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在很多歷史類的影視劇中,我們總看到公主、長公主、格格的身影,但她們好像并不都是皇帝的女兒,這是為什么?前兩年大火的《知否!知否!總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里面還出現(xiàn)了翁主、縣主,她們又是誰?
答:公主這一稱謂最早來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春秋公羊傳》,在不同的時期代表著不一樣的意義。在周朝,周天子的女兒稱為王姬,諸侯的女兒稱為公主。
西漢時期,公主成為皇帝女兒的專稱,諸侯的女兒稱為翁主,而公主之中地位尊崇者還可以被封為長公主,這也是漢朝時期帝女所能得到的最高地位。
到了隋唐時期,公主的稱號已經(jīng)確定下來。先皇帝的姐妹稱為大長公主,皇帝的姐妹稱為長公主,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太子的女兒稱為郡主,親王的女兒稱為縣主,郡王的女兒稱為鄉(xiāng)主,宗室的女兒封亭主。
北宋時期,公主的稱呼和唐代的相同。只是宋徽宗聽從太師蔡京的建議,恢復(fù)周朝古稱,將帝女稱為帝姬,如柔福帝姬。
明朝時期,皇帝的姑母稱大長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女兒稱公主,親王的女兒稱郡主,郡王的女兒稱縣主。
后金時期,稱呼比較混亂,皇帝的女兒和王爺?shù)呐畠憾挤Q為格格,格格是滿語“小姐”的意思,是一種尊稱。直到清太宗崇德元年,皇太極才仿照大明的制度,將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王爺?shù)呐畠悍Q為格格。而格格也分了五個等級,格格的稱號一直使用到清朝滅亡。
問 為什么我們總是稱房子的主人為“房東”?
答:房東指的是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是房客對房子主人的稱呼。
我國古代,以東為上,為主。究其原因,在《禮記》中的《曲禮篇》有過這樣的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fù)就西階”,這句話講的是主客之間禮儀的規(guī)定,從中可以看出“東”代表的是主人。我們常說的“做東”“東道主”等都包含這類意思。在我國古代的建筑中,南向的房屋稱為主屋,主屋兩側(cè)有東廂房和西廂房。一般家中長者或者最具權(quán)威的人才住在東廂房,家中的晚輩都不能居住,就更不用說留客了。皇宮之中,皇后住在東宮,眾位妃嬪住在西宮,尊卑次序一目了然。按照我國皇城的建造規(guī)制,左祖右社,太廟建在皇宮的東側(cè),代表者尊崇的地位。所以,人們用房東稱呼住在東房的人,也就是房子的主人。
問 為什么結(jié)婚以后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之間稱對方為“親家”?
答:“親家”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在《新唐書·蕭嵩傳》中記載道:“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謁,帝(玄宗)呼為親家?!边@一稱呼最早只是存在于皇親國戚之間,民間并沒有這樣的稱呼。由于和皇帝是親家,所以蕭嵩自稱為“唐朝左仆射,天子親家翁”。
到了五代時期,親家翁的說法開始流行并成為一種敬稱。關(guān)于親家翁還有一個典故,在五代的后晉時期,劉峋和馮道同為宰相,并且他們還是親家。后來馮道被罷官,一個叫李愚的人接替他成為了宰相。這個李愚十分瞧不起馮道的人品,于是他上任之后,每每發(fā)現(xiàn)以前政事上的過錯,就當(dāng)著劉峋的面諷刺地說:“這是你親家翁干的。”
后來,親家這個稱呼在民間也流行起來,為普通百姓所使用。
問 為什么姐妹的丈夫互稱“連襟”?
答:連襟這個詞最早見于唐朝,早期的意思是比喻彼此知心。相傳唐代詩人杜甫晚年寓居川東,認(rèn)識了一位當(dāng)?shù)氐睦钚绽项^,細(xì)論起來,兩人還是遠(yuǎn)房親戚。兩個人非常投緣,常在一起把酒言歡,三天兩頭通書信。后來杜甫要出峽東下湖湘,臨別時寫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別》,回憶了兩人這段時間的深厚友誼,其中有幾句是:“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笨梢姡@里的連襟還是指代兩人的關(guān)系密切。
直到北宋年間,連襟才用來形容姐妹丈夫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馬永卿在其所著的《懶算子》中記載道,江北人呼友婿為“連袂”,也呼“連襟”?!度蔟S隨筆》的作者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府做幕僚,一直郁郁不得志。洪邁的妻子有個姐夫任江淮節(jié)度使,聽到這個事情后,就修書一封,將洪邁的堂兄薦至京城任職。這位堂兄十分感激,便拜托洪邁寫了一份謝啟,其中有“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云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的句子。這里的“襟袂相連”,就用來形容姐妹丈夫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了。自宋以后,姐妹丈夫之間便稱為“連襟”。
問 我們經(jīng)常聽人說“二八少女”,“二八”是指二十八歲嗎?形容女孩的年紀(jì)到底應(yīng)該怎樣稱呼?還有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花甲”“古稀”又是指哪個年齡段的人?
答:“二八”當(dāng)然不是二十八歲,一般我們會認(rèn)為它指的是十六歲。其實,按照古代年齡的計算方法來看,“二八”指的應(yīng)該是十四或十五歲。在古代女孩十二歲往往被稱為“金釵之年”,十三歲被稱為“豆蔻年華”,十五歲稱為“及笄之年”,十六歲也稱為“碧玉年華”,二十歲稱為“桃李年華”,二十四歲稱“花信年華”。
在古代用“孩提、總角、垂髫”等指代童年,六十歲的老人稱“花甲”,七十歲的老人稱為“古稀”,八九十歲的老人稱為“耄耋”,一百歲的老人稱為“期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