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蘭學
燈火如豆。我想象出,一個漫長的冬夜,搖曳的芯火明明暗暗,寂寞的游子,心靈無依,但是星火尚在,就會有希望在前。
于是,我想起豆就是燈,燈就是從“豆”演變而來?;厮輾v史,有了火就有了燈。人類的祖先用樹枝燃起一堆火就是最早的燈。殷商時期,人類使用松脂火把照明。春秋戰(zhàn)國時,“豆”成為照明所用的工具?!岸埂笔切⌒〉摹⒈砻婵涌油萃莸耐?,依照當時的食器“豆”的形狀制成。當時人們是用豆脂作為燃料,將豆脂盛放在“豆”里,放上一根燈芯,點燃照明。“豆”是碗形,而燈也是碗形,但碗底卻多了一個小小的尖錐,這個尖錐就叫支釘,支釘成為油脂的支撐。你可以看看繁體的“燈”(古通“鐙”)字。《爾雅·釋器》記載:燈源于豆,瓦豆謂之登(燈)。支釘成了“豆”與燈的分界線,正式拉開了燈具的歷史。
紅燈籠有鴻運當頭、人丁興旺、團團圓圓、紅紅火火的寓意,成為中國文化的符號,滲透著特有的底蘊。每當我迎著秋風走進橘園,就會看到綠油油的橘子樹上掛得滿是金燦燦的小燈籠。即便伸手摘下一個,扒開果皮,把那一瓣瓣黃里透紅的果肉送進嘴里,空殼還是一盞小燈籠。咚咚咚,腦海里激起一圈圈漣漪,原來遠處漂來盞盞小桔燈……
小桔燈,很容易讓人想起冰心散文的意象。仿佛那盞冰心手提的小桔燈,從抗日戰(zhàn)爭到今天一直都亮著,從山城重慶到冀南平原,跨越時空,接力燃燒,照亮小城路,點燃古邯鄲,輝耀燕趙地,溫暖著人世間。在你的生命里,是否也有一盞這樣的“小桔燈”?溫暖我們的內心,感動著彼此,讓我們見識人間有大愛。
2021年6月26日小桔燈志愿者集中前去邯鄲市捐獻血小板 ▲
你看,鮮黃的橘碗兒,火紅的橘瓣兒,中間燃起一朵跳動的火苗。橘子瓣的形狀幻化為九滴血,“九”是奇數中最大的,也就是極陽之數。既代表全體志愿者竭盡全力獻血救人,又寓意愛心參與者眾多,終有功德圓滿之意……所有血滴向中心攢聚,共同滋養(yǎng)著燭火,也就是生命之光。周圍是一圈綠色,綠色代表生機、生命,燭光為中心,照亮生命旅程。上書三個字:小桔燈。這是館陶縣“小桔燈”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文中統(tǒng)一簡稱為“小桔燈”)的隊徽標志(LOGO圖)。醒目,巧妙,時尚,現代,在眼前飄起一曲心動。
“小桔燈”自2018年6月成立以來,志愿者由最初的十幾人,發(fā)展到現在的500多人;共有9名志愿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2名志愿者成功實現遺愿捐獻器官;先后組織300余批次、9100余人次參與集體捐獻、宣傳和培訓活動,累計志愿服務時長40387小時,捐獻血液160余萬毫升,相當于30余位普通男性體重,救助患者上千人。已有200余名志愿者加入中華骨髓庫,100余名志愿者申請登記器官捐獻。榮登2020年“河北好人”、河北省“愛心組織”、2021年度“河北省先進志愿服務組織”等榜單。
“小桔燈”的事跡多次照亮央視熒屏,長篇報道《點亮“小桔燈”為生命護航》刊登在《中國志愿》雜志2021年第3期,并經常在各大媒體爆閃……
2022年2月,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一躍成為新晉網紅,大街小巷開始傳唱“我只是想要一只冰墩墩……”而我們的“小桔燈”,也悄悄點燃了。
2022年2月1日,正是壬寅年正月大年初一,天剛蒙蒙亮,早起的人們踏碎稀薄的霧霾,走親訪友開始拜年賀歲。此時,館陶縣“小桔燈”18名志愿者,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和拜年的機會,匆匆趕往邯鄲市中心血站,以滾燙的“熱血”,助力冬奧會開幕。
和熱鬧的虎年春年相比,這里是那么忙碌且井然有序。血站捐獻現場,志愿者按照獻血采集流程,認真填寫登記表,體溫檢測、血壓測量、抽血化驗……開始采集血小板。一直到當天下午3時,他們才安全返回館陶。據統(tǒng)計,18名志愿者歷時8個小時,共捐獻血小板36個治療量,折合7200毫升。當我們忍不住對捐獻者豎起大拇指的時候,殊不知,這已經是“小桔燈”的第二個“獻血春節(jié)”。
記得那是辛丑年臘月三十,2021年2月11日,館陶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一片溫馨祥和,家家正在忙活團聚,歡度除夕。下午3時,“小桔燈”突然接到邯鄲市中心血站的緊急求助:“春節(jié)期間捐獻血小板人數減少,全市患者用血需求增加,血站急需備存各類應急血型血小板,希望小桔燈積極發(fā)動志愿者,正月初一到血站捐獻,以保障臨床用血?!薄靶〗蹮簟苯拥角笾ㄖ?,立即響應應急機制,迅速通過微信、電話廣泛發(fā)動,短短20分鐘,韓培云、羅堅、宋正紅、張巧麗、吳銀庭、殷新科、劉兵兵、杲光興等8名志愿者主動請纓。農歷辛丑年正月初一早晨,乘著茫茫夜幕,8名志愿者早早來到集合地點,統(tǒng)一乘車奔赴邯鄲,按時到達血站捐獻血小板。志愿者受到了副站長琚曉虎,機采科科長王桂玲,副科長張紅梅、劉磊等領導熱情接待。經過2個多小時緊張有序的采集,8名志愿者如期完成了采集任務。隨著熱血緩緩地流進一個個儲血袋,大家用微笑來為彼此的第一個獻血拜年而喝彩。
每一次挽起袖子,捐獻400升血液,其實連身體血液總量的1/10都不到,對一個健康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這樣一件“小事”,每年約有600萬患者在等待著救命的血液,它關系到600萬患者的生命健康,關系到背后600萬個家庭的幸福生活。生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任何價值都無法替代生命的價值。
“抽我的血”“我第一個報名”“這次讓我上”……簡單而又充滿了大義凜然的話語在“小桔燈”微信群里刷屏。1月30日(辛丑年臘月二十八)下午,血站緊急向“小桔燈”發(fā)出求助,希望志愿者2月1日到血站捐獻血小板。于是,就出現了開頭的這一幕。本來,中心血站原定今年的2月1日(大年初一)休息,2月2日開始上班采集血小板。但是基于臨床用血需求以及各血型血小板的庫存情況,隨后,“小桔燈”立即動員征集招募志愿者,放棄假期休息時間,提前啟動迎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機采成分血應急保障機制”。征集通知在“小桔燈”微信群貼上后,短短幾分鐘就有18名志愿者接龍報名。考慮到血小板儲存時間短,每天采集數量有限,“小桔燈”不得不在群內暫停接龍,改為安排111名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機采成分血應急保障隊伍志愿者分批次、分時間段到血站陸續(xù)進行捐獻。
充裕的血源供應和安全,維持冬奧會正常用血,是保障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的基石。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人員流動受限,社會獻血積極性受挫,建設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獻、長期備獻的無償獻血應急保障隊伍是必然要求?!靶〗蹮簟卑l(fā)揮專業(yè)團隊作用,在全社會開展“奉獻熱血,冬奧有我”的宣傳活動,發(fā)出“人人獻出一袋血、我為冬奧做貢獻”的倡議,喚起全社會冬奧社會責任,點燃起百姓奉獻冬奧激情。
當2月4日,北京“鳥巢”的“微火雪花”驚艷世界的那一刻,當冰雪和奧運精神完美融合的那一刻,當冰墩墩和雪容融向我們走來的那一刻,“小桔燈”在千里之外同樣默默地亮著?!靶〗蹮簟眹栏癜凑毡U蠙C制規(guī)定,非必要不離開邯鄲,確需離邯的提前報備,出行保證絕對安全,定期核酸檢測,嚴格自我隔離,高標準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并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加強身體鍛煉,保持電話24小時暢通,確保隨時應急獻血……
同樣的場面,還出現在正月初三、初五、初七以及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2月15日),“小桔燈”再次組織40余人趕赴邯鄲血站。4月3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邯鄲市臨床用血再次亮起紅燈,“小桔燈”又一次緊急招募6名志愿者集中赴邯鄲市中心血站捐獻血小板……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小桔燈的第30次集中捐獻活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2021年11月15日開始,小桔燈111名志愿者被錄用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機采成分血應急保障隊伍,人數占比邯鄲全市的56%。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累計組織26批次應急采集任務,累計捐獻血小板484個治療量,合計血液96800毫升。進入2022年以來,截至6月30日“小桔燈”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共累計組織42批次600人次集中獻血活動,累計無償獻血18萬余毫升。這是一條用腳步丈量出來的愛心之路,這是一條用鮮血凝聚成的河流,這是一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暖暖桔燈。
“冰”象征純潔、堅強,是冬奧會的特點。“墩墩”意喻敦厚、敦實、可愛,契合熊貓的整體形象,象征著冬奧會運動員強壯有力的身體、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奧林匹克精神。雪容融,以燈籠為原型,頭頂有如意環(huán)與外圍的剪紙圖案,點亮夢想、溫暖世界。中國向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全面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小桔燈發(fā)揮了自己的光和熱。
“如果不是館陶縣‘小桔燈’,我們第一批支援石家莊的任務就無法完成了,太感謝他們了。”邯鄲市中心血站黨委書記、站長孫國棟說。
病毒突襲而至,疫情來勢洶洶,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地爆發(fā)了。它是百年來全球發(fā)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使跔畹臇|西變成了惡魔,祖國各地瞬間被陰霾所籠罩。從2020年那個春天開始,一場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總體戰(zhàn)、保衛(wèi)戰(zhàn)、阻擊戰(zhàn)、殲滅戰(zhàn)在全國各地打響?!疤焓拱住薄伴蠙炀G”“守護藍”“志愿紅”,和全國人民一道,同呼吸、共命運、肩并肩、心連心,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小桔燈同樣奏響了一曲逆行奉獻的生命贊歌。
