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乾隆《柳州府志》對柳宗元的敘述

      2022-11-21 22:30:50莫山洪
      廣西地方志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風(fēng)物柳宗元柳州

      莫山洪

      (南寧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廣西 南寧 530299)

      乾隆年間刊刻的《柳州府志》,編修人為王錦。王錦字綱齋,順天府析津(今北京市大興區(qū))人,乾隆間進(jìn)士,翰林院編修,時任右江分巡道,駐柳州。本志規(guī)模頗為宏大,包括星野、地輿、沿革、山川、驛站、溝洫、田賦、積貯、鹽法、戶口、風(fēng)俗、物產(chǎn)、城池、廨署、學(xué)校、壇廟、古跡、兵制、秩官、選舉、名宦、鄉(xiāng)賢、忠孝、節(jié)烈、遷謫、隱逸、瑤壯、藝文、紀(jì)事、雜志等內(nèi)容,涉及柳城、融縣、象州、羅城、來賓、雒容等州縣。全書四十卷,其中有多處提及柳宗元或與柳宗元有關(guān),體現(xiàn)了柳宗元在柳州地方的巨大影響力。

      一、有關(guān)柳宗元對柳州貢獻(xiàn)的記述

      柳宗元在柳州擔(dān)任刺史的四年時間里,為地方建設(shè)做出了突出貢獻(xiàn)?!读莞尽肪矶摹懊隆标P(guān)于柳宗元有如下記載:

      柳宗元字子厚,河?xùn)|人。元和十年由永州司馬移為柳州刺史。時劉禹錫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禹錫有老母在,若不偕行,便為母子永訣?!庇粤撞?。會裴度亦為禹錫請,乃改連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質(zhì)錢,過期則沒為奴婢。宗元設(shè)方計,悉贖之。尤貧者,令傭書,視直足相當(dāng),還其質(zhì)。已沒者,出己錢助贖。江嶺間為進(jìn)士者,走數(shù)千里從宗元游。經(jīng)指授者,為文辭皆有法。元和十四年卒于官。子幼,觀察使裴行立營護(hù)其喪,妻子得還。[1]201

      這里提到柳宗元被貶謫到柳州后的幾件事情,一是“以柳易播”,表現(xiàn)其對朋友的關(guān)心;二是釋放奴婢,表現(xiàn)其對百姓的關(guān)愛;三是指導(dǎo)后學(xué),表現(xiàn)其對學(xué)子的提攜;四是死后靠朋友裴行立幫忙,靈柩及妻兒得以回到長安,表現(xiàn)其為官清廉。

      柳宗元在柳州多有貢獻(xiàn),其為民辦事,可謂嘔心瀝血。關(guān)于他釋放奴婢、修文廟、復(fù)大云寺、打井種柑、指導(dǎo)后學(xué)等,歷來多有記述,在《柳州府志》中也有一些敘述。卷四十“雜志”中有一則關(guān)于柳宗元在柳州時期為政的故事,一些資料及柳宗元自己的文章中雖有記述,但不是很引人關(guān)注:

      柳宗元為柳州刺史,民莫誠救叔兄莫蕩,以竹刺莫果右臂,經(jīng)十二日身死。其莫誠禁在龍城縣,準(zhǔn)以他物毆傷。十二日辜內(nèi)死者,各以殺人論。宗元《上桂管觀察府狀》:“右奉牒準(zhǔn)律文處分者,竊以莫誠赴急而動,事出一時,解難為心,豈思他物。叔兄有急難之戚,中臂非必死之瘡。不幸致殂,揣非本意。按文固當(dāng)恭守,撫事似可哀矜。斷手方追于深衷,周身不遑于遠(yuǎn)慮。律宜無赦,使司明至當(dāng)之心;情或未安,守吏切惟輕之愿。伏乞俯賜興哀,特從屈法,去全微命,以慰遠(yuǎn)黎。”[1]403-404

