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兵 梁 銳▲ 帥記焱 江金文 方 富 謝 欣 張先斌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康復科,江西九江 332000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急危重癥,在神經外科極為常見,多為短暫性出血,血腫擴大多發(fā)生在6 h內尤其是3 h內。出血點周圍局部的腦組織首先受到動脈血流的沖擊產生原發(fā)性損害,繼而出現(xiàn)腦內血腫形成,局部高壓引起周圍腦組織受壓移位、缺血、水腫和壞死。治愈率低,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要想對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進行延緩與阻止,就應該早期診斷并及時手術,將血腫清除。但是,術后極易有一定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神經功能障礙等遺留,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此,臨床很有必要在術后開展科學的康復治療,從而對患者預后進行有效改善。本研究統(tǒng)計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術后早期神經康復治療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回顧性選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依據(jù)術后治療方法分為早期組和晚期組,每組各30例。早期組中,年齡33~80歲,平均(64.25±10.47)歲;女12例,男18例;在病程方面,1~3 h 14例,4~6 h 16例;在出血量方面,35~63 ml 22例,64~91 ml 8例;在出血部位方面,基底節(jié)20例,腦葉7例,其他3例;在手術方法方面,引流術19例,小骨窗開顱術11例。晚期組中,年齡34~81歲,平均(65.13±10.24)歲;女11例,男19例;在病程方面,1~3 h 15例,4~6 h 15例;在出血量方面,35~63 ml 21例,64~91 ml 9例;在出血部位方面,基底節(jié)21例,腦葉6例,其他3例;在手術方法方面,引流術18例,小骨窗開顱術1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經頭顱CT檢查或MRI檢查確診;②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③出血量均在30 ml以上。排除標準:①腦干出血;②外傷、動靜脈畸形等引發(fā)的出血;③有凝血功能障礙。
早期組患者在術后4~7 d開始接受神經康復治療,晚期組在術后1~2周開始接受神經康復治療,具體操作為:①心理干預。積極和患者交流,督促患者家屬參與治療,提供給患者家庭支持,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在面對疾病時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②生活干預。對患者進行指導,使其進行良肢位擺放、體位適應性訓練等,盡可能早地讓患者將日常生活動作獨立完成,對肢體功能進行鍛煉;③康復訓練。依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對其進行指導,使其進行肌力、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等,包括屈曲、外展髖關節(jié)、屈伸膝關節(jié)、背屈、跖屈踝關節(jié)等,對適宜的幅度進行保持,適時調整每天運動量,控制時長在20 min以內,科學合理鍛煉,對損傷肌肉關節(jié)的現(xiàn)象進行嚴格避免。同時督促患者在康復儀器輔助下鍛煉,將肌肉力量恢復過來,并將神經功能盡可能早地恢復過來;④按摩。對患者肢體進行定期按摩,促進患者肌肉張力的增強。
隨訪1個月。①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總分0~45分,分數(shù)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②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總分0~100分,分數(shù)越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高;③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F(xiàn)MA),總分0~100分,分數(shù)越高運動功能好;④認知功能。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ini mental state scale,MMSE),總分0~30分,分數(shù)越高認知功能越好;⑤臥床時間、神經功能改善時間、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時間;⑥預后。采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總分1~5分,從低至高分別表示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殘疾、輕度殘疾、正常生活。⑦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低70%~100%,ADL評分提升70%~100%,無癥狀體征;有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低50%~<70%,ADL評分提升50%~<70%,具有較輕的癥狀;無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降低0~<50%或提升,ADL評分提升0~<50%或降低,癥狀沒有減輕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DL評分、FMA評分、MMSE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早期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DL評分、FMA評分、MMSE評分均高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運動功能、認知功能的比較(分,±s)
早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早期組患者的臥床時間、神經功能改善時間、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時間均短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臥床時間、神經功能改善時間、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時間的比較(d,±s)
早期組的預后情況優(yōu)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預后的比較[n(%)]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長期以來,醫(yī)護人員一直在不斷深入探究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的方法。目前,在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中,手術治療是臨床采用的最佳治療方法,但是術后患者會有一定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存在,對疾病恢復造成不良影響。有研究表明,術后盡可能快地對康復治療進行實施能夠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效果進行鞏固,為患者術后盡可能快地恢復提供有利條件。神經康復指用替代性運動或代償性運動的方式將過去能夠完成的運動完成,對康復訓練進行及時強化能夠對自然恢復過程進行調制,如腦卒中后行為代償策略、軀體功能恢復、腦運動神經功能重組均和活動恢復相關。術后早期康復治療能夠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代償運動或替代運動自然恢復過來。傳統(tǒng)觀念認為,腦出血疾病早期,患者應該保持絕對臥床休息,術后功能障礙會在未長期臥床的情況下加重。但是,近年來,臨床實踐證實,早期康復治療能夠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程度的顯著增強。因此,術后如果患者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生命體征,則應該在早期就給予其神經康復治療,從而加快其神經康復速度。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中,術后早期康復治療能夠促進患者自主生活能力的提升,使其盡可能快地將健康恢復過來,這就將可靠的治療方案提供給了臨床。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早期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DL評分、FMA評分、MMSE評分均高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早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因為術后早期神經康復治療能夠對腦組織受損區(qū)域的功能進行刺激,將其腦組織功能恢復過來。早期定期康復訓練能夠促進病變周圍組織突觸的提升,將新突觸建立起來,并將新的神經通路建立起來,使功能重組與補償?shù)靡詫崿F(xiàn),從而將部分損傷腦組織神經功能有效恢復過來。同時,術后早期神經康復治療還能夠促進腦組織可塑性的有效提升,對大腦局部血流量進行改善,將受累區(qū)域側支神經通路建立起來,促進神經元損傷的減輕,對腦神經進行保護。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早期組患者的臥床時間短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神經功能改善時間短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時間短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因為術后早期神經康復治療能夠對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行有效預防,為康復進程提供有利條件,盡可能早地將肢體功能鍛煉開展起來能夠盡可能快地恢復肢體與神經功能。本研究結果還表明,早期組的預后情況優(yōu)于晚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因為術后早期神經康復治療積極引導患者,嚴格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并個體化疏導患者不良心理,將更好的治療提供給患者,因此能夠降低患者殘疾率,對患者預后進行改善。
綜上所述,術后早期神經康復治療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術后晚期神經康復治療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