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萍,何志瑞,左明亮,王海紅
(甘肅省子午嶺林業(yè)管理局合水分局,甘肅 慶陽 745400)
山桃又名野桃、毛桃、花桃,屬薔薇科桃屬落葉喬木,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高,在干旱、瘠薄、鹽堿地等一般土質(zhì)上均能生長,抗寒、抗病蟲害,萌蘗力強,耐修剪,植苗造林成活率較高,樹體生長旺盛,屬典型的強陽性樹種,怕積水,壽命較短,適宜在光照時間長、通風暢通及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在我國四川、山東、云南、山西、河北、甘肅、陜西、河南、貴州等省均有栽培,是嫁接桃、李、梅等的優(yōu)良砧木之一,在子午嶺光照充足的地方隨處可見,主要生于海拔1200~1700 m的向陽山坡或山谷、溝底陽處。山桃應用范圍廣、開發(fā)價值大,具有觀賞、藥用、經(jīng)濟及生態(tài)等價值。
山桃樹高一般為4~7 m,最高可長至10 m。樹皮光滑、深紫紅色、有光澤,樹冠開展,小枝細長、嫩時紫紅色、無毛、老時褐色。單葉互生,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銳鋸齒,托葉條形早落?;▋尚?,單生,先葉開放,花梗極短,萼筒鐘狀,帶紫紅色,兩面無毛?;ò甑孤研危榷蒜g圓或微凹,淡粉紅色或白色。雄蕊多數(shù),與花瓣近等長或稍短,花柱與雄蕊近等長。子房密被柔毛,果實為核果、近球形、直徑2~3 cm,果肉薄而干,不能食用。果核近球形,有溝紋?;ㄆ?—4月,果期7—8月。
山桃花先于葉開放,芳香馥郁,觀賞時間長,是早春美化環(huán)境、綠化城市、亮化庭院的主要木本觀花植物之一。山桃比杏樹、紫丁香等開花早,夏天枝繁葉茂、婀娜多姿,秋天果實累累、掛滿枝頭,冬天紫紅色的樹干油光發(fā)亮、映雪增輝,在公園、綠地、小區(qū)、庭院及池畔適度點綴山桃,均會給景觀平添風韻。
山桃的葉、皮、莖、根、花、種子等均可藥用,桃仁具有潤燥滑腸、活血行瘀功能,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及腸燥便秘等;根、莖、皮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截虐殺蟲功能,可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痛、跌打損傷、絲蟲病等,但孕婦忌服;桃花具有瀉下通便、利水消腫功能,可治療水腫、腹水、便秘等;癟桃干中藥名為桃奴,具有止痛、止汗功能,可治療胃痛、疝痛、盜汗等。
山桃生長迅速,結(jié)實早,產(chǎn)量高,穩(wěn)定性強,品質(zhì)好,收益早,全身都是寶。木材質(zhì)硬而重,有香味,可制作各種細工及手杖。韌皮纖維細長,枝條可用于編織,并可作為造紙和造棉的原料。果味酸甜,可以生食,也可熬糖、釀酒或制成果脯。果核可制作玩具或穿制念珠及裝飾品等。種仁含油率達45%,可制肥皂、潤滑油、生物柴油及高級食用油,同時具有養(yǎng)顏、護發(fā)功效,可制成高級化妝品。樹體耐平茬、萌蘗力強、生物產(chǎn)量高,是一種理想的生物質(zhì)能源樹種,1.4 kg 5年生枝條產(chǎn)生的熱量相當于1 kg標準煤所產(chǎn)熱量。嫩枝葉營養(yǎng)豐富,達優(yōu)質(zhì)牧草標準,霜打后的山桃葉適口性提高。花色艷麗,是早春蜜源植物。根系發(fā)達,是嫁接紫葉矮櫻、榆葉梅等觀賞花木的良好砧木,培育的榆葉梅等花木價格好、收益高。
山桃是涵養(yǎng)水源、水土保持、荒山造林、園林綠化的首選樹種之一,對土壤和氣候適應能力強,移植成活率高,分枝萌芽力強,郁閉快。枝葉繁茂重疊、叢間交錯,能較大限度地阻截降雨。根系發(fā)達,能穿過干燥堅實的土層和裂縫的基石,具有較強的固土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對二氧化硫等氣體有較強的抗性,能改善氣候、凈化空氣、減弱噪音。
3.1.1 采種母樹的選擇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且結(jié)實多的優(yōu)良母株進行采種。
3.1.2 種子采集與貯藏7—8月山桃果皮由綠變黃、充分成熟后開始采集,將采集的山桃果實在背風處堆放數(shù)日,且每天翻動揉搓2~3次,果皮開裂后移到向陽處曬干,壓碾敲打剝離果肉,風選除去雜質(zhì),在干燥通風處貯藏。期間要勤檢查,發(fā)現(xiàn)受潮或鼠類危害時及時晾曬、滅鼠。采種須符合《林木采種技術(shù)》(GB/T 16619)標準。