      此段文字?jǐn)⑹龅氖橇谠獙Ξ?dāng)?shù)匕傩漳\救叔兄誤殺他人一事的處理意見。按照唐代法律,犯人用器物毆傷他人且傷者在養(yǎng)傷期間死亡的,應(yīng)以殺人罪論處。據(jù)此,則莫誠當(dāng)判死刑。柳宗元在《上桂管觀察府狀》中希望能夠開脫莫誠的死罪,其理由是“叔兄有急難之戚,中臂非必死之瘡”,從情理上考慮,莫誠是“救叔兄”,情有可原,從法理上說,“中臂”不是致命之傷,法有可循。柳宗元提出的這些理由,根本上還是從儒家的倫理觀念出發(fā),考慮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力圖維持儒家的倫理秩序。從柳州地方文化建設(shè)的角度考慮,柳州地處南方,遠(yuǎn)離中原,傳播儒家思想、建立儒家倫理道德秩序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正因為如此,《柳州府志》在“雜志”中詳細(xì)收錄了柳宗元的這篇狀文,也表明編纂者希望以儒家倫理道德建設(shè)柳州,推動柳州文化教育的發(fā)展。

      雖然唐代柳宗元已經(jīng)為柳州的建設(shè)做出了很大貢獻(xiàn),對于推動柳州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柳州畢竟地處嶺南,遠(yuǎn)離中原,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所以在唐宋時期多為貶官流放之地,即使到了清代,也還是一個比較落后的地區(qū)。因此,從建設(shè)柳州出發(fā),從宣傳儒家思想出發(fā),《柳州府志》的編纂者特意將柳宗元對莫誠一案所寫的狀文收錄,突出其中的儒家教化思想,也使方志的編纂更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

      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績頗多,很多史料和文章都有記述,大都為人們所熟悉,因而在《柳州府志》中,編纂者也就沒有再對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的很多政績做具體描述,而是點(diǎn)到為止。這并不是編纂者不熟悉,而是在寫法上的一種處理方式。對于大家熟悉的事情不必作過多的描述,而是騰出篇幅來記述更為重要的內(nèi)容,這也是編纂者對《柳州府志》中涉及柳宗元的很多地方均一筆帶過的原因。

      二、有關(guān)柳宗元榜樣作用的記述

      柳宗元于唐憲宗元和十年至元和十四年(815—819)擔(dān)任柳州刺史,卒于任上,因其在柳州頗有政聲,后人稱其為“柳柳州”。歷代到柳州為官的知識分子,大多對柳宗元懷有深厚的敬仰之情,并將其視為學(xué)習(xí)的楷模。乾隆《柳州府志》的編纂者也充分表達(dá)了其對于柳宗元的敬仰之情。參與編纂《柳州府志》的人員眾多,除了主持編修者右江分巡道王錦,還有柳州知府劉組曾、馬平知縣舒啟、雒容知縣楊企曾、柳城知縣倪憲、羅城知縣胡位鑄等人,其中劉組曾在扶風(fēng)等地做過官,對柳宗元頗為了解。他在所作《柳州府志》序言中提到:

      余前守扶風(fēng)時,嘗巡封域,至郿邑,登太白山,讀柳侯《禱雨碑記》,以為侯雖廟祀柳州,而世居河?xùn)|,固吾鄉(xiāng)前哲令德人也,向往久之。……余以菲才,承乏夙夜。自惟所守者,猶是柳侯之土也;所涖者,猶是柳侯之官也。俯仰前徽,流風(fēng)未替。竊思上繼柳侯之治于萬一,而才識短淺,終虞有志未逮,愧彌甚耳。[1]3

      劉組曾是山西臨汾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任柳州知府,與柳宗元算是山西老鄉(xiāng)。雖然柳宗元從沒到過河?xùn)|,但畢竟河?xùn)|是柳氏郡望,因此人們稱其為“柳河?xùn)|”“河?xùn)|先生”。劉組曾之所以對同鄉(xiāng)先賢柳宗元有“向往久之”的感慨,一方面,因為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影響巨大,有這樣的鄉(xiāng)賢,肯定會有榮耀之感。另一方面,劉組曾時為柳州知府,官職與唐代柳宗元擔(dān)任的柳州刺史相似。在同一個地方做官,又是同鄉(xiāng),那份感情自然難以名狀。

      主持全書編纂工作的王錦雖然在其所作《柳州府志》序言中沒有提到柳宗元,但是《柳州府志》卷三十六“藝文”中卻收錄有其《重建柳劉二公合祠碑記》,表達(dá)了王錦對柳宗元的敬仰之情,其中寫道:

