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景輝 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泰安支隊特勤大隊一站
近幾年,隨著應對突發(fā)險情救援經驗不斷增多,洪澇災害的傷亡人數以及財產損失呈現輕微下降的趨勢。從我國洪澇受災傷亡人數調查數據可以看出,2015年至2020年傷亡受災人數呈下降趨勢(見圖1)。隨著對抗洪搶險訓練的投入與重視度增加,更為科學的洪水激流救援訓練逐步落實,這是增強消防救援能力、降低傷亡人數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消防洪水激流救援能力的提升也減少了消防救援人員的傷亡數量,因此強化激流救援訓練至關重要。
圖1 2015—2020年洪澇受災人口統計
引起洪澇災害的因素有多種,包括湖泊、河流、暴雨等因素均可導致洪澇。而河流則是影響最為廣泛的洪澇因素,暴雨、山洪、決堤等均可引起河水泛濫。因此對我國影響最大的便是河水洪澇災害,特別是每年雨季,因暴雨引發(fā)的決堤事件頻發(fā),嚴重威脅沿河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由于我國東部地區(qū)地勢低,氣候濕潤,因此每年的降雨過程較多,且集中在6至9月份,全年60%~80%的降雨都會集中在這一時間,因此各地消防部門的汛期救援任務繁重。加之我國還未建立完備的洪水激流裝備與救援體系,缺乏洪水激流救援訓練,經驗積累不足,在面對日益頻發(fā)的洪水災害以及復雜的城市抗洪搶險任務情況下,缺乏應對此類任務的基本素質與能力,因此救援過程存在不可預測的危險因素。
洪水邊緣部分因與河岸和障礙物摩擦而流速較慢,但這種情況會導致洪水邊緣與中心位置呈現粘持性導致形成速度梯度,從而使中心位置的水流速度較快。洪水路線中的內灣水流速度較慢,且水位較低,外灣流速較大因此水位相對內灣較深。中心以外的高速流動與內灣的低速流動相互作用,導致洪水水體極易出現旋渦,水體不斷反復中心、邊緣兩邊翻滾。巨大的旋渦強大的螺旋力給消防人員的洪水激流救援增加了難度,同時增加了人員傷亡風險。
洪水激流由于其巨大的沖擊力會沖散沿路的障礙物及樹木,從而導致河岸與水體內部的情況更為復雜,隨著洪水深淺變化以及路線不同,水流會不定位置地形成微笑流、覆蓋流、翻滾流、V型流、回流區(qū)、沸騰線(滾水壩)等。其中危害最大的便是滾水壩,洪水受高度影響下墜后與水面碰撞,形成巨大的渦流,一旦人員被困其中便會反復被水砸到水底后又被沖回水面,極易導致人員溺亡事故。
在平靜水域中,人體體溫流失的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但要處在流速2m/s的水域中,失溫速度則達到空氣中的250倍,因此人體失溫是洪水激流救援中必須面對且需要注意的問題。
1.強化技戰(zhàn)術訓練
根據國外積累的先進洪水救援經驗,洪水救援主要分為“岸上、舟艇、水上、繩索”四大救援方式,訓練也主要圍繞這四類方式展開。首先是要強化洪水救援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了解洪水激流水域救援需要注意的關鍵點與理論常識,救援具體的方式方法、手勢暗號、常用繩索技巧等。而后展開實訓,模擬在激流環(huán)境下的泳姿、舟艇、入水、繩索等救援手段。(見表1)
表1 洪水激流訓練課程
多種舟艇駕駛操作 激流水域操作舟艇救援沖鋒舟翻船自救操作提升隊員激流水域中沖鋒舟翻船扶正能力入水救援入水方式 訓練隊員激流救援正確入水姿勢泳姿訓練 訓練隊員在激流水域中的正確泳姿激流救援護衛(wèi)法 訓練隊員在靠近被救者時采取正確的安全防衛(wèi)動作水中施救方法訓練隊員在激流中搶救被困者的能力激流涉水 強化隊員激流中的涉水前進能力上岸方式 訓練隊員在激流中上岸能力快速脫離裝置強化隊員激流救援中快速脫離裝置熟練度活餌救援 強化隊員激流中利用浮繩救援能力繩索救援橋降救援 強化隊員繩索下降救援能力T型繩橋制作 強化隊員T型繩橋搭救孤島被困者能力V型繩橋制作 強化隊員V型繩橋搭救孤島被困者能力
2.配備合適的激流救援裝備
完備的裝備配備是保障救援人員生命安全的根本,尤其是浮力背心,要安裝脫離保護裝置,且確保能夠承受洪水激流的惡劣環(huán)境與障礙物碰撞,浮力背心的上浮速度越快,安全性能越高。在舟艇配備上,要選擇船體堅硬且吃水深度較淺的舟艇,例如IRB動力式充氣艇,不僅吃水深度淺而且材質堅硬耐撞,能夠有效彌補現役沖鋒舟激流不穩(wěn)的弊端。
3.建設激流訓練場地
