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紫崗 建甌市農業(yè)農村局 福建建甌 353100
羊衣原體病是由衣原體引起羊(豬、牛等也可感染)的一種慢性傳染病,臨床表現發(fā)熱、流產、死胎、產弱仔、 眼結膜炎以及羔羊關節(jié)腫大等主要癥狀。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 病原為鸚鵡熱衣原體,屬衣原體科衣原體屬,呈球狀,有細胞壁,系專性細胞內寄生, 能在雞胚和易感的脊椎動物細胞內生長繁殖。 發(fā)病無明顯的季節(jié)性, 懷孕母羊常呈地方流行性流產,羔羊表現關節(jié)炎和結膜炎,多見夏秋季節(jié)。過分密集飼養(yǎng)、運輸應激、營養(yǎng)不良、氣候轉變等不良應激因素可促使該病發(fā)生和病情發(fā)展。 2021 年9 月, 我市某山羊場發(fā)生較多孕羊流產和羔羊關節(jié)腫大,經檢查確診為山羊衣原體病。 現報道如下。
2021 年9 月, 我市某山羊場飼養(yǎng)160 多只山羊, 其中懷孕母羊53 只中有11 只出現流產; 羔羊62 只中有15 只關節(jié)腫大, 走路不穩(wěn), 常離群,而43 只中大羊及2 只公羊沒有明顯癥狀。 應養(yǎng)殖戶邀請,筆者前往該羊場進行診治。 據了解,該羊場已免疫山羊痘、小反芻獸疫、口蹄疫、三聯四防以及胸膜肺炎等疫苗,以放牧為主,懷孕母羊及幼羊在晚上有給予適當補充精飼料,近期也沒有外調或引進種羊。
羊群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母羊流產和羔羊關節(jié)腫大。懷孕母羊有11 只流產,胎衣呈棕黃色,胎兒水腫,流產多發(fā)生在妊娠的最后一個月,流產母羊的胎衣滯留、外陰常排出膿性分泌物,個別母羊還因體溫升高導致采食減少、精神萎頓、步態(tài)不穩(wěn)。 羔羊表現體溫升高到41~42 ℃,食欲減少,離群,肌肉運動僵硬,并有疼痛表現,一肢或四肢跛行、關節(jié)腫大、觸之有疼痛感,隨著病情發(fā)展,患羊弓背而立,有的長期側臥, 眼睛發(fā)紅, 結膜發(fā)炎, 個別出現角膜渾濁變白。
取流產母羊的5 份血清及流產胎兒送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禽疾病診療中心檢查。
3.1 血清學檢查 5 份流產母羊的血清分別采用間接血凝(HI)試驗測定衣原體抗體、琥紅平板凝集試驗測定布病抗體, 結果5 份血樣中有3 份衣原體抗體陽性,而布病抗體均為陰性。
3.2 病原學檢查 取流產胎兒的肝臟、脾臟及胎衣采用衣原體引物進行PCR 檢測,結果核酸為陽性。根據該病的發(fā)病情況、 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確診為羊衣原體病。
4.1 消毒 對流產胎兒、 胎衣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對受污染的物品用0.05%癸甲溴銨溶液每天消毒1 次, 對羊舍及周圍環(huán)境每3 d 用過硫酸氫鉀按1∶500 消毒1 次。
4.2 治療 對整群羊只肌肉注射鹽酸多西環(huán)素注射液(四川恒通動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每千克體重0.2 mL),每天1 次,連用2 d。 對個別外陰流膿、發(fā)熱不吃的母羊還肌注鹽酸林可霉素(江蘇恒豐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每千克體重0.17 mL)、頭孢噻呋鈉(江西創(chuàng)導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每千克體重10 mg),每天1 次,連用3 d。 對個別關節(jié)腫大羔羊肌注頭孢噻呋鈉 (每千克體重10 mg)、安痛定(上海騎驃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每千克體重0.2 mL)、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揭陽市龍陽動物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每千克體重0.05 mL),每天1 次,連用3 d。 對個別伴有結膜炎的患羊每天用環(huán)丙沙星眼藥水進行局部消炎,連用5~7 d。
4.3 疫苗防控 對繁殖用的母羊及公羊采用羊衣原體病滅活疫苗進行免疫, 每只羊皮下注射3 mL,每年1 次。
經采取上述措施處理后,羊群于20 d 后恢復正常, 不再出現流產、 關節(jié)炎及眼結膜炎癥狀表現的羊只。
5.1 鑒別診斷 在臨床上母羊出現流產癥狀的病因比較多,除衣原體病外,還有布病、小反芻獸疫、營養(yǎng)缺乏等。母羊布病除了流產癥狀外,沒有眼炎和關節(jié)炎表現。 小反芻獸疫患羊會表現頑固性腹瀉和鼻腔流膿性分泌物,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傳染性很強,剖檢可見胃腸漿膜有明顯出血點(斑)。營養(yǎng)缺乏主要是由多種寄生蟲導致, 共同的癥狀是眼結膜蒼白、軟腳無力等,此外,不同種類的寄生蟲還有相應不同的癥狀(如肝片吸蟲可引起腹瀉、肝臟硬化、腹水增多病癥; 前后盤吸蟲可導致羊只不同程度消瘦等)。
5.2 公共衛(wèi)生問題 羊衣原體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多種動物及人類都會感染發(fā)病,表現癥狀略有不同。 人類主要導致衣原體眼炎和類似流感癥狀;鳥類也是以衣原體眼炎為主;豬主要表現懷孕母豬流產、流產胎兒皮膚出血明顯,患豬有眼炎癥狀;牛主要表現懷孕母牛無先兆流產, 公牛有睪丸炎表現。 在制定防治措施時,首先要加強公共衛(wèi)生管理,做好流產胎兒的無害化處理和場所消毒工作, 獸醫(yī)及飼養(yǎng)員要戴手套,做好個人防護,定期檢疫;其次做好肉、乳產品質量把控,通過高溫、煮沸等消滅病原體。
5.3 養(yǎng)殖場防控 衣原體病是一種條件性疾病。 在日常生產中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 消除一切可能降低動物抵抗力的各種應激因素(如運輸、注射、不良天氣等),降低飼養(yǎng)密度,集約化養(yǎng)殖場提倡分群飼養(yǎng),防止老幼動物接觸傳染, 新引進的動物要經檢疫及隔離飼養(yǎng),養(yǎng)殖場要徹底消滅鼠類、蚊蠅等,防止傳播媒介間接傳染。除用鹽酸多西環(huán)素治療外,還可以用土霉素、金霉素等藥物。 不同的并發(fā)癥,還要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案。治療時要注意規(guī)范和科學用藥,注意各種藥物的配伍禁忌和休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