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葉玉森:金融界的“雜家”

      2022-11-26 03:36:42
      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雜家南社甲骨

      俞 棟

      1 南社,是一個曾經(jīng)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文化團體,1909 年11 月13 日成立于蘇州,活動中心在上海,其發(fā)起人是柳亞子、高旭和陳去病等,社員總數(shù)1180 余人。南社受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的影響,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支持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氣節(jié),反對滿清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輿論準備;1923 年解體﹐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閩集等組織,前后延續(xù)30 余年。

      2 1913 年在南京寧屬師范學校(1912 年改為省立第四師范,次年與省立一中并為省立南京中學)做過短期教師。

      在當代人的認知里,李叔同無疑是一位傳奇式人物,他不僅是國內(nèi)從事西洋畫的先驅(qū)者,還是中國話劇和現(xiàn)代音樂先行者,他創(chuàng)辦的“春柳社”是國內(nèi)第一個話劇團體,創(chuàng)辦的《音樂小雜志》是國內(nèi)第一份傳播西方音樂的刊物,其金石作品集《李廬印譜》轟動一時,書法則被認為是“將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即使看破紅塵出家也是“第一流”的,竟讓失傳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興起……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佛學,他幾乎涉足了文化藝術的所有領域。無獨有偶,在近代金融界,也有這么一位可與之媲美的人物,那就是曾任交通銀行總秘書的葉玉森。

      葉玉森(1880—1933),江蘇丹徒(今屬鎮(zhèn)江市)人,祖先系滿族貴胄,字鑌虹,一字杏衫、荇衫,號中泠,又號葒漁、藻漁、夢領庵主、中泠亭長、五鳳樓主等,集古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畫家、音樂家、小說家、翻譯家,乃至數(shù)學家等諸多身份于一身,系興中會會員、南社1成員。

      他自小天資穎異,深得師長喜愛,16 歲考取秀才,29 歲考取貢生,后入江陰南菁書院,繼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明治大學攻讀法律,學成歸國后先當教師2,復入仕途,然“官運”不濟,干到縣令就徘徊不前。他先后當過安徽滁縣、潁上和當涂縣知事,堅守文人本色,奉公守法,勤政愛民,官聲頗佳,有“循吏”之稱。

      而與交通銀行的結緣,則是在1930 年歲末。由于他和交行總管理處秘書白中磊時有詩詞唱和,友情頗深,又因自署“中泠”,故文友圈內(nèi)慣以“二中”稱呼其二人。是年暑期白不幸病故,葉聞訊后極為悲痛,加之厭倦宦海浮沉,決意到上海闖蕩一番,便在同鄉(xiāng)好友、南社同道幫助下,于當年12 月到交行總管理處應聘總秘書之職,憑其才識、經(jīng)歷自是毫無懸念地被錄用。也正是那年,經(jīng)呈請財政部核準,交行增設了儲蓄部、信托部,實施營業(yè)獨立、會計公開,信譽大幅提高,業(yè)務發(fā)展迅猛。當時,總管理處要管轄上海、天津、鎮(zhèn)江、廣州、廈門等地分行,他作為總秘書不僅要負責文稿起草等事務,還要參與處理具體行務管理,公務繁雜,案牘勞神。本來銀行相對安穩(wěn)的環(huán)境,為其治學研藝提供了可能。然天嫉英才,在“一·二八”事變中,葉玉森居住的寓所附近恰是兩軍交火之地,他只能于天寒地凍中倉皇逃難,不幸染疾,起初以為只是普通感冒,未予重視,但當持久不愈就醫(yī)時卻發(fā)現(xiàn)已演變?yōu)榉尾?,這使本有機會赴江蘇省政府任職的他只能辭而不往,入秋以后病情加劇,于1933 年9 月26 日因肺氣腫發(fā)作謝世,時年53 歲。

      葉玉森在交行前后三年有余,時間不長,但由于其道高學博、能力出眾且與人為善,口碑甚佳。出人意外的是,在他病逝后,大家發(fā)現(xiàn)這位銀行高級職員除了圖書與甲骨外,竟家徒四壁,連喪葬費最終也由交行墊付。為其料理后事的交行同事吳靜庵、吳清庠兄弟深恐葉的大量學術著述會因時間遷延而遺失淹沒,遂與中南銀行文書主任兼總務課長秦更年等熱心人士共同發(fā)起組成了“葉葒漁遺著整理同仁會”,將葉的相關著述整理出版,并在交行內(nèi)外發(fā)布《征印葉葒漁遺著啟》,一時間交行同事和上海銀行業(yè)同道紛紛解囊相助,八卷本《殷墟書契前編集釋》于1933 年10 月由上海大東書局石印出版。令人扼腕的是,后編亦已脫稿,而書稿卻被人偷賣至揚州書肆,至今下落不明。客觀地講,當時金融界尤其是交行對他的工作、治學、生活等都提供過幫助、創(chuàng)造過條件。

      如今,一提“雜家”,似乎帶有點貶義,好像什么都懂,但又什么都不精。其實不然,至少葉玉森非也。他通曉中西文化,涉獵多個領域,可謂“愛一行、專一行、成一行”:在擔任南京匯文女子書院音樂教員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不少當時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皩W堂樂歌”,如表達國人迫切要求“富國強兵”、抵御外辱的《十八省歌詞》;呼吁婦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體現(xiàn)民主精神的《婦人從軍》;合乎兒童心理、契乎社會道德的《女子新唱歌》等,還為匯文女校運動會翻譯美國歌曲《鳩迦進軍》,成為中國最早的翻譯歌曲之一。并編有《手風琴唱歌》《小學唱歌教科書三集》等教材,從而奠定了其在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史上的地位。

