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群眾路小學 陳雯
小學是學生正式接受系統(tǒng)知識教育、接觸探索知識的萌芽期。在入學初期,學生受先天發(fā)育和后天環(huán)境影響,其傾聽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如何在幼小銜接階段為學生練就一雙慧耳,培養(yǎng)學生的有效傾聽能力,已成為廣大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者的共同研討課題。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經驗,淺談小學低年級幼小銜接的教學現(xiàn)狀、在幼小銜接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意義以及相關策略,與廣大教育者共勉,希望對讀者有所啟迪。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觀念的更迭,當代教育者相互之間的鏈接更為緊密,互聯(lián)網像一只看不見的大手,為廣大一線教師承載第二交流空間。教師在海量互聯(lián)網教育資源的輔助下,執(zhí)教能力、教育觀念均有所提升?,F(xiàn)階段的幼小銜接教學已取得階段性進展,但仍存在較大上升空間,部分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不乏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第一點:學生規(guī)則感弱、我行我素,難以產生傾聽意識。在幼小銜接階段,小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小學生活及學習觀念的變遷,活動意識仍停留在幼兒園時期。要改善此類問題,可以從強調傾聽行為入手,以多元化訓練強化學生的傾聽能力;以趣味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傾聽興趣;以反復強調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意識;第二點:學生思維松散,注意力難以集中。要改善此類問題,可以從培養(yǎng)傾聽習慣、調動傾聽情感入手,通過系統(tǒng)性教育讓學生受到良好氛圍的熏陶,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傾聽能力。
在幼小銜接階段為學生培養(yǎng)傾聽能力的意義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第一點: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從幼兒園步入小學階段,其思想觀念還沒有從“玩”的狀態(tài)調整到“學”的狀態(tài),貿然改變教育節(jié)奏,容易使小學生產生畏難、厭學心理,難以適應新環(huán)境,幼小銜接的作用得以凸顯。通過耐心的引導,為學生提供學習觀念過度、適應小學環(huán)境的時間,保護學生的學習情感;第二點: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小學生在新環(huán)境獲得了新的陪伴關系,對在幼兒園階段沒有主動社交意識的小學生來說,建立新關系是一個挑戰(zhàn)。在幼小銜接階段,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適應、嘗試建立新關系,有助于適應校園生活,培養(yǎng)綜合能力;第三點:促進學生自理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學前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教育。其自理能力和傾聽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傾聽能力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必須鍛煉的技能,將直接影響后續(xù)的學習和生活。在幼小銜接時期,集中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可以為未來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在小學語文幼小銜接教學中,設計傾聽專項訓練,是強化學生傾聽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小學初期需要學生培養(yǎng)更為系統(tǒng)、更具效率的學習能力。傾聽能力是多項學習能力中的一環(huán),鍛煉小學生傾聽能力,有助于注意力集中和理解能力的成長,全面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為學生提供系統(tǒng)的傾聽訓練,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基礎學習素養(yǎng)。設計傾聽訓練可以從復述訓練、克己訓練、規(guī)則訓練三方面入手。就復數(shù)訓練來說: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聲繪本故事或貼合學生理解能力的優(yōu)質文本,布置學習任務,請學生在傾聽后用自己的語言將故事復述出來。此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傾聽能力。教師也可以請學生復述短句,讓學生注意復述細節(jié),盡量與原文本相同。此舉有助于學生記憶力和傾聽能力的提升;就克己訓練來說:鍛煉傾聽能力的頭號敵人是注意力的飄散和自制力的缺失。幼小銜接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缺乏規(guī)則感。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克己訓練,請學生在規(guī)范時間內堅持完成一項任務。比如,沉默靜坐、坐姿端正等,請學生有意識地克制自身行為,促進學習能力提升;就規(guī)則訓練來說: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應重視學習規(guī)則、班級規(guī)則、課堂秩序的維護與普及,引導學生產生集體意識,在心中建立規(guī)則感,在班級學習中懂得為他人著想。協(xié)同合作,共同促進班級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我是小學生》教學中,本課教學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學生轉變學習角色,意識到新學習階段的成長需求,從心理上適應新學習環(huán)境。教師想在課堂上圍繞本課內容設計傾聽訓練,以此鍛煉學生的傾聽能力。因此,為學生播放有聲繪本《一年級的小豆丁》,教師播放一段后暫停,請學生舉手回答:“這一段描述了怎樣的故事?”以概括性問題鍛煉學生的復述能力和傾聽能力。學生在此類學習機制中意識到仔細傾聽的重要性,在反復傾聽練習中鞏固自己的傾聽能力。