2020年春節(jié)期間,因疫情下的交通限制,邯鄲血站獻血車停止了下縣采血,群眾正在自我隔離,無償獻血人數驟然減少,而疫情感染人數卻逐步增加,醫(yī)療用血量急劇增加,血庫紛紛告急。疫情為人們外出按下暫停鍵,但獻血卻需要啟動加速鍵。于是,“小桔燈”主動站了出來,多次與政府部門協調,與血站協商,搭建起點對點的閉環(huán)式獻血平臺,專用車輛,上門接送,憑證出入,既保障有效有序獻血工作,也要落實最嚴格的防疫措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這么大的霧,你們幾點從館陶來的呀,太感謝你們了?!毖竟ぷ魅藛T到單位后,看到館陶志愿者們比他們到得還早,激動地說。那是2020年1月19日(臘月二十五)早晨6點30,“小桔燈”組織李新明、李清華、張彬彬等第一批8名志愿者,冒著漫天大霧自駕車赴市中心血站集中捐獻。他們的事跡在微信朋友圈快速傳播,微信網友紛紛點贊。各縣市區(qū)紛紛效仿,在全市掀起了疫情下獻血熱潮。2020年1月28日,“小桔燈”5名隊員組成小分隊再次出發(fā),奔赴血站捐獻血小板;2月7日,20多名志愿者登上預約的采血車捐獻全血10000余毫升;2月16日、23日,10余名志愿者繼續(xù)出發(fā),分批趕到血站進行血小板采集,捐出一份熱血,傳遞一份愛……僅僅2020年,小桔燈累計集中組織60余批次,捐獻血液26萬余毫升。
2021年1月9日、13日、16日……小桔燈連續(xù)9次集中組織志愿者赴邯鄲市中心血站捐獻血小板,累計捐獻40000余毫升為石家莊助力。一滴一滴紅色的鮮血,沖開了疫情籠罩下的冰涼和恐懼,讓久違的陽光再次普照。
2021年7月,南京疫情爆發(fā)。德爾塔病毒傳播速度快,傳播力強,迅速向全國多省市蔓延,抗疫形勢陡然緊張,防控等級迅速提升,防疫措施更加嚴密?!靶〗蹮簟币豢桃矝]有停止,在全力確保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決定采取點對點、分散化方式進行捐血活動。8月1日志愿者張秀偉、8月4日志愿者于海林、8月6日志愿者殷新科等,獨自駕車到邯鄲中心血站捐獻血小板。8月7日,王春芹、么傳朋、白茹雪、吳銀庭、井月華在主動完成核酸檢測的情況下,專車接送,全程高度防護,與外界零接觸,集體來到邯鄲血站捐獻血小板,受到血站人員連連稱贊。
“我們又一次遇到了困難,請問可以得到你們的幫助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2022年1月18日,為了圓滿完成支援天津的任務,邯鄲血站再次向“小桔燈”求助,19日、20日“小桔燈”連續(xù)兩天組織志愿者赴邯鄲捐獻血小板,21日凌晨一袋袋館陶志愿者的“愛心種子”從邯鄲血站發(fā)往天津。
晴朗的夜空常常見到一顆流星劃過,那最美的瞬間,也許就是它們對世界最后的奉獻。最使我感動的還有“小桔燈”的器官捐獻。他們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僅存的最后一絲力氣,燃燒自己,努力照亮別人的蒼穹。
“小桔燈”公眾號的開篇報道就是館陶縣第一例器官捐獻志愿者李學彬。李學彬是誰?他是一位普通人,卻又極其不凡。2017年11月24日凌晨4時許,當大家正沉睡在夢鄉(xiāng)時,他已經在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開始了器官捐獻延續(xù)他人生命的壯舉。李學彬生前是邯鄲一小區(qū)的“保安哥”,時年46歲。他的肝臟和腎臟分別移植給了3名生命垂危的重癥患者,他的眼角膜讓兩個人恢復光明,告別了黑暗無助的生活。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讓我在臨死前還能做點事,把我的器官捐獻出去,讓患重病的人健康起來,別像我一樣忍受疼痛,不再像咱們家一樣夫妻早早分開。如果能滿足我,我死也瞑目了。求求你啦,簽上字吧……”這是李學彬告別世界的最后一次聲音,這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民留給世間最后一次的聲音。自11月13日直到他生命的盡頭,他再也沒有醒來,再也沒有一句告別的話語。
李學彬是館陶縣路橋鄉(xiāng)張官寨村一位普通農民,全家5口人,靠種地、務工為生。兩個女兒還在上學,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十分緊巴。2017年3月12日,李學彬被查出患有腦瘤后,多次向家人表達捐獻器官的意愿,并在家人陪同下到館陶縣紅十字會進行了器官捐獻志愿登記。
“老李沒啥文化,但他通過多媒體了解到捐獻器官能救人,就說自己走后也要捐獻器官,為社會做點貢獻?!崩顚W彬的妻子苗付英說,丈夫住院后,捐獻器官的意愿更加堅定,“我們全家人都支持他的想法,捐獻器官挽救他人的生命,就好像老李還活在世上?!?/p>
2017年11月24日早上6點多,我打開微信時,一條條關于李學彬捐獻器官的微信映入眼簾,我淚眼婆娑,立即將這些消息轉發(fā)到多個微信群并急忙敲擊出一篇感想發(fā)給了報社,得到編輯郭虹的贊許,12月7日《為館陶“保安哥”點贊》發(fā)表在《邯鄲晚報》。河北新聞網、《燕趙都市報》、邯鄲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先后報道了李學彬的事跡。12月1日,在“最美邯鄲人”李學彬先進事跡發(fā)布會上,市委宣傳部追授李學彬為“最美邯鄲人”。
館陶縣紅十字會張守敬當時感慨地表示:“李學彬在全縣起到了一個帶頭作用,改變了很多人的觀念,他用樸實的行動譜寫了一曲人間大愛的壯歌?!?022年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張守敬和杲光興等“小桔燈”骨干成員到張官寨村看望了李學彬的家人并送去慰問品。
一個英雄倒下,就會有無數個英雄站起來。第二例器官捐獻志愿者是李海霞,生前簽訂了器官捐獻協議書,之后捐獻了兩只眼角膜。
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就讓其他人幫我尋找光明。李海霞,女,1976年出生在館陶縣魏僧寨鎮(zhèn)陳莊村,是一位“草帽姐”。她勤勞樸實,待人誠實,樂善好施。2019年5月,李海霞被查出結腸癌,在館陶縣人民醫(yī)院治療期間,她深知自己病情嚴重性,于是主動聯系到館陶縣紅十字會,表達了自己想要捐獻器官的想法并填寫了器官捐獻協議書,想要把還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獻給他人。對于李海霞的做法,她的丈夫田山亮、女兒田冰都很支持。
“能幫助到需要的人,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兒?!?月9日晚上,時年43歲的李海霞因病不幸離世。9月10日她在館陶縣人民醫(yī)院完成了眼角膜捐獻,她的眼角膜將在其他人眼睛上重新煥發(fā)生命的光彩,繼續(xù)探尋這個美好世界。館陶縣紅十字會的張守敬與杲光興分別代表館陶縣紅十字會和“小桔燈”第一時間去冠縣殯儀館吊唁。
他們用特殊的方式告別了曾經十分熱愛的美麗世界,訣別了曾經苦心經營的美好生活,告別了風雨人生的歷程,完美謝幕了人間的悲喜話劇,他們的精神得到延續(xù),生命卻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了人間,從這點說他們是永生的。
截至2021年4月,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已超過315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3.3萬余例,捐獻器官9.9萬余個,成功挽救了近10萬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有150萬人因患病器官衰竭,其中有30萬人可以通過器官移植來延續(xù)自己的生命,但是因為器官捐獻得比較少,僅僅有1萬余人可以得到器官延續(xù)自己的生命。目前,“小桔燈”已有100余名志愿者申請登記了器官捐獻。
生命如此簡單,又這樣復雜。如何界定生命的意義,無數哲人傾注畢生心血,卻找不到完美的答案。今天,科學與仁愛的結合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有人稱之為生命重疊。捐獻血液或骨髓(造血干細胞)甚至器官,就能用自己的生命,重啟另一個生命。自此,兩個生命將重疊在一起。這,是自然意義的重疊,生命的種子在另一個生命上重生發(fā)芽;這,是社會意義的重疊,無數患者和家庭即將重拾往日的美好;這,是精神意義的重疊,因為我們用愛,實現了人類命運的共鳴。
“小桔燈”的發(fā)起人是杲光興。他中等個頭,典型的瘦金體身材,越發(fā)顯得精干,滴溜溜的大眼睛裝在偏瘦的國字臉上,高翹的鼻子下張嘴就響起洪亮的聲響,人們常常是先聞其聲,后見其人。他1974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文化。作為戎馬行伍出身的他,曾經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從戰(zhàn)士、班長、排長、副連長、連長,直到副營職股長,12年的軍旅生活鍛造了他軍人的優(yōu)良作風和性格,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那時的初心和使命。2004年9月從部隊轉業(yè)后到館陶縣公安局工作,歷經派出所、治安、戶政、政工等多個崗位歷練,現任館陶縣公安局三級高級警長。
杲光興一路走來,獲得的榮譽足讓我們驚嘆:先后6次榮獲個人三等功,7次被省市分別評為先進個人;2020年8月被邯鄲市無償獻血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最美退役軍人”“機采成分血優(yōu)秀獎”“機采成分血優(yōu)秀組織獎”;2021年3月被評為邯鄲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者”;2021年6月《我和我的熱血故事》被評為全市政法系統(tǒng)“我為群眾辦實事”十佳典型事例第一名;分別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銀獎、金獎。2022年5月被河北省推薦為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個人特別獎”,這是河北省向國家推薦的唯一的一個“個人特別獎”。也是邯鄲市十幾年來唯一被省推薦為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個人特別獎”。榮獲2021年度“河北省優(yōu)秀志愿者”榮譽稱號。
