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復旦初級中學 凌 怡
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人民謀幸福,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少年兒童作為人民的一份子,少先隊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為他們謀幸福,讓童年的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我想,“更加充實”明確了深化幸福內涵的重要性;“更有保障”明確了創(chuàng)造幸福條件的重要性;“更可持續(xù)”明確了激發(fā)幸福動能的重要性。
在團市委、市少工委的堅強領導和長寧團區(qū)委、區(qū)少工委的關心支持下,少先隊幸福教育為我們基層學校成就隊員的幸福童年提供了鮮活理念、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如果說青年要讓青春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那么輔導員就要立足本行、立足本職、立足本校,讓隊員的童年綻放幸福之花。
第一,扎根先要扎深,以充實形象深化幸福內涵。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將偉大的黨、偉大的時代、偉大的領袖講給隊員們聽,將二十大報告中有深度的論述講得有溫度、將有精神的藍圖講得更精彩,做到“三個進”:一是循序漸進,灌溉充沛的水。遵循年齡特征,挖掘思維特點。二是與時俱進,給予充足的光。做到亮眼、亮耳、亮心。我校“段子兄弟”以段子解說黨的故事,“跨次元密室”以劇本解析先鋒人物、以游戲解鎖光榮道路。三是齊頭并進,施好充足的肥。我校青年黨團員教師、紅領巾宣講員依托微型黨課、紅色講解等為隊員導學。
第二,破土先要破局,以陣地保障創(chuàng)造幸福條件。不破不立,曉喻新生。時刻與新思想、新戰(zhàn)略、新發(fā)展同頻共振、同心而聚、同向而行。作為市幸福教育實驗校,堅持往社區(qū)走、往網(wǎng)上,做到“兩個因”:一是因地制宜突破格局,盤活周邊資源。挖掘“五四運動”上海第一鐘等校內寶藏,同時創(chuàng)設場地、場景、場合,依托“少年工程隊”將人民城市社區(qū)微更新與15分鐘幸福圈高度融合,在與學校共建的社區(qū)內打造了童趣、文藝、懷舊共九個微治理點,推出“累了嗎”共享兒孫閃送服務、“相友角”半盲盒式交友、“小紅棚”種草直播。繼續(xù)依托“自動+后援”運行機制,加大校本化幸福圈項目在隊員居住地的社本化輻射。二是因時而變開辟新局,創(chuàng)活云端空間。我校少先隊紅色數(shù)字化陣地“小太陽旅社”已有二十余個沉浸化欄目,點贊量達135萬人次,將依托大數(shù)據(jù)提升云端矩陣的組織力、引領力、服務力和幸福力。
第三,長高先要長勢,以持續(xù)引領激發(fā)幸福動能。積蓄力量,向榮而生。筑牢“人生三部曲”的進步之梯,讓隊員自愿追求崇高志向,不斷挑戰(zhàn)人生高度,做到“兩個加強”:一是加強過程性鍛造,定好生長方向。作為市爭章推優(yōu)、初高銜接試點校,將繼續(xù)用好初高集團化辦學優(yōu)勢,構建黨團隊一體化與全過程爭章推優(yōu)鏈,讓隊員明確什么是優(yōu)、怎樣成優(yōu)、如何續(xù)優(yōu)。二是加強進階性激勵,促好生長動向。探索校內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建立過程化、有形化的幸福成長檔案。
“扎根”“破土”“長高”,讓少先隊輔導員在探索兒童群團組織實現(xiàn)中國式現(xiàn)代化、探索辦好人民滿意的新時代少先隊幸福教育的征途中,助力少先隊員的童年綻放“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