在小學語文幼小銜接教學中,強調傾聽行為,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意識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幼小銜接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處于發(fā)展初期。幼兒園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方面以趣味活動、興趣導引為主,引導學生在游戲中獲取常識,在活動中鍛煉能力。旨在“以玩促學”。但幼兒園的教育目標與小學階段的教育目標相去甚遠,小學教育旨在為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意識、學習情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為未來更高難度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幼小銜接階段鍛煉學生傾聽能力,應遵循兩個原則:一,興趣導引原則。教學策略應以保護學生學習興趣、營造積極學習氛圍為前提,不可舍本逐末,在建立規(guī)則的同時消耗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小學初期對學習產生負面印象,影響后續(xù)學習發(fā)展;二,遵循課程標準與能力要求。興趣導引不等同于一味放縱。教師應想方設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保護學生學習心態(tài)的同時,達到教育要求,落實學生的傾聽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傾聽意識。教師可以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強調傾聽行為的重要性,向學生闡述傾聽的含義和方法,將傾聽強調落實在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產生大腦思維慣性,在潛移默化中自覺養(yǎng)成有效傾聽能力,緊跟課堂節(jié)奏,掌握學習細節(jié)。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我愛學語文》教學中,本課教學內容為:讓學生掌握與本課相關的重點字詞、對語文學科產生深入認知、培養(yǎng)語文學科愛好,為后續(xù)深度學習做好鋪墊。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意識,在課堂上以重點強調的方式向學生滲透鍛煉傾聽能力的重要性,教師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出課堂問題:“什么是傾聽?”“傾聽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哪些幫助?”學生明確傾聽概念后,教師將學會傾聽這一觀點植入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反復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意識,使學生產生思維慣性,在語文學習情境中有意識地進行正向傾聽行為。
在小學語文幼小銜接教學中,創(chuàng)設趣味教學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傾聽興趣的有效策略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幼小銜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妥善利用興趣武器,以興趣為導引,引導學生調動主觀能動性,自覺服從課堂秩序,完成學習任務。調動學生傾聽興趣可以從創(chuàng)設趣味教學情境、設計趣味課堂游戲、利用信息技術等方法入手。就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說,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通過教室布置、實體教具引入課堂、列舉實例、模擬生活場景等方法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與學生的興趣點構成有效鏈接,為學生傾聽能力的養(yǎng)成提供內在驅動力,用多元化課堂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學習認同感,培養(yǎng)學科愛好。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金木水火土》教學活動中,本課教學內容為:讓學生掌握“一、二、三、上”四個生字,認識兩種筆畫并能流利地朗誦、背誦課文。教師想在課堂上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營造活躍課堂氛圍的教育目的,根據(jù)本課學習主題設計趣味課件《金木水火土》在課件中,將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以圖片、動畫的形式演示出來,向學生講解五種元素的性質和用途,深化學生的理解,通過趣味課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關聯(lián),豐富生活常識,提升學習興趣,輕松達到教育目的。學生受興趣的指引,耐心傾聽教師解說,思維緊跟課堂節(jié)奏,傾聽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在小學語文幼小銜接教學中,為學生建立行為榜樣,是潛移默化地改善學生行為、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之一。榜樣的力量可以喚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向上。學習的前身是模仿。