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杰(阿拉善右旗林業(yè)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 內(nèi)蒙古 阿拉善 737300)
榆葉梅屬于小喬木,花朵形狀酷似梅花,顏色為桃紅色,又稱小桃紅,具有較好的觀賞和裝飾環(huán)境價值;葉可以凈化空氣,葉柄還能吸附塵埃,具有較好的綠化、美化環(huán)境作用;同時以榆葉梅為組合的落葉灌木和喬木具有較好的減噪功能,可以改善城市環(huán)境質(zhì)量。榆葉梅的環(huán)境適應性較強,但一些病害和蟲害對榆葉梅生長影響較大,輕則葉片枯黃,開花率下降,重則整個植株死亡。對榆葉梅常見的病蟲害發(fā)病癥狀進行了解,可以盡早辨識病蟲害,并進行早期防治,減少因病蟲害發(fā)生威脅榆葉梅正常生長。
1.1.1 病害癥狀屬真菌病害,病害的流行時間為4~6月,主要侵害葉片、嫩梢。發(fā)病初期,榆葉梅葉片上會有褐色病斑,呈不規(guī)則形狀,病害的葉片正面會長出灰白色、放射狀絲狀物,隨著病害發(fā)生,絲狀物消失留下黑色、小點狀的分生孢子堆。以低洼、陰涼、陰面或通風不良的榆葉梅種植區(qū)域病害嚴重。若防治不當,葉片、嫩梢枯死。
1.1.2 防治方法
1.1.2.1 科學選地榆葉梅生長區(qū)域應地勢高燥、通風良好、背風向陽,切勿選擇在陰面或過于潮濕區(qū)域。
1.1.2.2 水肥管理雨后及時排水,生長期間減少氮肥使用量,適量補充磷肥、鉀肥。
1.1.2.3 合理修剪定期對榆葉梅進行修剪,尤其是春季摘除病枝、殘枝和茂密枝,增加枝條間的通風、透光性,并在每次修剪后將落葉和殘枝進行統(tǒng)一銷毀,切勿堆放在園林內(nèi)。
1.1.2.4 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噴灑70%代森錳鋅500倍液,7 d噴1次,連噴3次。
1.2.1 病害癥狀屬真菌病害,病害的流行時間為6~9月,主要侵害葉片。發(fā)病初期,葉片表面會有黑色病斑,隨著病程延長,病斑連成斑塊,并在感染的葉片位置上長出黑褐色的霉狀物,葉片枯萎。黑斑病病菌可通過空氣、降水傳播,高溫高濕加劇病害。
1.2.2 防治方法
1.2.2.1 及時排灌夏季生長時可根據(jù)當?shù)亟邓窟M行澆灌,種植區(qū)域夏季切勿有積水。
1.2.2.2 田園清理每個季度對栽培地進行一次人工清理,將病害葉和地面落葉進行集中燒毀。
1.2.2.3 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800倍液,7 d噴1次,連噴3次。
1.3.1 病害癥狀屬細菌病害,主要通過傷口(扦插、嫁接、蟲害啃食)侵入榆葉梅植株,同時葉片氣孔進行蒸騰作用時也可感染。發(fā)病初期,榆葉梅的根部會長出一個圓形、表面光滑、肉色的瘤狀物,體型較小,隨著病害發(fā)展,瘤狀物的體型變大,變硬,表面粗糙,顏色變深,植株的根系也會逐漸受到迫害,無法為地上部分輸送養(yǎng)分,進而造成全株死亡。
1.3.2 防治方法
1.3.2.1 加強檢疫榆葉梅種苗運輸和栽植前要對植株進行嚴格的檢疫,切勿帶入病害苗木。
1.3.2.2 創(chuàng)口管理日常進行扦插、嫁接時要做好刀具的消毒,并在創(chuàng)口表面涂白。刀具每次使用都要消毒,切勿一刀多樹。同時要防止地下害蟲的啃食,降低根部受損概率。
1.4.1 病害癥狀屬細菌病害,病菌可越冬,并在翌年隨風、降水傳播。發(fā)病初期,葉片表面會長出圓形病斑,若防治不及時,病斑連成片,葉片干枯落掉。
1.4.2 防治方法
1.4.2.1 清理田園冬季整枝修剪后,將田園徹底清掃,栽植區(qū)域內(nèi)切勿殘留病斑葉,統(tǒng)一進行燒毀。