一方面,云南、四川、重慶、河北等均已建立了陸上洪水模擬訓練場地,但具體的訓練項目均是在靜水訓練場以及淺水中開展,沒有準備設備模擬激流救援場景。但也有部分地區(qū)意識到這一問題,例如云南昭通已經著手建立能夠模擬各種洪水激流環(huán)境的訓練場地,這為其他地區(qū)的訓練設施完善提供了有益參考。
另一方面,還可尋找風險可控的室外訓練場地,例如普洱、陵水等地,域內水域資源豐富,且有著多種流速不同、環(huán)境不同的水域資源,這為消防隊伍的激流救援訓練提供了天然的場地。激流救援訓練也可根據隊員的技能基礎劃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從流速較慢無障礙物的水域進行訓練,逐步增加難度,從而使救援人員逐步適應洪水救援環(huán)境,掌握更加全面的風險判斷意識和救援技術。
1.水面救援
在當遭遇深水激流救援環(huán)境時,要掌握激流戰(zhàn)術動作,除了掌握應對不同激流的戰(zhàn)術動作外,還要隨身攜帶泳圈等輔助裝備幫助被困者獲救。在淺水激流區(qū),則采用涉水的方式將被困者轉移至安全地點,在面臨特殊激流環(huán)境時,也可采用順向排列的方式,用“接力”的形式將被困者送往目的地。
2.對岸救援
在面對多人被困時,要選用舟船設備前往救援,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將被困人員全數轉移至舟艇送至安全地點,當被困人員較多且無法一次完成輸送時,要采取安全固定措施幫助受災群眾站定原點,穩(wěn)定情緒,之后有序組織開展救援動作,嚴禁混亂、爭相登船的情況發(fā)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3.屋頂救援
受洪水上漲影響,水庫周邊村莊以及房屋易被淹沒,受災群眾往往站立房頂等待救援。而沖鋒舟作為機動靈活、載人量可觀的救護裝備,可大范圍應用在此類救援環(huán)境中,同時也可配備橡皮舟、民舟以補充消防沖鋒舟的數量缺陷。在開展舟艇救援時,要配備鉤蒿、漿、系留繩、救生圈等輔助器材以應對各類復雜險情。
4.漂浮物救援
我國許多洪澇災區(qū)化工廠、化學制品廠分布不均,洪水激流易沖毀工廠儲存設備,威脅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應對此類情況,可采用橡皮舟展開救援。首先,橡皮舟本身具有5個氣室,即便個別氣室泄露依舊可以漂浮;其次,橡皮舟兩側有浮力胎,能夠有效減緩障礙物沖擊,只要避免底部受力,通常不會產生傾覆;橡皮舟攜帶方便,展開快速,能夠靈活應對各類復雜情況。
5.拋射器救援
被洪水激流困至淺灘的群眾,沖鋒舟無法快速接近,此時可利用拋射器拋射繩索建立救援通道,同時救援人員也要分配部分人員應對隨時發(fā)生的落水事故,因此要配備小型舟對周圍可能存在落水的情況進行預防。
第一,在救援過程中,救援人員要始終穿著浮力背心,以往洪水救援過程中很多救援人員未穿著救生衣或穿著不規(guī)范,這給復雜的激流救援平添許多傷亡風險。
第二,要在洪水上游設置觀察點,尤其是在特大洪水災害中,水中可能摻雜著大量漂浮障礙物,例如漂流浮木、家具、汽車、大型土石等,通過及時的險情通報可以幫助下游救援隊伍及時預判險情,規(guī)避危險障礙物,降低人員傷亡風險。
第三,救援要始終遵循自己優(yōu)先,隊友第二原則,因為在救援過程中時常遇到救援人員聽到有人溺水呼救時便跳入激流,最終導致雙雙溺亡的事件,所以若是預判自己沒有救援成功的可能,嚴禁盲目入水救援。
第四,下游救援工作會制定多套救援預案,在某個救援預案失敗后,救援人員與被困者都會向下游繼續(xù)移動,因此下游要做好充分的救援部署,例如皮劃艇救援、拋繩救援、纜索救援、活餌救援等,以確保在多重救援保障措施下盡數完成救援任務。
綜上所述,在面對洪水激流災害過程中,掌握完備的激流救援技能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F階段我國洪水激流救援技術與裝備研發(fā)已具雛形,并在多次實戰(zhàn)中積累了一定經驗,但與發(fā)達國家的洪水激流救援相比依舊存在一定的差距。當前,在充分總結消防部門洪水激流救援經驗的基礎上,也可適當借鑒發(fā)達國家經驗,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并基于我國洪水激流特點創(chuàng)設適合我國環(huán)境的洪水激流救援訓練與裝備體系,提高消防人員的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