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數字時代檢察案例庫的建設路徑研究

      2022-11-08 21:16:22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聯合課題組
      犯罪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類案案例庫檢察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聯合課題組

      在這個大數據、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fā)展的時代,建設檢察案例庫是適應時代需求、推動數字檢察改革中的重要舉措。檢察案例庫是指供全國檢察人員學習、檢索、應用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等,為檢察人員提升能力素質、為檢察辦案提供智能輔助的檢察業(yè)務數據資源庫。然而,在檢察案例庫的前期試點背景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前司法案例的生成、應用與司法經驗的積累呈現孤立靜止的狀態(tài),司法案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完全打通;司法案例的培育、編纂沒有完全契合辦案需求;司法案例依賴傳統(tǒng)的人工收集整理,欠缺智能化應用;司法案例的循環(huán)與積累不夠充分,沒有使司法案例蘊含的經驗同立法規(guī)范、司法解釋一道成為執(zhí)法辦案的規(guī)范資源,也沒有激發(fā)更多的司法案例產生。不得不承認,多重因素導致司法案例的應用遠未達到高層和學界的預期。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中國法治化進程的一大阻力,以大數據等人工智能技術建設符合中國實踐的檢察案例庫已經迫在眉睫。

      一、檢察案例庫的數據來源、生成與更新

      沒有高質量的司法案例做支撐,檢察案例庫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國統(tǒng)一的法律體系決定了檢察案例庫的數據來源必須包括各級有權主體辦理、發(fā)布的司法案例,以及民間主體發(fā)掘研究的有價值的案例。廣泛的數據來源能夠兼顧檢察案例庫的權威性和可用性。司法案例在成文法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生成機理至少應包含遴選、推薦、編纂、發(fā)布、匯編和清理等環(huán)節(jié),根據編纂主體的不同分為中央司法機關、地方司法機關、社會主體三類,相應的創(chuàng)制流程也由嚴格逐漸趨向寬松。各級主體應當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司法案例供給,更好地發(fā)揮司法案例統(tǒng)一法律適用標準、提高辦案質量的價值。

      (一)多層次的供給體系提供數據來源

      檢察案例庫的體系建構應當注重類型化建設。鑒于中央司法機關的權威性和廣泛的影響力,應當以中央司法機關發(fā)布的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公報案例、審判參考案例等為第一層級;以地方司法機關發(fā)布的案例為第二層級,如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不定期發(fā)布的檢委會通報案例、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編寫的案例精選;以民間主體如學者、律師、司法官等個人或者高校、企業(yè)、律所等組織撰寫的個案分析、案例匯編、案例解讀等有關案例的文章或者著作構成司法案例體系的第三層級。組成中央與地方、司法機關與民間主體共同參與的體系鮮明、體例多樣、功能各異的三類司法案例體系。

      當前,司法實踐中各類主體自發(fā)運用判例比附待決案件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但三類司法案例數量總體較少,無法滿足方方面面的辦案需求。理想的狀態(tài)應當是三類司法案例形成金字塔結構,指導性案例數量最少但效力最高、意義重大;典型案例、公報案例、審判參考案例等數量較多,應及時回應社會熱點以及傳達刑事政策;地方司法機關發(fā)布的各類參考性案例數量應該最多,主要指導本轄區(qū)的司法工作;民間主體應積極撰寫案例分析、案例解讀與案例匯編等文章、著作。三類主體之間應加強聯系,構建內外聯動的案例研究格局,與司法機關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案例法治的時代。