1.4.2.2 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800倍液,7 d噴1次,連噴3次。
1.5.1 病害癥狀屬真菌病害,病害流行時間為6~8月。發(fā)病初期,葉片枯黃,病害嚴重時可致整枝枯萎。
1.5.2 防治方法
1.5.2.1 清理田園春夏疏枝后及時清理田園殘枝,并進行統(tǒng)一燒毀。
1.5.2.2 化學防治榆葉梅開花前噴灑50%苯來特2000倍液,7 d噴1次,連噴3次。
2.1.1 蟲害癥狀蚜蟲喜群居,喜蠶食嫩葉,啃咬同時分泌蜜汁容易引發(fā)其他病害。蚜蟲入侵初期,危害較輕,不易察覺。當榆葉梅嫩枝葉上出現(xiàn)成片的蚜蟲,會影響枝葉養(yǎng)分的供給,輕則生長緩慢,蟲害嚴重時會導致嫩葉大面積枯萎,枝條干枯皺縮,甚至整個植株枯萎死亡。
2.1.2 防治方法
2.1.2.1 人工滅殺根據(jù)蚜蟲活動時間,一般在4月下旬開始孵化,當其數(shù)量較少時發(fā)現(xiàn)有蚜蟲,可以人為捏死蚜蟲來達成滅殺效果。
2.1.2.2 物理防治配制辣椒水防治,即將100 g干紅辣椒,加入100 g清水,熬煮30 min,去掉辣椒渣,均勻噴灑在有蚜蟲的嫩枝葉上,3~5 d噴1次,連噴3次?;?qū)?0 g洗衣粉、40 g尿素與1 L清水混勻,用噴霧器均勻噴灑1次。
2.1.2.3 化學防治蚜蟲病害流行時間以每年5~7月為主,此階段病害嚴重時需要通過化學藥物快速滅殺。將12%氧化樂果乳油或敵敵畏乳油用清水稀釋成900倍液后,用噴霧器均勻噴灑,若防治效果較好,噴灑1次即可,若仍有蟲害,可以間隔1周再噴灑1次。
2.2.1 蟲害癥狀紅蜘蛛喜干燥環(huán)境,病害流行時間為每年春、秋兩季。紅蜘蛛繁殖迅速,主要危害榆葉梅的葉片、嫩梢,喜在榆葉梅葉片背面進行吐絲結網(wǎng),造成葉片焦枯。同一植株可混合幾代紅蜘蛛,蟲害嚴重時可致整個植株死亡。
2.2.2 防治方法
2.2.2.1 清理環(huán)境由于紅蜘蛛可以越冬,因此在越冬前應進行田園打掃,減少越冬蟲害數(shù)量,并將園內(nèi)的枯枝和枯葉進行統(tǒng)一銷毀,冬季也可以在樹干上涂白或刮掉樹皮,可有效阻斷春季紅蜘蛛幼蟲上樹。
2.2.2.2 化學防治紅蜘蛛產(chǎn)卵盛期噴灑螨死凈2000倍液或螨克1500倍液。也可以將15 g洗衣粉+15 mL 20%的氫氧化鈉溶液+7.5 kg清水,用噴霧器均勻噴灑1次。
2.3.1 蟲害癥狀蓑蛾一年產(chǎn)1代,每年5月中下旬開始產(chǎn)卵,幼蟲孵出后開始流行,8~9月蟲害嚴重。雖然蓑蛾幼蟲不能越冬,但是蓑蛾食性雜,對榆葉梅及周邊的林木危害較大。幼蟲在孵出后先蠶食卵殼,然后爬到榆葉梅的枝葉上吐絲、吸取枝葉養(yǎng)分,局部枝葉可全部被啃食掉,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2.3.2 防治方法
2.3.2.1 物理誘殺可以通過黑光燈進行誘殺,一盞20W黑光燈可誘殺2.7萬~3.3萬平方米栽植區(qū)內(nèi)的蓑蛾。
2.3.2.2 人工滅殺蓑蛾幼蟲期有吐絲習性,此時可以人工捕獲,并摘除有蟲害殘枝。
2.3.2.3 化學防治蓑蛾幼蟲2~3齡期噴灑85%敵敵畏乳油9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
2.4.1 蟲害癥狀黃褐天幕毛蟲又稱“春黏蟲”,主要蠶食榆葉梅的嫩葉、枝葉,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孵化幼蟲,5月中下旬幼蟲吐絲拉網(wǎng),6月即可成蟲羽化。幼蟲在榆葉梅枝間進行吐絲拉網(wǎng),并吸吮嫩葉的營養(yǎng),影響榆葉梅枝條正常發(fā)育。成蟲所產(chǎn)的卵以橫向環(huán)形方式在枝條上排布。帶卵殼的幼蟲可以越冬。黃褐天幕毛蟲蟲害的流行時間主要集中在5~6月,并以卵越冬。
