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樂萍
所謂的生本課堂,是指教師在教學時能夠重點關注學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并且能夠尊重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的需要,遵循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促使學生可以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基于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逐漸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手段之一。但是就當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完成優(yōu)化,從而幫助學生完成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升。
首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標準較為單一,就比如說仍然有一部分教師繼續(xù)采用應試教育的標準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過度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此過程中,往往會忽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當然,在評價時也會缺乏這些方面的測評。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長期采用單一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并不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甚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其次,大多數(shù)教師對于生本課堂的認識并不到位,也就是說教師對于這一方面的認識存在偏差。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經(jīng)常會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但在此過程中會產(chǎn)生過多的問題,例如會因為課堂的秩序混亂無法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與目標;最后,還有一些教師在進行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時,方向不太明確。生本課堂的核心是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能夠做到以生為本,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1]。
與此同時,還能夠?qū)W生展開語文綜合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圍繞著這一教學目的來進行。比如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地依賴多媒體等一些工具進行輔助教學,從而忽略掉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以及針對性指導;正是這樣,才往往導致課堂教學華而不實,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行知識的學習,也不能夠以很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最終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
當然也有一些教師在進行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時,無法真正掌握高效的教學方法,只是為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但是教學時所采用的模式以及方法都比較死板,因此并不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到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事實證明,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有依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具體的學習情況對其展開針對性教學,才能豐富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促使學生對講解的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理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性格好動,學習時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所以說,在實際教學時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自我管理以及自主學習。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時,應該做到鼓勵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自主學習氛圍,從而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知識的自主分析與探究時,可以有意識地對其展開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能夠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2]。
比如說,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亡羊補牢》這一篇文章的學習時,在帶領學生進行生僻字的學習以及文章脈絡的梳理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這一故事所蘊含意義這一問題的思考之中,并且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交流與討論,之后積極地完成問題的回答。
例如:學生在學習感悟后,說:完成這篇故事的學習之后能夠深刻地認識到,雖然說在上次的考試過程中沒有發(fā)揮好,最終成績較低,但是不會放棄,而是會繼續(xù)努力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昨天回家時惹自己的母親生氣,現(xiàn)在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在今天回到家時,一定要主動向母親道歉,母親一定會選擇原諒自己……
在此過程之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依據(jù)自身的實際生活以及真實情感作為教學的核心來完成交流以及表達,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事實證明,在小學語文的生本課堂之中,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夠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分地掌握語文知識,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
要想完成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互動交流,其中包含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此過程中,有助于教師及時地掌握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之后再精心地挑選相關的內(nèi)容以及方法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教學,從而真正地調(diào)動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積極性[3]。
比如說,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小馬過河》這一篇文章的學習時,在簡單完成內(nèi)容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依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來進行話劇表演。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也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來扮演故事中的某一個角色。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深刻理解。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拉近與學生之間所存在的距離,從而產(chǎn)生一種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在進行話劇的排練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從而高效地完成故事的表演。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與秩序,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互動。事實證明,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充分掌握,并且能夠依據(jù)學生的需求來展開針對性教學。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注意與學生構(gòu)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進行小學語文這一學科學習的目標不僅僅是掌握教材中的相關內(nèi)容,而是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借助語文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問題這一能力。也就是說,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引導學生可以真正地做到將教學內(nèi)容與課外知識進行結(jié)合,運用所學習到的內(nèi)容來解決實際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在此過程中也有助于學生對教材中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理解與掌握。
比如說,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中國美食》這一篇文章的學習時,可以在課后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野餐,要求學生自己攜帶不同樣式的美食。在野餐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對自己所帶的美食展開講解以及評價,在完成之后能夠與大家一同分享這些美食,在此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事實證明,教師在進行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時,依據(jù)課堂教學的相關內(nèi)容來帶領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能夠促使學生對教材中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深刻了解。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產(chǎn)生學以致用的良好意識,并在此過程中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以及探究的過程中,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完成生本課堂的構(gòu)建。在此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依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挑選適當?shù)慕虒W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有助于學生真正地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以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