說到“小桔燈”成立的前后始末,杲光興侃侃而談。2008年8月,他第一次偶然邂逅無償獻血宣傳,萌發(fā)了內心深處的愛心和責任,開始了第一次無償獻血。此后,14年來他堅持不懈,無償獻血累計70次、合計18600毫升。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慢慢認識到一人之力,畢竟是有限的,只有喚起廣大愛心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成為共獻“熱血”的海洋。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積極投身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公益事業(yè),長期組織無償獻血宣傳、推廣和集中捐獻活動。
他自發(fā)擔任血站義務宣傳員,經常向群眾散發(fā)無償獻血宣傳資料,普及無償獻血基礎知識。同時利用自己的獻血經歷,介紹獻血常識,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他組織志愿服務、培訓和集中捐獻活動300余次。開通了微信、抖音公眾號,編發(fā)信息400余篇,志愿服務時長累計1263小時。2020年、2021年、2022年疫情期間,他組織了160余批次的集中捐獻和宣傳活動,接送志愿者1000余人次,行程1萬余公里,累計捐獻血液60余萬毫升。為社會建立起流動的、源源不斷的無償獻血庫容,成為生命的諾亞方舟。
館陶縣文明辦和有關的許多單位大力支持無償獻血活動,杲光興親自組織策劃了館陶縣無償獻血“熱血勇士”“巾幗之星”“最美獻血者”“優(yōu)秀志愿者”等評選活動和總結表彰大會,邀請有關縣領導參加會議并為優(yōu)秀志愿者頒獎,提高了社會的關注度,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到無償獻血服務中來。先后有35名志愿者分別榮獲“熱血勇士”“巾幗之星”“優(yōu)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24名志愿者受到全縣通報表揚,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廣泛反響。
2018年6月他組建“生命至上”館陶無償獻血公益群,準備發(fā)起成立“館陶縣小桔燈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館陶縣紅十字會的張守敬同志多年參與紅十字志愿服務隊組織建設,他們兩個不謀而合,為了更好地組建志愿服務隊,他們倆又找到了熱心公益、多年堅持無償獻血的韓培云,三人分頭聯系志愿者,然后組織成立了以杲光興為隊長的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最后,他們想起學生時代讀過的冰心散文《小桔燈》,一致同意起名為“小桔燈”。以此服務、組織和引領、帶動志愿者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他們的目標是大力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打造一個區(qū)域品牌志愿服務隊伍,去影響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隊伍中來,去挽救更多的生命。這與中國紅十字總會關于無償獻血與造血干細胞捐獻兩支志愿服務隊伍合并的思路正好合拍,甚至走到了前面。就這樣,一盞暖暖的“小桔燈”在冀南館陶大地誕生了。
他經常放棄假期休息時間、利用夜晚加班加點,編發(fā)微信抖音、策劃志愿服務活動。長時間加班加點,與孩子溝通不多、與家人團聚少了、家務活基本不插手,父母、家屬、孩子開始抱怨,與家人見面就是解釋無償獻血工作的重要性。隨著社會對“小桔燈”的認可和部分患者感動的心聲,家人從當初的不理解,到現在變成了全力支持,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在為“小桔燈”提供著暖暖的燃料。
幾年來,光興就像那顆“支釘”,讓“小桔燈”一直亮著。在杲光興的帶領、帶動下,“小桔燈”始終堅持用“熱血”傳遞愛心、用“愛心”播種希望,掀起了一個又一個捐獻血液挽救生命的高潮,形成了規(guī)?;⒔M織化、體系化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伍,為保障血庫和臨床用血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匯成浩瀚的愛心海洋。
喜歡健身的,稱為健身達人;熱愛美食的,稱為美食達人……“小桔燈”全體志愿者已經把無償獻血當作第二職業(yè),他們常常屈指計算著自己的獻血時間,一到獻血間隔期滿就立刻捐獻,于是,涌現出許多“獻血達人”,使得許多外行人對他們的行為敬佩有加卻又難以想象,讓我們走進他們,感受愛心的力量。
宋正紅,“小桔燈”秘書長,人們喜歡叫他“阿牛哥”。正像名字一樣,他長著一張方正的紅臉龐,穩(wěn)健身材下卻有著恬淡溫和的性格,走路沉穩(wěn)成熟,辦事一絲不茍,說話細聲細語,不時幾句妙語,透露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他今年42歲,中共黨員,出生于山西省洪洞縣,自幼深受紅色革命家庭的熏陶,姥爺是抗美援朝的英雄,四個舅舅都是軍人,自家大哥也是一名海軍戰(zhàn)士。阿牛哥從小幫助同學打掃衛(wèi)生,助人為樂。不僅如此,阿牛哥還是一個見義勇為的人。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竟然從河里救起比自己大兩歲的落水男孩。說到第一次獻血的情形,阿牛哥侃侃而談。
“那是1999年8月1日,我19周歲時才114斤。在山東省濟南市華聯商場門口,我第一次走進獻血車獻血200毫升。當時害怕得不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捐獻,此后的許多年,只要允許就去捐獻。他的足跡遍布山東省聊城市、濟南市,河北省保定市、石家莊市、邢臺市、邯鄲市等地。
“給我觸動最大的是在2021年6月,當時‘小桔燈’提出四省十市區(qū)域聯動,作為外聯人員,我及時聯系山東、山西、河南等地。跟河南濮陽中心血站對接后,征集3名A型血和2名B型血志愿者。結果頭天晚上10點多,我接到濮陽中心血站打來的電話。工作人員說,明天少來一個B型血志愿者吧,準備接受捐獻的患者,已經離世了。當時我的心咯噔一下,想了很多的如果。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來。”
為提高獻血成功率,阿牛哥堅持每天跑步或游泳,生活中不吸煙、不飲酒,不吃高糖、高脂、高鹽食品。他以這樣“苛刻”的生活方式嚴格要求自己,因此每次獻血都能順利通過體檢。至今他的無償獻血之路已走過了23年,無償獻血達41次,累計獻血量16200毫升。從開始家人的反對、不理解,到近年來的支持,2019年妻子也加入了獻血的行列,已成功捐獻1400毫升。孩子打算年滿18周歲后,也加入“小桔燈”。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阿牛哥”的所作所為大家都看在眼里,祖國又怎會忘記他?2021年3月他被邯鄲市紅十字會評選為“2020年度優(yōu)秀志愿者”,2021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首屆東龍杯“最美獻血者”三等獎,2022年2月被縣紅十字會評為“最美救護員”,3月被邯鄲市評為2022年第一季度“邯鄲好人”……5月被省提名為“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李清華,館陶縣柴堡油棉廠職工?,F年54歲,大腹便便加上寬厚的臉龐,搭配著時常掛在臉上的笑容,活脫一個彌勒佛。長途運輸生涯,讓他經歷過更多的人世滄桑,看到更多的世事變化,養(yǎng)成豁達的性格,包容的心態(tài),走路穩(wěn)重堅毅。2003年5月17日,當時35歲的他在駕駛半掛汽車去武安市元寶山鋼鐵公司拉鋼坯,等待裝貨排隊時,聽到收音機邯鄲之聲播放因為“非典”全國血庫告急。他帶好有效證件,就去了采血點,他從小怵針并有暈血癥,在醫(yī)生鼓勵下他終于鼓起勇氣擼起袖子膽怯地坐在了采血機上……他利用開大車走遍祖國天南海北的便利,在貨車上粘貼無償獻血宣傳標語,逢人就講解無償獻血的意義,散發(fā)無償獻血宣傳單,不放過一次無償獻血的宣傳機會,走到哪里就宣傳到哪里,高速服務區(qū)、貨場都有他穿著紅馬甲散發(fā)宣傳單的身影,成為流動無償獻血宣傳員。至今累計獻血35次,捐獻血液14000毫升。2020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無償獻血“熱血勇士”,2022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第二屆“感動館陶·最美獻血者”。
張秀偉,略帶拘謹靦腆的臉上,一雙長著雙眼皮的眼睛,一對大耳配上高鼻梁,這是標準的美男子形象,時常帶著忠厚莊重的表情。平常不愛在大眾面前表現的他,興致來處言語如滔滔江水綿延不斷,時而給人幽默的驚喜。2009年12月11日,18周歲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邯鄲新世紀商場門口看到獻血車上寫著血庫告急,毫不猶豫地走上獻血車。2012年10月,聽說機采血小板間隔14天就可以捐獻一次,為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他就一直在捐獻血小板。2013年入職邯鄲市新博源醫(yī)藥有限公司,從事銷售部開票員工作。由于公司私營企業(yè)性質,沒有周六周日,每次參加邯鄲市中心血站的機采血小板活動都需要向領導請假,十分不方便。從一開始的領導不理解,到后來的領導也加入到捐獻血小板的隊伍中來,用他的實際行動,感召無數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12年來,累計捐獻55次、合計21800毫升。曾榮獲“2012-201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2014-2015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劉兵兵是一名“00后”,胖乎乎的身材,一頭“亂”蓬蓬的短發(fā)襯托著白里透紅的臉龐,一雙圓圓的眼睛帶著調皮的余光,大鼻子下儼然是櫻桃小口。他曾經多次偷偷地到獻血現場觀看,當瞧見那么粗的針頭時,就像害怕上戰(zhàn)場的士兵幾次逃之夭夭。直到2020年2月,終于鼓足了百分之百的勇氣和膽量,獻了第一次血。因為沒有什么感覺,從此堅持下來。至今累計捐獻23次、合計9100毫升。他不論走到哪里,只要間隔期滿,就主動到血站捐獻血液。目前,在青島工作。捐獻全血間隔到了之后就放棄休息時間坐上地鐵,輾轉公交,跑20公里到青島中心血站捐獻成分血。他說,之所以無償獻出自己的生命之泉,就是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他人。2022年1月獲得館陶縣2021年度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優(yōu)秀志愿者”榮譽稱號。
