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燕(陜西省西安經開第一小學 710018)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我國英語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英語課程內容的選取要遵循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原則。英語教材是小學英語課程的核心資源,在有效開發(fā)和利用教材資源的同時,教師也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約,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資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英語繪本具有豐富的語境、地道的語言、細膩的情感、生動的圖片,是教師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輔助資源。如何將英語繪本資源與主教材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是研究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教材是依據國家課程標準統(tǒng)一編寫、審查、使用的教學用書,它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媒介,具備系統(tǒng)化、科學化、合理化等優(yōu)勢。然而,由于各地學情不同,教材的局限性逐漸顯露:教材內容主要以對話和語言知識為導向的短文為主,缺少鮮活生動的閱讀材料,無法提供完整的閱讀體驗,影響學生對語言的整體認知和思維的發(fā)展。對于發(fā)達地區(qū)或語言基礎較高的學生,內容太過簡單,教材中的活動形式和語言單一,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對于落后地區(qū)或語言基礎較弱的學生,純英語的課本讓他們難以適應,產生挫敗感,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另外,教材在情感教育滲透和價值觀引領方面較為隱性,對學生品性的塑造作用有限。
教師提供有利于學生觀察、模仿、嘗試、體驗真實語言的語境,能夠促進英語學習的真實性和交際性,提升教學效率。近年來,很多教師將英語繪本引入英語教學中,圍繞英語繪本在教學中的應用、英語繪本的教學現狀及對策、英語繪本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的研究層出不窮。繪本源于17世紀歐洲,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流行。在亞洲,繪本最早興起于日韓。70年代開始,我國臺灣、香港地區(qū)繪本閱讀逐步流行,對繪本閱讀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袄L本”一詞源于日本,英文名為picture book,指文字和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是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在英語繪本中,生動的繪畫和地道的英語文字相互交織,相輔相成,共同演繹完整的故事。相較于教材,其選材豐富、情景生動、文化多元,能豐富學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其思維,浸潤其心靈。目前,國內英語繪本資源豐富,風格各異,其難易度、主題、情感價值觀也各不相同?!墩n程標準》明確提出,在開發(fā)與利用英語課程資源的過程中,要嚴把意識形態(tài)關,注意教學資源的育人導向。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國家統(tǒng)一編訂的系統(tǒng)性、基礎性的主教材作為核心教學內容,輔之以豐富有趣的英語繪本教學。將英語繪本與主教材教學有機融合,使學生能在完整的語言情景中習得語言,同時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其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豐盈學生的情感體驗,引領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切實落實學科樹人的目標。
根據小學英語教學實際,繪本與主教材的融合在形式上可分為內嵌式融合與外掛式融合;在內容上可分為同主題融合、同語言融合、同認知融合。
內嵌式融合指在同一節(jié)課中,教師在教授主教材的同時也教授英語繪本的融合方式。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內嵌式繪本的選取通常側重于內容簡潔、重點突出的繪本。通常可采取課前繪本導入、課中主題拓展、課后語言鞏固拓展等方式。
外掛式融合一般指在學完主教材課程后,單獨用一整節(jié)課進行繪本教學的融合方式。一般可選取故事性比較強、情節(jié)曲折、難度略高的繪本,主要以教材相關知識的鞏固拓展為主。例如,在學習完PEP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How tall are you后,可利用整節(jié)課對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四級下The New King進行單元知識綜合鞏固和拓展。該繪本內容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非洲草原之王獅子說明自己的問題,提出競選新國王的活動;第二部分,四只動物根據自身和競爭對手的特點分別用“比較級”句型結構“I am older/wiser/faster...than...I should be the new king.”講述自己的特性與能力,并展開激烈爭辯,把本單元所學英語比較級知識點和具體情境自然結合起來;第三部分是本書的情感價值觀點睛之筆,引導學生發(fā)現他人優(yōu)點,明白聆聽和觀察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梳理故事情節(jié),同時設置細節(jié)性問題和探究性活動,使得學生在自主閱讀與小組合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同主題融合主要在主教材教學內容與繪本主題一致的基礎上進行,既豐富了主教材語境,又豐盈了其情感和思維深度。例如,在教授PEP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e love animals時,可引入繪本Good Night,Gorilla。其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圖片使得學生能認識更多動物,在詼諧有趣的繪本故事中感受管理員對動物的關愛及動物之間相處融洽的氛圍,從而培養(yǎng)學生關愛動物的意識。
同語言融合在教材教學內容和繪本文本語言結構具有一致性的前提下進行,包括句型或詞匯的一致。例如,在教授PEP英語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At the Zoo時,可引入繪本Dear Zoo,使學生在完整的語境中感知對不同動物外貌或性情的描述,在鞏固教材基礎語言的基礎上拓展延伸,提升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同認知融合主要指繪本在故事情境、語言難度等方面與學生現有語言認知水平相符,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閱讀興趣為主。例如,低年級學生初學英語,認知方式多以具象思維為主,語言基礎較為薄弱,可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生活、語言文字和故事情節(jié)簡單、趣味性比較強的繪本;中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得到發(fā)展,對生活的體驗和世界的認識也更加豐富,可選取科普類、偵探類、語言文字和故事情節(jié)略微復雜的繪本。
主教材與英語繪本的融合教學在發(fā)揮主教材基礎、系統(tǒng)作用的同時,兼顧對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彌補了主教材教學的不足,也保證了我國小學外語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然而,目前只有部分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校開展了英語主教材與繪本融合的教學,如何推動這一教學模式在更廣泛的區(qū)域開展,提升我國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仍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