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軍,劉禮明
(1.六安市裕安區(qū)農(nóng)業(yè)執(zhí)法大隊,安徽六安 237008;2.六安市裕安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安徽六安 237009)
為探討友兩優(yōu)2152“一種兩收”集成技術,2021年筆者在六安市裕安區(qū)徐集鎮(zhèn)徐集村一農(nóng)戶地塊示范種植1.5 hm2。經(jīng)測產(chǎn),頭季稻平均實產(chǎn)9 375.3 kg/hm2,高產(chǎn)田塊平均實產(chǎn)10 608.0 kg/hm2;再生稻平均實產(chǎn)3 300.0 kg/hm2,高產(chǎn)田塊平均實產(chǎn)3 798.0 kg/hm2。兩季稻實收12 675.3 kg/hm2以上。
該組合屬兩系秈粳交雜交一代中秈遲熟水稻組合,全生育期138 d 左右,與對照豐兩優(yōu)四號相當。株高108 cm,葉姿態(tài)挺,莖稈粗壯,彈性強,抗倒性強,穗型大,粒型長,株型松散適中,群體通風透光性好,后期熟相較好。分蘗力、抗衰、抗倒、再生強,有效穗數(shù) 268.5 萬穗/hm2,穗長29.4 cm,每穗總粒313 粒,每穗實粒274 粒,結(jié)實率87%,千粒重27 g。經(jīng)安徽金寨抗性點抗性接種試驗:抗白葉枯病和稻瘟病,中抗紋枯病和稻曲??;稻米晶瑩剔透,口感好,安徽晚粳預試品質(zhì)2 級。
基本苗 75 萬~90 萬/hm2,最高苗 360 萬~375 萬/hm2;有效穗300 萬~330 萬穗/hm2,成穗率80%以上;穗粒數(shù)180~200 粒;結(jié)實率 85%以上,千粒重 27~28 g。目標產(chǎn)量實現(xiàn) 9 750~10 500 kg/hm2。
早播才能早收,為再生稻讓茬,才能使再生稻獲得高產(chǎn)。一般3月18日開始浸種催芽,3月23—25日播種,采用工廠化育秧大棚育秧。用種量22.5 kg/hm2,秧盤300~330片。浸種前用藥劑拌種,預防水稻惡苗病、根莖腐病等。
4月上旬翻犁或旋耕1 次,機插秧前2~3 d,田塊再旋耕或耖平后等待施基肥。保持田間淺水,田面高差小于3 cm,等待機插。對于雜草較重的田塊,機插秧前25 d 左右進行化學封殺1 次。
一般播種后20~25 d,秧齡達4.1 葉開始機插秧,行株距 30 cm×15 cm,插 22.2 萬穴/hm2,每穴插種子苗 2~3粒。漏插率小于1%。起秧苗前3~5 d 要開棚門透風煉苗,以適應外界環(huán)境,不插過夜秧,促進秧苗早扎根早返青。
基施45%復合肥(N∶P2O5∶K2O=15∶15∶15)525~600 kg/hm2,機插秧后 7~10 d 追施尿素 112.5~150.0 kg/hm2,促進水稻返青分蘗肥。抽穗前施粒肥或催芽肥尿素75~112.5 kg/hm2。
寸水插秧,淺水勤灌促分蘗。達高峰苗80%時排水擱田,墑面見紋裂且白根外露較多時復淺水。抽穗揚花階段保持較深的水層。灌漿結(jié)實后干濕交替,活熟到老,稈青籽黃。
播種前采用藥劑拌種,預防惡苗病、稻薊馬等。5月底6月初防治二化螟1 代。7月上中旬防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水稻破口前5~7 d 防治稻曲病、穗頸瘟等。
基本稻茬 180 萬~200 萬/hm2,最高苗 360 萬~375 萬 /hm2;有效穗150 萬~160 萬穗/hm2,成穗率80%以上;穗粒數(shù)100~120 粒;結(jié)實率 85%以上,千粒重 25~26 g。目標產(chǎn)量實現(xiàn) 3 000~3 750 kg/hm2。
成熟前7~10 d 斷水,保持田間濕潤狀態(tài)即可,利于機收且倒茬損傷較低,一般倒茬損失率不大于40%。當頭季稻籽粒95%達黃熟時,即可收割。留作再生稻的田塊收獲時間不得遲于8月底。確保再生稻于秋分前后安全齊穗,再生稻力爭10月底前收獲。
經(jīng)過試驗示范,再生稻留茬高度對產(chǎn)量影響較大。一般留茬高度較矮,穗粒數(shù)增加,產(chǎn)量也隨之增加,但生育期延遲;反之,留茬高度增加,穗粒數(shù)減少,產(chǎn)量也隨之減少,但生育期縮短。生產(chǎn)上,一般留茬高度30~40 cm。
頭季稻收割后,立即清理覆蓋在稻茬上的秸稈,及時灌溉淺水層,追施尿素 150~225 kg/hm2+45%復合肥150~225 kg/hm2。追肥既可用人工又可用無人機撒施,力求均勻。遇干旱天氣時,適當保持較深的水層。
根據(jù)植保部門病蟲情報,注意防治二化螟2 代、稻飛虱 5(3)或 6(4)代、紋枯病等。
目前適合再生稻生產(chǎn)的品種較少,再生稻生產(chǎn)技術有待完善。有關種植戶必須立足于“早”字,配套工廠化育秧+機插秧。育秧期間若遇倒春寒,秧苗生長緩慢,延遲栽插。
從目前再生稻生產(chǎn)實踐來看,正常稻茬損傷率在40%左右,當高于這個損失率就會影響再生稻產(chǎn)量。因此,頭季稻生產(chǎn)注意選擇適合機械收割的田塊,同時要科學管理肥水,便于收獲。
鑒于再生稻生長階段的生態(tài)氣候,病蟲害發(fā)生概率較小,適宜優(yōu)質(zhì)稻米生產(chǎn)。因地制宜擴大再生稻生產(chǎn)規(guī)模,打造再生稻生產(chǎn)品牌。要科學留茬高度,促進再生稻成熟度較一致,提高整精米率,增加其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