于海林,館陶縣魏僧寨鎮(zhèn)后符渡村村民。他身材偉岸,背脊挺直,好像在這白楊樹一樣挺秀的身材中,蘊含著特有的堅韌。膚色古銅,頭發(fā)烏黑,五官輪廓分明而深邃,猶如古希臘雕塑,幽暗深邃卻顯得狂野不拘。2004年9月4日,18歲的他覺得自己在天安門廣場干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就像宣傳語中寫的那樣:無償獻血,治病救人,大愛無疆。那天,在北京華訊天星通訊有限公司工作的他正好休息,便去了天安門廣場游玩,第一次走上無償獻血車參加獻血。如今,于海林在館陶縣城經營著“林洋通訊器材中心”,也是中華骨髓庫志愿者。2021年4月18日中午,邯鄲市中心血站機采科緊急通知因特殊情況急需志愿者捐獻成分血,當時他正在老家吃飯,放下筷子同家人說了一聲,立刻開車回館陶縣城同王春琴、趙洪樂等5名志愿者緊急集合,驅車前往邯鄲市中心血站機采科捐獻血小板。他累計捐獻50次、合計19800毫升。2022年1月被評為館陶縣2021年度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優(yōu)秀志愿者”,6月被評為館陶縣第二屆“感動館陶·最美獻血者”等,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
吳銀庭是館陶縣賓利多汽修會館負責人,從事汽修服務行業(yè)20年。他在家排行老三,一米七的個頭,又黑又瘦,僅60多公斤,卻特別有勁,毛寸發(fā)型,兩眉之間有美人痣一顆,屬于特別有愛心的那種。2020年春節(jié),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如其來,為了抗擊疫情,他和妻子商量后,為縣紅十字會捐獻了600元愛心款。2020年2月7日,邯鄲血站告急,他果斷上了無償獻血服務車,這是他時隔十幾年第二次奉獻愛心。通過這次無償獻血他成為“小桔燈”的一員。至今,吳銀庭累計捐獻28次、合計10000毫升。2021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首屆東龍杯“最美獻血者”三等獎,2022年1月被評為館陶縣2021年度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優(yōu)秀志愿者”,6月被評為館陶縣第二屆“感動館陶·最美獻血者”等。吳銀庭不但自己獻血,還帶動親兄弟共3人一起獻血,他的大哥吳貴庭、二哥吳軍庭全部加入了“小桔燈”。
張志棟是“小桔燈”國網館陶縣供電公司分隊隊長,1984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本科學歷,國網館陶縣供電公司職工。2005年的一天,他在邯鄲看到獻血車上張貼著“血庫告急”的通告,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精神讓他立即卷起袖子上前申請獻血。經過醫(yī)護人員細心的講解和操作,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400毫升的獻血,從此義無反顧地開始了獻血之路,至今累計捐獻12次、4800毫升。
于志英是館陶縣一名幼兒園女教師,44歲,中共黨員。2020年12月27日,第一次捐獻血小板,是和8名志愿者一起去邯鄲血站,當時的情景她記憶猶新。聽到護士喊“于志英,A型血,合格了”,護士用酒精在她并不粗壯的胳膊上擦拭消毒,雖然是大冬天,但她的額頭已滲出了汗,卻依然故作鎮(zhèn)靜說“沒事”。發(fā)抖、緊張、害怕、恐懼、疼痛,她閉上了眼睛?!昂昧?,放松手臂,右手握拳、松拳讓血流順暢?!弊o士松開她手臂的壓脈帶輕輕地說。真的沒有那么疼,血液順著塑料管緩緩流入塑料袋子中……2021年累計參加“捐獻血小板”活動9次,合計2400毫升。
羅堅,現年43歲,“小桔燈”黨支部書記,現從事建筑行業(yè)。一臉嚴肅,堅毅的眼神,初次見面讓人望而生畏。攀談起來,臉上開始綻放出燦爛的微笑,聲音柔和,有條不紊,高大魁梧的身材包裹著一顆充滿愛的心靈。2013年第一次走進獻血車,心情緊張又激動,第一次覺得終于能用一種強大自己內心的方式幫助別人了,當對無償獻血越來越了解之后,就更加堅定了自己做下去的決心,一直堅持了下來,并逐漸影響到了身邊更多的親朋好友。累計獻血22次、8800毫升。同時,帶動妻子、弟弟、弟媳、妹妹、妹夫及周邊數人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公益活動。2021年、2022年連續(xù)兩年大年初一前去邯鄲中心血站捐獻血小板,榮獲2020年館陶縣首屆“熱血陶山”公益達人、2022年6月館陶縣第二屆“感動館陶·最美獻血者”榮譽稱號,2021年10月被列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單采成分血應急保障志愿者,2022年5月被推薦為全國獻血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候選人。
我們必須說一說這位稀有血型的志愿者,“小桔燈”的“國寶”人物——霍曉娟。胖乎乎的身材,一頭天生黑黑的卷發(fā),一雙瞇瞇的小眼睛,一只有點塌塌的鼻子,紅潤潤的四方大臉,簡直是一位標準的女漢子。她生于1985年3月,在館陶縣柴堡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公共衛(wèi)生科工作,血型是RH陰性血B型,就是人們常說的“熊貓血”。2003年7月3日,霍曉娟第一次在邯鄲市中心血站獻血300毫升,她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2007年5月,霍曉娟因感冒癥狀住院輸液治療,在體檢時發(fā)現所有檢查指標都正常,只有白細胞(WBC)高到58點多,超出正常值4L~10L范圍,主治醫(yī)生懷疑是白血病,建議去上級醫(yī)院做詳細檢查,最后確診為過敏反應,同時查出是稀有血型。過敏治療好了,但是,稀有血型卻讓她多了份新的擔憂,甚至有一點恐慌。萬一自己需要輸血時怎么辦呢?她希望能夠盡快聯系到稀有血型的人或者組織,至少可以抱團取暖。那是2012年10月27日,她在邯鄲市中心血站再次獻血400毫升時,在血站領導的推薦下加入了邯鄲市稀有血型群,在這里找到了溫暖。2017年11月27日,群內連發(fā)消息說有病號急需同血型的血小板,院領導非常支持她,知道她不會開車便安排人第二天陪她一起去邯鄲,采集了2份血小板。同時,她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又成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19年3月5日,她在群內看到稀有血型B型庫存量少,有孕婦需要備血,3月7日下班的路上她又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獻血車獻血400毫升。2021年4月13日10時,霍曉娟正在后曹堡村為村民體檢,忽然接到邯鄲有位稀有血型病人急需RH稀有血B型的通知,她隨后坐上了接她的汽車。幾年來,她累計參加5次應急救援捐獻。
愛,是一種無聲的諾言,只要輕輕一點火花,就能讓世界充滿溫暖;愛,是一種無償的交換,只要小小一縷奉獻,就能讓彼此真誠相待。在“小桔燈”里既有活躍的獻血達人,也有獻血家庭,我們稱為“愛心家庭”。他們自己笑稱,我們是有“血緣”的家庭,就是有共同“獻血緣分”的家庭。
韓培云是“小桔燈”副隊長,也是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小分隊副隊長,縣發(fā)展改革局干部。中等個頭,略顯發(fā)福的身材,圓乎乎的臉盤,散發(fā)著憨厚和和善。自從2008年6月36歲的他加入獻血隊伍以來,已累計獻血39次,成分獻血總量50治療量,獻血總量達15000毫升。榮獲“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20年6月榮獲館陶縣首屆“熱血陶山”公益達人榮譽稱號。
“有一名患者急需供血,你看能不能想想辦法?”2021年8月9日凌晨4點,正在睡夢中的韓培云突然接到邯鄲市中心血站的電話。挽救生命,刻不容緩。他立即起床,自駕車披星戴月前往血站。在他的奉獻精神影響下,他的家人,包括妻子、兒子、女兒都加入到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中來,全家獻血50余次,總獻血量達20000多毫升。韓培云一家成為全市無償獻血志愿者群體之中的“最美愛心家庭”,多次被市縣評為獻血服務明星。韓培云經常說,獻血已經成為自己和家人的一種習慣,只要身體允許,他們全家人會把無償獻血這份事業(yè)一直堅持做下去。
王春芹飄逸的長發(fā)編成一條粗長的辮子,圓圓的臉上鑲嵌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紅撲撲的臉頰,淳樸里透出掩飾不住的天然美,有點蒙娜麗莎的韻味。她愛說愛笑,婉轉動聽的聲音讓人心情愉悅,走起路來神采飛揚?!耙粋€健康人捐獻一次血小板,2—3天內就可以恢復到采前水平,比捐獻全血的恢復時間要短很多,捐獻間隔期也只需要14天。于是,我果斷地加入了機采血小板的隊伍。”2012年的9月6日,32歲的某食品飲料公司銷售部女經理王春芹,挽起袖子,第一次捐獻了400毫升血液。從此,開啟了她的捐獻之路。2020年8月,她首次順利采集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當時心情無比歡暢和興奮,感覺自己有一種很強烈的存在感:我也可以救人啦!從此,她開始動員丈夫和女兒加入獻血隊伍。2021年12月19日兒子剛滿18周歲,在她的影響下也主動參與無償獻血活動。截至現在,王春芹個人累計捐獻33次,13200毫升血液,全家4口人獻血總量高達18200毫升。2021年11月王春芹和丈夫雙雙被列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單采成分血應急保障志愿者名單。2020年6月獲得館陶縣無償獻血“巾幗之星”榮譽稱號,2021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首屆東龍杯“最美獻血者”二等獎,2022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第二屆“感動館陶·最美獻血者”。
楊成珍高挑的身材,雷厲風行的性格,典型的女漢子,一頭靚麗華順的秀發(fā)使其更加彰顯自信和美麗?!鞍钞敃r是有私心的,想不花錢知道自己的血型,還想知道自己有沒有病,于是就上去了?!?012年9月6日,42歲的柴堡鎮(zhèn)前羅頭村農民楊成珍第一次踏上獻血車,從此開始了她的獻血之旅。2015年加入了中華骨髓庫,2020年申請了器官捐獻登記。2020年6月去北京打工,3個月捐獻了3次血小板。2021年,兒子剛滿18周歲就自愿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母子累計捐獻41次、16400毫升血液。2022年1月被評為館陶縣2021年度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優(yōu)秀志愿者”。