      (二)司法案例大數據的生成機制

      司法案例大數據的生成機制是指遴選、推薦與編寫海量司法案例的程序和制度。生成機制應符合案例制度創(chuàng)立的初衷,解決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不能滿足辦案需求,導致法律適用標準不統(tǒng)一的問題。關于各級司法案例的遴選標準,理論上多數意見是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法律解釋或規(guī)則創(chuàng)制內容的案例,這種觀點基本上符合案例指導制度的價值取向。指導性案例效力高、適用范圍廣,應當選取具有重大社會影響、重要指導意義的案例,其他層級應當選取具有一定指導、參照意義的案例,同時兼顧案例種類的全面性。地方司法機關應著重選取發(fā)布對本轄區(qū)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例,以及沒有被上級機關選取的優(yōu)秀案例。民間主體應著重選取具有一定社會影響性的案例,以案件為基礎,對法律規(guī)范和法學理論進行深入分析,填補法律規(guī)范的應然價值與實際效果之間的漏洞。

      司法案例的推薦機制是指案例的征集過程。當前各級案例的推薦機制較為單一,主要是司法機關內部自下而上的推薦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經過層層把關后選出的司法案例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指導性,但是由于數量有限,也容易埋沒一些新穎、疑難復雜的案例。因此,在保持內部推薦機制的前提下,各級司法機關應及時依法向社會公開發(fā)布具有參考價值的案例,供民間主體開展案例研究分析。同時,各類主體可以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案例應用平臺上傳司法案例,供使用者閱讀、評論、分享,自動篩選出高質量、高價值的熱點司法案例。

      司法案例的編寫一般是指從生效判決等已決案件中篩選出符合實質條件的案件,按照一定的格式如關鍵詞、裁判要點或要旨、基本案情、裁判結果、裁判理由或檢察履職過程、指導意義、相關法條等部分進行編輯加工,從案件材料中提取法律適用規(guī)則、裁判方法等內容,進行簡明扼要的分析和總結,并融入一定的法律政策,形成一個指導性、參考性案例。其中裁判要點或要旨集中體現了司法機關的釋法目標追求,不僅是司法機關借助具體案例整合出的表達司法規(guī)范的新形式,也是“司法案例的靈魂所在”。在編寫案例時需要仔細斟酌、準確表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兩高”)的指導性案例體例較為成熟,編寫其他司法案例時可以參考該體例,但在論述裁判理由、指導意義、檢察履職過程等內容時應當更加詳細,以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同時,在編纂司法案例的時候應該對案例同步解析、提取關鍵詞和規(guī)則,為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的檢察案例庫做好準備。在內部使用的時候還可以附上分歧的觀點和最后采納的觀點,更好地契合辦案需求。在建設檢察案例庫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反饋機制吸收使用者的意見和建議,不斷修改完善,甚至借鑒百度百科、維基百科的模式允許使用者參與編輯司法案例。

      (三)司法案例大數據的更新機制

      司法案例大數據的更新機制是指海量司法案例的發(fā)布、匯編、清理的程序和制度。其中發(fā)布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發(fā)布主體,二是發(fā)布平臺。發(fā)布主體是將經過遴選、編寫的司法案例對內、對外公布,并賦予其在管轄范圍內產生一定指導、參考價值的主體。與司法案例的體系相對應,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公報案例、審判參考案例的發(fā)布主體是中央司法機關即“兩高”;地方性參考案例的發(fā)布主體是地方各級司法機關;案例分析、解讀、匯編的發(fā)布主體是民間個人或者組織。發(fā)布主體不同意味著案例的效力不同,指導性案例的效力層級最高,典型案例、公報案例、審判參考案例等“兩高”發(fā)布的其他案例效力次之,下級司法機關應該遵循上級機關發(fā)布的案例,民間主體發(fā)布的案例僅具有學理上的探討價值和意義。

