無復所能于事?!顚O案:子京說近之,‘物’與‘歾’同。《說文》:‘歿,終也?!蜃鳌畾z’。歾、物聲近而字通。今吳人言‘物’字,聲如沒,語有輕重耳。歾故,猶言死亡?!冻鮽鳌吩疲骸锕柿麟x以十萬數(shù)?!断暮顒賯鳌吩疲骸傩樟麟x物故者過半?!锕省c‘流離’對文,皆兩字平列。諸家皆不知‘物’為‘歾’之借字,故求之愈深而失之愈遠也。”
王念孫所言甚是。
“物故”表“死亡”義,在墓志、買地券等出土文獻中也比較常見。王莽新朝天鳳五年(18)《高彥墓磚》:“瑯琊郡左尉高君,諱彥,始建國天鳳五年三月廿日物故。”
西晉元康三年(293)《樂生柩記》:“元康三年八月十七日,陽平樂生,年七十,物故?!?/p>
西漢建元七年(前134)《鄭孫買地券》:“建元七年三月十二日,鄭孫酒醉物故。”
東漢建初二年(77)《漢侍廷里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其有物故,得傳后代戶者一人?!?/p>
茶是我國重要的葉用經濟作物,茶中類胡蘿卜素同其它高等植物一樣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在其正常生命活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葉片中類胡蘿卜素對茶葉的色澤、香氣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與制茶品質息息相關,同時類胡蘿卜素也是茶葉中一類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眾多的生理藥理功能。因此,對茶中類胡蘿卜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前景。同時,隨著茶基因組測序完成,生物工程技術在茶樹上應用逐漸成熟,茶類胡蘿卜素的研究應用將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唐代大順元年(890)《熊氏十七娘買地券》:“維大唐歲次庚戌九月甲申朔十三日丙申,洪州南昌敬德坊歿故亡人熊氏十七娘,□五十四歲?!?/p>
按:“歿”,死、去世?!秶Z?晉語四》:“管仲歿矣,多讒在側?!薄妒酚?屈原賈生列傳》:“伯樂既歿兮,驥將焉程兮?”在上文“物故”詞條中,“物”假借為“歾”;而“歾”又同“歿”,是“歿”的古字。《廣韻?沒韻》:“歿,又作歾?!薄蹲髠?僖公二十二年》:“叔詹曰:‘楚王其不歾乎!’”杜預注:“不歾,言不以壽終也?!薄皻z”作為古俗字,亦通“圽”,均表示死亡義,但在文獻古籍中并不多見。而“歿”作為正體字,在隋唐之后的出現(xiàn)頻率逐漸增加,“歿故”一詞的使用也隨之普遍。后梁龍德二年(922)《卓從墓志》:“以龍德二年歲次壬午孟秋之月初二日歿故于所居,終乎私第,享年八十?!?/p>
五代十國之吳國大和六年(934)《汲府君買地券》:“維南贍部州大吳國廬州合肥縣永寧鄉(xiāng)右?guī)涞路粴{故亡人汲府君,不幸于大和六年歲次甲午九月戊戌十六日癸丑,身以亡歿?!?/p>
南唐保大十年(952)《陳氏十一娘買地券》:“永寧鄉(xiāng)右?guī)仙普粴{故亡人陳氏十一娘,時于廿三日四更丑時天年壽盡。”
文中的核心部分是提出一種超寬帶高精度偵察接收機的通用設計框架與設計流程,大大降低寬帶接收機的設計難度,以及指出了在設計寬帶接收機中出現(xiàn)的一些常見設計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法,很好的解決超寬帶接收機設計中的技術問題。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沒”又通“歿”,亦為“死亡”義?!吨芤?系辭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論語?學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薄皼]故”也多見于墓志、地券等出土文獻。南朝宋泰始六年(470)《歐陽景熙買地券》:“始安郡始安縣都鄉(xiāng)都唐里沒故道民歐陽景熙,今歸蒿里?!?/p>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姜氏妹婆買地券》:“沒故亡人天水郡姜氏妹婆,行年七十……”
元代至大三年(1310)《范千二買地券》:“享年七十七歲大限,乃于至大己酉十二月初二夜子時身故?!?/p>
按:“身故”,身死、去世。東晉干寶《搜神記》卷二:“登(徐登)年長,昞(趙昞)師事之。后登身故,昞東入長安?!泵鞔┠外帧端疂G傳》第五十二回:“為是叔叔柴皇城病重,特來看視,不幸身故,現(xiàn)今停喪在家?!?/p>
