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露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及英語學科的學習活動,不僅為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活動的展開,掌握英語技能、英語知識,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過程,同時也為學生陶冶情操、磨煉意志、豐富生活閱歷、拓展知識視野、發(fā)展個性及開發(fā)自身思維能力的過程,由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應將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外,還應將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可將單元整體語境作為依托,實施知情相融教學策略,以此推動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全面達成。
教師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語境下,實施知情相融教學策略時,主要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其一,目標性原則。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語境需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并圍繞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和情感及知識與技能三方面。語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應重視上述目標的有機融合,完成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促使創(chuàng)建情境可與學生多方面發(fā)展需求相契合,并同學生心理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其二,整體性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完成具備單元邏輯意義,課時連續(xù)的單元整體語境,以此確保學生所接受的英語知識教育具備系統(tǒng)性、連貫性。其三,趣味性原則。教師需對學生知識能力加以了解,以學生認知規(guī)律、年齡特點為依據(jù),完成生動活潑語境的創(chuàng)建,實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還可加快學生左右腦的協(xié)調運作,幫助學生形成更為清晰的感知,活躍學生思維。其四,生活性原則。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對學生生活經驗予以關注,將學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或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切入點,完成貼合學生實際的生活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縮短生活與英語學習二者間的距離,以此還可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能力。其五,交際性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語言的實踐交流,鼓勵學生借助所掌握的語言經驗展開特定的語言交流,培養(yǎng)學生對話交際能力、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英語知識實際應用能力[1]。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并非為幫助學生對英語句式、英語詞匯加以掌握,而是為促使學生可在文本學習過程中收獲良好的情感體驗,而收獲此種情感體驗,則需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借助多樣化媒體技術手段的應用,以實現(xiàn)課堂情境的布置。教師引導學生學習My birthday此部分內容時,所設計情境為Peter 邀請Danny 參與自己的生日聚會,生日聚會主題為an orange party。教師圍繞此主題,便將教室也設置為橙色的,將橙色氣球掛在黑板四周,以橙色綢帶捆綁并將各種橙色主題的物品放置于桌子上,以此呼應教學情境,還可為學生提供新奇的學習體驗[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此種教室環(huán)境的設置,可促使學生身臨其境對課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加以親身感受,學生在橙色主題生日聚會環(huán)境中,還可增進自身同教材間距離,針對教材中所提及的語言知識形成更為全面的掌握,還可將掌握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此教學活動的設計,將文本內容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還有助于推進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真實語境中感受語言并學習語言,同時還可應用語言,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分析小學英語教材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著尤為豐富的內容。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對教材展開深入鉆研,對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加以充分挖掘,借助滲透及融合的方式,將情感教育同文本學習二者有機融合,教師引導學生學習Jim and Matt 此部分內容時,飲食健康為此單元主題,文章以兩只老鼠生活習慣的差異及所產生的不同結果的敘述作為主要內容[3]。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教材文本加以深入挖掘,并將學生對每一段故事發(fā)展的想象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知識語言,對兩只老鼠可能產生的對話加以想象,以此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拓展,幫助學生針對故事情節(jié)形成深層次的認知。教師還可設計課堂表演活動,對學生情感體驗加以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兩只老鼠作為中心,由兩只老鼠的最后結果、生活習慣、外貌特征作為切入點,將不同生活習慣所產生的不同結果向學生強調,以此逐步推動學生健康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此種教學方式還可將情感教育滲透至教學全程,深化學生情感體驗,同時教師所設計的語言訓練活動也應密切結合情感目標,實現(xiàn)學生的情感教育。實際上,語言運用表達的過程即為情感表達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知、意、行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在語言教學中實現(xiàn)德育的滲透。
部分教學文本在學習體驗、語言學習過程中,自身即為滲透情感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實踐中應重視時機的準確抓取,在語言訓練中融入情感教育,教師引導學生學習Seeing the doctor此部分內容時,借助Peter 牙疼去醫(yī)院看病場景的營造,并圍繞Peter與牙醫(yī)間所產生的對話實施教學活動??床r醫(yī)生所講述的話語,You should……,自身即為情感教育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文本的閱讀對Peter牙疼的主要原因加以找尋,借助對病因及牙疼二者的深入分析,實現(xiàn)因果關系的構建。即與Peter日常的生活習慣相關。Peter 應改掉不刷牙、吃糖及吃零食的不良生活習慣,學生再應用He had a toothache because……,you should……,you shouldn't 此部分句式,借此除可教育Peter外,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自身的教育。語言應用過程中,學生所展開的自我教育由此實現(xiàn),還可滲透情感教育,深化學生護牙意識、愛牙意識,推動學生健康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4]。
每一種語言均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亦是如此。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活動體驗的設計,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語言加以親身體驗,并對語言中所包含的西方文化加以感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Western Holidays 此部分內容時,由于學生日常生活中并未涉及萬圣節(jié),學生與之相關的生活經驗不足,因此,教師在Halloween 此部分內容教學時,便可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課堂體驗,幫助學生對萬圣節(jié)活動加以了解,對萬圣節(jié)文化加以感受,對西方萬圣節(jié)的樂趣加以感知[5]。而教師為幫助學生對萬圣節(jié)的樂趣加以感受可設計如下幾項課堂體驗活動,如可完成南瓜燈的制作,穿著fancy dress,體驗party 角色,師生共同展開trick or treat 游戲,教師還需應用諸多實物及道具等,幫助學生對萬圣節(jié)形成全面的體驗,對Halloween 的趣味性加以感知,由此還可將情感體驗貫穿于教學全程,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得以調動,學生邏輯思維得以激發(fā),學生語言綜合表達能力得以提升,還可在應用語言過程中,對西方文化加以體驗,推動學生文化認同感的形成[6]。
綜上所述,新課改持續(xù)推進背景下,要求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視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以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如教師可以單元整體語境為依托,設計知情相融的教學策略,以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為基礎,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英語學習,并接受情感教育,推動學生良好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還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