      發(fā)布平臺是司法案例得以呈現的載體,目前“兩高”的指導性案例均按照發(fā)布順序公布在官網的固定版面,而典型案例、公報案例等沒有固定的展示頁面,雜亂且不完整地分布在“兩高”的官網上;審判參考案例采取的是集結出版的方式,沒有在網絡上公開發(fā)布;地方司法機關發(fā)布的案例也存在未公開發(fā)布、斷更的現象;民間主體的發(fā)布平臺主要是發(fā)表學術論文、著作,或者在公眾號、官網等平臺發(fā)布。針對以上問題,“兩高”和地方省級司法機關應當在各自的官網上設立專門的司法案例版面,按照民事、刑事、行政、公益訴訟及執(zhí)行等分類,定期或者不定期發(fā)布司法案例,并且在各自的微信公眾號等移動平臺同步更新。與此同時,各級司法主體在發(fā)布司法案例的時候應當向“兩高”備案提取過關鍵詞和規(guī)則的案例,以便于組建全國性的案例數據庫。至于民間主體則應百花齊放,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發(fā)布司法案例,發(fā)揮案例對社會公眾的引導價值和正面影響力。

      法律匯編是實現法的系統(tǒng)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法律公布的重要手段。英美法系認為判例匯編制度是判例法的形成與運行的基礎之一,其法官、律師援引的判例幾乎都是匯編于各種判例集上的判例。隨著司法案例數量的增加,匯編各級司法案例甚至與培育司法案例本身同樣重要。試想,當各級案例規(guī)模越來越大,該如何準確找到類似案例、如何準確援引類似案例、對同一案例的援引不一致時該如何選擇?對此,一方面,建議各級發(fā)布主體在保留新聞發(fā)布會、網絡發(fā)布的同時,定期匯編本級主體發(fā)布的司法案例;另一方面,建議“兩高”將各級主體備案的司法案例分類、分層上傳到檢察案例庫,為智能檢索類案積累大數據資源。此外,由于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不斷更新,案例不再適應社會生活發(fā)展的需要,或者因再審而改判等原因,司法案例一定會出現失效的問題,各級發(fā)布主體應及時公告清理失去效力的案例,并報送“兩高”在司法案例庫中及時標注更新,如可以借鑒北大法寶對于法律法規(guī)效力的提示標簽,在檢察案例庫中對司法案例的有效性進行提示,如現行有效、全國有效、區(qū)域有效、無效等。

      二、檢察案例庫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實踐

      檢察案例庫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的目的就是借助人工智能來提升案例的運用效率,直至和法律職業(yè)者一樣執(zhí)行法律推理、法律解釋、法律論證和法律預測等智能任務。當下人工智能發(fā)展水平達不到法律職業(yè)者的高度,但是可以通過案例解析、大數據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提高類案檢索的準確性、賦能司法案例的檢索與應用,打通案例供給與使用的橋梁和紐帶。

      (一)人工智能時代案例解析的邏輯

      案例智能化運用的第一步是建立完整、動態(tài)的經過解析的底層數據庫。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組織建設的司法案例智能檢索系統(tǒng)為例,該系統(tǒng)以案由、主題、核心字段、法律規(guī)則為要素架構類案檢索的標簽維度,對司法案例進行了解析標注。實際上,案例解析就是對案例進行編輯、加工,將案例的全部內容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識別、處理的數據集合,為類案檢索系統(tǒng)構建全文數據庫,以便于將關鍵詞、起訴意見書、審查報告等法律文書與案例數據庫進行比對,尋找具有較高匹配度的類案的過程,從而提高案例檢索效率,促進法律的統(tǒng)一公正實施。司法案例具有指導司法機關進行司法認定、程序確認、法律適用等功能,根據發(fā)揮的功能不同,將司法案例蘊含的規(guī)則或原則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在提取關鍵詞及規(guī)則、原則時各有側重,從而完成案例的深度解析和數據準備,為類案強制檢索做好前提工作,這是案例解析與智能化應用的可行進路。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發(fā)展,世界各國對于案例當中蘊含規(guī)則的提煉也開始了機器學習的嘗試。例如,美國律商聯訊(LexicNexis)已獲得一項專利技術,該技術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算法解析進而提取案例的結構和規(guī)則。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算法解析區(qū)分案例中的相關段落是否包含事實、法律討論或兩者兼無或兼而有之。因為包含法律討論的段落通常提出法律規(guī)則句子或要求;而事實段落通常提供證據、基于證據的推理、證據因素或基于證據的發(fā)現;將法律討論適用于事實的段落通常為有爭議的法律規(guī)則要求和法律規(guī)則提供基于證據發(fā)現的法律決定或法律裁決。需要指出的是,通過機器學習方法從案例文本中提取與論證相關信息的前提是對一定數量的訓練案例進行高質量的注解、解析。考慮到司法案例龐大的數量,要實現通過機器學習對案例進行解析并提取相關的論證、觀點或規(guī)則,必須先將一定數量的經過人工解析的訓練案例“投喂”給人工智能。此外,解析還要求有足夠的質量,否則如果解析的內容模糊、不恰當,那么機器學習程序也將無法學習如何對案例進行深入解構。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前階段,解析者的可靠性、解析的質量決定了人工智能技術所能達到的上限。

