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多糖(LPS)引起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是膿毒癥急性腎損傷(AKI)發(fā)生的關鍵病理生理學環(huán)節(jié),但其損傷機制不明。干擾素調節(jié)因子1(IRF1)是一種重要的核轉錄因子,可以對細菌感染產生響應,調控一系列與炎性反應、細胞增殖、凋亡相關的基因表達。IRF1在LPS及缺血-再灌注等原因導致的器官損傷過程中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種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物,還具有減輕炎癥及調控免疫功能的作用。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DEX可以減輕包括膿毒癥引起的多種器官損傷。但是DEX對膿毒癥患者臟器功能保護作用的機制尚不明確。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林宗斌等醫(yī)師通過分析LPS及DEX處理后腎小管上皮細胞RNA測序的結果,探討DEX在減輕LPS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中的作用。歡迎關注!
長鏈非編碼RNA C17orf91為hsa-miR-22-3p、hsa-miR-22-5p前體,可參與抑制肝細胞癌增殖、侵襲等惡性生物學行為。C17orf91通過miR-10a-5p/NCOR2軸抑制肝細胞癌生長,且C17orf91下調預示肝細胞癌患者不良預后。C17orf91衍生的hsa-miR-22-3p可靶向調控高遷移率族蛋白1,滅活其下游通路;C17orf91還可競爭結合RNA結合蛋白HuR,使β-連環(huán)蛋白(β-catenin)編碼基因表達減弱。C17orf91衍生的hsa-miR-22-5p可抑制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活性,增加組蛋白乙?;?,增強肝細胞癌放射敏感性。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龐玉艷等醫(yī)師評估長鏈非編碼RNA C17orf91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水平及其臨床意義,進而探討C17orf91及其衍生miRNA的靶向機制,為肝細胞癌患者預測治療靶點。
肝細胞癌具有高復發(fā)、易轉移的特性。盡管肝細胞癌的診斷與治療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癌細胞在抗癌藥物治療后敏感性和反應各不相同,多種抗癌藥物對耐藥細胞(如耐阿霉素的人肝細胞癌細胞HepG20/ADM)均表現(xiàn)出較差的抗腫瘤活性。上皮間質轉化(EMT)是上皮細胞向間充質表型轉變的重要過程,與癌癥的轉移過程、耐藥性有密切關系。姜黃素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調節(jié)細胞生存等作用。姜黃素可以通過NF-κB通路抑制癌細胞的侵襲,還具有抑制肝細胞癌發(fā)展和改善耐藥性的作用。然而,目前關于姜黃素對HepG2/ADM細胞作用的相關分子機制研究尚不多見。浙江省腫瘤醫(yī)院練維生等醫(yī)師就姜黃素對肝細胞癌耐藥細胞EMT的影響及分子機制作一探討,以期為改善肝細胞癌治療方式及耐藥現(xiàn)狀提供理論基礎。
本期還刊登了其他精彩文章,歡迎閱讀!
所有文章均可登陸本刊官網(www.zjyxzzs.com)獲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