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菲
識字寫字教學能為小學生后期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同時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開展識字寫字教學,應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具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并在識字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傳統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師會安排學生通過多讀、多背、多寫的方式來識字,這種識字寫字方式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常常是事倍而功半。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全面創(chuàng)新。情境化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情境,增強了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提升了語文教學效果,為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及后續(xù)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
識字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學生能否學好語文課程的關鍵[1]。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學習漢字不僅是學習漢字的形態(tài),而且要了解漢字的內涵,這樣才能在掌握漢字的基礎上,形成較強的語言能力,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結合教學實際可知,小學低年級學生需要認識的漢字量較大,學習任務較為繁重,且在教學實踐中,部分學生存在識字難、不愿學的問題。傳統教學模式下,為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教師會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多寫”的方式來記憶漢字,這種教學方式整體效率低下,學習效果差強人意,學生在識字寫字學習中具有“學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情景式教學法在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一教學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沉浸式、體驗式的深度學習。在具體情境中,學生能按照“先體驗后表達,先理解后記憶”的順序學習漢字,大大提升了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的效率。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為營造良好教學情境,增強學生識字寫字體驗,一方面,教師應確保教學情境的生動性、情感性,確保通過設計的教學情境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認識漢字、掌握漢字、書寫漢字;另一方面,在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階段,教師應嚴格遵守“兩貼合”的設計原則,一是教學情境要貼合所學習漢字內容,二是教學情境設計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確保該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這樣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教師能夠有效地推動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活動開展,提升語文識字、寫字教學質量[2]。
例如,在學習和水果相關的陌生字詞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一個摘果子的情境。具體方法為:在教學初期,教師可準備一些教學卡片,這些卡片上畫著蘋果、桃子、李子、草莓等水果,在卡片的背面寫著這些水果的漢字和拼音;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將畫有圖案的一面對著學生,再將學生分成兩組,讓學生按照圖案讀出背面的詞語,如果學生的讀音準確,則將卡片送給同組學生,反之則由老師守護卡片,最后通過比一比的方式看哪一組學生獲得的卡片較多。另外,教師還可準備一些分別寫有漢字偏旁、部首的卡片,將這些卡片打亂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游戲“連連看”的方式將偏旁、部首組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實現“學”與“玩”的結合,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識字寫字教學環(huán)境,不僅提升了識字寫字教學的質量,而且實現了學生快速思考、判斷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具有積極作用。
漢字本身是在象形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由最初具象性的圖形經過不斷簡化與演變而形成的,作為一種符號化的文化,漢字雖然經過了多重的簡化,但是透過漢字仍然可以看出某種物象的痕跡[3]。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漢字的形象特征,能使得抽象、符號化的漢字變得可觸可感,這樣能拉近學生與漢字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認識到漢字的可愛,繼而營造一個感性的識字情境,實現理性與感性的結合,達到提升識字教學效果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感性化的教學情境中,要真正做到漢字的可觸可感,實現識字寫字與感性認知的結合,教師還應注重象形漢字本身的有效選擇。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借助多媒體設備,動態(tài)化地演示具體物象演變成漢字的過程,加深學生的印象。另外,漢字本身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學生大量記憶單獨的漢字存在較大的困難,對此教師可圍繞漢字編創(chuàng)一些小故事,通過完整的故事來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提升漢字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馬”字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備課階段就應通過網絡收集有關馬的素材,并對這些素材進行整合分析,將其制成課件。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駿馬奔騰的動態(tài)視頻與靜態(tài)圖片。通過觀看視頻、圖片,學生不僅了解了馬的形態(tài)與習性,而且知道了馬是一種美麗馴順、力量強大的動物。此時,教師可提問“有沒有小朋友能寫出馬字”,引出對于“馬”字的學習。在“馬”字學習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現“馬”字從具體物象到繁字體、再到簡體字的演變過程。在漢字動態(tài)演變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介紹:馬字是半包圍結構,在繁體字中,可將馬的一彎看作是馬尾,而半包圍里面的四個點是四只馬蹄;在漢字簡化后,四只馬蹄在奔跑中連成了“一橫”。