      (二)類案識別的方法與智能化運用

      建立了完整、動態(tài)的經過解析的底層數據庫以后,搜索關鍵詞一般會得到案例群,如何在這個案例群中找到可以參照的類案則是整個系統(tǒng)的關鍵所在。因此,將可能的類案與待決案件之間進行相似性判斷,就好比法官將自己手上的案件的色彩與攤在他們桌上的許多樣品案件的色彩進行對比,色彩最接近的樣品案件提供了可以適用的規(guī)則。法學界對案件相似性的判斷有較大爭議,一是“構成要件類似說”,主張以構成要件之比較作為相似性的框架基礎;二是“實質一致說”,主張相似性之認定應視系爭法律規(guī)定之法定案型與待決案件事實之間是否具有實質一致性;三是“同一思想基礎說”,若二者具有同一利益狀態(tài),即可認定二者具有相似性。最高人民法院則認為類案是與待決案件在基本事實、爭議焦點、法律適用問題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且已經是人民法院裁判生效的案件。在人工智能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在對底層案例數據庫完成解析后,使用者可以輸入單個或多個關鍵詞,或者直接上傳待決案件的基本案情、審查報告等材料,由人工智能計算待查案件與在庫案例的關鍵詞匹配程度,按照匹配度高低向使用者呈現,然后使用者可以繼續(xù)細化檢索條件或者直接查看推薦案例的解析圖譜,尋找類似的案例。在類案識別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的作用在于初步篩選類似案例,能否認定為類案應取決于司法官的判斷,這樣既能提高類案檢索的效率,又不至于完全被人工智能所支配,那種過度夸大甚至神化人工智能的行為著實不可取。

      類案識別的理想狀態(tài)是既提高精準度和效率,又不過于增加使用者的工作量。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司法案例智能檢索系統(tǒng)在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預期成果。

      第一,在精準性方面,以“效力等級+關鍵詞匹配度”的方式,提升案例推送的精準度。首先,根據權威度不同對案例進行效力分級,如將“兩高”發(fā)布的指導性案例和對辦案有指導意義的典型案例列為五星級;其次,在案例解析形成的關鍵詞庫基礎上,對不同層級關鍵詞設定一定匹配權重,如目前對一級關鍵詞即案由、二級關鍵詞即案例主題設定匹配權重各為10%,對三級關鍵詞即核心字段設定匹配權重為30%。

      第二,在便捷性方面,以便捷化用戶體驗為目標,檢察官只需通過將擬辦結案件審查報告一鍵上傳,系統(tǒng)即通過檢索關鍵詞,自動將報告與案例庫進行匹配,根據關鍵詞匹配度和案例等級高低從上至下依次推送案例,每次的系統(tǒng)檢索時間僅數秒。

