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觀點述評

      2022-11-19 00:27:04郝鐵川趙楠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資產階級革命

      郝鐵川 趙楠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創(chuàng)新是先導,制度創(chuàng)新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制度轉化,實踐創(chuàng)新則是制度創(chuàng)新的實施。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與其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善于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息息相關,①本文所說的理論創(chuàng)新,一是指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近代上首次提出的新主張、新理論,二是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首次提出的新理論。在法學領域也不例外,但過去學界對此缺乏系統研究。本文不揣淺陋,略加梳理,以求教于方家。

      一、創(chuàng)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權理論

      “革命權”是恩格斯提出的一個概念。恩格斯指出:“須知革命權是唯一的真正‘歷史權利’——是所有現代國家無一例外都以它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唯一權利?!盵1](p.608)經筆者初步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權”是指人民推動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權利。在人類發(fā)展史上,有資產階級推翻地主階級統治的資本主義革命權思想,有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社會主義革命權思想,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近代史上首創(chuàng)了人民大眾推翻地主階級、帝國主義侵略者、官僚資產階級統治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權理論。

      第一,我們黨在大革命時期率先提出了資產階級革命派所不敢提出的“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權思想。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舊中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華民族面臨兩大任務:一是捍衛(wèi)國家主權獨立,趕走西方列強;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實現現代化。概言之,前者強調反帝國主義,后者強調反封建。用法律語言來說,反帝國主義就是“外爭主權”,反封建就是“內爭權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不敢反對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才明確接受了“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權主張。

      中國共產黨人構建的“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法律思想體系,在中國近代史上當屬首創(chuàng)。1924年以前,孫中山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孫中山1912年1月5日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迫于列強壓力,不得不立即發(fā)布文告:“所有滿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滿政府所借之外債及所承認之賠款,民國亦承認償還之責,不變更其條件”“滿清政府所讓與各國國家或各國個人種種之權利,民國政府亦照舊尊重之”。

      過去教科書上說,黨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其實,在黨的二大之前的1922 年6 月15 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就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對于時局的主張(選錄)——目前奮斗目標十一條》中提出了這一綱領。[2](pp.3-4)該綱領第一條就宣布反對帝國主義:改正協定關稅制,取消列強在華各種治外特權;第二、三、四條就是反封建的:沒收軍閥官僚的財產,將他們的田地分給貧苦農民。采用無限制的普通選舉制,保障人民結社、集會、言論、出版自由權,廢止治安警察條例及壓迫罷工的刑律。1922 年7 月16 日至23 日,黨的二大通過的《大會宣言》則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的形式再次重申了此前“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反帝反封建主張。1924 年1 月,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主持起草并為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通過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基本接受了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主義的解釋,“蓋民族主義對于任何階級,其意義皆不外免除帝國主義之侵略”。

      第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礎上又加上“反官僚資本主義”。

      1922 年,黨的二大正式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對象。因此,直到1945 年春天召開的黨的七大閉幕式上,毛澤東還借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形象地指出我們共產黨人要挖掉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兩座大山”:“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比曛蟮?948 年4 月1 日,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把原來挖掉“兩座大山”改成了我們后來習慣所稱的推翻“三座大山”。毛澤東說:“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政策。”[3](pp.1313、1316-1317)為什么這時要把官僚資本主義增列為中國革命的對象呢?其實,毛澤東此前在中共中央1947 年12 月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所作的報告《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就已經給出了答案。這一問題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