李鮮改是“小桔燈”王橋分隊隊長,女,36歲,館陶縣王橋鄉(xiāng)西蘆村人。她扎著馬尾辮,纖細的眉毛似彎月“垂吊”在額頭下;一雙明亮的眼睛專注地目視著前方,透出一股聰明伶俐勁兒;鼻子端正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那張嘴緊緊地抿著,仿佛有話卻說不出口;不算高的個子,卻撐起了半個家庭。以前,由于對獻血有太多的誤解,比如說獻血后會貧血、獻血影響身體健康、獻血容易傳染疾病等,一直不敢踏進無償獻血的大門。后來從網絡上慢慢了解了獻血的知識,打開了她的心結。原來,定期獻血能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更重要的還能救死扶傷、治病救人。2021年3月,經妹妹、妹夫介紹,加入“小桔燈”。從2021年3月至今累計獻血23次,9200毫升。2022年1月被評為館陶縣2021年度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優(yōu)秀志愿者”,6月被評為館陶縣第二屆“感動館陶·最美獻血者”等。李鮮改分隊長,帶領周邊志愿者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把無償獻血隊伍發(fā)展到了農村最基層,成為一支無償獻血的生力軍。
劉杰是一位公益達人,在館陶縣的公益活動中到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今天挽起袖子獻血,明天可能就會駕駛沖鋒舟在水上義務救人,或者到一線慰問抗疫英雄。他健壯的身體仿佛天生就是為了從事救援事業(yè),曬得黝黑的皮膚宛如上天頒發(fā)的勛章。一雙泛著慈祥的雙眼,一臉憨態(tài)可掬,加上樸實的著裝,讓人感覺可親可敬。劉杰1975年7月出生,現在擔任館陶縣杰星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經理。他既是“小桔燈”的骨干隊員,還是館陶縣永安義務救援隊黨支部書記。劉杰的第一次獻血說起來很有趣。“2010年6月11日,氣溫30多度,我開車到邯鄲出差,辦完事后停在獻血車旁邊臨時休息。交警本欲罰款,隨口問道:‘你是獻血的?獻完抓緊走?!瓦@樣我因為交警的一句話走上了獻血車。”2016年加入中華骨髓庫,2020年3月15日第一次捐獻血小板……妻子看他獻血小板的次數多了也心動了,夫妻倆同框坐到了采血機上捐獻血小板。最近,大學畢業(yè)的兒子首次獻血。全家齊上陣,三個A型血同時走進了邯鄲中心血站。截至現在,劉杰一家累計捐獻29次、11600毫升,成為當之無愧的愛心家庭。
血,是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的曙光,血是點亮無數生命的希望火種。一個人的捐獻是星星點點,一個家庭的捐獻就會成為片片星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終這股愛心將會匯集起來,讓愛彌散到時間的角角落落。
把熱血獻給需要的人,把獻血事業(yè)進行到底?!靶〗蹮簟钡年爢T都有一個信念,給患者帶來安康,給患者家屬帶來吉祥,給全社會帶來希望。
2020年1月7日,一場跨省救助生命的愛心行動隨即展開。山東省濟寧市崔女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后入住山東省立醫(yī)院,每天需輸血小板來治療,親戚朋友的捐獻量不能滿足需求。1月25日,其姐姐通過微信朋友圈向社會發(fā)出求助,杲光興同志得知求助信息后,迅速與醫(yī)院和家屬進行核實。1月28日(大年初四),正值疫情突發(fā)時期,經過篩選,志愿者李社民、劉志強、顏士榮在杲光興和館陶縣紅十字會張守敬的陪同下趕赴山東血液中心為崔女士無償捐獻了5個治療量(相當于1000毫升)血小板。他們不顧安危,跨省獻血救人的舉動讓崔女士一家人感激不盡。她的父親含著眼淚攔著車硬要往車里塞錢,被他們委婉地拒絕了。
李社民,現年54歲,王橋鄉(xiāng)東蘆村人,寫滿滄桑的臉上一雙深邃的雙眼,透著大叔般的威嚴。歲月留下深刻烙印,斑斑白發(fā)與黝黑皮膚產生著如此鮮明的對比。他不善言辭,做事嚴謹,做人執(zhí)著,生活的閱歷,讓他顯得深沉厚重。2008年5月20日,因為汶川大地震造成臨床用血庫存嚴重告急,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至今無償獻血達58次,合計達22800毫升,獲得首屆縣無償獻血熱血勇士、熱血達人稱號。榮獲全國無償獻血銅獎2次、銀獎1次、金獎1次。這次受新冠疫情影響,又正值春節(jié)期間,濟南血液中心庫存不足,急需O型血小板來挽救生命,他疾馳奔赴濟南,為患者及時補充了急需的血液。李社民和李清華是“小桔燈”中年齡最大的積極獻血者,被群里的年輕人親切地稱為“獻血李大叔”。
2021年大年初一,杲光興得知邯鄲市血站庫存為零的情況后,立即組織志愿者赴邯鄲血站捐獻血小板 ▲
顏士榮,1991年12月參軍入伍,199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留著平頭,一頭濃厚的亮發(fā),一雙智慧的眼睛,兩道弧線濃眉,精致的五官讓人感覺恰到好處,更有一顆擔當的心。在部隊期間榮獲優(yōu)秀士兵一次、三等功一次。現工作于國網館陶縣供電公司,多次榮獲國網館陶縣供電公司優(yōu)秀員工、金牌工人、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說起第一次獻血,顏士榮回憶說,他第一次救助的人名叫王小英。1993年湖南綏寧縣參軍期間,一個載滿40余人的客車,出現交通事故,多人受傷,綏寧縣人民醫(yī)院血庫血液不足,急需新鮮血液,向部隊求助。從此,顏士榮走上了獻血之路。30年來,顏士榮累計獻血12次、合計4800毫升。2020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無償獻血“熱血勇士”,2021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首屆東龍杯“最美獻血者”優(yōu)秀獎。
劉志強,1985年4月出生于館陶縣齊堡村,是一名農民工。2011年10月,本著做公益的心理第一次獻血,由于沒有經驗不知道自己暈血,當時臉色發(fā)白,差點沒暈過去,后來經過幾次獻血經歷,克服了自己暈血狀況。這次前往濟南第一次捐獻了血小板。他已累計捐獻16次、合計6800毫升。2020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無償獻血“熱血勇士”。
2021年6月初,歷時42個小時、往返3000公里,“小桔燈”展開又一場跨省救助生命的愛心行動。四川省德陽市36歲的患者鄧某因患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病情加重,急需O型血血小板用于治療,但是當地血源供應不足?!靶〗蹮簟标犻L杲光興看到網絡求助后,立即開展了緊急招募,劉朋忠、徐樹亮、尚永安第一時間踴躍報名。6月12日晚9時,在杲光興的帶領下,他們4人一起順利到達綿陽,第二天又轉坐高鐵到達德陽。13日下午,劉朋忠、徐樹亮、尚永安三位志愿者為鄧先生成功捐獻了6個治療量(1200毫升)的血小板,當天就輸入了鄧先生身體。后來,鄧先生在抖音平臺留言說:非常感謝河北館陶小桔燈“打飛的”來為他捐獻血小板,其實那一天鄧先生的血小板已經降到了“3”,他自己站都站不起來了,危在旦夕。6月14日早晨7時,杲光興和劉朋忠、徐樹亮、尚永安回到館陶后,顧不得休息,又迅速投入到了“6·14世界獻血者日”的宣傳工作中。
劉朋忠,男,現年43歲。身體微微發(fā)胖,小腹?jié)u漸凸起。四方的臉龐上,紅潤的皮膚蒙上了一層土灰色。濃黑而整齊的眉毛下,一雙眼睛閃爍著淳樸的光芒,眼尾的皺紋隱約可見。微笑時,他會露出一口整齊微白的牙齒,唇周還有著微微的胡楂。他曾服役于北京衛(wèi)戍區(qū)某炮兵團,現在筑先路柳湖勝景東門經營著一家“三味餃子館”。在部隊訓練中,他不怕苦、不怕累。他常說,懶惰思想挺一挺,疼痛輕傷忍一忍,才能鍛造出軍人作風。退伍后,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投身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2011年3月的一天,在買菜回家的路上,偶遇無償獻血車,自此開啟了無償獻血之路。此后,無論身在何處,只要間隔到期,他都會捐獻熱血,紅色的“獻血證”成為他獻血歷程的最好見證,成為他引以為豪的最高榮譽,時常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截至目前,已捐獻25次,累計獻血9800毫升。榮獲館陶縣首屆“熱血陶山”公益達人榮譽稱號。6月12日,在“小桔燈”無償獻血群里看到緊急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四川德陽一重癥患者急需輸血,血庫告罄,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在飯店里,他是廚師兼服務員,他離開飯店意味著飯店需要關門,損失幾天的收入。他考慮到患者急需救治的需求,毫不猶豫將“三味餃子館”暫時歇業(yè)。2022年1月被評為館陶縣2021年度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優(yōu)秀志愿者”,6月被評為館陶縣第二屆“感動館陶·最美獻血者”。
徐樹亮也是一名退役軍人,現在是館陶縣衛(wèi)生健康局職工。2016年5月23日,第一次獻血,當他看到粗大的針頭扎在自己的胳膊上,沸騰的熱血不斷涌出時,心里很是緊張,心情許久才平靜下來。從此走上了無償獻血之路,并光榮地成為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至今,累計捐獻16次、6400毫升。2022年1月被評為館陶縣2021年度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優(yōu)秀志愿者”。
尚永安,現年29歲,館陶縣館陶鎮(zhèn)尚沿村人,在鄭州市經營一家銷售公司,2021年1月加入小桔燈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累計獻血3000毫升。2021年6月11日在鄭州工作的尚永安得知四川德陽患者需要救助時,毅然退掉了準備赴西安的車票,開車從鄭州回到館陶,前往四川省德陽市為患者捐獻血小板?!半m然丟了一單生意,今后還有機會再爭取,但生命只有一次,我能用我的血液為患者接續(xù)生命,這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這就是尚永安的心聲。
鮮紅的、滾燙的、流動的,是我們的血液,流動不息,生命不止。慈善的、奉獻的、愛心的,是他們的精神,生命“髓”緣,血脈相連,大愛無疆。
