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謝風
急診綜合病房作為醫(y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收治患兒病情錯綜復雜,變化較快,導致患兒父母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對醫(yī)護人員期望值過高[1]。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護士操作出現(xiàn)問題或是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會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嚴重影響科室正常運轉[2]。護士與患兒父母之間是一種平等、互相合作、理解、信任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為患兒提供系統(tǒng)、持續(xù)、最佳的護理服務[3-5]。有研究指出,護士與患兒父母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是科室開展以互動為基礎的高質(zhì)量專業(yè)護理服務的重要因素[6]。尤其是在患兒住院過程中,父母作為患兒的主要照顧者,在此期間會參與患兒的很多護理工作,因此作為患兒的責任護士,可以通過與患兒父母分享疾病知識、技能、資源等,與之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7]。近年來,國內(nèi)關于護士與患兒父母之間的伙伴關系的研究少有報告,僅宮慧等[8]進行相關量表的漢化。本研究通過了解父母視角下急診綜合病房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患兒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提供借鑒。
1.1 研究對象 2021年1月—2022年1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185名在本院急診綜合病房住院治療的患兒父母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調(diào)查?;純杭{入標準:①年齡≤14歲;②在急診綜合病房接受治療;③有長期的主要照顧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純焊改讣{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知曉患兒病情;③知情并同意進入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有家族遺傳精神疾病史;②聽力、意識障礙;③需同時照顧家中其他生病成員;④近3個月內(nèi)家庭中出現(xiàn)其他重大應激事件。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問卷 包含患兒性別、年齡、住院次數(shù)、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等。
1.2.2 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量表(Pediatric Nurse Parent Partnership Scale,PNPPS) 該量表由韓國學者Choi等[9]編制而成,后由宮慧等[8]進行漢化,包含7個維度,相互性(9個條目)、專業(yè)照護(7個條目)、感知性(6個條目)、溝通交流(4個條目)、合作性(3個條目)、謹慎性(2個條目)、共享信息(3個條目),共3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依次賦予1~5分,總分值34~170分,得分越高表明兩者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越和諧。測得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61,S-CVI為0.943,信效度良好。本研究采用患兒父母版量表進行調(diào)查。
1.2.3 中文版疾病不確定感家屬量表(MUIS-FM) 該量表是由Mishel[10]研制而成,王文穎[11]將MUIS-FM量表引入國內(nèi),對其進行漢化,測得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信效度良好。MUIS-FM共包含4個維度,31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當家屬得分低于75分時處于低水平,高于120分時處于高水平,在兩者之間說明為中等水平疾病不確定感。
1.3 資料收集 本研究經(jīng)過患兒父母同意后,以問卷星的形式進行調(diào)查,向調(diào)查對象說明本研究的內(nèi)容、目的后,通過微信平臺將問卷星鏈接進行轉發(fā),問卷星的內(nèi)容包含知情同意書、一般資料問卷、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量表、中文版疾病不確定感家屬量表內(nèi)容,每個IP地址僅限填寫1次,將每個問題設置為必答項,調(diào)查對象如有漏填、錯填等問題,系統(tǒng)會進行提示,填寫完整后方可提交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學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方法、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特征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量表得分比較 由結果可知,急診綜合病房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量表得分為(98.32±10.57)分,條目均分為(2.89±0.61),單因素分析結果可知,患兒住院次數(shù)、父母性別、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為影響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的因素(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量表得分比較 單位:分
2.2 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與疾病不確定感相關性分析 由結果可知,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量表得分與中文版疾病不確定感家屬量表呈顯著負相關關系(r=-0.745,P<0.05)。
2.3 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線性回歸分析 以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量表得分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及相關性分析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患兒住院次數(shù):<3次=1,≥3次=2;父母性別:男=1,女=2;文化程度:??萍耙韵?1,本科及以上=2;家庭平均月收入:<3 000元=1,3 000~6 000元=2,>6 000元=3;疾病不確定感輸入原值)作為自變量,并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兒住院次數(shù)、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以及疾病不確定感水平為影響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的主要因素(P<0.05),這些因子可預測72.6%的變異量,見表2。
表2 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1 父母視角下急診綜合病房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現(xiàn)狀 由本文統(tǒng)計結果可知,急診綜合病房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量表得分為(98.32±10.57)分,條目均分為(2.89±0.61)分,這說明父母視角下急診綜合病房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水平較高,能夠正確認識到護理伙伴關系,與國外學者研究結果一致[12]。究其原因,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護理行業(yè)也隨之改變,護理服務質(zhì)量近年來受到醫(yī)院管理人員的關注,本院急診綜合病房護士也一直致力于“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因此護士對患兒的護理操作、對其父母的健康教育等都得到認可,使得患兒父母對護士的護理服務較為滿意;同時當護士對患兒進行靜脈輸液、肌肉注射、霧化等操作時,父母如果能夠與護士進行及時溝通,能夠有效減少兩者之間的誤會,可提高伙伴關系水平[13-14]。
3.2 父母視角下急診綜合病房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影響因素
3.2.1 患兒住院次數(shù) 由本文結果可知,當患兒住院次數(shù)越多,則其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水平越高。究其原因,當患兒的住院次數(shù)越多時,其父母對于醫(yī)院的環(huán)境越熟悉,能夠很好地配合護士對患兒進行護理操作,減輕患兒痛苦,并且隨著住院次數(shù)的增加,父母對患兒疾病發(fā)病原因、診斷、治療經(jīng)過、預后等更為了解,對患兒住院的恐懼感降低,能夠與護士之間形成緊密的紐帶關系,則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水平較高[15]。
3.2.2 父母文化程度 由本文結果可知,當患兒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則其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水平越高,與宮慧[16]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文化程度更高的父母,更能利用自己周圍的資源,通過各種途徑收集關于患兒疾病的相關知識,同時對于患兒疾病知識理解能力也較強,更能以理性的心態(tài)看待患兒的疾病以及護理,焦慮心理較輕,能夠與護士形成正向的伙伴關系[17]。
3.2.3 家庭平均月收入 由本文結果可知,當患兒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則其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水平越高。究其原因,家庭平均月收入水平越高時,則父母對于患兒的治療會越積極,家庭決策時的可選擇性也就越多,更愿意參與到護理活動中,愿意主動向醫(yī)護人員尋求幫助,促進患兒盡早康復,最終使得父母對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水平較高[18-19]。
3.2.4 疾病不確定感水平 由本文結果可知,患兒父母的兒科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量表得分與中文版疾病不確定感家屬量表呈顯著負相關關系(r=-0.745,P<0.05)。究其原因,疾病不確定感是指個體的主觀感受,在某種疾病認知上缺乏認知,而無法將病人當前的情況進行良好的分類,或是無法對一類事件給予恰當?shù)膬r值[20],患兒生病后,父母的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較高時會無法正確看待與護士之間的關系,不易形成正向的伙伴關系[21]。
綜上所述,父母視角下急診綜合病房護士與患兒父母伙伴關系處于中上水平,應重點關注患兒住院次數(shù)較少、父母文化程度較低、家庭平均月收入水平較低、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較高的患兒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