      嗚呼!論者謂二公合祠非古,而不知賢良與文惠同道。昔文惠當(dāng)憲宗時宰相忌其才高而遷謫于此,賢良當(dāng)文宗時宦監(jiān)嫉其忠直而放逐于此,其棄于時,一也;文惠為政,動以禮法,故能去鬼息殺,而趨于仁愛,賢良不卑小官,不怨遺佚,故能巡行勸課于烈日之下,墜馬捐軀而不悔,其有功于民,一也;及其卒也,一則預(yù)知死期,羅池是館,一則誠能動物,蟲鳥啣哀,赫赫厥靈,邦人永賴,豈非其道同,其祠宜無不同者哉。記曰:法施于民則祀之,柳侯有焉;以死勤事則祀之,劉公有焉。[1]353

      王錦敘述了將柳宗元與劉蕡合祠的原因,一則因為柳宗元和劉蕡都被排擠,遭遇相同,因而表示同情;二則因為柳宗元和劉蕡均有功于民而祭祀之。王錦認(rèn)為,對于這兩位先賢,后人應(yīng)當(dāng)紀(jì)念他們。雖然所論包括柳宗元和劉蕡,但仍可看出其對柳宗元的推崇。王錦是主持編纂《柳州府志》的官員,時任右江分巡道,將其文章收入府志,當(dāng)然與其身份有關(guān)。而收入的文章恰恰又是與柳宗元相關(guān)的,足以看出其對柳宗元的重視。

      編纂地方志,一般都是由外來的官員主持,具體的撰寫工作則可能是當(dāng)?shù)氐奈娜?。外來官員身份特殊,到來前后必然會對地方的先賢有所了解,才能在治理地方中獲得地方士子及百姓的擁護(hù)。柳宗元是柳州歷史上最為出色的官員,他在柳州擔(dān)任刺史四年,為柳州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作為柳州刺史,他為官清廉,為人稱道。他還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著名的文學(xu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做文章雄深雅健,被視為古文的典范之作。因此到柳州做官的后世文人,都會了解柳宗元。在編纂《柳州府志》的時候,自然不可避免會記載柳宗元。加上劉組曾又是河?xùn)|人,在序言中極力推崇先輩,也就在情理之中。當(dāng)然,他也是以柳宗元為楷模的。劉組曾不僅在《柳州府志》中推崇柳宗元,在《馬平縣志》的序言中也極力贊美柳宗元:“自有唐柳子厚開此邦之文教,代有偉人。”[2]贊美唐代柳宗元開啟柳州文教之后,“代有偉人”,足見柳宗元的榜樣作用。

      不僅如此,后來出版的與柳州相關(guān)的縣志,名人序言中也都或多或少表達(dá)出對柳宗元的敬仰之情。如夏威為《雒容縣志》所作序言稱:“雒容毗連柳州,柳州昔為柳侯駐節(jié)地,流風(fēng)善政,在在足資觀感。”[3]黎庶從《柳城縣志序》也稱:“徘徊八龍江畔,謁柳侯祠,幸文惠侯教化未湮。”[4]他們都提到柳宗元,把當(dāng)?shù)匚慕痰陌l(fā)展都視為柳宗元的功勞,可以看出柳宗元在當(dāng)?shù)匚娜耸孔有哪恐械陌駱幼饔谩?/p>

      三、援引柳宗元關(guān)于柳州山川風(fēng)物的記述

      柳宗元是山水游記的大家,其在永州期間曾寫下著名的“永州八記”,對于山川風(fēng)物的記述,柳宗元可謂得心應(yīng)手。從方志的編撰來看,地方山川風(fēng)物無疑是其主要內(nèi)容?!读莞尽吩谟浭鼍硟?nèi)山川風(fēng)物時,不少地方都提到柳宗元。

      一類是柳宗元詩文中記述的山川風(fēng)物。這類山川風(fēng)物大多在柳州境內(nèi),柳宗元在擔(dān)任柳州刺史期間所寫的詩文,提到了這些山川風(fēng)物:

      鵝山在城西二里,隔江十里,水自半嶺噴出,流小河入大江,遠(yuǎn)望如雙鵝飛舞。又名深峨山。唐柳宗元有詩。(卷四)

