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平
(武漢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武漢 430205)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民族危亡之際,在百年的風雨歷程中始終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教育和帶領全國人民救國、興國、富國、強國,把一個積貧積弱、四分五裂的舊中國建設成為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一部中國共產黨史,也是一部愛國主義教育史。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踐行者。同時,為喚醒民眾的愛國意識,凝聚全民族的愛國力量,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fā)展歷程中,堅持不懈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取得了偉大成就。按照歷史發(fā)展脈絡,我們將黨的愛國主義教育歷程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
為求得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黨在這一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是救亡圖存與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
1.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救亡圖存
1922年,黨的二大將“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視為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主要綱領。為此,我們黨始終堅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以求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
1931年,日本發(fā)動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強占東三省。與國民黨完全不抵抗政策不同,中共中央發(fā)表的《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提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立即撤退占領東三省的陸??哲?!自動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中共中央和東北黨組織先后選派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大批優(yōu)秀黨員干部奔赴東北,將東北人民團結起來,并在他們的帶領下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斗志。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的第二天,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向全國通電呼吁:“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才是我們的出路!”1938年,毛澤東同志發(fā)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zhàn)》,不僅向全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zhàn)爭最終一定能取得勝利的光明前景,還提出了一整套團結和動員人民,通過持久戰(zhàn)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成為指導抗日戰(zhàn)爭的綱領性文獻,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和信心。
在整個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還充分利用新華廣播電臺、《新中華報》、《解放日報》等輿論宣傳工具,向全國發(fā)聲,維護團結、反對分裂,成為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zhàn)爭的宣傳者、組織者和領導者,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2.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又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企圖繼續(xù)維護它買辦獨裁的反動統(tǒng)治,繼續(xù)壓迫和剝削中國人民。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則主張“鞏固國內團結,保證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改善民生”。兩種截然不同的階級立場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國家前途。因此,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就是黨在這一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
為回應人民對和平的期待,1945年8月,毛澤東同志親自率領中共代表團到重慶開展和平談判,簽訂了《雙十協(xié)定》,確立了國共兩黨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但蔣介石同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只是為了蒙騙全國人民,并為發(fā)動內戰(zhàn)爭取更多的時間。因此,當一切準備就緒,他就撕下偽裝、撕毀協(xié)議,于1946年6月發(fā)動了全面內戰(zhàn)。
為打敗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廣泛發(fā)動民眾,組建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教育鼓舞人民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歷經三年多的解放戰(zhàn)爭,我們黨終于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實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進步掃清了障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面對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現狀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的封鎖和圍堵,中國共產黨把保衛(wèi)新生的人民政權、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這一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為此,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社會主義改造、第一個五年計劃等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獨立學院起步比較晚,加上辦學理念與定位不明晰等原因,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還不到位,側重引進,忽視管理;重視使用,缺乏培養(yǎng)。不少獨立學院仍只注重對教師進行傳統(tǒng)的人事管理,如對人事檔案、福利待遇、職稱評定、年度考核、績效考評等進行管理,而對引進的教師合理使用、后續(xù)培養(yǎng)缺少跟蹤與扶助,對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考評及激勵機制還不夠健全。而作為獨立學院的青年教師因剛踏入工作崗位不久,其安全需要及社交需要比較強烈,這些需要如果長期得不到滿足,一旦有合適的機會,這些教師就可能考慮離開,從而造成師資的流失。
1.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朝鮮戰(zhàn)爭于1950年6月爆發(fā)。在美國的鼓動下,西方集團一再忽視來自中國政府的警示,悍然出兵朝鮮半島,并將戰(zhàn)火蔓延到中朝邊境,嚴重威脅著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安全。怎么辦?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了選擇: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為此,從1950年10月起,中共中央先后頒布了《關于宣傳抗美援朝運動的幾項指示》《關于繼續(xù)開展抗美援朝宣傳的指示》等一系列文件,號召全國人民行動起來,保衛(wèi)人民共和國。各級黨組織通過各種途徑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宣教和動員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政治熱情,在國內掀起了志愿赴朝作戰(zhàn)和支持前線的巨大熱潮,涌現出許許多多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群體和個人。經過三年多的艱苦斗爭,中國人民終于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保衛(wèi)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打出了新中國的威望和氣勢。
2.帶領人民建設工業(yè)化國家
