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楊崧岳
大家對于乾隆朝劉羅鍋智斗和勠的故事都很熟悉,但多是戲說。而在當時,確實有一位敢于與包括和勠在內(nèi)的高貪大蠹斗爭的御史,這就是昆明人錢灃。
錢灃,字東注,號南園,清乾隆五年(1740 年)出生在昆明縣一個貧寒之家。22 歲時進入五華書院讀書,他勤奮學習,28歲得中舉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又考中進士,被乾隆皇帝點為翰林,這為錢灃開啟反貪生涯奠定了基礎(chǔ)。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41 歲的錢灃被任命為都察院監(jiān)察御史。在清代,都察院是中央最高監(jiān)察機關(guān),負責監(jiān)察百官,彈劾貪官污吏,也負責條陳政事得失、民生利弊。監(jiān)察御史的選任,不同于其他官職,要求擔任者清廉正直,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勢,嫉惡如仇。錢灃能被選為御史,說明他在道德品格上確實是高人一籌的。而錢灃一上任,便開始了與貪官污吏的斗爭。
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爆出了甘肅冒賑的驚天大案,陜甘總督等五十余人被處死。時任陜西巡撫畢沅與此案有牽連,但并未受到處分。錢灃上任后,只過了27 天,就上奏彈劾畢沅。最后,畢沅被降為三品頂戴并罰俸。錢灃也因直言敢諫而受到了稱贊。
第二年,錢灃又再次彈劾省級高官。當時,山東巡撫國泰與布政使于易簡相互勾結(jié),營私舞弊,民眾怨聲載道。很多御史忌憚二人的權(quán)勢,不敢彈劾。錢灃則毫不猶豫上奏彈劾二人,并說:如果諫官(即監(jiān)察官員)都任由豺狼貽害百姓而不聞不問,那么國家設(shè)立諫官又有何用?
乾隆皇帝接到錢灃的奏章后,即命錢灃隨戶部尚書和勠、左都御史劉墉(即劉羅鍋)前往山東查辦此案。由于和勠與國泰交好,許多官員都為錢灃此行擔憂。幸而在劉墉的支持下,錢灃將此案辦成了鐵案。
值得一提的是,錢灃在辦案時也頗有智慧。在濟南檢查官府銀庫時,和勠有意開脫,只簡單抽查,見銀兩并無短缺,便不再檢查。錢灃第二天再次前往檢查,要求徹底拆封,發(fā)現(xiàn)銀兩多為雜色銀子,追問之下,得知銀兩多從當?shù)厣倘耸种薪鑱沓鋽?shù)。于是錢灃張榜告示,要求凡借給官府銀兩者,速憑據(jù)前往領(lǐng)取,否則充公。告示一出,前來兌銀的商賈絡(luò)繹不絕,國泰挪用府庫銀兩罪行也昭然于世。至此,和勠便不敢再袒護。最終,貪官國泰被處以極刑。這個故事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出現(xiàn)過,只是主角換了,我們應(yīng)該記住,在真實的故事里,主角是錢灃。
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錢灃二次出任監(jiān)察御史。這次他準備彈劾巨貪和勠。由于乾隆帝寵信和勠,錢灃采取了迂回戰(zhàn)術(shù),并不直接指斥和勠的貪賄問題。他在奏折中指出,軍機大臣中只有阿桂每日到軍機處辦公,而和勠則在內(nèi)右門或造辦處辦公,這樣容易滋生弊端,并有交結(jié)太監(jiān)、攬權(quán)納賄之嫌。
這種循序漸進的策略起到了作用。乾隆帝隨后要求所有軍機大臣必須到軍機處辦公,并且特命錢灃以御史身份稽查軍機處及軍機大臣是否遵旨辦公。
錢灃知道要參倒和勠難上加難,自己的處境也非常危險,但他已經(jīng)下定決心,等待著為民除害的機會。只可惜天不假年。
乾隆六十年(1795 年)八月,錢灃隨皇帝從熱河返回京城后,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同鄉(xiāng)友人在其枕下發(fā)現(xiàn)了一件奏折的草稿,列舉了和勠二十余條罪狀??梢?,錢灃一直在做著彈劾和勠的準備,只可惜歷史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但是,百姓卻記住了這位剛直不阿,亮節(jié)高風的御史,使他百世流芳。
錢灃墓
在經(jīng)過小說、相聲、評書、影視劇藝人的反復(fù)演繹后,“錢灃斗和勠”為大江南北所熟知。至今,錢灃仍然是昆明各族群眾在茶余飯后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已成為清正廉潔的代名詞。其中,滇劇藝術(shù)家們根據(jù)錢灃的生平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了滇劇《瘦馬御史》,一經(jīng)上演便得到廣泛認可。該劇后來又被改編為同名京劇再度搬上舞臺??梢哉f,清正廉潔的錢灃,已成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民族形象。