      一是蔣介石統治集團在抗戰(zhàn)勝利后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即由抗戰(zhàn)時期的抗戰(zhàn)派,墮落為出賣國家民族利益、充當美帝國主義在華代理人的反革命勢力。毛澤東指出,蔣介石所發(fā)動的內戰(zhàn),是一個在美帝國主義指揮之下、反對中國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戰(zhàn)爭。中國人民的任務,是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日本帝國主義被打倒以后,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國家統一和獨立,由農業(yè)國變成工業(yè)國。然而在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結束以后,美國帝國主義及其在各國的走狗代替德國和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組成反動陣營,反對蘇聯,反對歐洲各人民民主國家,反對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運動,反對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運動,反對中國人民的解放。在這種時候,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汪精衛(wèi)一模一樣,充當美國帝國主義的走狗,將中國出賣給美國,發(fā)動戰(zhàn)爭,反對中國人民,阻止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前進。因此,從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戰(zhàn)爭的那一天起,我們就說,我們不但必須打敗蔣介石,而且能夠打敗他。

      二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壟斷了國民經濟命脈,墮落為全國最大的壟斷資本家集團。毛澤東指出,“四大家族”在當權的二十年中,已經集中了價值達一百萬萬至二百萬萬美元的巨大財產,壟斷了全國經濟命脈。這個壟斷資本,和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個壟斷資本主義,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結合,成為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就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這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不但壓迫工人農民,而且壓迫城市小資產階級,損害中等資產階級。這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和日本投降以后達到了最高峰,替新民主主義革命準備了充分的物質條件。這個資本,在中國的通俗名稱,叫做官僚資本。這個資產階級,叫做官僚資產階級,即中國的大資產階級。

      以上兩點是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所做的分析。我們還可以增加一點,即蔣介石統治集團在抗戰(zhàn)勝利后迅速貪污腐敗,當時被稱為“五子登科”——房子、條子(指金條)、票子、車子、婊子。人民從對國民黨抱有希望到最后絕望,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國民黨自己把自己打倒了。[4]蔣介石1948 年在“戡亂”建國干部訓練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說:“抗戰(zhàn)勝利以來,我們一般同志精神墮落,氣節(jié)喪失,把本黨50 年的革命道德精神摧毀無余。甚至毀法亂紀,敗德亂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我們黨和團的組織復雜、散漫、松懈、遲鈍,黨部成了衙門,黨員成了官僚,在社會上不僅不能發(fā)生領導的作用,反而成了人家譏笑侮辱的對象?!笔Y介石甚至氣憤地說:“自抗戰(zhàn)以來,本黨在社會上的信譽一落千丈,我們的革命工作茍且因循,毫無進展。老實說,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淘汰了?!雹賲⒁娭袊鴩顸h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第1冊,中央文物供應社(初版初印)2009年版,第86頁。

      因此,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之所以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兩個革命對象之后,又把官僚資本主義增列為革命對象,是因為以蔣、宋、孔、陳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完全成為美帝國主義在華利益的維護者和欺壓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中國人民的公敵,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一道成為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當然要被人民革命、歷史唾棄。

      第三,從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權理論。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反對全盤西化,[5](p.707)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而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產生了新民主主義的整個歷史階段”。[6](p.1093)新民主主義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新民主主義革命權是一個包含革命性質、革命對象、革命道路和革命前途在內的完整體系。

      在革命性質問題上,新民主主義理論否定斯大林和共產國際曾經主張的“中國革命不是民主革命,而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錯誤論斷。1927 年中國大革命失敗前后,斯大林曾多次闡述他的中國革命“三階段”論。斯大林認為,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即廣州時期,是全民族聯合戰(zhàn)線的革命;蔣介石叛變革命后,民族資產階級轉到反革命陣營,中國革命進入第二階段,即武漢時期;汪精衛(wèi)叛變革命后,小資產階級離開革命陣營,中國革命進入第三階段,即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無產階級的同盟軍是農民和城市貧民。共產國際代表羅米那茲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任務與策略的議決案》認為,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作用已經完結,成為反革命的幫兇。因此,中國的“資產階級民權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之間,并沒有截然分為兩段的界線”。[7](p.250)斯大林的中國革命“三階段”論、羅米那茲的“不斷革命”論,是導致我們黨歷史上“左”傾盲動錯誤的重要原因。

