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言
在蘇州東山,有個著名的雕花樓。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園林甲天下,不過甲天下的園林贊美詩中,不太會提到這個已經(jīng)很有名聲的雕花樓。理由同樣簡單,它不太好看,太土豪氣,珠圍翠繞花團錦簇。蘇州古典園林的精華,從來都不是依靠富貴氣,應(yīng)該是“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huán)斗水為池”,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解釋,就是蘇州的園林以風(fēng)雅取勝,必須要有很濃郁的文人氣,東山雕花樓則是滿眼土豪氣,土豪氣可以有,太多了不行,太多了就俗,俗不可耐。
為什么要這么說?當(dāng)然與主人身份有關(guān)。以蘇州園林中的滄浪亭為例,它始于五代吳越王錢繆之子錢元亮的池館,屬于古王孫舊宅。宋朝詩人蘇舜欽花了四萬貫錢,買下廢園,傍水造亭,自號滄浪翁,并作《滄浪亭記》一文傳世。同時代的歐陽修為它寫過長詩,“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近水遠(yuǎn)山皆有情”。后來的歸有光,寫過一篇與蘇舜欽同題的《滄浪亭記》,被選進《古文觀止》,讓好多愛好古文的人背誦。滄浪亭好像天生就是風(fēng)雅之地,前前后后的主人都有名,說起來都是文化。古木掩映,屋宇宏敞,明清兩代文士在這雅聚,在這游玩講學(xué),最早的城市規(guī)劃地圖宋碑石刻拓片,也藏在這。
再說拙政園,與古樸蒼老的滄浪亭相比,拙政園還有獅子林,要奢侈得多,也遜色得多,它更加富麗堂皇,更加珠光寶氣,有點俗,但是還算能忍。說拙政院獅子林有點土豪氣,并不為過,本質(zhì)上它們都是有錢人的豪宅,跟平民百姓沒啥關(guān)系。蘇州古典園林來頭大,能夠有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靠的就是文人氣和土豪氣,二者缺一不可。
東山的雕花樓只不過是土豪氣太重太多。資料顯示,為建這座樓,共花了十七萬銀元,差不多是三千七百四十一兩黃金。擱在北洋政府年間,是筆不小的數(shù)目。主人又是什么人呢,做棉花生意的,在當(dāng)時,面粉大王棉紗大王,都是些最有錢的主。因為貧窮,老百姓最重要的事,就是吃飯穿衣,就是吃飽和穿暖。仿佛今天的房地產(chǎn)大亨,仿佛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富豪榜上排名絕對可以靠前。
雕花樓的主人應(yīng)運而生,有點錢,但與真正的棉紗大王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雖然也在蘇州范圍內(nèi),雖然現(xiàn)在很有名氣,論及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的歷史地位藝術(shù)價值,不提到這個雕花樓也是很自然的事。
大約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北京故宮的珍寶館內(nèi)部開放,記得祖父曾帶我去參觀過一次,各式各樣的座鐘,金碧輝映琳瑯滿目,介紹詞動輒都是用了多少兩黃金。然而一點都不喜歡這些東西,祖父也沒覺得這些國寶有什么了不起,參觀無非是看一眼,看過就算。
將蘇州東山土豪的雕花樓,與北京皇上他老人家的故宮放一起說,顯然不是很恰當(dāng)。因此還是讓話題再回到雕花樓,為什么我們會不喜歡它,為什么會反感土豪之氣。為什么呢,首先是時間太短,迄今為止,雕花樓還沒有一百年歷史。還得要等待時間的洗刷,事實證明,無論多么難看的玩意,時間一旦長久,沐甚雨,櫛疾風(fēng),文化也自然而然就有了。時間能夠醫(yī)治一切傷口,時至今日,雕花樓已成了古鎮(zhèn)東山的標(biāo)志景點。
其次是觀賞者心態(tài),歷史的包漿很重要,人的心境更重要。美不美,珍貴不珍貴,客觀是基礎(chǔ),主觀才是決定性的,所以美所以珍貴,只是我們覺得它美,覺得它珍貴。境隨心轉(zhuǎn)則悅,心隨境轉(zhuǎn)則煩。美從來都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如果不是出自于內(nèi)心深處,便沒有任何意義,境由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