      第三,在有效性方面,對于系統(tǒng)顯示匹配度達到50%以上的五星級案例,均要求查閱學習,并通過選擇菜單按鈕的方式,決定是否參照適用:決定參照適用的,應當在審查報告中引述相關案例進行釋法說理;決定不參照適用的,應當通過下拉菜單選擇說明不參照適用的理由,在系統(tǒng)中記錄留存。由此,通過技術手段保障案例強制檢索和參照適用的落地。對推送的其他案例,可以自主學習參考,如在檢察官聯席會議、檢委會匯報時參考使用。

      (三)司法案例智能檢索系統(tǒng)的運行效果

      司法案例智能檢索系統(tǒng)在研發(fā)中著力破解檢索結果不周延、雜質多、欠精準等問題,對大量數據進行系統(tǒng)化整合。一是實現權威案例“集成化”。系統(tǒng)整合“兩高”指導性案例、公報案例、典型案例及上海市檢法兩家發(fā)布的對本市司法辦案有重要參考意義的案例,實現對權威案例一體化覆蓋、一站式查詢。二是實現案例推送“精細化”。對入庫案例逐件進行深層解析,從事實認定、法律適用、證據審查和司法理念等方面進行全文批注,提取案例主題、關鍵詞和規(guī)則,形成知識圖譜,實現案例精準化匹配、精細化推送。三是實現強制檢索“標準化”。將入庫案例依據相關配套制度由低到高劃分為一星級至五星級不等的效力層級,同時設定相關匹配度標準。在案例檢索全覆蓋的基礎上,規(guī)定對檢索結果匹配度在50%以上的五星級案例都應當查閱并決定是否參照適用,使類案強制檢索和參照適用有了明確標準和依據。從使用情況看,在以下三方面產生了突出的價值和效果:

      第一,規(guī)范了檢察官的自由裁量權,統(tǒng)一了法律適用標準。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國永遠的目標,我們必須期待司法官傾盡全力在辦理具體案件的當下作出符合法律規(guī)定、符合公正原則的處理,這至少要做到類似案件類似處理,不因身份、地位等法外因素而差別對待。在司法案例智能檢索系統(tǒng)試運行期間,通過類案強制檢索全覆蓋和案例精準推送,將“兩高”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等真正在辦案中用起來,發(fā)揮指導性案例等應有的法定效力和規(guī)范作用。

      第二,加強案例的自主深度學習,在克服制定法缺點的同時提升了檢察官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辦案能力。立法具有不可避免的不周延性和滯后性,制定法中永遠都存在立法者無法預見的缺陷和漏洞。而司法案例能夠克服這些局限,以豐富而具體的案件事實縫補法律規(guī)則的漏洞。司法案例智能檢索系統(tǒng)為辦案人員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案例的平臺。辦案人員在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新型案件或因學習研究所需時,可以運用“自主檢索”功能輸入關鍵詞或點擊知識圖譜進行自主學習。同時,系統(tǒng)根據用戶對關鍵詞的檢索頻次進行熱詞分析,提供常備熱詞,為辦案人員自主學習起到提示性作用。此外,系統(tǒng)匯集了案例配套研究資料,收集、整理相關案例的發(fā)布說明、學習解析、觀點探討等咨詢信息,為深入了解案例要旨提供權威解析參考。

      第三,將司法辦案納入規(guī)范管理,優(yōu)化了內外部執(zhí)法司法監(jiān)督。對檢察系統(tǒng)內部,一方面,將強制檢索的結果運用情況納入流程監(jiān)控范圍,并作為案件質量評查及辦案責任認定的重要依據。對于案例檢索運用取得良好辦案效果的,作為評定優(yōu)質案件的重要依據;對案例應參照而未參照,導致出現辦案質量問題的,計入個人司法檔案,并依照相關規(guī)定承擔相應責任,有效防止執(zhí)法司法權濫用,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通過檢索熱詞所指示的反向審視功能,對業(yè)務辦案中的案例需求進行統(tǒng)計分析,增強案例選擇培育的針對性、預見性。對檢察系統(tǒng)外部,通過宣傳使社會公眾尤其是案件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知曉和關注司法案例工作,并要求司法人員應對當事人以指導性案例作為依據提出的訴訟主張進行回應,以規(guī)范檢察權行使,健全檢察工作的外部監(jiān)督。

