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潔
入春后的一個周末,我為花木松土,一鍬下去,一條長著嫩芽的根莖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一陣欣喜,細看之下,是去年栽種的薄荷發(fā)芽了。
又過了些日子,地上冒出幾株黑綠黑綠的幼苗,那就是薄荷。鄰居們經過看到說,種幾株薄荷挺好的。
有風吹來,薄荷的香味隨風傳播,在很遠以外都能嗅到。田野上奔跑著挖薄荷的孩子,他們挽著籃子追逐著薄荷的香味。我蹲在薄荷叢里,用食指拇指并攏掐葉尖尖,掐過之后,那香氣一直縈繞在指尖,久久不散,放在鼻下一聞,清涼瞬間傳遍了全身,仿佛連指甲和毛發(fā)都熨貼極了。所有花草中,唯有薄荷,擔得起“清涼淡雅”這四個字。在春日的流水潺潺中,也只有薄荷,把一份淡雅表達得那樣充分。
古人常把薄荷作為一種香料,隨身裝在一只小布袋里。文人墨客也會拿薄荷來作詩。宋代詩人陸游有一首《題畫薄荷扇》云:“薄荷花開蝶翅翻,風枝露葉弄秋妍。自憐不及貍奴點,爛醉籬邊不用錢?!边@首題畫詩,扇面畫有一叢薄荷,在秋陽里綻放花朵,一只貓醉臥在花叢旁,睡眼朦朧。清代趙瑾叔在《本草詩》中,把薄荷的分布、外觀、功效等說得極為詳細:“薄荷蘇產甚芳菲,咬鼠花貓最失威。泄熱驅風清面目,鮮脫發(fā)汗轉樞機。種分龍腦根偏異,葉似金錢力豈微。癥見傷寒和蜜擦,管教舌上去苔衣?!?/p>
《本草綱目》記載,薄荷味辛、性涼、無毒,莖葉有特殊香味,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疏肝解郁之功效。現(xiàn)代醫(yī)學常將其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咽喉痛、口舌生瘡等。薄荷還具有消炎止痛作用。
薄荷所含的薄荷醇能加速體內循環(huán),去油膩,并可減肥輕身;從薄荷中提煉出來的精油可以用于芳香療法以及制作香水和化妝品,保護皮膚;薄荷含有揮發(fā)油及單寧等物質,有助于撫平憤怒、沮喪等負面情緒,是消除疲勞、緩解壓力、平心靜氣的“心靈補藥”。
《本草綱目》中記載,薄荷又叫“菝活、蕃荷菜、南薄荷”等,具有發(fā)汗解熱、清利頭目等藥用價值,“蕃荷菜”則說明薄荷原是尋常百姓餐桌上的一道菜。薄荷入菜,做排骨時,可先將蔥姜與薄荷一起爆香,然后再將焯水后的雞翅或排骨入鍋煎,起鍋時,再放一把切碎的薄荷,頓時香氣四溢。做湯,可在出鍋時撒一把薄荷葉,很清新。薄荷的味道總是在初嘗之時,忽然顯露出來,刺激一下味蕾,清涼過后,留下久久的回味。
記憶中,母親常囑我采些薄荷回家,洗凈,晾干,放在一個竹籃里。我偶爾有感冒發(fā)燒之類的,身體不適,母親不會輕易給我服藥,她喜歡煮碗薄荷粥,吩咐我喝下去。熱氣騰騰的大米粥,在薄荷葉的點綴下,呈現(xiàn)出清爽迷離的色澤。滿滿一碗薄荷粥喝得我小臉發(fā)燙,臉色很快便紅潤起來。
我小時候亂吃東西,常出現(xiàn)牙疼,母親把薄荷葉揉碎裝入盛滿熱水的杯子里,叫我張開嘴巴,用熱氣熏蒸牙齦,這招還真管用,牙很快便不痛了。
薄荷具有醫(yī)用和食用的雙重功效,主要食用部位為莖葉,也可榨汁用。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以作為調味劑,又可以做香料,可以配酒、沖茶等。也可烹制美味佳肴,如用野薄荷炒雞蛋,或和松花蛋燒湯。
黃昏里,炊煙裊裊,浮起一層清涼的光。然后,清涼漫滿了天空,清香熏醉了夕陽。鄉(xiāng)下的野薄荷比城里種植的薄荷味道來得辛辣,來得濃烈。入口便能感覺一股強烈的清涼,像沙漠中久渴的旅人突然喝到了清冽的泉水一般,有穿透心肺的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