記得2017年1月時,館陶縣已經有6名同志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他們是李振業(yè)、劉同海、張爽、崔紅娥、楊海濱、霍彥澤,我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于是,在館陶縣紅十字會王保霞、張守敬等的幫助下,開始座談、采訪、調研,準備寫一寫他們的事跡。正當2萬字的報告文學《血花“髓緣”朵朵開》即將脫稿時,6月21日,魏付山捐獻成功,館陶縣有7人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隨后,“小桔燈”成立了,許多中華骨髓庫志愿者參加了“小桔燈”。如今,恰好5年過去了,館陶縣新增9人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他們是古朝陽、霍立光、楊延龍、李明、李景豹、王貴喜、王延龍、杜永正、徐振鐸。從2018年12月開始的3年多,館陶縣共有16人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館陶縣每2萬人有一人捐獻,是全國平均數的5倍,是邯鄲平均數的4倍,是邯鄲市人均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最多的縣,成為“全國捐髓英雄縣”。
堅持捐髓救人,做患者生命的“接力者”。本著挽救生命,“小桔燈”引導廣大志愿者積極參與到捐髓活動中來。經過宣傳,帶動200多名志愿者加入到中華骨髓庫。讓我們見證他們的事跡。
古朝陽,1982年5月出生,今年40歲,畢業(yè)于河北中醫(yī)學院,中西醫(yī)結合主治醫(yī)師,是館陶縣壽山寺鄉(xiāng)衛(wèi)生院一名普通醫(yī)生。他中等身材,濃密的頭發(fā)二八分,國字臉,天庭飽滿,地闊方圓,長著一雙標準的英雄眼眉,一對有福相的耳垂,略厚的嘴唇透露著善良和忠厚,笑起來就成了雙嘴巴。炯炯有神的眼睛在金絲眼鏡后面,散發(fā)著睿智和堅定的光芒,棱角分明的臉上總是帶著柔和的笑容,眼角有些許魚尾紋,增加了他的沉穩(wěn),和藹的笑容顯露出醫(yī)生的熱情,總是安慰的話語,讓患者感到非常親切,身上的病痛好似減輕了一半。2019年3月6日9點45分,剛剛查完病房的古朝陽正在返回診室,卻接到了一通陌生號碼的來電,得知自己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這一天,距離采集日期僅有7天的時間,創(chuàng)捐獻準備時間最短紀錄。古朝陽作為一名醫(yī)生,深知時間就是生命的道理,全力配合進行檢查。3月6日16點,工作人員到衛(wèi)生院采集血樣,由專人在高鐵站等候派送,在幾人的接力中,這份血樣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蘇州大學附屬醫(yī)院高分實驗室。3月7日,古朝陽進行了全面體檢,在標注加急處理的情況下,3月8日上午所有結果都顯示合格,下午便在妻子等人陪同下來到石家莊,3月9日開始注射動員劑,這是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首次在3天內完成動員體檢入院的緊急案例。3月13日,古朝陽按照需求總共捐獻423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懸液,成為館陶縣第8例、邯鄲市第102例、河北省第390例、中華骨髓庫第812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這也是河北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史上最快的動員捐獻速度。
霍立光,1986年12月出生,今年35歲,是一名自由職業(yè)者,在本縣經營一家服飾鞋店。青年時尚的發(fā)型,顯得利索精干,兩只扇風的耳朵好像把臉龐的微笑扇給每一個人,標準的男子漢身材。陽光帥氣的小伙,瓜子臉上時常露出善意的微笑,嘴里經常哼著快樂的小曲,完全一副無憂無慮的樂天派。2012年通過館陶縣紅十字會采集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志愿者的行列。2019年4月的一天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的工作人員告知他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匹配成功,他既興奮又激動,隨后便與媽媽和懷有7個多月身孕的妻子說了此事,她們雙雙同意他的決定。5月31日趕往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6月5日開始移植,這個時間恰好是妻子的預產期,店里也是繁忙階段,他找姐姐幫忙看店,母親照顧即將臨盆的妻子和6歲的兒子。第一天開始了第一針動員劑,沒想到他的反應如此之大,全身酸疼,直不起身子,但是想想還有一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在等待救援又覺得這點痛又算得了什么。6月5日,經過4個小時的采集順利采取了24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霍立光成為館陶縣第9例、邯鄲市第105例、河北省第407例、中華骨髓庫第834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楊延龍,1984年1月出生,38歲,范莊中學副校長。一米六幾的身高,一頭濃密的黑發(fā),戴一副黑邊眼鏡,單眼皮下是兩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把憨厚和精明結合起來,棱角分明的嘴唇似乎訴說著堅毅,思維敏捷,言語中透露著機智,可以說就是一位良師益友。2018年12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了紅十字會配型成功的電話。他堅定地回復說同意并說服家人接受了自己的決定。因身體發(fā)胖、體檢時久坐等原因,血壓有些高。為了給患者更健康和更有活力的造血干細胞,幾乎不早起的他,從此每天早起跑步鍛煉。2019年8月28日,他在河北省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打了第一針動員劑,他知道生命的種子開始發(fā)芽。9月2日,伴隨著新學期的開始,他躺在采集床上,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給學生上了生命中最珍貴的一節(jié)課。楊延龍成為館陶縣第10例、邯鄲市第108例、河北省第423例、中華骨髓庫第881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李明,1987年1月出生,35歲,館陶縣中醫(yī)醫(yī)院第二支部副書記,口腔科主任。一米七五左右的個頭,國字臉,一雙明亮有神的大眼,白皙的皮膚,圓圓的臉龐,數顆雀斑隱隱可見,似乎在和白作斗爭,略顯寬大的鼻翼和臉龐形成絕配,給人以誠實可信的印象。一身潔白的大衣,精湛的醫(yī)術,機智中不乏成熟。2019年9月,李明接到河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他立即就回復“同意捐獻”。李明一邊積極配合進行高分辨檢測和健康體檢,一邊給家人做思想工作,甚至推遲了自己腰間盤手術的時間。2020年1月3日,小桔燈骨干會員參加了館陶縣中醫(yī)院為他舉行的歡送儀式。1月5日下午,大雪紛飛,李明從邯鄲乘坐高鐵到石家莊。1月10日,在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血液病科采集室,經過4個小時的采集,李明成功捐獻了195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李明成為館陶縣第11例、邯鄲市第113例、河北省第443例、中華骨髓庫第937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2021年6月被評為館陶縣首屆東龍杯“最美獻血者”優(yōu)秀獎。
王貴喜,1977年2月出生,45歲,中共黨員,館陶縣衛(wèi)生健康局計生協會四級主任科員。中等身材,矯健的身姿,白發(fā)悄悄爬上他的額頭,笑起來出現三道翹翹的魚尾紋,兩只眼睛就像兩條歡快的魚兒,右邊的酒窩會變成一道月亮灣。不緊不慢的話語中露出智慧,他一直是館陶縣象棋冠軍,微信名“楚漢精靈”?,F在館陶縣衛(wèi)生健康局工作剛滿2年,他之前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了19年,其間經常參與單位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2014年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21年3月,與一位在重慶治療的血液病患者血樣配型成功。在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經過4小時的采集,王貴喜成功捐獻27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成為館陶縣第13例、邯鄲市第135例、河北省第525例、中華骨髓庫第1146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白鳛橐幻l(wèi)健系統(tǒng)的公務員,為了人民的健康是我的職業(yè)要求也是個人追求?!?/p>
1980年2月出生的王延龍,42歲,中共黨員,交巡警支隊館陶縣大隊偵逃中隊長。他中等偏高,洪亮的聲音甕聲甕氣,濃密的寸頭黑發(fā)就像在額頭扣著彎彎的黑月亮,寬寬的額頭里似乎藏著說不盡的秘密,眼睛仿佛把什么都能看穿。做事從不拖泥帶水,多年的職業(yè)經歷讓他顯得異常干練、成熟,讓你感覺到他的威嚴,給人一種踏實值得信任的感覺,愛交朋友,爽朗的笑聲常常讓人格外開心?,F為交巡警支隊館陶縣大隊偵逃中隊負責人,堅持無償獻血10多年,2019年他加入中華骨髓庫。2020年8月,王延龍接到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通知,告訴他與一位患者初配成功。2020年9月27日,王延龍在家人的陪伴下,開始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拔覀內胰硕挤浅VС炙臎Q定,11歲的兒子知道他爸爸捐獻造血干細胞后特別驕傲,他還把這件事告訴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為大家樹立了一個好榜樣。”王延龍的愛人張玉榮說。王延龍成為館陶縣第14例、邯鄲市第143例、河北省第551例、中華骨髓庫第1208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館陶縣公安系統(tǒng)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隨后,40多位警員主動留樣加入中華骨髓庫?!昂⒆幽挲g還很小,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我們全家陷入困境,感謝您,是您為我們家庭帶來了希望……”捐獻當天,王延龍收到受捐者家屬寫來的感謝信。