在進行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同時,黨帶領人民開始了國家工業(yè)化建設歷程。中國近代以來一百多年悲慘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現代化的工業(yè),就沒有現代化的國防,就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為此,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制訂并圓滿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啟了工業(yè)化進程。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教育和領導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富國大業(yè)奠定了重要基礎。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在這一時期,黨確立的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是振興中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的開展
為響應黨中央關于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號召,從1981年到1983年,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等八部門聯(lián)合向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倡議,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貫穿20世紀80年代,使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道德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增強了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積極參與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熱情。
2.提出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的一致性
在這一時期,改革開放取得明顯成效,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隨著國門的打開,西方資本主義思潮和腐朽思想意識也不斷涌入,崇洋媚外、全盤西化的思想傾向開始滋長,有人甚至公開宣揚愛國不等于要愛黨、愛社會主義。針對此種情況,鄧小平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難道祖國是抽象的嗎?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愛什么呢?”江澤民同志也強調:“今天我們弘揚愛國主義,就是要振興中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我們祖國的現代化,使中國興旺發(fā)達起來?!?/p>
3.通過宣傳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提高民族自信心
為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1994年中共中央頒布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并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細則做了精細的規(guī)劃。進入21世紀,黨特別重視利用重大歷史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如長征勝利70周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等,激發(fā)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為強國大業(yè)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明主題。
1.中國夢具有強大的愛國主義感召力
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此后,他多次闡述中國夢的內涵,并指出中國夢的重心在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拼搏方向。從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凝聚中國人民愛國主義力量的時代最強音。
2.黨和國家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制度化發(fā)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指示精神,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要“堅持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鮮明主題”?!缎聲r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容、教育主體、實踐載體等進行了全面闡述,是新時代黨和國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使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朝著更加規(guī)范化、體系化、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
在百年愛國主義教育歷程中,我們黨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我們黨百年愛國主義教育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黨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黨沒有任何小集團的私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p>
中國共產黨人是近代以來最忠誠的愛國者。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各個歷史時期,共產黨員總是率先垂范、流血犧牲、無私奉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祖國利益置于首位。據史料記載,從1921年到1949年,在28年的血雨腥風中,全國為革命而犧牲的烈士能查到名字就有370萬人。新中國成立后,為了保衛(wèi)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無數共產黨員舍生忘死,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在2020年特殊時期的戰(zhàn)斗中,無數共產黨員成為美麗的逆行者,一句“我是黨員我先上”,充分彰顯出共產黨員的本色。正是有了無數共產黨員的率先垂范、英勇獻身,愛國主義教育才能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強大的感召力。
共產黨員是工人階級的先進代表,是實現黨的目標任務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因此,加強黨員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加強黨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一百年來,黨通過各種方式加強黨員自身的愛國主義教育,確保黨員成為堅定的愛國者,成為人民群眾學習的榜樣。
青少年不僅是民族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黨在百年愛國主義教育歷程中,始終把青少年作為教育的主體。從陳獨秀、李大釗到毛澤東、周恩來,從鄧小平到江澤民,從胡錦濤到習近平,無不將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首位?!缎聲r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特別強調,在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過程中,應將愛國情懷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培養(yǎng)更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學校教育中全面貫徹愛國主義精神教育,讓愛國主義教育走進課堂、走進教材、走進頭腦。
黨在百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歷程中十分注意教育形式與教育手段的與時俱進、豐富多彩。一是通過開展重大紀念活動激發(fā)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二是通過慶祝重大歷史事件增強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國慶大型慶祝活動,以及改革開放40周年、建軍90周年、建黨100周年大型慶?;顒?;三是通過創(chuàng)作和傳唱愛國主義歌曲激發(fā)人民保衛(wèi)祖國、建設國家的熱情;四是通過充滿正能量的影視作品,激勵人民奮發(fā)圖強。
總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fā)展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愛國主義教育史。黨通過確立不同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并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與教育手段,使愛國主義觀念深入人心,喚起了全民族的覺醒,鑄就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了磅礴的愛國力量,使中華民族走向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