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四月,正在湖南學政任上的錢灃接到母親病逝的消息。按照當時制度規(guī)定,父母去世,官員須回家丁憂守制三年。在服孝期間,其父也去世了,這樣,錢灃前后守制了四年。
錢灃在昆明期間,雖然并無職位,但卻心系民瘼,繼續(xù)為家鄉(xiāng)父老辦好事。
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昆明遭遇水災(zāi),總督巡撫等地方大員特地請錢灃考察水患,治理河道。于是,錢灃親自進行踏勘,寫成《六河說》,直指利弊,提出規(guī)劃,又倡導(dǎo)民眾捐資以補公費之不足。次年,錢灃又參與了治理,使得水患暫時得以減輕。他留下了一首《六河歌》,描寫了昆明六河(即盤龍江、金汁河、銀汁河、馬料河、海源河和寶象河六條主要入滇河道)的場景、災(zāi)害發(fā)生時的景況,并記錄了陳孝升(河道治理主持者)帶領(lǐng)民眾修整水利設(shè)施的情形,堪稱乾隆末年昆明治理水患的史詩。錢灃不忘百姓,造福桑梓,從其治河中可見一斑。
在湖南學政任上,錢灃勤懇工作,為國選拔了不少人才。清末名臣左宗棠認為,湖南在咸同時期之所以多有建功立業(yè)者,追溯源頭,乃是錢南園之教誨。可見錢灃在湖南留下了深遠影響,澤被后世。
他還在湖南進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增加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錄取生員的名額。清代的湖南西部是苗族、瑤族、土家族等民族的聚居區(qū),很多少數(shù)民族子弟都刻苦讀書,參加科舉。為了保障其入學,錢灃特地奏請中央特設(shè)“苗疆”學童名額,并要求有擔保,避免冒充少數(shù)民族占用名額。此舉為促進民族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錢灃被時人稱為“瘦馬御史”,為什么這樣稱呼?這就不得不提他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
錢灃擅長畫馬,尤其喜歡畫瘦馬。前人畫馬,多為圓潤,而錢灃的瘦馬,著重表現(xiàn)馬的神姿風骨。他在《自題畫馬》詩中寫道:“蹴踏邊沙歲月深,骨毛消瘦雪霜侵。嚴城一夜風雨急,猶向蒼茫傾壯心?!边@蒼渾有力的瘦馬,正是錢灃剛正人格的最好體現(xiàn)。
錢灃的詩文也很有名。既有關(guān)心時事,同情人民的寫實之作,也有思念故鄉(xiāng),懷念親友的抒情之作,但絕不無病呻吟、吟風弄月,詩中充滿生活氣息,充滿社會擔當,充滿親情友情。摯友師范在為錢灃詩集寫的跋中說,錢灃直言敢諫的精神已經(jīng)不朽,而其詩歌,“蒼古雄直”“適如其人”。
錢灃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是書法。他的字師法顏真卿,繼承發(fā)揚了顏體字端嚴莊重、雄偉磅礴、渾厚強勁的氣勢。與顏魯公一樣,錢灃書法水平與人品俱佳。后人在評說時,莫不以錢灃的字為“魯公之后的顏體第一人”。
錢灃對顏體書法的繼承和發(fā)展,使顏體書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清代中期之后,學顏書者,如書法家何紹基、翁同勠、華世奎、譚延闿等,皆宗法錢南園。云南的書法名家如趙藩、陳榮昌、周鐘岳等也是取法于錢灃。可以說,錢灃開創(chuàng)了內(nèi)地文人向云南人學習的先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內(nèi)地與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書法史上有著較高地位。
今天,在昆明有很多可以供我們了解和紀念錢灃的地方。錢灃去世后,靈柩運回故鄉(xiāng)安葬,其墳塋位于昆明清水木華小區(qū)錢灃公園內(nèi)。在曇華寺公園內(nèi),修建了錢灃紀念園。盤龍區(qū)拓東街道也在拓東路口金汁河沿線(金唐巷)打造了介紹錢灃的“廉政文化長廊”,每一個路過此地的市民和游客,都能了解和學習錢灃“清廉為官、廉潔治家”的良好官風與家風,記住這個不畏權(quán)貴、心系百姓的“滇中第一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