      在革命對象問題上,新民主主義理論否定共產國際和斯大林曾經主張的對中國資產階級不加區(qū)分,一概列入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一樣的革命對象范疇;否定共產國際和斯大林曾經主張的不加區(qū)別地消滅地主和富農的過激政策。新民主主義理論認為中國的資產階級可以分為民族資產階級和大資產階級兩部分,民族資產階級是團結的對象,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要支持它的革命性,防止它的妥協性。[3](p.1479)大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對象,但在抗戰(zhàn)時期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的時候,大資產階級中的某些集團可以分化出來,成為既團結又斗爭的對象。地主階級是革命的對象,但在抗戰(zhàn)時期他們中的一部分愿意抗戰(zhàn),可以成為統一戰(zhàn)線聯合的開明紳士。

      在革命道路問題上,新民主主義理論反對共產國際和斯大林曾經主張的以城市工人起義為中心、一省或數省率先取得革命勝利的蘇俄十月革命模式,認為中國革命必須按照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中國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革命。

      在革命前途問題上,新民主主義革命既不是要建立一個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是要建立蘇俄那樣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是首先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國家,經過一個時期,再由此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總之,新民主主義革命權理論是拒絕全盤西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獨創(chuàng)的一種革命權理論。

      二、率先提出保障社會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權益的社會法理論

      社會法是旨在保障社會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權益的法律,又稱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在社會關系中,有天生的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之分,而且市場經濟是能力經濟,會自發(fā)地導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此時如果沒有公權力介入來保護弱者的利益,將加劇社會關系的失衡并最終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鴉片戰(zhàn)爭以來,思想界為了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倡導、闡述公民政治權利的論著頗多,但探討如何保障社會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權益的論著較少。從孫中山提出民生主義開始,社會貧困弱勢群體才開始受到關注。但民生主義究竟是什么,孫中山并未提出一個準確的定義。[8]此外,孫中山1912 年3 月主持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沒有規(guī)定人民的社會保障權利,沒有履行婦女參政的承諾,刪除同盟會政綱的男女平權條文;1914年5月袁世凱主持制定的《中華民國約法》,沒有規(guī)定人民的社會保障權利,也沒有規(guī)定男女平等權利。

      在中國近代法律思想史上,中國共產黨人率先提出保障社會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權益的社會法思想。1922年6月1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對于時局的主張(選錄)——目前奮斗目標十一條》,首次把法律方面的問題列入黨的正式決議。[2](pp.3-4)該文件也首次提出了要爭取勞苦大眾積極權利的主張:制定保護童工女工的法律及一般工廠衛(wèi)生工人保險法;實行義務教育;征收累進率的所得稅;沒收軍閥官僚的財產,將他們的田地分給貧苦農民,等等。黨的二大通過的《大會宣言》進一步規(guī)定:改良工人待遇;廢除包工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工廠設立工人醫(yī)院及其他衛(wèi)生設備;保護女工和童工;保護失業(yè)工人;規(guī)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廢除一切束縛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權利;實行教育普及,等等。

      在黨的二大召開前后,黨的中央局成員、分管宣傳的李達,撰寫了一系列闡述勞動立法的論著。主要內容包括:[9](pp.189、190)

