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午
筆者一直這樣認為,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學應該有一個本務,那就是教學生學好和會學語文,通俗點兒講,就是教學生會說話和會寫作文。為什么這樣講呢?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基礎教育階段數(shù)、理、化、政、史、地等其他學科的教學都不能承擔這個任務,因此才稱其為“本務”。當然,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語文教學的終極教育理想也是育人,這一點是不容懷疑的。但是,筆者還始終認為,教文的過程就是育人的過程,教好文就一定會育好人,或者說不以育人為終極教育理想的語文教學就是偽語文教學,因為真正的“教文”與“育人”是根本就無法割裂開的。近些日子,拜讀特級教師趙長河的新著《語用化語文教學》,則更增強了筆者的這個認識。應該說,從這本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主旨就是突出語文教學的語用性,就是在堅守著語文教學的本務,用語用化教學的實踐來達成教文育人的終極理想。讀罷這本佳作,筆者的腦海里不禁蹦出以下幾個關鍵詞組,在此一一娓娓道來。
一、堅守本務,走出迷陣
所謂“語用”,其實質就是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其實,語文課程教學的基本屬性就是語用性。趙老師在本書的前言里面就明確指出:“語用化語文教學,是指以寫作和語表達為主要的語文活動來落實、強化聽說讀寫能力的語文教學”。他還強調說,如此表達,不是弱化“聽說讀寫”中“讀”的能力,也并非罔顧“讀”的獨立的、特殊的能力要求,而是強調主要通過書面“寫”的活動或口頭“說”的活動呈現(xiàn)、落實和強化“讀”的獲得。當然,也包括主要通過書面“寫”的活動或口頭“說”的活動呈現(xiàn)、落實和強化“聽”的獲得。對趙老師這段比較繞的話,筆者是這樣認識的:“讀”和“聽”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說”和“寫”的本事。讀不出或聽不出文章思路、內容要領、表達藝術的人,肯定是胡亂地“讀”或“聽”的,一輩子都不可能得到什么“說”和“寫”的真門道;相反,能夠讀出或聽出“說”和“寫”的真門道的人,肯定是會大大有益于他“說”和“寫”的水平提高的。一個中學生學語文的根本任務就是學說話和寫文章,倘若初高中六年里都學不到如何讀出或聽出說和寫的“真門道”,那他還談什么學好和會學語文呢?那又怎么能夠成為一個語言表達能力較高的人呢?如此一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又怎么可以說完成了本務呢?所以,筆者認為,趙老師所倡導和踐行的語用化語文教學,并不是僅僅強調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更不是有意割裂“讀聽”和“說寫”,而是在強調要實施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說寫”能力為本務的語文教學,是在強調要時刻注意突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也就說,“讀”和“聽”的教學要服務于“說”和“寫”的教學,要有一個教學價值和意義的邊界,而不是漫無邊際、自我感覺良好地“濫讀”和“瞎聽”!實際上,趙老師所說的“語用”,應該就是“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四個方面的綜合體。但是,其中的“語用”則是核心的核心,是這三者的基礎?;蛘呶覀冞€可以這樣講,“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這三者是必須要通過“語言的建構和運用”來體現(xiàn)和落實的。這樣的認識和理念,無疑就表明了語用化語文教學實踐對語文教學本務的堅守之意,這也意味著語用化語文教學實踐一定會返本歸真,走出迷陣,健全發(fā)展的。
當下,中學語文教壇仍舊是迷陣處處:新課標背景下的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課程實施與開發(fā)以及專題閱讀、整本書閱讀、群文教學、任務群設計與實施等熱點現(xiàn)象,哄鬧一時,令人眼花繚亂。其實,這些迷陣中的亂象大多都是在被動地應景或盲目地趕時髦,不但脫離實際、效益很低,還嚴重擠壓了必需的教學和導學的時間,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學生學好和會學這個語文教學本務的完成。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本書的宗旨無疑有益于導引廣大語文教師,特別是青年語文教師走出迷陣,進而堅守本務、返本歸真地搞好中學語文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本務。這就是趙長河老師這本專著的理念導引價值之所在。
