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窗聽雨,是文人雅趣。聽雨之人常借雨傳達心聲,這雨也便附著了詩人多樣的情感。
雨,古稱天水,滋潤萬物,帶來生機,詩人對其充滿喜愛之情,常借以表達內(nèi)心的寧靜與喜悅。如: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當(dāng)雨與詩人的愁苦心境相遇,便成了凄涼悲傷的符號,詩人借以傳達相思之苦、離別之愁、仕途失意等心緒。如: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dāng)然,也有人在生活的凄風(fēng)苦雨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如:
定風(fēng)波
〔宋〕蘇 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