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文禮
針對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過度重視知識準備、銜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教育部下發(fā)《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要求,強化幼小協(xié)同,通過實施幼兒園入學準備和小學入學適應教育,為幼兒搭建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階梯,幫助幼兒順利實現(xiàn)幼小銜接等。幼小銜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將幼小銜接內容融入日常在園生活?本文結合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學和幼兒園教育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小學以知識性學習為主,幼兒園幫學生做好生活方面的事情。在大班時期,教師要有意識地放手,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如吃飯、穿衣、上廁所、整理課桌等。有些幼兒不會穿衣,教師會主動幫忙。但在推進幼小銜接中,教師要嘗試讓幼兒獨立完成,幫助幼兒掌握生活技能。
幼兒園生活以玩為主,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而小學有許多需要學生遵守的規(guī)則。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幼兒樹立規(guī)則意識。一次,小勝和慧慧為了一個玩具爭搶起來,互相推搡?;刍壑宰诘厣峡?,是因為小勝搶走了玩具。我了解了原委后,意識到,他們缺乏規(guī)則意識,本來兩個幼兒約定好了,小勝玩好了就給慧慧玩??墒牵刍蹌偼媪艘粫?,小勝搶走了玩具。于是,兩個幼兒產(chǎn)生了矛盾。我先要他們相互道歉,接著向他們強調社交規(guī)則。
幼兒不僅可以在矛盾中學習社交規(guī)則,還可以從游戲中學會遵守秩序。一次課間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去操場上做擊鼓傳球游戲。教師負責擊鼓,幼兒圍成一圈傳球。球在誰手上,誰就要被淘汰。起初,有的幼兒拿著球不愿被淘汰,或者故意放慢傳球速度,導致下一個接球的幼兒被淘汰。當這些幼兒看到其他幼兒都遵守游戲規(guī)則時,這部分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會逐漸增強。
幼兒在進入小學前,應當具備基礎的讀寫能力。但是,教師不能過度注重知識學習,更不應揠苗助長。針對幼兒的前閱讀、前書寫能力,教師可以從坐姿、拿筆姿勢、閱讀方法等入手,及時糾正幼兒的不良坐姿和站姿,以及其拿筆姿勢;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經(jīng)常臨摹數(shù)字卡練習,學會結合圖畫和文字來閱讀繪本;教師要 引導幼兒經(jīng)常書寫,以保持手部肌肉的靈活性,熟悉書寫的感覺。另外,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科學的閱讀習慣,如牢記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閱讀順序。例如,在一次觀察黃豆的科學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有一本科學觀察手冊,用來記錄黃豆發(fā)芽的過程,這樣可以鍛煉幼兒書寫數(shù)字和簡單漢字的能力。在科學活動中,幼兒可以體會植物生長的奇妙,也能將讀寫能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幼小銜接涉及眾多環(huán)節(jié),其中不僅有學習形式的轉變,還有教學的轉變。教師只有幫助幼兒樹立規(guī)則意識,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才能幫助幼兒提升自理能力,盡快適應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