      三、數字時代檢察案例庫的發(fā)展方向

      “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和規(guī)范司法解釋和案例指導工作,統(tǒng)一法律適用標準”,將司法案例工作上升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地位。司法案例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是因為法學教育和考試只能打造法律人之骨架,而司法案例中蘊含的豐富司法經驗才能為法律人注入鮮活的血液和豐富的靈魂。建設檢察案例庫的目的在于促進案例的積累與循環(huán),通過個案研究、類案研究與案例統(tǒng)計研究等形式使法律人在“邊干邊學”中完成對司法經驗的提煉、升華與傳承,推進司法案例不斷演進,從而實現“統(tǒng)一法律適用,維護司法公正”的價值追求。

      (一)以司法經驗的類型化積累傳承法律智慧

      積累司法案例的本質是積累司法經驗,司法經驗是凝聚裁判智慧、傳承司法技藝的重要渠道,也是司法機關確保類案類判、實現個案公正的重要路徑。司法經驗在判例法國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被視為發(fā)現、創(chuàng)造發(fā)展法律規(guī)則和體系的源泉。我國作為成文法國家雖然沒有承認案例的法律淵源地位,但是越來越重視司法經驗在個案辦理中的作用,畢竟“司法經驗能使我們發(fā)現有關法律所具有的便利之處或不便之處,而這一點恰恰是立法機構立法時無法預見的”。司法經驗是司法者在適法實踐中依據法律思考和分析涉法性問題,在事實與法律規(guī)范之間得到有效的統(tǒng)一的裁判方案中形成的,司法經驗實質上是適法活動和實踐體驗的結合物,是一種實踐理性知識。當代司法經驗的傳承實質上也是中國司法改革歷程的縮影,讓司法經驗在法治變革和制度創(chuàng)新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是所有法律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因此,可以根據發(fā)揮作用的不同對司法經驗進行類型化區(qū)分。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的指導性案例為例,經過解析可以發(fā)現其中蘊含的辦案規(guī)則、原則可劃分為司法認定、法律適用、程序確認、證據審查、量刑行刑以及政策宣示六種類型。一是司法認定類經驗。司法認定是司法機關根據已經調查核實的證據,對有關案件事實或者某些不確定的事項進行確認并作出宣告的過程,主要是對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以及犯罪的具體情節(jié)進行認定。二是法律適用類經驗。法律適用一方面是對法律規(guī)范的理解與適用作出闡釋,另一方面對檢察環(huán)節(jié)中所遇到的因果關系的認定、罪名的選擇、法條競合、追訴時效如何處理、管轄范圍如何確定等各種問題作出指示,為具體問題提供解決方法或者判斷標準,從而統(tǒng)一法律適用。三是程序確認類經驗。程序確認是對檢察履職過程中涉及的各類程序問題加以指導,以符合程序規(guī)范的要求。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應當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來實現。四是證據審查類經驗。證據審查在于提示司法人員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如何對證據進行收集、考查、檢查、分析、研究等活動。五是量刑行刑類經驗。量刑行刑分為兩部分,量刑經驗是對司法過程中如何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適當地確定刑罰的種類及幅度作出指導,行刑經驗是對監(jiān)督刑罰執(zhí)行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進行指導。六是政策宣示類經驗。政策宣示類經驗不屬于裁判規(guī)則,而是對現階段國家實施的法律政策加以宣示,要求相關主體按照政策精神來開展司法活動。

      當然,司法經驗的類型不局限于此,實務界和理論界在開展案例研究工作時可以參考以上方法,分類發(fā)掘司法案例中的經驗和智慧,形成社會共用的法律知識資源,以一種迂回的方式實現司法經驗的整體化,并以類比推理從經驗中“繭生”出法律理性。

