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媛
小學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學科,將重要的語文元素融入到游戲教學模式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是教師在解決課堂教學問題,強化與學生游戲交流的實踐平臺。教師應當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阻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處于被動的默寫和背誦狀態(tài),而游戲教學模式符合學生好奇心理,能夠調節(jié)學生情緒,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知識的學習以及情境的體驗,從而在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當意識到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游戲教學模式應用的重要性,注重游戲過程和游戲評價,構筑絢麗多彩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收獲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健康情感與價值觀[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實踐,采用游戲的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讓語文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使學生從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激發(fā)其上進心和參與意識,學會在游戲中不斷地反思“我應當怎樣做,我學會了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持續(xù)探索的興趣。教師在運用游戲教學模式的同時,應當考慮學生的學情以及不同的需求。當學生充滿熱情地融入語文學習情境中,教師要為學生搭建情感的橋梁,使其與作者產生聯系,與教師互動合作,能夠從不同角度獲得學習信息,提升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中應當思考自身的發(fā)展方向,趣味多元的教學方式將成為語文教學發(fā)展路徑。教師以游戲為橋梁,開展多樣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注入相應的語文教學目標以及教師的教育期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探索語文學習真正內涵的過程中,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游戲教學模式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踐,可以讓學生獲得健康的身心,將自己內在的學習好奇心轉化為以語文為基礎的學習想象和學習創(chuàng)造,銜接學生的新知識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語文教學取得實效性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單純地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講授,還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以及學習能力,構建優(yōu)化的語文知識體系,樹立語文學習的信心。語文課堂游戲教學模式的融入,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單一的教學途徑進行延伸,在游戲中加入多元學習元素,使學生從未知到已知收獲滿滿的學習成就感。學生積極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主動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教師在游戲化教學的后期,可著重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增加學生的學習途徑,將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聯系,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與游戲內容主題相聯系。在學生自主學習實踐中,游戲化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多元發(fā)展,在現代化教學與語文教學相聯系的過程中,實現語文理想化的教學目標[2]。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采用游戲教學模式需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進行游戲主題的構建。然而,對游戲教學的片面認知阻礙了游戲的實際實施,部分教師認為游戲化教學的開展讓學生在游戲中玩和樂,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部分教師則認為學生沉浸在游戲之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出現場面失控的現象,導致語文教學目標偏離,教學質量與效率雙下降,因而持反對意見。游戲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應用,需要教師做好教學研究,遵循游戲教學模式的應用原則——針對性原則。教師要針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重視游戲實踐的開展,發(fā)揮語文教學的教育性作用,讓學生的學習與游戲相聯系,合理組織游戲,使其歸于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中,從而讓學生找到學習方向。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適合的游戲主題,構建適合的游戲目標,充分體現出滿足學生需求的重要性,使學生有所收獲,不斷進步。小學語文游戲教學模式中,課堂互動會更加緊湊,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共同實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采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課文內容的理解:一邊是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一邊是新疆天山的雪蓮,在充滿童真的心里多想到這兩個地方去看看,向往外面的世界,贊美家鄉(xiāng)的美好。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首先將學生的繪畫作品進行展示,在學生的互動和評價中選出好的作品進行教學實踐。其次,教師以畫為引,讓學生一邊閱讀課文一邊思考,自己想要到哪個地方去看一看呢?這時教師采用游戲《裝扮我的家鄉(xiāng)》活動,貼合教材內容,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家鄉(xiāng)進行手工裝扮,幾個同學分為一個小組共同完成。在這個限時游戲中,學生可以借鑒課文內容,也可以自己去想象,針對有些學生不愿思考、不愿發(fā)言的現象,教師可以請小組長進行游戲監(jiān)督。教師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的學情,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游戲,在游戲結束時評選出最美家鄉(xiāng)作品。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延伸學生的學習情感,在《外婆的澎湖灣》歌曲中完成教學,學生也積極踴躍地說出“家鄉(xiāng)美真是太棒啦,回家還要聽長輩們如何贊美家鄉(xiāng)”。教師在總結中表揚學生積極參與熱情,尊重學生的游戲想法,在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畫家鄉(xiāng)、話家鄉(xiāng)、表心愿,激發(fā)愛國熱忱。
