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師范大學貴陽附屬中學 周瑋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基于此,本文依托統(tǒng)編本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課文,帶領本學段同學學習、掌握閱讀時所必需的“批注”知識,以期引導他們學會系統(tǒng)而科學閱讀,掌握更多有效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閱讀思維,強化自身閱讀能力,進而有效提升語文學科素養(yǎng),獲得受益終身的閱讀體驗。
批注,是指閱讀時就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感觸等,用批評和注解的方式記錄在文章相應的區(qū)域,以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用批注,是我國古代常用的閱讀方法。
批注產生于讀者對文本閱讀的自我認識與理解,是“讀——思——寫”三位一體的個性化融合。這種個性化的閱讀行為中,讀者的思維始終呈現(xiàn)動態(tài)的行進方式,彰顯了閱讀的主動性,也不斷留下了閱讀思維的活動痕跡,更重要的是,這種動態(tài)的閱讀思維會隨著語言文字的延伸拓展而成長,促使讀者在不自覺中走向深度閱讀。日積月累之下,有助于讀者閱讀能力的提高。
閱讀材料的內容、結構、主旨、寫作手法、語言特色等都是批注的著手之處,讀者可根據(jù)自身需求,選擇相應內容,或展開聯(lián)想、想象,補充原文內容,或寫出心得體會,提出自己的見解。
如本冊教材課文《黃河頌》的批注:
批注1:點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從主旨方面進行批注)
批注2:“望”引出對黃河形象的描寫,有畫面感。(從語言方面進行批注)
批注3:“?。↑S河!”反復出現(xiàn),營造出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韻律美。(從寫作方法方面進行批注)
批注方式很多,包含如下形式:注釋式批注、概括式批注、賞析式批注、評價式批注、聯(lián)想式批注、感受式批注、質疑式批注等。其中,賞析式批注、感受式批注與質疑式批注更符合七年級同學的學情實際,所以本文暫就此展開,以實現(xiàn)“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目標。
1.賞析式批注
賞析式批注是指:閱讀時讀者總會發(fā)現(xiàn)文章在遣詞造句方面的“美”,也會因這些“美”而心動不已。這時對這些心動詞句段進行賞析,并寫下相應文字。這是學生常用的一種批注方法。這些批注文字中,隱含著讀者對“美”的欣賞與理解,還可以從中領悟到作者寫作時運用的某種手法。
如本冊教材中課文《老山界》“積累拓展”習題四:文中有不少生動、細膩的描寫。賞析下列語句,再找出一兩處精彩的描寫,做一些批注。
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就此,教師進行示范批注如下:
批注1: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將無形的聲音化為具體的形象,給人以美好的聯(lián)想?!跋翊盒Q在咀嚼桑葉”比喻戰(zhàn)士們連續(xù)不斷卻輕細的話語聲,側面寫出戰(zhàn)士們被凍醒的次數(shù)之多;“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寫半夜山風猛烈,又顯寒風刺骨;“像山泉在嗚咽”比喻山泉斷斷續(xù)續(xù),亦暗指山勢崎嶇;“像波濤在澎湃”形容山風刮動木林之聲。
批注2: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襯托出午夜雷公巖的寂靜。寫出了紅軍戰(zhàn)士們在極端困難與危險的情況下夜宿半山腰,卻能夠沉浸、陶醉在夜景的欣賞中,全然忘記了寒冷和危險的狀態(tài),表現(xiàn)了他們樂觀豁達的情懷和為了革命的成功無視一切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
賞析式批注是一種自讀文本的好方法,它能夠提升學生品味、理解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訓練的長期實踐中逐漸學會建構與運用語言。
2.感受式批注
進行自主閱讀時,讀者會對文本內容產生一些思考與理解,無論是語言文字透露出來的信息,還是作者蘊藏的情感,都可成為批注的對象。讀者可同時對兩者進行批注,也可側重其中一面進行批注。這些記錄在旁的或思考或理解的文字,就是感受式批注。
如本冊教材課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葉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所以確是人之師表”一句,可抓住“既是……又……確是”這個句式進行批注,明確該句總寫葉圣陶先生的過人品德,體悟作者對葉圣陶先生的敬意與深情。
感受式批注是讀者的有感而發(fā),是讀者對接自我生活、反思自我認知的閱讀體驗,是一種常態(tài)的閱讀批注,也是走向深度閱讀的一種基本方式。
3.質疑式批注
學貴有疑。閱讀時讀者難免產生疑問或困惑,從而隨手在旁記錄下來,這種批注就是質疑式批注。質疑式批注以疑問或困惑為引,引發(fā)深度思考。在閱讀時學會并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可以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與能力。
如本冊教材課文《臺階》中的幾處質疑式批注:
批注1:起筆引人思考,父親為什么“總”有這樣的感覺?
批注2:如此詳寫父親洗腳,是要表現(xiàn)什么?
批注3:臺階的高低象征著地位的不同,所以父親總說“我們家的臺階低”。你怎樣理解這種心態(tài)?
批注4:造好的新臺階為什么會讓父親如此“不自在”?
這些質疑式批注,無一例外都指向了父親的內心世界,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時通過這些疑問完成對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的探知,鋪就閱讀個體思維的“臺階”。
為培養(yǎng)規(guī)范的批注習慣,進行閱讀批注時需使用批注符號對需要批注的字、詞、句、段加以圈點勾畫,作出相應標記。使用批注符號對閱讀文本進行標記,可增進理解,增強記憶,便于復習,也便于查檢、摘錄。
所用批注符號通常是大家約定俗成的符號,具體如下:
批注符號 批注對象及作用
直線“—” 畫在生字或需要解釋的詞語下,用以批注時注音或解詞
圈字碼①②③ 用來標示自然段的序號,便于查找內容
波浪線“~~~~~~” 畫在自己欣賞、或是文章中的關鍵語句下面,以便加深記憶、理解
圈點“。。。。。” 標在文中的重點詞或優(yōu)美詞語下面
感嘆號“!” 用在自己有感嘆或驚奇的語句旁邊,可以抒寫所感
分段號“//” 用來劃分段落,可以附注書寫段落大意
層號“/” 用來劃分層次,可以附注書寫層次大意
當然,讀者也可根據(jù)個人喜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批注符號,主要能達到有效閱讀目的即可。切記,符號不宜花哨繁雜,否則會架空閱讀,得不償失。
批注位置 位置說明
眉批 批在閱讀材料的書頭
尾批 批在閱讀材料某段落或全文之后
旁批 批在閱讀材料字、詞、句旁邊
夾批 批在字行之間
在閱讀材料恰當?shù)奈恢眠M行批注,可使閱讀成果的呈現(xiàn)有序化系統(tǒng)化,亦可體現(xiàn)讀者的統(tǒng)籌規(guī)劃能力和平面空間設計審美能力,真是一舉多得。
閱讀時進行批注,邊讀邊思,可讓同學們在閱讀時實現(xiàn)深度思考,學會與語言文字、與作者、與自己、與天地眾生對話。在思考、對話的過程中,同學們可立足語言文字,先從表面意思開始寫出對詞語與句子的意義理解;然后由一段話延展至全文進行品讀,即由局部到整體,當然也可先整體再局部。而且,即便是同一句話,也可用多樣的批注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批注。久而久之,同學們的閱讀思維就會更加開闊,閱讀就會真正走向自主、走向個性、走向深處,實現(xiàn)語文學科素養(yǎng)所涵蓄的真正的自主閱讀,有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