      (二)以開放包容推動檢察案例庫的持續(xù)發(fā)展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未來檢察案例庫的發(fā)展方向可以面向社會公眾,形成一個開放式的案例生態(tài)社區(qū),供法律人學習交流、發(fā)表觀點,打造一片以司法案例為核心的法律研究熱土。具體設想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以交互式反饋提高檢察案例庫的活力和適應能力。通過對檢索系統(tǒng)版面設計,允許使用者就司法案例的相關情況,如關鍵詞提取不準確、規(guī)則提取不全面、案例失效等問題向后臺反饋,同時可以提出自己對案例規(guī)則的解析、歸納,如果某個使用者的分析獲得多數人贊同,就可以成為標準。如果某個案例獲得多數人的贊同,就可以成為優(yōu)質案例。這樣不僅能提升案例解析的質量,也能增加使用者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進而提升檢察案例庫的活力和用戶黏性。另一方面,建立面向辦案司法官和法律職業(yè)群體的網絡社區(qū)。在檢察案例庫中,建立向檢察官、法官、公安干警、律師、法務、學者等法律職業(yè)群體開放的網絡社區(qū)版面。

      上述群體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以編輯和解釋關鍵詞、分析案情、發(fā)表意見,對不同的觀點提出質疑,以及上傳本人撰寫的案例。總而言之,在網絡社區(qū)中,辦案人員和法律職業(yè)群體可以就某個問題展開討論,一段時間后形成相對一致的意見時,可以擬定相關建議、草案向立法機關、司法解釋機關提交,共同推進法治事業(yè)的進步。此外,使用者上傳的案例經過討論、引用、過濾以后,可以自動篩選出高質量的司法案例,這也是司法案例的生成路徑之一。由此,司法案例從靜態(tài)走向生成、運用、積累,再到生成的動態(tài)循環(huán)。

      在這個良法善治的偉大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近300部法律正在調整、規(guī)范、引導人們的社會行為,可以預見又有多少提升法治信仰、彰顯法治進步、引領法治發(fā)展的司法案例將要產生,如何把這些案件辦成能夠自動、穩(wěn)定地生成合乎立法預期、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塑造公民法治信仰的司法案例,是司法機關,也是所有法律人共同的使命、責任和應有的擔當?!胺e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逼诖⑾嘈艡z察案例庫的構建將在推進新時代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猜你喜歡
      類案案例庫檢察
      心血管外科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及應用研究
      國內首個海事司法案例庫正式上線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50
      類案同判的司法裁判方法分析*——以“類比的運用”為考察點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22
      基于實踐應用的基坑工程設計案例庫建設研究
      內蒙古教育(2021年2期)2021-02-12 01:15:38
      推進“類案同判”構筑司法公平正義
      類案裁判中的法律方法運用
      法律方法(2020年2期)2020-11-16 01:23:18
      大數據助力“類案類判”的邏輯技術突破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4:54
      檢察版(五)
      檢察風云(2020年10期)2020-06-29 07:55:26
      檢察版(四)
      檢察風云(2020年8期)2020-06-09 12:25:47
      檢察版(十)
      檢察風云(2019年20期)2019-11-06 02:59:01
      喀喇| 慈溪市| 江山市| 册亨县| 海丰县| 信丰县| 丰都县| 井研县| 广灵县| 台东市| 壶关县| 西藏| 美姑县| 海南省| 永靖县| 电白县| 大关县| 永靖县| 巴林左旗| 襄樊市| 云阳县| 天门市| 兴和县| 红原县| 桐梓县| 青冈县| 新野县| 乐至县| 吉木萨尔县| 留坝县| 阿拉尔市| 平定县| 黄浦区| 北流市| 施秉县| 石城县| 清镇市| 吴桥县| 汨罗市| 巴里|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