杜永正是一名“00后”,22歲,館陶縣公安局看守所輔警。一米八幾的大個子,白白的皮膚,微胖的身材顯得特別壯實,一張胖乎乎的娃娃臉,透著稚氣和青春活力,笑起來下巴就變成一把縮微版的簸箕,似乎要把笑聲簸向人間。稚嫩的臉龐可以看出還是一個孩子,走起路來像一個活潑的少年。2019年12月加入中華骨髓庫,2021年2月,杜永正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被安排于10月8日下午趕赴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做移植前準備工作。是館陶縣年齡最小、入庫時間最短的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10月13日捐獻了412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當天下午,在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后,杜永正和家人等一起返回館陶。下午5時許,還在回家路上的他突然接到醫(yī)院打來的電話,根據患者的臨床需求,需要他返回醫(yī)院準備第二天再次進行采集。杜永正沒有絲毫猶豫當即返回石家莊。14日上午,杜永正再次捐獻196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為遠在千里之外的患者接續(xù)生命。杜永正成為館陶縣第15例、邯鄲市第144例、河北省第553例、中華骨髓庫第1209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館陶縣公安系統(tǒng)第2例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
2021年1月11日,按下“暫停鍵”的石家莊,街道也好像在休眠。14時整,一輛冀A0001警號牌照的警車忽然鳴響著警笛駛出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把街道喊醒,緊跟著的是冀A87328牌照的中國衛(wèi)生救護車閃爍著紅藍的燈光急速緊追,瞬間它們在裕華路上一路東行。隨后,兩輛警用摩托車從兩側參與護衛(wèi)救護車。裕華路上仿佛是專列在開行。7.5公里,70多個路口,25處勤務崗,50余名交警進行疏導管控。僅僅20分鐘,車隊到達京港澳高速公路裕華路入口,這時,中國衛(wèi)生999急救車京MZ8115正在著火等待……
這里發(fā)生了什么?讓我們一起把鏡頭推到幾個小時之前。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李景豹先生輕松地伸出左臂,一只針頭穿過皮膚伸向血管,瞬間溫熱、鮮紅的血液沖進血袋。從8時一直持續(xù)到13時15分,經過5個多小時的采集,李景豹成功捐獻357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而北京某醫(yī)院移植倉里的白血病患者,正焦急等待的就是這袋“生命種子”。
“因石家莊全面閉環(huán)管理,我們擔心捐獻的‘生命種子’不能及時安全送達對方醫(yī)院,就第一時間和省、市有關部門和對方醫(yī)院進行了溝通協調?!焙颖笔〖t十字會辦公室主任郝建強說。獲悉有“生命種子”要轉運北京的消息后,省公安廳交管局立即進行安排部署,連夜與石家莊市交管局和省高速交警總隊連夜制定了“無縫對接”護送方案。在石家莊和北京,同時為生命按下“重啟鍵”,造血干細胞開啟了京冀“生命速遞”。于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14時20分,在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家莊裕華路入口,中國衛(wèi)生999急救車京MZ8115號工作人員接過“生命種子”。因石家莊實行交通管制,為搭建護送生命種子安全通道,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專門協調救護車從北京趕來石家莊迎接。在此等候多時的高速交警立即接過“生命接力棒”,從石家莊到北京的高速公路上全程護送。省交管局通過指揮中心全程進行視頻監(jiān)控調度,確保這次“生命接力”無縫對接、全程護送,順暢通行。京港澳高速上警車和救護車為生命保駕護航。高速交警總隊安排高速石家莊支隊和高速保定支隊各派出一輛警車專人專車接力護送,警車全程引導,確保安全,全程無接觸;同時全力加強京港澳高速沿線車輛疏導,強化道路巡控,確保道路保暢;并做好應急處置預案,確保突發(fā)事件快速處置。
16時40分,300公里,2個多小時,“造血干細胞”順利送到北京界。北京交警繼續(xù)接力,開設綠色通道,冀京交警聯手接力,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接力護航,為這場爭分奪秒的緊急救援贏得了寶貴時間。北京警方護送救護車以最快速度駛向北京某醫(yī)院……
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交通頻道、河北日報客戶端等媒體對三地交警緊急護送進行了全程直播,27.7萬網友在線與交警一起“云護送”,為交警加油,為護送加油,給了疫情下焦慮不安的群眾寶貴的安全感。
這是河北省2021年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這是全國首次安排專車運輸造血干細胞,這是全國首次派專車跨省運送,這是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媒體首次直播造血干細胞捐獻,這是全國最長的京冀聯手的生命護航。圓滿完成了這次特殊的生命“速遞”,再一次彰顯了生命至上,再一次創(chuàng)造了中國速度。館陶人李景豹火了。
李景豹,時年44歲,1996年參軍入伍,1998年轉業(yè)到館陶縣人民醫(yī)院工作,現任總務科副科長。他皮膚稍黑,皺紋偷偷在他臉上偷走青春與稚嫩,卻也留下成熟和剛強,雙眼皮下一雙深邃的眼睛,關心著世間冷暖。戴副眼鏡有著幾分文人的風采,眉宇間透著干練與果敢,體貼善良,善解人意,寬容大度,更有一顆敢于擔當的責任心。在部隊時,曾多次參加武漢抗洪搶險及部隊組織的軍事大比武,都表現突出?;氐胤焦ぷ骱?,退伍不褪色,繼續(xù)保持部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愛崗敬業(yè),勇于擔當。2011年7月20日,在館陶縣紅十字會與醫(yī)院舉辦的造血干細胞宣傳活動中,留取血樣,正式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我是2020年11月接到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一名患者的血樣與我初配成功?!崩罹氨f,作為醫(yī)務工作者,他深知家庭失去親人的痛苦。接到電話通知后,李景豹毫不猶豫地回復說,一定捐獻?!拔液图胰松塘繙贤ê螅胰艘卜浅VС治?。”
但是,在接下來的高分辨檢測和健康體檢中,李景豹的血液呈現乳糜狀,不符合捐獻要求。李景豹說,當時特別擔心,“為了此次捐獻,我已經等待了10年。”在醫(yī)生指導下,李景豹積極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進行了為期半月的戒煙酒,戒葷腥。第二次血液檢測達到了捐獻要求。李景豹懸著的一顆心終于落下了。
“救人的事要緊,必須去。”2021年1月6日,在看到石家莊發(fā)生疫情的消息后,李景豹毅然乘坐高鐵逆行前往,“早就定好了捐獻的日子,患者也做好了各項移植準備,這個時候退縮,患者會有生命危險的”。
李景豹捐獻回來那一天,館陶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小桔燈”骨干隊員一起去高速口迎接,在下車的一剎那,鮮花伴隨著掌聲一同撲向李景豹。李景豹被河北省紅十字會授予“最美逆行者”榮譽稱號。李景豹捐獻事跡也被中華骨髓庫納入經典案例,寫進教材。他成為館陶縣第12例、邯鄲市第127例、河北省第501例、中華骨髓庫第1072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正當這篇文字創(chuàng)作進行時,河北省紅十字會又傳來館陶縣再添2例配型成功的消息,他們將在7月份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
7月6日上午8點20分開始,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徐振鐸開始造血干細胞捐獻,伴隨著采集機的“嘀嘀”聲,鮮紅的血液經過分離機,變成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緩緩流入采集袋,到13點50分結束,長達6個小時共采集30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他成為館陶縣第16例、邯鄲市第152例、河北省第608例、中華骨髓庫第13521例、館陶縣公安系統(tǒng)第3例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
徐振鐸是館陶縣公安局魏僧寨派出所輔警,又一名“守護藍”。他略顯有福的身材,有點胖墩墩的,紅紅的臉蛋,顯得成熟,一雙小而聚光的眼睛,就是不笑也是圓融融的雙下巴,留給人的滿是慈祥。他不善言辭,話語中帶著靦腆,既像一個重量級的運動員,也像一個大號的鄰家男孩。1996年出生的徐振鐸,今年26歲,2019年6月加入中華骨髓庫?!爱敃r我剛加入公安隊伍,正巧碰上單位組織這個事,沒多想我就留樣兒了。”徐振鐸回憶道,自己2012年入伍當兵,2014年部隊組織的一次獻血活動,讓他開始養(yǎng)成了獻血的習慣,每半年一次,這一堅持就是8年。
“我就是到點了就想去,看見獻血車就想上?!毙煺耔I不善言辭,對于堅持獻血8年這個善舉也看得十分淡然,“能幫一點是一點,即使退伍之后等待分配工作時,也照樣堅持定期獻血。”
今年5月,徐振鐸在工作中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電話,“沒什么想法,就是捐!”他接到電話時心情很激動,立馬就同意配合做進一步檢測。徐振鐸的父母對于兒子的愛心捐獻也很支持。在健康體檢進行環(huán)節(jié),徐振鐸被通知還需再復檢一次肝功能,他躺在病床上靦腆地說:“當時心里挺怕,如果復檢結果不合格的話,就幫助不了患者?!毙疫\的是,徐振鐸最后通過了高分辨檢測與健康體檢。為了保證捐獻質量,他從確定捐獻的那天起,就堅持清淡飲食,盡量每天走步鍛煉。
6月30日,館陶縣公安局為他舉行了歡送儀式,局領導王慧強、杲光興,紅十字會負責人王清菊和“小桔燈”的志愿者代表、部分民警等20余名為其壯行。7月1日,徐振鐸在同事王洋和邯鄲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伴下,來到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報到,第二天開始注射動員劑,“除了胳膊有點酸,沒有其他不適感?!彼f道。