2.4.2 防治方法
2.4.2.1 物理誘殺黃褐天幕毛蟲具有趨光性,可以利用該生物特性在其成蟲流行期間使用黑光燈來誘殺。
2.4.2.2 人工采卵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黃褐天幕毛蟲卵期進行人工采卵。其卵喜陽,首先對向陽的枝頭進行人工采卵,由于其寄生枝條位置并不高,春初人工采卵較為便利。
2.4.2.3 化學防治要選擇黃褐天幕毛蟲幼蟲期進行防治,此時幼蟲的抗藥性較弱,可選擇20%氰戊菊酯1500倍液+5.7%甲維鹽2000倍液,將兩者溶液1∶1均勻混合后噴灑,或選擇5%敵殺死乳油1500倍液噴灑防治,7~10 d噴1次,連噴2~3次。為減少耐藥性問題,黃褐天幕毛蟲化學防治時可輪換用藥。
2.5.1 蟲害癥狀舟形毛蟲又稱為“蘋果舟蛾”,一年產(chǎn)1代。蛹主要在榆葉梅樹根附近越冬,次年7月上旬開始羽化,7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舟形毛蟲幼蟲8月初開始孵化,蟲害流行時間為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幼蟲主要啃食榆葉梅葉片,早、晚進行啃食,可將榆葉梅整樹葉子吃光。
2.5.2 防治方法
2.5.2.1 清理環(huán)境春季整枝、清理田園時深翻15~20 cm土層,將所有越冬蟲蛹挖出,減少羽化蟲害數(shù)量。
2.5.2.2 物理誘殺由于舟形毛蟲具有趨光性,在每年7~8月舟形毛蟲羽化期利用黑光燈進行誘殺。
2.5.2.3 人工滅殺舟形毛蟲幼蟲受驚后會出現(xiàn)吐絲下垂的習性,可以震動樹冠、枝葉,然后人工捕殺。
2.5.2.4 化學防治幼蟲孵化且未分散前噴灑90%晶體敵百蟲1500倍液,噴灑1次。
2.6.1 蟲害癥狀綠尾大蠶蛾一年長2代,老熟的幼蟲可以孵化成蛹,并在榆葉梅樹上越冬,次年4月中旬開始產(chǎn)卵,5月上旬孵化。幼蟲到成蟲的時間一般為45 d,6月中旬幼蟲生長迅速,蟲害嚴重。綠尾大蠶蛾喜群居,主要蠶食榆葉梅的葉片,夜間蠶食量高于白天。
2.6.2 防治方法
2.6.2.1 人工滅殺在綠尾大蠶蛾產(chǎn)卵期、化蛹期分別進行人工捕獲,將枝葉上的卵、繭蛹摘除,可以有效降低綠尾大蠶蛾蟲口數(shù)量。
2.6.2.2 物理防治由于綠尾大蠶蛾具有趨光性,可以在夜晚設置黑光燈進行誘殺。
2.6.2.3 化學防治在綠尾大蠶蛾低齡幼蟲期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100倍液,噴灑1次。
榆葉梅生長期間容易因病蟲害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不良或整株枯萎死亡問題?;瘜W藥物防治具有快速、高效的優(yōu)點,因此可以在病害發(fā)生初期和蟲害低齡幼蟲期進行化學藥物防治,但需注意藥物使用濃度和噴灑劑量,以防出現(xiàn)藥害,并合理輪換藥物降低耐藥可能性。此外,為提高榆葉梅病蟲害綠色防治水平,需要加強園區(qū)環(huán)境清理,多利用人工捕獲、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消滅病蟲害,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環(huán)境友好型園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