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在游戲的選擇中應當考慮學生的學習層次和年齡特點,讓學生在游戲中展現自我,在遵守課堂秩序的前提下提高學習品質,學會總結相應的學習方法,在語文的學習探索中,逐漸將自身的情感與游戲的目標情感結合起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最大程度地鼓舞學生的學習士氣,通過游戲讓學生真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實踐教學手段,游戲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探究能力,教師在意識到適當運用游戲并合理進行游戲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將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時,會讓學生遵守學習秩序,主動進行學習實踐。開展游戲教學模式也是教師在與學生的共同合作中,進行學情分析以及教學內容探索的重要過程,能補充教學不足的方面,通過游戲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游戲讓學生有了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能夠發(fā)揮學生學習潛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將游戲融入多種教學目標,可以促進學生快樂地進行學習,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在游戲中不斷地認識自我,并能通過游戲喜歡語文學科,所以游戲是銜接語文教學的最優(yōu)模式,也能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優(yōu)勢,使教師與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共成長[3]。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小公雞和小鴨子》時,教師在教學開端讓學生描繪小公雞長什么樣子,它是如何叫的?小鴨子長什么樣子,它是如何叫的?怎么區(qū)分它們呢?接著教師將兩只小動物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進行了教學課件的播放,兩個小伙伴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能互相幫助,學生在動態(tài)的動畫情節(jié)帶動下產生主動探索的熱情,小公雞為小鴨子捉蟲,小鴨子救下不會水的小公雞,感情的遞進中,它們的友誼越來越深厚。緊接著,教師引入《我能為你做什么》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索合作的熱情。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合作游戲,共同策劃一場“同學的愿望”,結合主題要為這個主人公做好準備,每個策劃活動都要體現關懷和個性。每個小組選擇一名同學的愿望,大家討論如何給他過生日,需要準備哪些生日禮物,還要邀請誰?學生相互合作,讓策劃活動更加完美,并在細節(jié)補充中體現出班級同學的團結互愛。這名同學收到大家為他策劃的活動方案,非常開心,在游戲結束時這名同學發(fā)表感想。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傾聽,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結合課件中的情境進行再思考。整個游戲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請這名同學讀出策劃案,說說好的地方,學生感言除了感動還學會了怎樣為他人著想。在游戲實踐中,學生不僅增強了合作探索意識,學會了解決矛盾,更深刻領悟了課文知識與內涵,獲得了全方位的成長。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直觀而生動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更能吸引學生去探索語文學習方法,更好地將自己的情感與語文學習情感聯系起來。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積極進行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采用游戲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提高思維品質的同時找準學習方向,通過游戲的方式形成直觀的教學內容,也在轉化學生學習思想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游戲教學模式是學生最佳的學習途徑,也是體現教師教學水平的試金石,一次游戲活動以后學生的學習收獲怎么樣,學生是否開始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需要教師結合整個學習過程對游戲進行評價。合理的游戲評價是教師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分析和總結,運用準確的語言,結合學生的自主評價以及學習狀況,聯系語文整體的學習方向,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進行思維碰撞,與作者達到感情的共鳴。學生在合理的想象以及創(chuàng)造的空間內,優(yōu)化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方法,能夠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4]。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在教學開端與學生同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在歌曲的帶動下引入課文內容,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將課文內的角色進行區(qū)分,讓學生體驗小蝌蚪找媽媽時是怎樣的心情?它都遇到了誰?最后找到媽媽了嗎?然后,教師讓學生總結小蝌蚪遇見鯉魚、烏龜和青蛙時的心理表現,原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也是自己的成長過程,它終于找到了自己的青蛙媽媽。接下來,教師采用表演的形式進行游戲活動,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內分配相應的角色進行表演游戲,閱讀課文,理解每個角色的心理狀態(tài)、語言和動作,并能將這個故事表演下來。學生練習之后,就可以開始競賽活動。教師將事先準備的游戲道具拿出來,每個人戴上不同的頭飾,穿上不同的服裝,一個小組在表演時其他小組進行觀看、學習,并體會作者愛護大自然,愛護小動物的情感。當學生在表演中遇到困境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每個小組進行表演的同時,教師應合理地融入游戲評價,可以是對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評價,可以是對學生個性品格方面的評價,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體現語文學習的人文美以及意境美。教師要將故事的結局放在小蝌蚪找到媽媽的歡樂情緒上,游戲結束后,學生要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在表達學習收獲和學習感悟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最后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寫出自己表演的感受,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個性化學習方式,通過多次有效評價,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學科,將重要的語文元素融入游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身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此,教師要針對教學問題策劃好游戲主題,在互動中營造良好的氛圍;積極探索游戲銜接的優(yōu)勢,促使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形成合理的游戲評價,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