二、歸真教文,傾情示范
趙老師的這本書不僅在理念導引上頗具價值,在實踐行動上也是很有示范引領意義的。趙老師認為,“語用”是言語目的和手段的綜合體,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是手段。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用能力。這個目的是需要通過設置合宜的語用活動來實現(xiàn)的,目的和手段作為一體兩面都很重要。趙老師的這一教學思想無疑是對夏丐尊、葉圣陶等先輩語文教育家的語文教育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他這樣思考、認識、傳承,更這樣去實踐、研究和發(fā)展。這一點,在這本書的文言文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以及測試評價等章節(jié)的闡述中體現(xiàn)得很充分。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如何回歸本真地教學生學好文言文則更是頗具挑戰(zhàn)性的大難題。對此,趙老師的這本書對此進行了長篇論述,分別通過《以現(xiàn)代言語實踐激活文言教學之理性思考篇》《以現(xiàn)代言語實踐激活文言教學之過程方法篇》《喚醒文言學習情境,巧設文言語用活動》等三篇文章進行了論述。在《以現(xiàn)代言語實踐激活文言教學之理性思考篇》一文中,趙老師清醒地指出,目前的中學文言文教學仍然在兩個極端間跳躍:要么“死于章句”,要么“廢于清議”。實際上,“死摳章句”“一味清議”也正是形成中學文言教學一直以來高耗低效態(tài)勢的原因。為此,趙老師認為,用現(xiàn)代言語實踐激活文言教學是走出文言教學困境的科學之路。趙老師做出這種判定的理由是:現(xiàn)代漢語的言語實踐中已然融入了有生命力的、富有文言特質的詞句,因此現(xiàn)代言語實踐可以激活文言文教學,在文言文教學中融入現(xiàn)代言語實踐將更能夠激活文言文教學。在《以現(xiàn)代言語實踐激活文言教學之過程方法篇》一文中,他則較具體地介紹了自己文言文課堂教學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首先,布置課前預習。主要任務是請學生盡可能多地找出文言文本中與現(xiàn)代漢語勾連得上的重要詞句(包括虛詞含義、詞的活用、特殊句式等),并預先適當指導學生利用代漢語語法特征來進行分析和判斷,以使文言詞句的積累盡可能與對學生最有用的現(xiàn)代漢語的運用融為一體,盡量做到文言學習和現(xiàn)代漢語學習的同軌。其次,安排好課堂教學過程,利用科學的方法教學好文言文。課堂教學一般分檢查預習階段(即檢查文言文本中與現(xiàn)代漢語勾連得上的重要詞句的情況),文本的理解、賞析、運用階段,課后總結和拓展階段。第一階段,一般是適時變換地運用小組對陣法、小組代表法、小老師法、搶答法等多種方法,以保證人人參與、全員學通透。第二階段,一般是采用誦讀法、評點法、關鍵詞句法、仿寫法、文氣再現(xiàn)翻譯法、文言經典現(xiàn)代讀解法、淺近文言寫作法等,以保證學生有趣且有效地學好文言文。這些現(xiàn)代言語實踐教學法都很符合文言文的特質及學習規(guī)律,特別有利于學生有趣地學好文言文。第三階段一般是引導學生對文言文本作以下兩個角度的研究性學習拓展:一是拓展印證,即搜尋與文言文本相關聯(lián)的古代作品,以及以文言文本的內容為藍本的現(xiàn)代作品,以此引導學生以現(xiàn)代視角重新審讀文言經典,即以現(xiàn)代言語、音像、舞臺形式呈現(xiàn)的與文言文本相關的作品,以激發(fā)起學生比較學習的興趣。二是比較評判。即引導學生閱讀文言文本,進而與影視、“講壇”進行比較,對影視、“講壇”進行評判。如,電視臺熱播的《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時,趙老師則選取了《清史稿》相關章節(jié)讓學生了解歷史真相,并引導學生比較對同一歷史人物、事件,史學敘述和文學改編(電視改編)的異同,進而評判電視改編的優(yōu)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喚醒文言學習情境,巧設文言語用活動》一文,趙老師則進一步強調,喚醒文言學習情境,巧設文言語用活動是解決文言文教學這個“老大難”問題的有效策略。