      奕貴雙山在城北二十里,即柳子厚記中所稱背石山也。(卷四)

      柳郡城垣,素稱雄壯,若柳子厚詩云“城上高樓接大荒”是矣。(卷十三)

      東亭在城東南,唐守柳宗元建并記。(卷十八)

      柳語稱瘴鄉(xiāng),無柳。柳子厚任柳時曾種之,有“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之句,今江邊砍伐殆盡,而陂池水榭間有存者。(卷十二)

      鶯即黃鸝,柳子厚有聞黃鸝詩。(卷十二)

      蜮短狐似鱉,三足,以氣殺人,柳子厚云“射工”。(卷十二)

      白術(shù),柳子厚《種術(shù)》詩云:守閑事服餌,采術(shù)東山阿。(卷十二)

      大葉榕,在水南上寨,葉生則暖,葉落則寒。唐柳子厚有“榕葉滿庭鶯亂啼”之句。明末為兵所伐。(卷十七)

      以上的山川風(fēng)物,涉及地理、物產(chǎn)等方面,與之相對應(yīng)的柳宗元詩文有《登柳州峨山》《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登柳州城樓寄彰汀封連四州》《柳州東亭記》《種柳戲題》《嶺南江行》《種術(shù)》《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等。為了行文方便,這里僅僅提到柳宗元詩文涉及上述風(fēng)物,因為在“藝文”部分,編撰者收錄了柳宗元的大量詩文。

      另一類是柳宗元詩文或者有記述,或者與柳宗元生前身后相關(guān)的事。比如:

      柳城……城外則有柳侯祠,相傳子厚所書龍城柳故跡,實(shí)肇于此。(卷二)

      柳州府學(xué)創(chuàng)自唐初,元和間刺史柳宗元重修,有記。(卷十五)

      柳江書院在城東,即柳侯祠也。(卷十六)

      柳侯祠在城東,舊名羅池廟,祀唐刺史柳宗元,有昌黎韓愈碑記。(卷十七)

      大云寺在城南仙弈山下,唐刺史柳宗元復(fù)建,今圯。(卷十七)

      雷塘廟在城南雷山,兩崖出泉,曰雷水,柳宗元嘗于此禱雨。(卷十七)

      柑子堂在府城西,唐柳宗元在城西手植黃柑,作詩刻石。(卷十八)

      羅池亭在羅池上,宋守朱軌建石刻柳宗元像,后碑遭毀斷。(卷十八)

      斷碑在柳侯祠內(nèi),唐韓昌黎詩,宋蘇子瞻大書,刻石遺柳民,歌以祀侯者,俗稱韓詩蘇字柳侯碑是也。(卷十八)

      柳侯手書龍城柳一碑,橫尺余,高六寸,亦在祠內(nèi)。(卷十八)

      乾明寺碑,唐柳子厚來刺是邦,建寺立碑。今廢。(卷十八)

      柳侯遺碑,在夫子廟,蓋子厚親筆,久仆無聞。(卷十八)

      錦秋亭,唐柳子厚建,在府署內(nèi),久廢。(卷十八)

      這類山川風(fēng)物大多為與柳宗元相關(guān)的碑、廟、祠、學(xué)校等,有些是柳宗元曾經(jīng)在這里做過事的,如雷塘;有些是當(dāng)年柳宗元曾經(jīng)修復(fù)的,如大云寺;有些是柳宗元當(dāng)年修建后來又損毀的,如錦秋亭、乾明寺碑等。更多的則是與柳侯祠相關(guān)的學(xué)堂、書院、碑刻等。這些遺跡的存在,顯示出柳宗元作為柳州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意義不容忽視。

      《柳州府志》中的這些山川風(fēng)物多以柳宗元記述為主,或用其詩文句子,或提及其曾做某事,因為柳宗元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記錄柳州山川風(fēng)物的文人。在柳宗元之前,柳州雖早已建城,但是除了史書上偶爾的一些記載,并沒有留下什么有價值的東西。柳宗元到柳州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寫下100多篇詩文,其中涉及很多與柳州相關(guān)的山川風(fēng)物,這為人們認(rèn)識柳州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后世修志,必然要從他這里尋找相關(guān)的文獻(xiàn)。王錦等人編撰乾隆《柳州府志》時,對唐代柳州的敘述和記錄,主要以柳宗元詩文為參考。從這個意義上說,柳宗元可謂第一個發(fā)現(xiàn)柳州山川風(fēng)物之美的文人,也是第一個將柳州推向世界的文人。