3.1.3 種子活力測定 經(jīng)貯藏的種子按照《林木種子檢驗規(guī)程》(GB/T 2772)進行活力測定,種子活力須符合《林木種子質(zhì)量分級》(GB 7908)。
3.1.4 種子處理 催芽前須對種子進行消毒,一般用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侵種消毒2 h,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熱處理時將消毒后的種子倒入60℃左右的水中,邊倒邊攪拌,以防燙傷,直至水溫不燙手為止,浸泡24 h。冷處理時將種子在冷水中浸泡3~4 d,每天換水1次。
3.1.5 種子催芽 將浸泡好的種子撈出攤曬在背風向陽處,進行室外露天催芽。白天翻倒晾曬3~5次,適量澆灑溫水,保持種子濕潤;夜間堆起蓋上草簾保溫保濕。裂嘴種子達30%以上時即可播種。
3.2.1 選地 育苗地應選擇交通便利、勞力充足、水源充沛、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7.2~8.3。選地須符合《育苗技術(shù)規(guī)程》(GB/T 6001)。
3.2.2 整地 播種前將育苗地深耕30 cm以上,耙耱平整,達到松、平、勻、碎狀態(tài)。整成6 m×6 m的平床,床間距0.4 m,即可以用來排水,又可兼用作業(yè)道。
3.2.3 消毒 按照《育苗技術(shù)規(guī)程》(GB/T6001)確定的土壤處理和改良方法進行消毒。
3.2.4 施肥 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37500~45000 kg/hm2、復合肥255~300 kg/hm2。施肥須符合《育苗技術(shù)規(guī)程》(GB/T 6001)。
3.3.1 播種時間 春秋兩季均可播種,春播在土壤完全解凍后進行;秋播在8月至土壤封凍前均可,種子無需催芽處理。
3.3.2 播種方法 宜采用寬幅條播,沿南北方向順床開溝,春播溝深3 cm,播幅8 cm,行距40 cm,種子間距4~6 cm,鎮(zhèn)壓后覆土3 cm;秋播溝深4~5 cm,播幅10 cm,行距40 cm,種子間距5~8 cm,鎮(zhèn)壓后覆土5 cm。開溝要平、深淺一致、端直,撒種要均勻、不漏播、不重播、不偏離播種溝。
3.3.3 播種量 種子千粒重2480 g,播種量為750~900 kg/hm2。
3.4.1 澆水 播種后根據(jù)土壤墑情適當澆水,幼苗出齊前保持床面濕潤,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預防種子芽干和幼苗日灼。待小苗出齊后澆水要澆透澆足,并在早晚進行,不能形成土壤板結(jié),切忌澆“蒙頭水”。全年共澆6~8次。
3.4.2 松土除草 雜草滋生就要和幼苗爭肥爭水,同時水分過多會使土壤板、結(jié)通透性變差,影響苗木良好生長,及時松土除草是解決上述問題最有力的措施。松土要及時,要達到一定深度。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及時清除雜草。行間草結(jié)合松土清除,株間草用手拔除。
3.4.3 追肥 苗木生長前期追施氮肥,后期追施復合肥,每隔15~20天追肥1次,全年追施3次。第一次追施尿素75~120 kg/hm2,第二次追施尿素120~150 kg/hm2,8月后追施復合肥150~225 kg/hm2。追肥后及時澆水。追肥須符合《育苗技術(shù)規(guī)程》(GB/T 6001)。
3.4.4 間苗定苗 苗木生長過密時應除去弱苗、病苗,保留壯苗。間苗一般在幼苗出土后10~15 d,苗高10~15 cm時進行,根據(jù)幼苗生長情況間苗2~3次。如有斷壟缺苗現(xiàn)象,應及時移植補苗。留苗15.7萬~19.5萬株/hm2。
3.4.5 有害生物防治 山桃常見的蟲害有蚜蟲、金龜子等。蚜蟲危害期使用2000倍2.5%敵殺死噴霧防治,連噴2次。金龜子幼蟲期用50%辛硫磷乳油制成土顆粒劑或毒水進行防治,用量3.5 kg/hm2;成蟲出土前在樹冠下撒40%二嗪農(nóng)乳油制成的毒土毒殺,用量9 kg/hm2;成蟲期樹上噴灑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樹冠下撒辛硫磷藥粉,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用藥須符合《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GB/T 8321)。