徐振鐸的同事王洋談起這次愛心捐獻,敬佩地說道:“我們領導同事都很支持他,特意派我代表大家來照顧他?!彼硎?,在工作中徐振鐸時刻把群眾放在首位、盡職盡責,曾經為了盡快找到丟失孩子,跑前跑后5個小時。
7月6日,徐振鐸收到了受捐者家屬的感謝信,信中寫道:“千言萬語唯有匯成一句謝謝!謝謝您給我爸爸活下去的機會,謝謝您讓我們這個家依然在。心懷感恩,祝愿您和您的家人健康順遂,萬事如意?!?/p>
王志梅,1987年8月出生。女,35歲,漢族,館陶縣西蘇村小學教師,在河寨聯校支教。圓乎乎的臉龐透著粉紅,兩只圓溜溜的大眼睛放著亮光,給人以歡快溫暖的印象。她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后,一直精心準備著7月14日赴石家莊的捐獻,沒有想到,卻成為一場“遺憾”的錯過。
本來配型成功的幾率很低,加上配型外的因素,成功捐獻的幾率就更低了。據《博愛邯鄲》7月13日消息:7月11日,邯鄲市大名縣志愿者王付強在第4天注射動員劑后,正計劃在12日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時,手機鈴聲響起,等待受捐的小患者不幸去世了,采集終止。王付強瞬間淚流滿面、泣不成聲……進入2022年以來,邯鄲市已有4名志愿者在體檢合格,等待捐獻時,因患者自身原因(離世、資金、家庭等)遺憾地終止了捐獻。王志梅就是之一,她最終沒有成為館陶縣第17例……雖然沒能成功捐獻,但是他們和捐獻者一樣,都曾為了挽救素不相識的人的生命而義無反顧,都值得我們尊敬和贊揚。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華骨髓庫(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庫容總計3113878人份,比2017年6月30日累計數增長31.5%,是全世界最大的華人骨髓庫;累計捐獻造血干細胞例數13490例,比2017年6月30日累計數增長105.3%,翻了一番還多。13490例是一座新的里程碑。13490例代表的不僅是一個數字,一種規(guī)模,而是一個民族精神,一種社會風尚,她凝聚著中華骨髓庫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更凝聚著捐獻者的大愛和高尚精神。
但是,患者申請查詢人數總計達105265人,比2017年6月30日累計數依然增長66.2%,患者查詢與捐獻成功之比高達8:1??上驳氖蔷璜I成功增長比率大大快于患者查詢增長比率,不過庫容增速依舊不容樂觀。在你閱讀這篇文字的時候,中國有數萬名白血病患者,正在等待造血干細胞移植,如果等不到合適的捐獻者,他們等來的也許就是死亡。
點亮自己,照亮別人?!靶〗蹮簟币殉蔀闊o償獻血愛心組織的典型代表,“小桔燈”已成為館陶縣無償獻血志愿者的區(qū)域名片,“小桔燈”活躍在微信公眾號和抖音號溫暖著互聯網。
愛的涓涓細流匯成了愛的汪洋大海,在冀南大地洶涌澎湃。截至2022年6月30日,“小桔燈”已經有69人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人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48人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等?!靶〗蹮簟眻猿帧拔蹅鬟f”的團隊精神,以微力量聚合正能量,共同傳遞愛心與希望,館陶縣的愛心人士不斷涌現。
小桔燈的500多名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yè),成為館陶一道亮麗的風景。先后榮獲邯鄲市“捐獻單采成分血優(yōu)秀組織獎”“邯鄲好人”“河北好人”,邯鄲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優(yōu)秀志愿服務組織”“河北省愛心組織”等榮譽稱號。全縣捐獻全血2019年上升35.57%,2020年上升32%,2021年上升14%;機采成分血2019年上升93%,2020年上升273%,2021年上升38.9%……近年來,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中國文明網、學習強國、河北日報等許多媒體對小桔燈的事跡進行了宣傳報道。
紅十字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面旗幟,跨越國界、種族、信仰,引領著世界范圍內的人道主義運動。小桔燈的骨干都是“中國紅十字會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總隊館陶縣小分隊”的成員。小桔燈積極參與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人體器官捐獻等多種公益活動,弘揚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成為館陶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麗品牌。
2020年6月12日上午,館陶縣表彰無償獻血志愿者暨中國紅十字會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總隊館陶縣小分隊成立及授旗儀式在館陶縣衛(wèi)生健康局順利舉行。大家在杲光興和衛(wèi)健局王清菊引領下參觀了小桔燈的黨員活動室。
2021年2月7日上午,館陶縣2020年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總結表彰暨邯鄲市紅十字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大隊館陶縣分隊成立儀式在館陶縣公安局隆重召開。近年來,市臨床用血逐年提升,每3—5分鐘就有一名患者需要輸血來挽回健康和生命,急需規(guī)范無償獻血組織、完善捐血機制保障治療用血需求。
2022年1月2日,館陶縣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工作總結表彰暨2022年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無償獻血應急保障誓師動員大會在館陶縣公安局輔樓一樓會議室召開,表彰了2021年度表現突出的優(yōu)秀志愿者,部署2022年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無償獻血應急保障工作,館陶縣文明辦的王洪寶同志等和全體志愿者為冬奧服務宣誓。
志愿者李清華在獻血車做志愿服務 ▲
“小桔燈”的事跡感動了社會,許多人加入了小桔燈,各級領導和許多單位非常支持小桔燈的工作,社會各界紛紛贊助小桔燈的各項活動,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正像杲光興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小桔燈’,對于各級領導和單位、社會組織、社會各界,我們表示衷心感謝?!本驼f那個“獻血達人”李清華吧,他駕駛著貨車掛著“無償獻血”標語,走一路宣傳一路。2021年3月他去四川達州送貨,當地行駛路線復雜加上有禁行路段,他多次更換路段都難到達目的地,后來被交警攔下詢問情況,當交警看到車頭上貼有“館陶縣小桔燈無償獻血協會宣”的字樣后,交警同志用無線電向指揮中心匯報,講明有一輛河北牌照無償獻血宣傳標語的車送貨到上海路,但是有禁行標識需要繞路,指揮中心決定讓交警同志帶路護送他到卸貨地,雖然是短短幾公里的護送,但是讓他感動萬分?!吧硖幣e目無親的千里之外,因為‘小桔燈’三個字,得到四川交警真誠幫助,真讓我體會到了無償獻血就是大善大愛。”李清華說。想必那里依然亮著“小桔燈”。
書法家王岳漢為小桔燈題詞“生命之光普照生命”“點亮小桔燈為生命護航”。館陶縣王橋聯合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閆少龍為小桔燈義務設計、創(chuàng)作隊徽。中國糧畫創(chuàng)始人、海增糧藝董事長張海增為“小桔燈”專門創(chuàng)作糧畫。民俗藝術家郭敏為“小桔燈”創(chuàng)作剪紙隊徽。每一位捐獻者在石家莊捐獻造血干細胞現場,都會收到社會各界名家及普通人贈送的鮮花、禮品、字畫和安慰、鼓勵、祝?!?/p>
2022年6月14日,館陶縣慶祝第19個“世界獻血者日”暨第二屆拓鑫·世紀新城杯“感動館陶·最美獻血者”頒獎儀式在九州廣場舉行,抖音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宣布了表彰館陶縣第二屆拓鑫·世紀新城杯“感動館陶·最美獻血者”的決定,一首《愛的奉獻》歌曲飄向大街小巷……在我不間斷的采訪過程中,“小桔燈”的隊長杲光興提出了一個想法,他想擁有一首“小桔燈”隊歌,我在此也呼吁藝術家們能為小桔燈免費創(chuàng)作一首隊歌。
冰心在《小桔燈》中寫道:“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桔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但是從那時起,每逢春節(jié),我就想起那盞小桔燈。
我記起小時候母親出過一則謎語:“別看大小像顆棗,一間屋子裝不了。”謎底就是“燈”。燈光如豆,燈光似星,燈的光芒是微弱的,也是強大的,是友愛的,也是無私的。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是在革命最最危難的時刻,領袖給出了最豪邁的預言,而且果真如此……
2022年8月8日是第14個“全民健身日”?!皼]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016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yōu)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huán)境、發(fā)展健康產業(yè)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們黨為人民奮斗的重要目標。今天,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在冀南大地燃起一盞火紅的“小桔燈”,參與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器官,延續(xù)生命、助力康復、重鑄新生,依然微光不滅、驅逐嚴寒、引人前行,溫暖著華夏,溫暖著大地,溫暖著心靈。有詩贊曰——
桔樹花盈盈,花謝變燈籠;
燈籠去了瓣,有了小桔燈。
桔燈雖然小,愛心在跳動;
千家萬戶暖,小桔燈籠紅。
無論冬和夏,處處桔燈明;
盞盞小桔燈,成為滿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