      四、《府志》對柳宗元詩文及相關(guān)文字的大量收錄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其詩文俱佳,詩歌與韋應(yīng)物齊名,稱“韋柳”,又與劉禹錫為好朋友,稱“劉柳”;散文上位列“唐宋八大家”,與韓愈齊名,稱“韓柳”。對于與柳州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這位偉大文學(xué)家,《柳州府志》卷三十一這樣記載道:

      柳郡文苑,除制誥外,斷推柳河?xùn)|為最。其修文廟也,謂學(xué)者道堯舜孔子如取諸左右。其復(fù)大云寺也,欲人去鬼息殺,務(wù)趣仁愛。而昌黎記羅池廟碑,亦稱柳侯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何一非言裹于道者?[1]254

      將柳宗元視為柳郡文苑中最為杰出者,所見甚當(dāng)。無論是從作家名氣和作品質(zhì)量,還是后世的推崇來看,柳宗元都無愧為“柳郡文苑”第一人。正因如此,乾隆《柳州府志》“藝文”部分收錄了柳宗元的大量詩文。

      《柳州府志》“藝文”部分收錄柳宗元詩文共計35篇,其中文有《柳州刺史謝上表》《柳州上任謝表》《賀破東平表》《謝賜端午綾帛衣服表》《井銘》《為裴中丞伐黃賊轉(zhuǎn)牒》《雷塘禱雨文》《祭井文》《柳州新修文宣王廟碑記》《柳州東亭記》《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柳州復(fù)大云寺記》共12篇,詩歌有《南中榮橘柚》《種術(shù)》《種白蘘荷》《寄韋珩》《答劉連州邦字》《種柳戲題》《嶺南江行》《南省轉(zhuǎn)牒欲具江國令盡通風(fēng)俗故事》《登柳州城樓寄彰汀封連四州》《柳州寄丈人周韶州》《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柳州峒氓》《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見寄》《峨山》《柳州署中作》《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柳州寄京中親故》《種木檞花》《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浩初上人見貽絕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雨中贈仙人山賈山人》《銅魚使赴都寄親友》共23篇。這些詩文有些是柳宗元在柳州時所作,有些則是在永州時所作。有些詩文的題目與通行本《柳宗元集》不一致,如《峨山》,通行本為《登柳州峨山》。由于題目不一致,因此產(chǎn)生一些誤解。如其卷三十八收錄的題為《柳州署中作》一詩:“南州溽暑醉如酒,憑幾獨(dú)眠開北牖。日午睡覺無余聲,山童隔竹敲茶臼。”在宋本《河?xùn)|先生集》中,此詩題為《夏晝偶作》,其中“憑幾”為“隱機(jī)”,“獨(dú)眠”為“熟眠”,“睡覺”為“獨(dú)覺”[5]。又據(jù)今人尹占華、韓文奇所作《柳宗元集校注》,認(rèn)為此詩“當(dāng)亦作于永州,年月無考”[6]。謝漢強(qiáng)等人選編的《柳宗元柳州詩文選讀》[7]一書并未收入此篇,則此篇當(dāng)非柳宗元在柳州時所作。乾隆《柳州府志》將此詩的題目定為《柳州署中作》,其原因恐與詩歌第一句中的“南州”有關(guān)。“南州”并非確指,其意本指南方的州郡,一般認(rèn)為指永州,所以《柳州府志》的這一做法顯然有失允當(dāng)。如果用通行本中的《夏晝偶作》,當(dāng)不會引起誤解。事實(shí)上,在《柳州府志》收錄的柳宗元詩文中,也有不是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的作品,如《南中榮橘柚》《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見寄》等。