通過這些生動的講解,能深化學生對馬字的感性認知。另外,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馬字的認識,老師還可向學生講授“小馬過河”的故事,這樣通過一個完整的故事,學生能長久地記住自己學習過“馬”字,有效地解決“學得快,忘得也快”的問題。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學習的漢字數量較多,記憶難度較大,而在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即教師念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這種識字習字方法本身較為枯燥,而且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也缺少參與、練習的機會,影響了整體的學習效果。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采用情景式教學方法開展識字寫字教學,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識字寫字教學。課堂游戲活動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游戲活動當中,積極主動地完成識字學習任務。在識字教學初期,教師應重點了解學生對于漢字的掌握情況?,F階段,家長的知識水平普遍提高,對于學生的早期教育極為重視。很多學生步入小學時,就已經認識、掌握了較多的漢字。只有了解這些學情,教師才能對后續(xù)的識字寫字教學作出合理安排。同時,教師應認識到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結合他們的生理、心理特征設計識字寫字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課堂游戲活動還應避免流于形式,實現與小學識字寫字教學的有效結合,在具體教學方法的應用中,教師還應在整體入手、學生參與原則的指導下,做到突出重點與突破難點的結合,以此來提升識字教學的整體質量[4]。
例如,通過課堂活動開展識字寫字教學時,教師可在本班級開展“小老師”的學習活動。該活動主要是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完成學習任務,具體實施辦法為;在識字過程中,若學生已經掌握了將要學習的字詞,課堂上不再學習;而對大部分學生不認識的將要學習的生字,需將其作為重點知識進行學習。在這些生字教學中,安排認識這個字的學生組成一個“小老師”教學組,由該小組的學生自主備課,挑選一名“小老師”向其他學生講解將要學習的生字,再由組內其他“小老師”和教師進行補充,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生參與生字學習的熱情。從教學過程來看,這種爭做“小老師”的活動形式創(chuàng)建了一個“師生平等、師生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在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實現生字的有效學習。另外,在“小老師”活動中,學生有效地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思考設計能力,達到了一舉多得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為保證課堂活動形式的豐富性,教師還可帶領學生開展“猜字謎”的游戲活動。通常,猜字謎活動中所涉及的漢字均為學生學過的,字謎的選擇與設計要盡可能的簡單,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在組織猜字謎的活動中,教師可設計“遠看像頭牛,近看牛沒頭,要問是啥字,看日當頭”“十張口”“王小姐,白小姐,大家坐在一塊石頭上”等謎語,這些謎語的謎底分別是學生學過的“午”“古”和“碧”等字。通過猜謎語識漢字教學,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在猜字謎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成就感[5]。
語文課程學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學中,語文課時是有限的,但社會生活的大課堂卻是寬廣無限的,學生通過社會生活可以識、可以寫的漢字不可勝數。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努力實現識字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結合,并且在這兩者結合中,教師還可引入比賽情境模式,激發(fā)學生競爭意識,讓學生在你追我趕中識字、寫字。此外,教師還可將本班級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去參與生活實踐,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漢字。在社會實踐及識字學習中,各小組成員應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但課本中還沒有學過的漢字,在組內交流這些漢字。當小組內的成員熟悉這些漢字后,將學習成果提交給老師,讓老師從數量、質量上進行評點,選出本階段的最佳課下識字小組與最佳課下識字明星。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此類型活動中,教師還可對課下識字活動進行進一步延伸,開展“小小啄木鳥”“咬文嚼字”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收集、整理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錯字,然后進行辨識和糾正,進一步強化了學習成果,增強了識字教學的整體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開展識字教學時,教師還應積極開展教學評價工作,在具體評價中,教師應實現情境化評價和識字教學的高效互補,即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評價方式,力求做到最優(yōu)。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力求使評價方式貼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有效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提升整體學習效果。
例如,開展《日月潭》教學時,在識字教學階段,教師可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提問學生去過哪些景點,自己能不能寫出這些旅游景點的名稱。教師還可將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漢字融入到問答之中,并就涉及的漢字進行板書,使學生能夠及時形成對漢字的有效辨讀。從教學過程來看,這種將識字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的方式,能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完成這些內容的教學后,教師應從辨字、識字、寫字的過程對學生進行評價,并且在評價中考慮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提升課堂評價合理性,對學生形成激勵,促成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只有深刻認識到情景式教學方法對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化情景式教學方法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才能實現情景式教學方法與識字、寫字教學的深入融合,提升識字寫字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