      第一,開展勞動立法運動是萬不容緩的急務。原因是:中國勞動者處在半封建式的武人政治之下,受不到法律保障,軍閥資本家可以任意殺人。勞動者欲求解放的第一步,是取得結社自由和罷工權利等基本權利,通過行使這些權利,喚醒斗爭意識,形成有覺悟的一個階級,去反抗壓迫自己的有產階級;并且在行使這些權利的運動中獲得斗爭的才能和策略。第二,開展勞動立法運動是完全可行的。這是因為,歐美國家資產階級在歐美各國初期勞動運動、暴動和革命的壓力下,才走上了勞動立法的道路。而中國工人階級有爭取自由的決心,國內的勞動立法運動已蓬勃興起,在這股強大力量的推動下,進行勞動立法是很有可能取得成效的。第三,關于開展勞動立法運動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步驟?;驹瓌t有二,一是勞動立法運動必須要依靠自謀解放的決心;二是勞動者在開展勞動立法運動中必須團結一致、始終不懈,顯示出自己在社會中的真正實力,使統治者不敢小視。開展勞動立法運動的步驟,一是開展請愿運動;二是如果政府對于請愿要求置之不理時,就開展游行示威罷工運動,迫使他們接受勞動立法的主張和要求。三是當政府被迫接受工人請求后,勞動者就要親自草擬有關草案,制定憲法及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承認勞動者有罷工權,還要制定工會法和勞動保險法,保護童工、女工。[10](pp.653、654)

      1922 年8 月16 日,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領導工人運動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fā)布《勞動法大綱》,要求工人有集會、結社、罷工等權利;實行8 小時工作制;保障工人最低工資和享受勞動保險;禁止雇傭16 歲以下的男女工;禁止18 歲以下的男女工承擔劇烈、有害衛(wèi)生及法定工作時間外的勞動。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還發(fā)出《關于勞動立法的請愿書》,要求在憲法中規(guī)定保護勞工的條文。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還向全國工會發(fā)出《關于開展勞動立法運動的通告》,唐山鐵路、煤礦、紗廠、洋灰廠等工會首先響應,組織起唐山勞動立法大同盟。武漢、上海等地也紛紛響應,并舉行游行、集會,通電全國,要求將《勞動法大綱》納入憲法。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在中國法律思想史上首次提出社會法立法主張,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要解放受剝削受壓迫的社會勞苦大眾,不僅是政治上的解放,更重要的是經濟、社會等全面解放,如同《共產黨宣言》所說的那樣:自由而全面發(fā)展。

      三、創(chuàng)立了以統一戰(zhàn)線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理論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情出發(fā),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的國家,應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國體理論方面的一大創(chuàng)新。

      國體規(guī)定的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即誰是統治者、誰是被統治者,體現的是國家的階級本質。我們不能忽視統一戰(zhàn)線理論是促進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理論形成的重要因素,更不能忽視毛澤東1949 年6 月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的,“到現在為止,中國人民已經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經驗,就是這兩件事:(一)在國內,喚起民眾。這就是團結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結成國內的統一戰(zhàn)線,并由此發(fā)展到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二)在國外,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國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的統一戰(zhàn)線”。[3](p.1472)在這里,毛澤東表明了從統一戰(zhàn)線發(fā)展到人民民主專政的邏輯遞進關系。

      無產階級專政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區(qū)別在于兩個有所區(qū)別的主體:無產階級和人民。那么人民包括哪些階級、階層?這和黨的統一戰(zhàn)線理論密切相關。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劃定的人民(統一戰(zhàn)線)的范圍是: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yè)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在土地革命時期,由于共產國際的錯誤領導和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影響,我們黨一度采取關門主義政策,把人民(統一戰(zhàn)線)縮小為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把民族資產階級排斥在外。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糾正了關門主義的錯誤,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把人民(統一戰(zhàn)線)的范圍劃定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中的抗日派、地主階級中的抗日派等。解放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劃定的人民(統一戰(zhàn)線)范圍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盡管無產階級專政和人民民主專政沒有實質區(qū)別,即都由共產黨領導,但主體范圍有明顯不同,無產階級專政更多指的是一個階級的專政,人民民主專政更多指的是多個階級的聯合專政,不僅強調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也強調建立統一戰(zhàn)線,這在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屬于獨創(chuàng)。新民主主義理論認為不僅要搞“下層統一戰(zhàn)線”,而且要和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搞統一戰(zhàn)線,發(fā)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特別是要積極爭取民族資產階級。在統一戰(zhàn)線中,共產黨一要保持獨立性,二要爭取領導權。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理論就是在統一戰(zhàn)線理論基礎上提煉出了“敵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的“人民”概念,形成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理論。