      大量收錄柳宗元的詩文,其意圖是很明顯的。一是突出柳宗元在柳州文壇的重要地位。在《柳州府志》中,被收錄作品最多的當(dāng)然是柳宗元,這是由其在柳州文壇的地位所決定的。收錄柳宗元的大量作品,既是對他的肯定,也是編撰者不可避免的做法。二是借此宣傳柳宗元的文學(xué)作品,尤其是其在柳州期間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并以此為榜樣,提升柳州學(xué)子的文學(xué)素養(yǎng)。柳宗元在柳州期間,曾指導(dǎo)來自各地的學(xué)子學(xué)習(xí),雖然他不像韓愈那樣好為人師,但傳承文化確是他在柳州期間的重要作為。很多優(yōu)秀學(xué)子在他的幫助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吳武陵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收錄他的文章,既有利于傳承他的精神,又有利于讓更多人了解柳宗元的文學(xué)成就,學(xué)習(xí)其詩文創(chuàng)作的方法,從而成為好的寫手。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柳州府志》“藝文”中還收錄了很多與柳宗元有關(guān)的詩文,包括朝廷的敕文,如《宋徽宗封柳州靈文廟文惠侯敕》《宋高宗加封文惠昭靈侯敕》,而更多的是憑吊柳宗元的詩文,如韓愈《羅池廟碑記》、劉禹錫《吊柳子厚》等;還有很多與柳侯祠相關(guān)的詩文,如卷三十六就收錄有王命岳、戴璣、戴朱紘等人的《重修羅池廟記》,還收錄有楊廷璋《重修柳侯祠記》、王錦《重建柳劉二公合祠碑記》等。這些文章都與柳宗元有關(guān),既反映出柳宗元的影響,又體現(xiàn)出后人對柳宗元的敬仰之情。

      乾隆《柳州府志》卷四十“雜志”中還有與柳宗元相關(guān)的頗為獨(dú)特的兩則材料:“柳宗元謫永州,吳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賢其人。及為柳州刺史,武陵北還,深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無子,說度曰:‘西原蠻未平,柳州與賊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優(yōu)游江湖?!保?]404“吳武陵與孟簡書曰:‘柳子厚斥已十二年,程劉二韓皆已收拭,獨(dú)子厚與猿鳥為伍?!保?]404

      吳武陵于元和三年(808)與柳宗元在永州相遇,兩人意氣相投,同游永州山水,來往甚密,直到吳武陵于元和七年(812)返回長安。柳宗元比吳武陵年長10歲,兩人亦師亦友,柳宗元對吳武陵應(yīng)多有指導(dǎo)。吳武陵回到長安后,不忘朋友,往往借助適當(dāng)?shù)臋C(jī)會向有關(guān)官員反映柳宗元的情況,希望能幫助柳宗元回到長安。這些材料在新舊《唐書》中均有記載,乾隆《柳州府志》將這兩則材料收入,顯然是有意圖的。柳宗元雖然被貶謫,但是其為人值得信賴,其為官值得推崇,所以才會有朋友在他遭遇貶謫的時候不斷地幫助他,這也足以反映出柳宗元的人格魅力。

      歷史是客觀的,“有德于民,民祀之”。柳宗元在柳州留下美名,后世之人編纂地方志,自然不能避開這一話題。也正因為如此,乾隆《柳州府志》在很大程度上以柳宗元作為柳州先賢,將之推為柳州地方文人的最高典范,足以看出柳宗元對于柳州文化的影響非常大。

      猜你喜歡
      風(fēng)物柳宗元柳州
      作品:風(fēng)物長宜
      文化縱橫(2023年3期)2023-11-15 05:37:06
      興化風(fēng)物
      華人時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36
      柳宗元
      柳州柳工叉車有限公司
      江南風(fēng)物
      沉淀歲月的影子——“風(fēng)物”主題閱讀
      江雪
      兒童繪本(2019年22期)2019-12-06 07:38:18
      早梅(節(jié)選)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9
      柳州老年大學(xué)校歌
      溧水县| 康平县| 敦化市| 上饶县| 顺平县| 邹城市| 泰兴市| 华坪县| 安达市| 宝兴县| 平湖市| 新田县| 千阳县| 台东县| 旬阳县| 大庆市| 舟山市| 当阳市| 浦县| 武城县| 武穴市| 中方县| 应城市| 江永县| 陵川县| 耿马| 八宿县| 内黄县| 邹平县| 微山县| 榆林市| 临海市| 黄浦区| 山西省| 醴陵市| 宁乡县| 罗平县| 会泽县| 西安市| 蚌埠市|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