具體有三個維度的策略:一是學科認知維度的文言學習情境及相應語用活動(包括喚醒偏旁部首內涵的文言學習情境、喚醒熟悉的文言課文情境、發(fā)掘現(xiàn)代漢語中還保留著文言特質的詞語);二是個人體驗維度的文言學習情境及相應語用活動;三是社會生活維度的文言學習情境及相應語用活動。每個維度的策略都有較詳盡的教學法案例。筆者認為,趙老師的語用化文言文教學實踐是合乎文言文特質及學習規(guī)律的,是能夠把文言文教活并真正能夠使學生學通悟透的好策略和好方法,是很值得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學習和借鑒的。
以上談的都是文言文教學,其實這本書中作者關于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和測試評價等維度的語用化教學實踐的論述,也都是頗具真知灼見的。尤其是趙老師關于名著閱讀和整本書閱讀的一些實踐體會,則更是很有借鑒價值的。這一點,我們不妨讀一讀書中的《名著閱讀的天殤與新生都從語用活動設計來》和《整本書閱讀指導語用角度的著力點》這兩重量級文章,相信我們一定都會深有同感的。
三、踐行宗旨,教文育人
在這本書中,趙長河老師特別強調,一定要扎扎實實地踐行語用化語文教學。他的這種認識和實踐,其實也是與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這個經典認識一脈相承的。核心素養(yǎng)中的“審美”和“文化”對應的是人文性;“語言”則對應的是工具性;“思維”則是“語言”與“審美”“文化”之間的聯(lián)結。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也好,人文精神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也罷,都必須得通過言語教學來加以落實。趙老師認為,語用化語文教學有三個層次:生活的,生命的和哲學的。對這三個層次,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生活的層次,即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有時時處處“我即語文”的職業(yè)敏感,應該使自己的生活語文化,時時處處以語用的視角與文本對話,與生活對話;生命的層次,即語用化語文教學能夠使學生覺悟到知識的、創(chuàng)造的人生一定會是言語人生——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充滿詩意的言語人生;哲學的層次,即“語言是存在之家”,是人與生俱來就存在于其中的東西,語用的過程即生命的過程。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講,這本書的四大板塊無一不充分體現(xiàn)了趙老師的語用化教學理念和理想,又無一不體現(xiàn)了教文即育人的語文教育宗旨。與其說趙老師所強調的語用化語文教學的三個層次是分別指向生活、生命和哲學的,還不如說都直接指向人生的,指向一個頗具語用智慧且人格健全、全面發(fā)展的人生。所以,筆者這里要特別肯定的講,從這本書所列舉的大量案例和趙老師的教例中,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品味出趙老師的這顆教文育人的良知!
最后,筆者還想再多說幾句。對于當下關于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些過熱的提法和做法,我們每一位中學語文教師都很有必要做深刻且冷靜的思考,切不可盲目跟風!就語文教學而言,當下我們最應該做的,只能是回歸根本,按規(guī)律辦事。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且只能用嘴巴細嚼慢咽地吃!絕不可能改成一碗一桶地吃!為此,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就應該向趙長河老師學習,從實際出發(fā),依照語文教與學的規(guī)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決不能重蹈覆轍,以無愧于自己的語文教育良知。我們完全應該,也一定要為語文教學的回歸本真、健全發(fā)展以及師生的身心健康做一些有益的貢獻。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泰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