      四、創(chuàng)立了新民主主義國家憲政理論

      1940年2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憲政促進會成立大會上發(fā)表了題為《新民主主義的憲政》的演講。毛澤東指出,憲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我們現在要的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義的憲政。它不是舊的、過了時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所謂民主政治;同時,也還不是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政治。[5](p.732)

      新民主主義憲法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第一,新民主主義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國體和政體兩大內容。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全世界多種多樣的國家體制中,按其政權的階級性質來劃分,不外乎這三種:(甲)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乙)無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丙)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第一種是舊民主主義的資產階級專政國家。某些地主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可以附在這一類。第二種是像蘇聯那樣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三種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所采取的過渡的國家形式,即幾個反對帝國主義的階級聯合起來共同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中國屬于第三種,前已有述。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體可以采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省人民代表大會、縣人民代表大會、區(qū)人民代表大會直到鄉(xiāng)人民代表大會的系統,并由各級代表大會選舉政府。但新民主主義國家必須實行無男女、信仰、財產、教育等差別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選舉制度,才能適合于各革命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契合新民主主義的精神。毛澤東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又稱之為“民主集中制”。他認為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發(fā)揮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對革命的敵人。

      第二,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制度,其中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不沒收資本主義私有財產,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fā)展;在“耕者有其田”基礎上所發(fā)展起來的各種合作經濟,具有社會主義因素;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系,把土地變?yōu)檗r民的私產;容許農村富農經濟存在。中國的經濟,一定要走“節(jié)制資本”和“平均地權”的路,決不能是“少數人所得而私”,決不能讓少數資本家少數地主“操縱國民生計”,決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社會,決不能還是舊的半封建社會,也決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fā)展,這是因為中國經濟還十分落后。

      第三,新民主主義文化制度。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既不是資產階級的文化專制主義,又不是單純的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而是以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為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民主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民族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是科學的,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理論和實踐相一致;是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因而是民主的。

      總之,中國共產黨人所要建立的這種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一方面和歐美式資本主義共和國相區(qū)別;另一方面,也和蘇聯式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相區(qū)別,這種共和國在一定歷史時期內還不適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在一定歷史時期中所采取的國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種形式,即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它是不可移易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一種形式。這就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的世界上第三種憲政理論——新民主主義國家憲政理論。

      五、創(chuàng)立了民族區(qū)域自治理論

      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國情,在長期探索與實踐中形成的科學理論,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項重要成果。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并非一蹴而就,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受列寧和蘇聯影響,將聯邦制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案。1938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民族自決和民族聯邦制不利于全國上下緊密團結抗日。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實現團結一致抗日,粉碎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圖謀,民族區(qū)域自治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堅定選擇。

      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實行少數民族區(qū)域自治。1938 年10 月,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發(fā)生了根本轉變。這次會議上,毛澤東發(fā)表題為《抗日民族戰(zhàn)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發(fā)展的新階段》的政治報告,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5](p.534)并正式提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實行少數民族區(qū)域自治。毛澤東提出,少數民族與漢族平等地享有權利,在團結一致抗日的前提下,少數民族與漢族一起建立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設置有少數民族參與的辦事機構,讓少數民族人民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務;尊重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的自由;漢族與少數民族同舟共濟、和睦相處,防止大漢族主義滋生。這次會議后,民族區(qū)域自治開始取代民族自決,成為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民族政策。

      列寧是用聯邦制形式解決民族問題的,而中國共產黨從中國國情出發(fā),采用了不同于蘇聯單一制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這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寫下了新的一頁。

