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斌(山東省鄄城縣農業(yè)農村局 山東 菏澤 274600)
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玉米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油等產品,玉米秸稈還可作為牲畜飼料。為保障玉米產量,促進玉米種植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對玉米高效種植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在種植前,需掌握當地玉米病蟲害發(fā)病情況,明確常發(fā)性病蟲害種類及特點;結合年積溫、土壤條件以及玉米銷售情況,選擇具有較強抗性和較高商品價值的優(yōu)良品種。山東鄄城適宜種植的品種有‘鄭單958’‘登海605’‘魯單981’等。
篩選良種,剔除籽粒不飽滿、胚芽破損以及質量過輕的種子。
在播種前,選擇晴朗的天氣,攤開選好的種子,晾曬2 d。
種子包衣能有效預防玉米絲黑穗病、苗期病害以及地下害蟲[1]。針對玉米絲黑穗病,可采用種子量0.07%的粉銹寧或種子量0.3%~0.7%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對于地下害蟲,可采用種子量0.03%的3%辛硫磷種衣劑拌種。播種前7~10 d對種子包衣進行處理,待包衣結束后悶種24~48 h。
對玉米種子進行浸泡處理可促其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通常于25~28℃條件下對種子浸泡3~4 h,后將種子置于25℃進行催芽,待85%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優(yōu)先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有機質含量高、水源充足、排水便利的種植田塊。
春播地塊在選地結束后,即可開始整地,可采取機械整地方式,以提升效率。在整地過程中,需注意做好土壤墑情保護工作。前茬作物收獲后須立即對田塊進行深耕滅茬,耕深不得小于25 cm。如果耕深不足,每1~2年還需對田塊進行一次深松。
結合整地在田間施入充足的基肥。通常每公頃田塊施入38 000 kg充分腐熟的農家肥、450 kg復合肥和15 kg鋅肥,將基肥翻入土壤當中。
夏播地塊,可采取麥田套種或麥后直播的方法,施肥采用種肥同播或苗期追肥的方式。
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地質條件及土壤墑情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時機進行播種。春播于4月上旬進行,夏播一般在6月上旬。
在玉米生育期,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這是保障玉米良好生長的關鍵。在玉米出苗前,可使用除草劑將萌發(fā)草芽殺死;出苗時,可采取專業(yè)除草劑清除中期草體;后期可人工拔除雜草,以確保玉米正常生長。
4.2.1 苗期在玉米出苗至拔節(jié)前期,需嚴格控制土壤內水分含量在60%左右,在確保根系深度的同時,促進根系發(fā)育膨大,提升吸收水肥性能[2]。
4.2.2 拔節(jié)至抽雄期玉米拔節(jié)至雄穗尖端露出期,此時玉米進入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階段,需強化水分管理,若降水不足需及時灌溉,以保證充足的水分供給。
4.2.3 開花至完熟期玉米雄穗開始散粉至成熟期,是決定玉米最終產量的關鍵時期。在抽雄揚花期,玉米植株需水量較高,若此時缺乏水分,會導致玉米莖葉早衰,從而引發(fā)授粉不良。在本階段須定時澆水以保證土壤始終保持濕潤。在玉米灌漿期,需對灌水量適當控制,避免植株早衰。
定苗后需及時中耕,可采取清壟滅茬方式,以促進根部下扎,防止植株倒伏。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方式及時掌握土壤肥力狀況。在玉米苗期即長出5~7片葉時,需追施115 kg/hm2尿素以及15 kg/hm2硫酸鋅;進入玉米拔節(jié)期,施入150 kg/hm2尿素、150 kg/hm2磷肥及75 kg/hm2氯化鉀;在玉米抽雄前,需施入150 kg/hm2尿素以及225 kg/hm2過磷酸鈣。
矮縮病是玉米種植中常見的一種病毒病,主要由灰飛虱傳播,該病害的危害程度一般取決于環(huán)境特點、品種抗性、灰飛虱暴發(fā)時期。主要發(fā)生于6~7葉期。在發(fā)病初期,心葉基部中脈附近出現透明斑點并逐漸向整個葉片蔓延,導致葉脈各部位均存在在小不同的突起,顏色由白色變?yōu)楹诤稚?,表面粗糙不平。發(fā)病后期,玉米生長受阻,矮化明顯,株高僅為正常植株的1/3~1/2。
防治措施:在疫病高發(fā)區(qū),定期檢測田間矮縮病病株率。在秋末、晚春時節(jié)以及玉米播種前,結合灰飛虱蟲口密度及帶毒情況、田間矮縮病病株率、玉米種植模式等預測玉米矮縮病發(fā)展趨勢,并為種植戶提供防治指導。采取化學方法防治地下害蟲,可在播種溝內施撒3%辛硫磷顆粒劑45~75 kg/hm2,然后進行播種。待玉米出苗后,一旦發(fā)現病株立即拔除,并將其運送至田外集中銷毀。為降低蟲口密度,還需對田邊雜草噴施藥物,以破壞灰飛虱生存環(huán)境。5月上旬至6月上旬為灰飛虱低齡若蟲期及成蟲遷飛轉移期,可使用10%的吡蟲啉300 g/hm2,兌水噴施于長有雜草的田間、地頭。
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葉片、葉鞘以及苞葉,導致玉米葉片出現類似于水漬的灰色斑點,葉脈變?yōu)樯詈稚玔3]。大斑病通常發(fā)生于玉米生長后期,導致葉片枯萎發(fā)黃,光合作用受阻,最終因營養(yǎng)不足而導致植林死亡。
防治措施:選擇抗病品種,強化種植管理;若田間葉片病變率超過30%,可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 g/hm2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 kg/hm2稀釋5000倍后噴施于田間。
絲黑穗病是由黍軸黑粉菌引起的玉米病害,主要侵害玉米雄穗及雌穗,一旦發(fā)作會導致果穗受害,對產量造成較大影響[4]。
防治措施:選擇抗病豐產品種;用種子量0.07%的粉銹寧拌種;合理輪作;及時拔除田間病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