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平江中學校 蔣振華
初中歷史涵蓋較多的知識內(nèi)容,時間跨度大。有些學生采取硬性記憶的方式學習歷史,雖然能夠在段時間內(nèi)記住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時間、事件經(jīng)過以及歷史意義等,但是記憶效果不明顯,容易混淆或忘記。所以,教師需在教學中通過科學的引導和組織,促使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和理解知識。
1.學習興趣。
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學習方法。
在初中歷史學習中,學生掌握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方法能激發(fā)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效果。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才能在學習中收獲更多的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主觀能動性。
3.教學方法。
歷史教師是初中歷史課堂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何種課堂組織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直接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diào)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體驗和自主學習,將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對學生興趣進行引導,或采取啟發(fā)式教學等,將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1.挖掘教材,加強課堂指導。
歷史是真實的也是生動的,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歷史教材的故事性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深挖教材。在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學習技巧和方法的指導,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歷史教材中有較多的文字注解、圖片等,有助于學生結(jié)合多種信息理解教材內(nèi)容,并進行知識的拓展,特別是教材中“相關(guān)史事”“知識拓展”等板塊對學習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但是,有些教師通常將這部分一帶而過或直接忽視,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的知識拓展和思維發(fā)散。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堂交流,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2.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習習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逐漸受到各學科教師的關(guān)注。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進而表達自我,鍛煉自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首先,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其次,教師應進行科學的小組劃分,保證“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遵循教育公平性原則,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到小組討論活動中。再次,教師應對小組合作進行科學的引導和指導,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優(yōu)點,客觀評價學生的成績和成長,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學生獲得學習歷史的成就感。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評價與反思,要求學生總結(jié)本組的探究過程和收獲,評價其他小組的優(yōu)點與不足,使學生在自我反思與評價他人的過程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chǔ)。
3.重視實踐,促進知識應用。
歷史具有較強的時代性,歷史學習首先從感知歷史開始,逐漸發(fā)展為積累歷史和理解歷史。所以,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進而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求知熱情。
例如,在開展“了解身邊的歷史”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開展調(diào)查活動,指導學生采取走訪、問卷等多種方式發(fā)現(xiàn)身邊的歷史故事,搜集和整理歷史信息,并書寫成文,在課堂上分享,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休息時間多接觸與歷史相關(guān)的社會實踐,如參觀博物館、游覽革命圣地等,增強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