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海波
我從小就性格偏內(nèi)向,心思縝密,愛獨自看小人書、玩黃沙、彈玻璃球,老師評價我“不太合群,有點自由主義?!逼鋵?,我也樂意交友,并不排斥集體,只是天生好靜,既然被人認為孤僻,我只能隱忍個性,“改過自新”,成為大家接受喜歡的模樣。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F(xiàn)在的我,人到中年,生活安定,由于職業(yè)特性要與各種人打交道,但工作8小時之外,就不愿再喧鬧、多說話,獨處的種子又開始在內(nèi)心生根發(fā)芽,破土而出。一人、一室、一天地,我可以冷靜下來思考工作的得失,以利于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發(fā)展好事業(yè);可以舒服地窩在沙發(fā)里,閉上眼睛聽書、聽音樂,緩解壓力,獨自療傷,也許能美滋滋地小睡一會兒;可以煮一壺香醇的紅茶,獨坐桌前,看書或追劇,足不出戶,即能換一種生活場景,與故事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當(dāng)然,亦可一個人外出散步、游泳、看電影等,沒有任何瞻前顧后,也無須呼朋喚友。
如今,不只我一個人喜歡獨來獨往,無論在游泳館、餐廳、電影院,還是在旅行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獨行客的身影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他們不打擾別人,也不拘束自己,一切順其自然,有緣就聚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飯,無緣則自得其樂,獨享一份寧靜和閑適。我有個熱愛徒步的朋友,每年都要去國外,為了避免選擇性困難,他會盲眼向世界地圖上扔飛鏢,扔到哪個國家,就毫不猶豫地打點行裝,獨自去該國旅行。他錄制的主題旅游視頻在網(wǎng)上的點擊率頗高,收獲的點贊和財富又成為他去下一個目的地的動力。
目前,我國超7 700萬成年人處于獨居狀態(tài),其中青年人是主力軍。與長輩相比,年輕一代是自由的一代,也是孤獨的一代。正因為孤獨感在年輕人的生活中日益凸顯,才會有更多人學(xué)會了與孤獨共處,如周末不上班,獨自在家看看書和視頻,吃吃零食,自給自足,生活十分愜意。獨居已漸漸成為一股不容小覷、后勁十足的現(xiàn)代生活潮流。
其實無論獨處還是獨居,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不是要脫離社會進入虛幻的世界,而是要保持一種“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人生狀態(tài)。古往今來,獨處的人從不空虛、寂寞,他們在個人的自由生活里與自己對話,慢慢醞釀情感,捕捉靈感,發(fā)現(xiàn)靜美,升華心靈,并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璀璨奪目、豐富多彩的文化瑰寶。因此,現(xiàn)在我也更有自信和底氣,回歸本真,坦然淡定地跟同事、朋友們,分享我獨處的種種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