      六、創(chuàng)立了變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理論

      變革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務。俄國十月武裝起義勝利后的第二天,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土地法令》,規(guī)定立即無償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永久廢除土地私有權,地主的田莊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堂的土地,連同其耕畜、農具、房屋和一切附屬物,一律交給土地委員會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財產。這滿足了農民迫切要求土地的愿望,同時《土地法令》規(guī)定概不沒收普通農民和普通哥薩克的土地,按勞動定額或消費定額把土地平均分配給勞動者?!锻恋胤睢返玫綇V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從而對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起了積極作用。

      在中國近代史上,孫中山率先提出變革封建土地制度的“平均地權”思想,主要內容包括:用征收地價稅和土地增價歸公的辦法,消除地主從地租及地價增漲中獲得暴利的可能性。所擬辦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國家按價征稅,以后漲高的地價歸公,同時保留由國家照呈報地價收買的權利,以防地主少報地價。孫中山的土地所有制理論是一種和平贖買的理論。

      與孫中山不同,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土地革命思想,即用暴力革命手段“剝奪剝奪者”。中國共產黨人的土地革命理論在土地革命時期曾經照搬過蘇俄模式,即把原來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改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有制,實行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政策。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很快意識到了蘇俄土地革命模式不符合中國國情,經過一個階段的探索,最終創(chuàng)立了不同于蘇俄的土地革命理論。根據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公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理論的特點:一是不實行土地國有制,而是“耕者有其田”,分配給人民的土地,由政府發(fā)給土地所有證,并承認其自由經營、買賣及在特定條件下出租的權利;二是拒絕“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做法,堅持消滅地主階級、封建土地所有制,而非消滅地主個人的原則,因此,對于地主及其家庭,分給與農民同樣的土地及財產;家居鄉(xiāng)村的國民黨軍隊官兵、國民黨政府官員、國民黨黨員及敵方其他人員,其家庭分給與農民同樣的土地及財產;漢奸、賣國賊及內戰(zhàn)罪犯,其本人不得分給土地及財產。其家庭在鄉(xiāng)村、未參與犯罪行為并愿自己耕種者,分給與農民同樣的土地及財產。三是保護工商業(yè)者的財產及其合法的營業(yè)不受侵犯,促進資本主義民族工商業(yè)繁榮發(fā)展。

      因此,在變革封建土地所有制方面,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了貫穿民主、公正、人道主義精神的中國土地革命理論。

      七、創(chuàng)立了特區(qū)理論

      1937年2月10日,為促進國共合作抗日統一戰(zhàn)線形成,中共中央發(fā)表《中共中央給國民黨三中全會電》,提出在全國范圍內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方針,將蘇維埃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qū)政府,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在特區(qū)政府區(qū)域內實行普選的、徹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zhí)行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之共同綱領。毛澤東在政治局常委會討論此事時說,此電發(fā)表,各方面看法是不同的:托派必說我們投降,左派怕我們上當。然而在政治上是可以說明的,是可以表示我們真正抗日團結御侮決心的。[11](p.73)

      1937 年5 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一次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會議通過了毛澤東所作題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的報告。[7](pp.447-450)該報告分析了在國民黨政府體制下可以建立共產黨領導的特區(qū)的原因,即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與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宣布的三民主義綱領,基本上是不相沖突的。中國共產黨不但不拒絕三民主義,而且要求國民黨和我們一道號召全國人民實行三民主義。共產黨、國民黨、全國人民,可以共同一致為民族獨立、民權自由、民生幸福這三大目標而奮斗。當然,報告也指出,共產黨人決不拋棄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他們將經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階段而達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階段。中國共產黨有自己的政治經濟綱領,其最高的綱領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是和三民主義有區(qū)別的。

      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時期提出的特區(qū)理論,對改革開放經濟特區(qū)的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國務院原副總理谷牧在接受記者的一次采訪時說,我記得廣東的特區(qū)剛搞起來名稱很多,有的叫來料加工區(qū),有的叫自由貿易區(qū),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我就請示小平,說現在他們叫了各種各樣的名字,恐怕中央要統一定一個名。鄧小平連一分鐘都不到就說:就叫特區(qū)嘛!延安開始時就叫特區(qū)嘛![13]