3.5.1 起苗時間 秋季起苗宜在落葉后至根系生長尚未停止前,春季在土壤解凍到苗木萌動前起苗。須保持根系完整,避免在大風天起苗。
3.5.2 起苗 起苗前適當澆水,補充苗木水分,保證圃地土壤濕潤、疏松,減少根系損傷。起苗深度為25~30 cm。起苗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根系裸露時間,要邊起、邊分級、邊蘸漿、邊假植,并剪去過長的主根、側(cè)根及劈裂部分。苗木分級須符合《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zhì)量分級》(GB 6000)標準。
3.5.3 假植 假植時選擇避風、陰涼、土壤濕潤的地方,人工開深30~40 cm的溝,將苗木根系向下、整齊斜放于溝內(nèi),用濕土掩埋全部根系,踩實后遮陰、澆水。
3.5.4 苗木檢疫 凡出圃的苗木均應進行產(chǎn)地檢疫,向外地調(diào)運的苗木要經(jīng)過檢疫并附檢疫證書。
3.5.5 運輸 運輸期間要勤檢查車內(nèi)的濕度和溫度,溫度過高時要通風,濕度不夠時要適當噴水。苗木運到目的地后要立即假植或栽植。運輸時間較長,苗根有失水現(xiàn)象時,應先用水浸根一晝夜后再行假植或栽植。運輸須按照《育苗技術(shù)規(guī)程》(GB/T 6001)進行。
為避免水土流失,減少對原有植被的破壞,須因地制宜地采取塊狀整地法。整地密度為1665穴/hm2,規(guī)格為60 cm×70 cm×30 cm,呈“品”字形排列,穴面外高內(nèi)低,邊埂堅實光滑。山桃可栽純林,也可和檸條、白榆、云杉、五角楓、紫穗槐、紫丁香等觀花、觀果、觀葉樹種營造混交林,采取塊狀、行間或株間等多種混交方式栽植,真正達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良好景觀效果。
直播造林一般在11月土壤封凍前進行,播前將貯備的種子用溫水浸泡3~4 d,每天翻動2~3次,每晚換水1次。播種當天將種子撈出,用頭挖5~6 cm深的播種穴,每穴點播3~5粒,避免種子重疊,覆5 cm厚的蓋土。
植苗造林最好選擇1年生Ⅰ級苗進行截桿造林,截桿高度10 cm,栽后覆土。春秋兩季均可造林,春季在土壤解凍后及時進行,秋季在山桃落葉后至土壤上凍前進行。起苗后必須打泥漿處理并及時假植,栽植時嚴格按照裸根苗栽植技術(shù)要領(lǐng)操作,植樹穴要大于苗木的根幅和根長,每個植樹穴栽2株,必須提苗,使苗木栽后根系舒展不窩根,要稍栽深一些,踩實后覆土保墑。整個作業(yè)過程中將起苗、打漿、假植、運輸、栽植同等對待,保證苗木不失水,縮短緩苗期,保證成活率達標。
造林后必須加強撫育管護,主要采取平茬復壯、松土除草、割灌擴穴等措施,每年撫育2~3次,促進林木良好生長。造林結(jié)束苗木在一個完全的生長季后要檢查其成活率,對成活率達不到85%的地塊要及時進行補種或補栽。派專人對造林地進行管護,采取設(shè)立標牌、張貼標語等方式進行宣傳,嚴防羊畜啃食踐踏或人為破壞,促使早日郁閉成林,實現(xiàn)“管好存量、增加總量、提高質(zhì)量”的目的。
危害山桃樹的病蟲害主要有鼢鼠、蚜蟲、金龜子、穿孔病、流膠病、葉腫病等。中華鼢鼠防治主要采取布設(shè)捕鼠器、投放毒餌、保護天敵及營造混交林等措施。常用的捕鼠器主要有“T”型彈力弓箭、銀恒快速捕鼠器、“二箭”型滅鼠器、“三箭”型滅鼠器及接洞式鼢鼠活捕器等捕鼠器械;毒餌主要有雷公藤甲素、0.02鼢鼠靈、鼠道難生物滅鼠劑等;保護的天敵主要是貂、黃鼬、貓頭鷹、蛇、禿鷲等;多栽鼢鼠厭食樹種,如檸條、白榆、云杉和杞柳等,并營造混交林,同時要采取破壞鼢鼠洞道等措施降低鼠口密度。弓箭視危害情況隨時應用,毒餌在春秋季節(jié)鼢鼠活動猖獗時使用,保護天敵和營林技術(shù)措施是長期而有效的根本辦法。
蚜蟲危害期用2000倍2.5%敵殺死噴霧防治,連噴2次;也可噴施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殺滅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利用食蚜蠅、瓢蟲、草嶺、蚜繭蜂、蜘蛛等蚜蟲的天敵降低蟲口密度。金龜子防治同育苗。
加強撫育管理可促進林木健康生長,減少穿孔病和流膠病的發(fā)生;采取挖坑深埋、修剪病枝集中燒毀等措施防治桃葉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