按:“辭”,告別、辭別。《楚辭?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辭?!薄稗o世”表“死亡”義,在傳世文獻中屢見不鮮。唐代韓愈《祭虞部張員外文》:“儵忽逮今,二十余歲,存皆衰白,半亦辭世?!痹鷹铒@之《酷寒亭》第二折:“可憐他親娘不幸先辭世,則拋下一雙的業(yè)種無知?!?/p>
在《漢語大詞典》“傾世”詞條中,其用例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這劉二嫂害著個腦疽瘡,醫(yī)療一月有余,疼痛難忍,飲食不進,一命傾世?!薄肚迤缴教迷挶尽肥怯擅鞔闃F編印的話本小說集,大約刻印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間。相比于墓志、買地券中的語料,《漢語大詞典》“傾世”的書證較晚,可據(jù)此提前。
“辭世”表“死亡”義的用例也見于其他買地券中。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魏道玉買地券》:“故于嘉靖三十二年七月初九日亥時,在家因老辭世,未遑安厝?!?/p>
潘山元代骨灰墓甕蓋中環(huán)文墨書:“今年九月廿二日卯時辭世,享年六十一歲,卜以十二月十二日己□,奉柩往甲方火化?!?/p>
“辭世”有時亦作“辭人世”,如南宋寶祐六年(1258)《齊氏買地券》:“歿故李孺人齊氏,存日元命庚子年生,享年七十九歲,不幸順辭人世。”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辭世”在墓志中的用例要早于買地券,漢魏六朝時期已見于墓志。北魏永熙三年(534)《魏故昭玄沙門大統(tǒng)僧令法師墓志銘》:“形影雖留,心神已化。俄遘篤疾,奄然辭世。”
北周大象二年(580)《馬龜墓志》:“但以歲將逝矣,不幸辭世?!?/p>
《漢語大詞典》的最早用例是唐代韓愈的《祭虞部張員外文》,書證較晚,可據(jù)墓志提前。
按:“空”的本義是指“孔”“窟窿”,又可引申為墓穴?!督鹗途?唐濟度寺尼蕭法愿墓志》:“乃以其年十月十七日營空于少陵原之側?!薄皻w”的本義一般認為是女子出嫁,并由此引申出“返回”“歸去”義。在古人心目中,人死后為鬼,之所以稱之為鬼,是因為“鬼猶歸也,若歸去然”,故而“歸”亦有“死亡”義?!稜栄?釋訓》:“鬼之為言歸也?!惫弊ⅲ骸啊妒印吩唬骸耪咧^死人曰歸人?!薄稘h語大詞典》對“歸”字的解釋并未收錄這一義項,當補。
優(yōu)化與改進是內控閉環(huán)建設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是內控閉環(huán)有效循環(huán)、有序運轉的關鍵連接點。優(yōu)化與改進是和評價與檢查緊密相連的,是針對內部控制評價與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動態(tài)調整和優(yōu)化完善的過程。同時,這一階段還需在對內部控制體系不斷優(yōu)化改進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實現(xiàn)內控信息化。
因此,當“歸”“空”二字連用成詞時,亦可表示“死亡”義。遼代清寧九年(1063)《圣宗皇帝淑儀贈寂善大師墓志銘》:“舍俗歸空,令終善始?!?/p>
《靜庵道人阮公墓志》:“潛心密煉,性命俱了,七十六歲,辭世歸空。”
清代光緒二十年(1894)《吳至芳墓碑》:“光緒壬辰年四月二十四日辰時生,甲午五月五日午時歸空。”
《漢語大詞典》未收錄此詞,當據(jù)補。
后蜀廣政十八年(955)《宋琳地券》:“然琳生居郡邑,死安宅兆,昨去十月二十三日傾背,今歸?!?/p>
按:“傾背”可表示“逝世”義,并且多指長輩。傳世文獻的最早用例是《魏書?北海王元詳傳》:“北海叔奄至傾背,痛慕抽慟,情不自任。”按照古代喪葬禮儀,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亡者,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如敦煌伯2622 號寫本書儀載:“八十已下六十已上云傾背,六十已下四十已上云傾逝?!倍鼗?691 號寫本《新集書儀》中的記載又略有不同:“凡百歲至八十亡稱棄背,七十至五十亡云傾背、傾逝。”
Now use the words in bold above to complete these gaps:1. My brother is older than me. ... is 23 years old.
