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網(wǎng)友說的一句話:“不翻書,生活就會給你翻臉”,頗有感觸。是啊,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不讀書,就少了深度學習他人的機會,就會少了對生活的思考,少了生活的智慧與藝術,生活就會對我們“翻臉”。
讀書為什么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閱讀能夠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的世界。正如美國文化人類學者哈維蘭所說:“好的閱讀對于心靈就像優(yōu)質的眼鏡對于眼睛一樣,它可以使你看到生活的細微之處”。我們看到的世界總是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閱讀,就是幫助我們看世界的眼鏡,也是幫助我們看自己的鏡子。讀基辛格的新著,我們就理解了為什么“世界秩序永遠需要克制、力量和合法性三者間的微妙平衡”。讀弗洛伊德的著作,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人其實有三個“我”:本我、自我與超我。走進偉大的著作,猶如與大師面對面,借他們的慧眼更好地發(fā)現(xiàn)世界的細微奧妙,這正是閱讀的魅力所在。
閱讀,能夠讓我們擁有生活的勇氣。白巖松前不久在與龍永圖對話時說:“讀書久了你總會信一些什么,信一些什么就有了敬,有了畏。”其實,“信”就是生活的勇氣,生活的信心,生活的信念。人是需要有信仰,有敬畏心的。讀書會讓人知道世界的深奧,會讓人明白自己的無知與渺小,會讓人產(chǎn)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礎。這一切不需要刻意而為,會在讀書中自然而然形成。我大學時,曾讀過日本醫(yī)學改革家德田虎雄的著作《產(chǎn)生奇跡的行動哲學》。這本書讓我知道,理想是人前行的燈塔,而行動才能把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我發(fā)起的新教育實驗,之所以堅守理想主義與行動哲學,與這本書有著直接的關系。
如何通過閱讀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關鍵還是要選擇優(yōu)秀著作。德國作家黑塞說“只有當書籍將人帶向生活、服務于生活、對生活有利的時候,它們才擁有了一種價值”。開卷即有益的時代已過去,在泥沙俱下、良莠難分的海量圖書面前,我們需要認真選擇值得閱讀的書。訣竅,就是選擇經(jīng)過時間的洗滌依然熠熠生輝的書。
齊邦媛老人85歲時出版《巨流河》,她希望自己離開世界時仍是個讀書人的樣子。讀書是人生最美的狀態(tài),能夠把這個姿態(tài)和狀態(tài)定格多久,就擁有了多久的幸福與美好。
(朱永新:全國政協(xié)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