在學習初期,學生會以教師的行為準則為參照,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自身言談舉止,為學生樹立優(yōu)秀的學習榜樣。在培養(yǎng)傾聽習慣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行為。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身作則,調動身體語言、耐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學生長期受教師良好傾聽行為的熏陶,不自覺地改善了自身的錯誤傾聽行為,向好的傾聽習慣邁進。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小小的船》教學中,本課教學內容為一首簡短凝練的兒童詩篇。教學目標為:使學生掌握基礎字詞、熟練朗誦、背誦課文,通過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獲得初步的學習情感體驗。教師想通過本課內容教學,為學生建立行為榜樣,養(yǎng)成學生善于傾聽、樂于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自身傾聽行為,用耐心、積極、溫和的身體語言表達對學生發(fā)言的興趣,用實際行動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傾聽榜樣。學生有走神、好動等不良傾聽行為時,教師可以給予提醒并以自身行為進行對比,促使學生產生思辨性,向榜樣力量看齊。
在小學語文幼小銜接教學中,應用賞識教育,是調動學生傾聽情感的有效策略之一。賞識教育以一種素質化、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能有效保護學生的學習成長天賦、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潛力,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里對學習行為產生積極印象,促進后期高強度學習的推進。應用賞識教育強調正向激勵,但要注意分寸感,賞識教育不等于一味夸贊。在學生出現(xiàn)不正當行為習慣或能力缺失時,教師應把握賞識教育尺度,在維護學生積極情感的基礎上,指明學生的不足。教師應注意斟酌用詞,選擇恰當?shù)恼Z言表達方式,避免虛假表揚、籠統(tǒng)表揚等情況發(fā)生,為學生帶來錯誤的價值導向。教師在傾聽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看作獨立的學習個體,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傾聽能力做出恰當?shù)脑u價,在此基礎上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懷著積極的學習情感向優(yōu)秀傾聽能力邁進。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江南》教學中,本篇是一首清新的江南小詩,旨在讓學生對中國古詩詞產生初步認識,熟練掌握本課新學字詞,背誦課文,通過課堂情景描述,感受江南的美麗風景。教師想在課堂上通過賞識教育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傾聽學習產生積極的學習印象,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學生發(fā)言,細心觀察學生上課狀態(tài),就個別優(yōu)秀范例進行表揚。教師注重表揚的多元化,不以籠統(tǒng)、共性的內容表揚學生,使學生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點,向優(yōu)秀同學看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傾聽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小學語文幼小銜接教學中,開展多元化學習活動是規(guī)范學生傾聽行為的有效策略之一。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可以從課堂活動,班級活動家庭教育活動三方面入手。就課堂活動來說,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注意課堂活動的植入,在課堂上插入小游戲或體驗式活動等,以豐富的活動機制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緊跟教師教學思路,從而規(guī)范學生的傾聽行為。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烏鴉喝水》教學中,本課教學內容為一個膾炙人口的小故事。通過烏鴉喝水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腦、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為了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設計課堂活動“傳話游戲”。教師將一句話通過耳語傳給第一個學生,請學生復述給第二個學生,以此類推,最后一個學生大聲說出這句話,看看與教師所說的話有什么不同。如有不同,請學生按照倒序發(fā)言,說一說自己聽到的內容,比較傾聽內容與復述內容的差距。教師在游戲進行初期可以選擇簡單的詞匯、短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在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傳話活動后,適當提升游戲難度,使學生的傾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應為學生設計傾聽訓練,強調傾聽行為,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建立優(yōu)秀榜樣,利用賞識教育開展多元化傾聽活動,通過豐富的教育內容引領學生幼小銜接,給予學生適應小學生活節(jié)奏的時間,幫助學生規(guī)范傾聽行為,調動傾聽情感,養(yǎng)成傾聽習慣,從興趣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意識。培養(yǎng)傾聽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長期投入、堅持教學,為學生未來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