      中國共產黨人為什么能夠有上述七大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觀點?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例如,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新民主主義國家憲政理論,是把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列寧主義回答了在資本主義社會如何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問題,但沒有給出像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何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理論的答案。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所以創(chuàng)立了原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論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權和新民主主義憲政理論。

      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立的保障社會特殊群體和苦難群體權益的社會法思想是把解放勞苦大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解放勞苦大眾思想,主要是指工人階級,但中國當時的產業(yè)工人只有200 多萬,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是農村無地的農民。1919 年李大釗在《青年與農村》中指出:“我們中國是一個農國,大多數的勞工階級就是那些農民。他們若是不解放,就是我們國民全體不解放?!盵13](pp.648-649)1922 年黨的二大指出,中國三萬萬的農民乃是革命運動中的最大要素。[14](p.131)1926 年9 月,毛澤東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中明確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盵15](p.384)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進一步指出,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16](pp.38-39)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貧苦農民作為社會困難群體的主體來考慮,把解決他們的土地所有權問題當作革命的大事來統籌。1950 年,毛澤東明確指出,有了土地改革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勝利。[17](p.73)杜潤生直截了當地總結道,農民取得土地,黨取得了農民。[18](p.17)

      第二,借鑒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但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努力做到“人有我優(yōu)”。例如,中國共產黨人的土地革命由最初照搬蘇俄模式,經過探索,最終走出了一條體現公正、人道、民主的土地革命道路。蘇聯對少數民族問題的處理,按照民族自決理論,采取了聯邦制的形式,中國共產黨人也曾照搬過蘇俄“民族自決”理論,但經過探索,發(fā)現并不符合中國歷史傳統,因此,最終創(chuàng)立了民族區(qū)域自治理論。

      第三,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依據馬克思主義原理和時代發(fā)展需要,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能夠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發(fā)展。例如,特區(qū)理論實際上源于中國歷史上對一些地區(qū)“懷柔羈縻”的做法。中國古代地域遼闊,對有不同歷史文化傳統的地區(qū),朝廷往往實行不同的自治政策,所謂“懷柔羈縻”。中國共產黨人的特區(qū)理論有體現古代“分而治之”精神的一面,但更多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統一戰(zhàn)線理論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觀點對今天的影響顯而易見。例如,前述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理論對新中國憲法的國體規(guī)定、特區(qū)理論對改革開放時期經濟特區(qū)的規(guī)劃等,都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前述民族區(qū)域自治理論理論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確立、解決西藏問題的“十七條”政策的制定、20 世紀70 年代確立的“一國兩制”方針等,也都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猜你喜歡
      新民主主義資產階級革命
      淺析新民主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淵源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馬克思主義大論戰(zhàn)與湘學的新民主主義轉型
      湖湘論壇(2016年2期)2016-12-01 04:22:38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淺析新民主主義與新三民主義的異同
      1920—1927年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認知及影響
      劉少奇新民主主義思想研究綜述
      毛澤東對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軍事歷史(1996年5期)1996-08-20 07:21:18
      讀《革命年代》遐思錄
      軍事歷史(1992年2期)1992-08-21 06:19:00
      油尖旺区| 天镇县| 南召县| 云龙县| 南康市| 图们市| 凯里市| 黄浦区| 偃师市| 比如县| 策勒县| 商都县| 永安市| 陆川县| 乃东县| 邢台县| 澎湖县| 公安县| 和龙市| 四会市| 怀宁县| 盘山县| 三河市| 博客| 湄潭县| 上蔡县| 定远县| 杂多县| 三明市| 和林格尔县| 政和县| 新龙县| 龙胜| 泰州市| 泰安市| 读书| 象山县| 濮阳市| 咸丰县| 大城县| 盱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