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玉新
“從明天起,你們?nèi)值艿酱榛谌ケ成嘉?。”父親從灶門前抬起頭說。杉尾就是杉樹尾巴上的一截,粗細長短差不多,只能算是木頭的余料。杉尾是有主的,人家出了本錢,我們背杉尾純粹就是掙點力價錢。
父親的話就是“圣旨”,從小到大,只要下學在家,都有農(nóng)活兒等著你。能放牛了絕不讓你喂豬,扛得動鋤頭了肯定就要去鋤草。農(nóng)家的孩子,打小就得幫著家里干活。這是本分。
父親一生勤勞。在他的意識里,地伺候好了,一家人就不會餓肚子。但父親對我們又比別的父親多一層希望,他想我們多讀點書,他有一句話常掛在嘴邊上:人不讀書,只當喂頭豬。我們聽得懂那意思。話糙理不糙。耕讀為本,成了父親骨子里堅定不移的信念。所以,我們從小就覺得只有多讀書,將來才能出息成人。
在家我是老大,對于父親的安排自然領(lǐng)會得深一些,即便暑天炎熱難耐,稚嫩的肩頭禁不住背架子壓,禁不住竹篾的啃嚙,但我的態(tài)度不能有絲毫的猶豫。我滿口答應了下來,明天一早我們就出發(fā)!
那一年,是我讀師范的第二年。一九八五年的夏天。
一個揮汗如雨的季節(jié)。地里的苞谷葉子都被曬蔫了,知了粘在樹上有一聲無一聲地叫著,云都躲進了高空,太陽把整個村子都曬糊了。地里的活兒都是趁著早晚涼快,趕出來的,大中午的連大人都躲在屋里乘涼,但我知道,一回杉尾,再怎么趕早,十幾里陡窄的山路也背不到交貨的地頭,我們得有思想準備,毒日頭是繞不開。
但愿山坳里有風,路邊有樹,溝邊有水,可這些也許都只是美好的想象。
父親見我們應了下來,晚上趁著在稻場上乘涼,交代了到撮箕口的路線,腰棧交貨的地點,怎樣背樹條,怎樣歇打杵。臨了,特別囑咐借宿的是正漢哥家,他已打好招呼,既是熟人也是親戚,叫我們放心去干活兒。正漢哥他們家人好,不會另待我們。但吃住在人家必須講究個嘴要乖,手要勤,會來事。自己帶苞谷面去搭伙,人家也家大口闊,多不出來糧食。
撮箕口,其名如形,三面是山,一面朝向腰站河口。那山,脊若刀削,巖如斧劈,從我家到正漢哥家,只有一條羊腸小道,當我們手腳并用爬上山脊的時候,都不敢回頭看我們來過的路。夕陽西下,我們?nèi)值芙K于汗流浹背地抵達了正漢哥家。
夜風,在山坳里一陣一陣地吹得嗚嗚作響,我睡在床上,居然沒有一點睡意。作為長子,我要義不容辭地為父母分憂解難,我有責任為這個家盡心出力,還要帶著弟妹們好好讀書。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們便出發(fā)了。我和大弟一人背兩捆,一捆六十多斤,六尺多長的杉樹尾,放在背架子上,人一起身就直打晃,好在平時放假在家背柴挑水,干慣了農(nóng)活兒。我們得趕涼快,趁涼把第一回早點背到腰棧,即使這樣,來回也要近三個小時。
到腰棧的路比我們想象的要艱難多了,很多時候路就在巖石縫里繞來繞去,左右的大石頭常常抵住背架子上的杉尾,讓你不得不特別小心,一旦硬碰硬,就可能一屁股坐在亂石堆里,嚴重的說不定會傷筋動骨。我一邊側(cè)著身子走,一邊還要提醒兩個弟弟,千萬別摔著。
等到稍微寬一點兒的路上,原以為可以松口氣,然而腳底滾動的那一層沙子更讓人提心吊膽,好幾次都差點哧溜下地,鄉(xiāng)親們叫那些沙子“趕腳石”。一百多斤壓在肩上,有時歇都沒地兒歇,只能硬挺著朝前。汗,一個勁兒地淌,擦一把臉,毛巾擰出的水,嘩嘩地流,淌在滾燙的沙石路上,嗤嗤作響,毛巾的汗臭,直沖人的鼻孔,但我們顧不了那么多,一門心思只想早點背到地頭。
一天兩趟,一連兩天,背得腰弓背駝,兩腿像灌了鉛,一步一步挨到正漢哥家的時候,整個人跟散了架似的,什么也不想做,連飯都不想吃了。可是,父親的話,猶在耳邊,嘴要乖,手要勤,吵鬧人家不能等飯吃,得幫忙洗菜生火,端菜盛飯。小弟畢竟還在讀初三,怎么也得讓他歇歇,多喘口氣,自然,我就得多擔待一些,直到收了碗筷,才算是可以松口氣了。
第三天,天氣沒有一點下雨的征兆,看樣子,老天和我們杠上了。天,瓦藍瓦藍的,周圍的山靜得出奇,山坳里沒有一絲風。
背完一趟,小弟說,大哥,我實在背不動了。說完,他脫下褂子,我看到他尾脊骨已經(jīng)破皮了,一層血絲正沁出來,肩膀上已被竹篾深深地勒出了幾道血痕,雖說他每次少背一捆,畢竟小多了,我看著他一瘸一拐,沒多想就答應讓他先回家去。
父親如果在場,我想也會做出我這樣的安排。
下午,我們背完最后一趟,恨不得把肩上的背架子丟到一個永遠也找不著的地方去。那一刻,我和大弟,四仰八叉地攤在腰棧河邊,任汗水和淚水流了個痛快,沒有后悔,沒有憋屈,沒有怨恨,只想哭,無聲地哭,把心中的淚都流出來,一輩子只哭這一次。
回到家,父親捏著我們一共上交的三十多塊錢,輕描淡寫地對我說,知道鍋兒是鐵打的了吧?這錢才夠你下學期學費的一半。
晚飯的時候,父親說,這次背杉尾就算你們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暑假作業(yè)吧!我知道,父親是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教育我們。往后的日子,你們得記住,勤儉持家,永遠不會過時,耕讀為本,是一輩子的修為。
從那以后,我把父親的話牢牢記在心中,不敢稍有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