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渠 張曉露 戴麗冰 余 玲
(重慶市渝中區(qū)委黨校,重慶 40001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政治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睆男旅裰髦髁x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在進步,并從多年的歷史實踐中總結經驗。新形勢下,黨的政治建設也要與時俱進,夯實規(guī)范高效的政治制度建設,使中國共產黨蓬勃發(fā)展。
政黨是代表特定階級或階層、具有一定政治愿景的社會政治組織。政治屬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政治使命和政治目標是政黨的不懈追求。恩格斯在《關于工人階級的政治行動》中指出,一個政黨“絕對放棄政治是不可能的”,政黨必須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從根本上來說,政黨的建設就是政治建設?!豆伯a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睆墓伯a黨的性質和意義來看,這是共產黨的政治性質與先進性品質的體現(xiàn),首先要保持政治上的先進性,要把黨的政治性建設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突出黨的根本性質。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堅持把政治建設貫穿始終。早在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重要原則,明確了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黨的七大提出了“首先著重在思想上、政治上進行建設”的重要思想,明確要建設一個“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初期,中國共產黨所關注的重點就是以黨的領導為核心,突出政治建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的黨建布局更加適合時代的發(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一直以政治建設為中心,這也突出了政治建設的重要性及重要意義,黨必須時刻把政治建設思想與理念刻在心中。由此可見,在百年歷程中,政治建設一直處于首要位置,黨的政治建設經歷了從隱到顯、逐步明確、愈益重視和不斷深化的過程。
百年黨史雄辯地證明,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黨的政治建設都是最主要的,決定了黨的發(fā)展方向。
黨的團結和集中統(tǒng)一是黨的生命,維護團結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是堅持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告同盟書》中指出“革命活動只有在集中的條件下才能發(fā)揮全部力量”,強調“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歷史反復證明,離開了團結統(tǒng)一,黨的領導就必然弱化,黨的事業(yè)就必然遭受挫折。如果沒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tǒng)一,中國共產黨就不可能發(fā)展到擁有480多萬基層黨組織、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大黨,也不可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
黨的領導正是推動中國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對于中國人民群眾來說,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指引著中國前進的方向,強調“政治局是管全部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集中,只能集中于黨委、政治局、書記處、常委,只能有一個核心”。198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強調“要有意識地維護一個核心”。自此,黨中央的政治責任與政治任務更加明確了,也更加清晰了,共產黨人要堅守黨的政治綱領,帶領人民群眾步入幸福生活。
進入新時代,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推進“四個偉大”的實踐中,發(fā)揮著核心的作用。黨的十九大把“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寫入黨章,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中國的發(fā)展與黨的思想建設是相互關聯(lián)的,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切實考慮人民的利益,這樣才能夠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堅定自己的信仰,將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這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性。中國共產黨人堅信未來會發(fā)展得更好,從自身的思想和政治使命出發(fā),堅持為人民群眾服務,推動中國的建設與發(fā)展。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 馬克思 主義作為黨的思想的指導方向。以毛澤東 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有關思想與中國革命結合起來,從自身的本質出發(fā),從國情出發(fā) , 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 。在此基礎上,我們黨又不斷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把中國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放在首要位置,考慮如何發(fā)展社會主義、如何建設中國共產黨等相關的理論,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又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展現(xiàn),凸顯出中國革命的新征程,在歷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秉h的綱領主要通過政治思想本質來呈現(xiàn),是在遵循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前提下,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確定不同的政治任務,并確定為實現(xiàn)奮斗目標必須依靠和團結的力量等根本原則,政治路線為黨的全部工作確定方向和導航。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政治路線正確與否,以及堅持得如何,直接導致黨的事業(yè)的成敗,留下了許多經驗和教訓。新民主主義革命早期,我們黨不夠成熟、經驗不足,沒有形成正確的政治路線,導致我們黨與革命的發(fā)展遇到了困難。1935年遵義會議之后,由于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明確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一新民主主義革命路線,對于黨的發(fā)展來說具有重大的幫助,同時也推動了革命的勝利。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將“一化三改”作為核心,并設定為發(fā)展的總路線,促進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也引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發(fā)展。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國內主要矛盾也發(fā)生了變化,黨根據發(fā)展的具體情況,結合國情制定了以后的發(fā)展路線,主要是“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fā)展生產力”。1978年以后,我們黨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基本路線的提出對中國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也給世界其他國家做出了示范。從實踐來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發(fā)展的相互結合,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特色的發(fā)展路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xiàn)有著很大的幫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這也就意味著要把黨的思想綱領與任務一直作為共產黨人的指引方向。在新時代,共產黨人不能放棄黨的政治建設,應牢固樹立自身的思想觀念,牢記基本路線,無論在面對任何情況時都不能將其放棄。只有這樣,才能建設更好的中國,促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早日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引導,把經濟建設作為國家發(fā)展的重點,絕不能有絲毫偏離和動搖,必須將黨的政治路線和基本方略、總體布局和戰(zhàn)略布局有機統(tǒng)一起來,堅持黨的政治建設,拒絕偏差行徑,要時刻保持共產黨人的清醒。
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叭说目茖W”這一觀點就是馬克思提出的,馬克思希望最終建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從歷史上來看,只有馬克思提出的理論和思想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
我們黨的發(fā)展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推動著黨更加積極向上地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是依靠人民群眾而獲取的勝利,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強大而不可忽視的。1944年,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革命隊伍“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向全黨發(fā)出了“為人民服務”的號召。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毛澤東同志更加明確地指出,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陳毅元帥曾深情地回憶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睆闹袊伯a黨百年的發(fā)展進程來看,就是首要考慮人民群眾的利益,黨和人民一起去改寫歷史、對抗命運,堅定自己的信仰,努力帶領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人民是共產黨人的基礎,也是血脈,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薄懊裥氖亲畲蟮恼危菆?zhí)政的晴雨表?!薄敖骄褪侨嗣瘢嗣窬褪墙??!边@些樸素的話語,深刻詮釋了黨和人民須臾不可分離的內在關系,黨的政治建設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是分不開的。新時代的政治建設更加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只有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黨的執(zhí)政根基才會更加穩(wěn)固。
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也是從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我們黨總結出一定的經驗來推動制度治黨的發(fā)展。制度治黨的存在也擁有較長的歷史。1921年至1949年,是我們黨制度治黨的萌芽階段,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我們黨初步構建起一套以黨章為統(tǒng)領,以黨的領導制度、監(jiān)督制度、工作制度等為配套的制度體系。1949年至1978年,黨的制度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歷了探索、實踐和發(fā)展等曲折的階段。1978年改革開放后,重點工作是科學化地建設黨的制度,鄧小平同志結合國情及經濟發(fā)展形勢,突出新時期黨的建設要依靠制度與改革,他強調:“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通過總結過去中外政黨的發(fā)展及興衰,從中尋找規(guī)律,促進黨的建設更好地發(fā)展,制定與國情相符合的制度和方針政策,強化了制度建設,更加明確了制度治黨的發(fā)展方向。
圍繞黨的政治建設建章立制,促使黨的建設有制度、有規(guī)范地前進,這也是我們黨通過百年發(fā)展得來的實踐經驗。其作用主要體現(xiàn)為:保障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保障黨的政治路線貫徹落實,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嚴格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在新征程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制度建設要一直處于重要的地位,要建立健全系統(tǒng)完備、有效管用的政治制度體系,突出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促進發(fā)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