“傾背”在墓志中的用例較為普遍。唐代乾元二年(759)《呂藏墓志》:“以開元廿四年六月四日傾背于私第,春秋六十有八?!?/p>
唐代元和三年(808)《任府君墓志》:“以元和三年四月八日,幽州薊縣南私第傾背,享年七十有六?!?/p>
SCR催化劑選用低溫蜂窩式釩鈦系催化劑,催化劑單元孔數(shù)30×30孔,設計運行溫度為175~180℃,催化劑使用量約為50 m3/爐,設計入口SO2濃度≤50 mg/m3(日均值),粉塵入口濃度≤10 mg/m3;NOx設計脫硝效率62.5%(從200 mg/m3降至75 mg/m3)。
傳統(tǒng)的普通話課程在授課時多采用的是圍繞教材的體例,逐章逐節(jié)開展教學,基礎理論知識傳授有余,課程實踐特性體現(xiàn)不足。這種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課堂參與度不高,方言語調糾正成效不明顯,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偏低,進而影響到學生學習成長和就業(yè)。這種情況下,普通話教學必須盡快找到一種符合當前教育特點和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方法。近幾年,項目教學法應用于各大職業(yè)院校課程改革之中。
邢福義指出,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管軌
序
。文化的創(chuàng)造離不開語言,同時也對語言起著制約的作用。語言符號與它所指的概念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它只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結果。因此,語言符號既不可能有什么自然的威力,更不可能有什么神異的靈力。不過,原始先民對世界的認識能力相當有限,他們把名物之間的聯(lián)系看作是內在的、必然的,從而把語言當作靈物加以崇拜
。這就造成了古代文獻材料中大量關于死亡委婉語的出現(xiàn)及傳承,為我們的語言研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語料。從這一意義上說,本文對買地券中死亡委婉語的考釋,是有助于深化漢語詞匯史的研究的。
[1]羅維明.中古墓志詞語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
[2]王力.漢語史稿(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3]吳鋼.全唐文補遺(第七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4]張均紹.唐代南巴縣令買地券考[J].廣東省博物館館刊,1988,(1).
[5]王新英輯校.全金石刻文輯校[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
[6]趙逵夫主編.隴南金石校錄(第二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7]聶清榮.雁過覓聲:鄱陽墓志銘裒輯[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
[8]魯西奇.中國古代買地券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
[9]李小平.新余市渝水區(qū)發(fā)現(xiàn)南宋紀年墓[J].南方文物,1993,(1).
[10]劉治云,江衛(wèi)華.武漢江夏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9.
[11]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文物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12]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3]吳秉坤.新發(fā)現(xiàn)的徽州買地券[J].黃山學院學報,2011,(6).
[14]陳柏泉.江西出土墓志選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15]曹騰騑.廣東出土買地券綜述[A].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集刊(1999)[C].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16]刁山景.安福發(fā)現(xiàn)宋代地券[J].南方文物,1998,(4).
[17]韓明祥.濟南歷代墓志銘[M].濟南:黃河出版社,2002.
[18]廣西民族研究所.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石刻碑文集[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
[19]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0]趙振鐸.中國語言學史(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21]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M].北京:線裝書局,2008.
[22]北京圖書館金石組.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二)[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23]馬瑞,宗鳴安.新見鄭孫買地券考略[J].中國歷史文物,2010,(6).
[24]黃士斌.河南偃師縣發(fā)現(xiàn)漢代買田約束石券[J].文物,1982,(12).
[25]厲祖浩.越窯瓷墓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6]汪煒,趙生泉,史瑞英.安徽合肥出土的買地券述略[J].文物春秋,2005,(3).
[27]桂林博物館,桂林石刻博物館.中國西南地區(qū)歷代石刻匯編?第五冊?廣西博物館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28]葛介屏.安徽合肥發(fā)現(xiàn)南唐墓[J].考古通訊,1958,(7).
[29]李春敏.十六國漢護國定遠侯墓志[J].文物天地,1994,(4).
[30]鄂州市博物館.湖北鄂州汀祖南宋呂文顯墓發(fā)掘簡報[J].江漢考古,2008,(1).
[31]劉翔.江西高安縣漢家山元墓[J].考古,1989,(6).
[32]紹興市檔案局(館),會稽金石博物館編.宋代墓志[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
[33]蓋之庸.內蒙古遼代石刻文研究[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
[34][清]劉一明.悟元匯宗(下冊)[M].滕樹軍,張勝珍點校.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
[35]吳敏霞,黨斌,高葉青,袁憲.秦嶺碑刻經眼錄[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
[36]四川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四川彭山后蜀宋琳墓清理簡報[J].考古通訊,1958,(5).
[37]徐吉軍,賀云翱.中國喪葬禮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8]張培蓮主編.三晉石刻大全?運城市鹽湖區(qū)卷[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0.
[39]孫勐,羅飛.北京道教石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40]邢福義.文化語言學(修訂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41]張慧.淺談漢語委婉語[J].和田師范??茖W院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