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龍
宣紙一樣的天空下, “舊故里草木深”。 途經白露河面的云朵指認, 岸邊杏花樹下的少年, 一身水氣。
二月水谷。 山野、 樹林、 麥地、 阡陌, 皆泊在迷離的煙雨中。瓦舍上輕輕籠罩著一層薄薄的煙靄。 錚亮的黑膠鞋、 姜黃的油布傘, 還沒有成為歲月的隱喻。 幽靜的河水一路逶迤, 正把那時的少年郵向遠方——紫色的春天。
他, 曾在一場霏霏細雨中, 眺望另一場雨, 沉睡在碧綠的夢境。 小村的那枚月亮, 像一尾魚, 在少年的心里游來游去。
多年以后, 當我動用了一條河流的緩慢, 來倒敘沙岸邊眉目清朗的少年, 杏花如雪, 落了一堤。
1 又見那棵懸鈴木, 靜默在教學樓前。 秋風一片片掃下黃葉,枝丫上只剩下孤寂的球果。 瞥見春天留下的空鳥巢, 像突然袒露的青春心事。 日記本, 鎖著一個人的舊天氣。 風居住的街道上,回旋著一個永恒不變的夏天。 眼神清澈的單車少年。 偏好裙子的初雪女孩。 棉絮狀的云朵。 老冰棍的味道。 鳳凰牌二八自行車響鈴過老街。 陽光斑駁了一地清芬。
2 彼時, 我們棲身草木葳蕤的鄉(xiāng)下小鎮(zhèn), 屋脊上巢居著星星的光。 中學校園里, 猶記借蠟燭的微光, 挑燈夜讀, 如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冬天, 光禿禿的枝頭上, 抱團取暖。 落雪的夜晚,曾夢見帆影和蔚藍的大海。 現在, 在微信群, 我們偶爾聊天, 翻閱青春湖邊的某個人, 像翻閱那年梅雨季的萬水千山。
3 當歲月的河流淹沒了嫩綠的往事, 我們走向了各自的煙火清涼。 你說, 我見過的大海一去不返。 我想起日記里, 用鋼筆寫下的湖藍的句子: 在隆冬, 我終于知道, 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zhàn)勝的夏天。 其實, 一切并沒有消失, 只是經歷了海的變異。 你遺忘的, 小鎮(zhèn)的草木都在給你記著。
黃昏, 巷口的蕨類植物用細細的齒, 咀嚼著一條街的寂靜。懷舊的旋律, 像春天里的一張網, 撒向記憶中波光粼粼的湖面。
那個劉海短短, 穿白色棉布裙的女孩, 在不期而遇的雨中,匆匆躲進街角的一家音樂雜貨店, 低首如蓮。
香樟樹上的雨聲, 清香不斷。
那么多年, 我一直被初夏的雨聲, 覆蓋著——
仿佛, 那些年的青春、 理想和朦朧的愛, 還停留在魚鱗瓦的屋檐下。
曾像一滴清幽的雨, 在初夏的大地上, 與你重逢又別離。
雨夜, 一盞清茶, 將我從紛亂中剝離。
光陰的瓦檐下, 發(fā)出從容不迫的滴答聲, 持續(xù)而緩慢。
一本書, 一個人的青春, 在雨聲中攤開又合上。
我在尋找17 歲那年青翠欲滴的雨聲。 這清涼的雨夜, 讓我憶起夜行的綠皮火車, 朝向有無數輕柔草木的南方。
內心如我的露臺, 滿是草木的氣息。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 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那時的我們, 宛若一株迎風生長的植物。
我一次次凝視那些草木。 白露河邊, 房前屋后——朝顏、 忍冬、 蒲葦、 酢漿草、 車前草、 羊蹄草、 燈盞草、 野薔薇、 紫花地丁, 榆樹、 柳樹、 刺槐、 苦楝、 香椿、 棠棣、 杏樹、 桃樹、 李樹……它們, 像青春的證詞。
蟲鳴閃爍其上。 它們連接起大地和天空。 草木用露珠的語言說話, 與青春建立某種微妙的關系。
我一次次凝視它們。 聽草的呢喃、 樹的呼吸, 讀它們在月夜留下的寂靜——
不過是為了從一面鏡子里, 看見青春隱秘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