      當然,這主要得益于他深厚的詩詞功底。在其所有韻文作品中,以詞最為出色。臺灣師范大學博士生林香伶曾對《南社叢刻》中發(fā)表的文、詩、詞進行過統(tǒng)計,并列出排行榜,葉玉森發(fā)表各類作品數(shù)量排在12 位,其中詞的量排在第二位,共發(fā)表188 首詞。南社同人鄭逸梅評價其詞“瑰麗雄奇,不可方物”。南京圖書館藏葉玉森詞集《桃渡詞》一卷,共收詞28 首,主要為其在南京漫游期間的作品。詞集以具有哲理思考與佛教觀照的金陵文化為中心,兼及豪情與溫情結合的贈詞與挽詞。遺憾的是,學界對他的詞還沒有進行深入研究。更鮮為人知的是,最早將雪萊等國外詩人作品翻譯到國內(nèi)的就有葉玉森。1913 年,他在《華僑雜志》上發(fā)表了譯詩《云之自質(zhì)》(即《云》),將詩人名字譯成“解萊”,全詩以騷體譯出,一共79 行,每行3 至12 字不等,詩節(jié)的劃分和原詩一致,各詩節(jié)的行數(shù)與原詩有別,偶行押韻,無行內(nèi)韻,除結構上應騷體而變,語言上重文言色彩,增刪也頗為自由,從而使譯詩更顯流暢自然。難得的是,其翻譯手法不一,各體兼?zhèn)?,如龍斐羅(朗費羅)的《矢與歌》用國風體翻譯;滕鼐孫(鄧尼生)的《戰(zhàn)死者之蠕與孤》用樂府詩翻譯,頗有“三吏三別”之遺風。以古奧文言譯詩,可能與其創(chuàng)作背景和南社文學傾向有關。繼“詩界革命”口號提出之后,南社當時有一種“移佳木以植之”和“古學復興”的傾向,意指吸收西方文學的新因素,使之適應中國傳統(tǒng)文學樣式,以復興古學。

      除了詩詞歌賦,葉玉森還是個潛心文學創(chuàng)作的小說家,目前可考的小說共有10 篇。鄭逸梅贊其“詩詞小說,無所不能,有《阿娜恨史》一種,尤為其杰作”。可惜,如今這部小說已無從覓見,但《南社小說集》收錄其文言短篇小說《云》,堪稱南社小說中“棒喝社會,文字之最有力者”,值得一讀。其他諸如《酒徒別傳》為詼諧小說;《夢邪!夢邪!》為神怪小說;《毒草冤魂》為翻譯小說;《皇帝借債》署名為“債民”,目錄頁署名為“中泠”,據(jù)考證應是葉玉森。此外,上海通俗文學刊物《禮拜六》第72 期還專門請他題寫刊名,可見其在小說界的影響力。

      如果說,這些才能和成就均與語言、文字有關的話,那么他還擅長數(shù)學,會做微積分,則真讓人有點“瞠目結舌”了。在日本期間,他曾一度傾心于數(shù)學研究,擅長解析幾何難題,出版《籌塵》算稿一冊(現(xiàn)為鎮(zhèn)江市圖書館收藏),涉及微積分、代數(shù)、三角幾何等復雜數(shù)學知識。這不僅在近代藝術家中實屬罕見,即使在今天高等教育大為普及、諸多藝術家都受過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藝術領域精通數(shù)學者也是鳳毛麟角。當然,其畢生最大的學術成就和藝術成果,還是以考釋甲骨文和擅寫甲骨文而馳名學術界、書法界的,故其與王國維、羅振玉3羅振玉(1866—1940),初名寶鈺(振鈺),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縣永豐鄉(xiāng),出生于江蘇淮安,中國近代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睂W家、農(nóng)學家、教育家,“甲骨四堂”之一。一道,被時人頌為甲骨“三大家”。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江蘇丹徒縣城雖是彈丸之地,但在甲骨文研究領域卻是一方重鎮(zhèn),英才迭出,著述如林。葉的文友中愛好金石碑版者不在少數(shù),趙曾望精于“小學”,擅書法,尤工篆刻;研究文字學的名家除劉鶚外,還有其好友柳詒徵,以及有“《說文》世家”之譽的陳邦福、陳邦懷兄弟。據(jù)史料載,葉對甲骨文的研究始于滁縣知事任上,寫了《殷契鉤沉》(1923 年刊于《學衡》第24 期),考釋甲骨文字142 條,由柳詒徵作序;后為補《殷契鉤沉》之未及,又寫了《說契》,刊于1924 年《學衡》第31 期。1925 年春,經(jīng)柳詒徵、王伯沆介紹,葉購得劉鶚后妻鄭安香出售的甲骨1300 片(其中精品800 片),于是他選拓240 片,并附考釋,寫就《鐵云藏龜拾遺附考釋》,由五鳳研齋石印。這些著作奠定了葉玉森在甲骨學界的地位和影響。董作賓4董作賓(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彥堂,又作雁堂,號平廬,出生于河南南陽,甲骨學家、古史學家,“甲骨四堂”之一。在甲骨學、年代學、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等領域均有很深的造詣。評價其“搜求材料,考證經(jīng)史,開啟了此后研究甲骨學許多新的途徑。”進入交行后,葉玉森“益以公余之暇,仍致力于甲骨文字之研究”。他以羅振玉《殷墟書契前編》和《殷墟書契后編》為底本,集各家之說,融匯自己的研究心得,開展考據(jù)工作,或引用自己先前的著作和研究成果,或堅持己說以駁斥他人,或據(jù)他人成說以修正己說,可謂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寫就了《殷墟書契前編集釋》和《殷墟書契后編集釋》兩書。這也是其甲骨學集大成之作和在交行期間的主要學術成果,時人評曰:“手自繕寫,稿凡五易,都數(shù)十萬言,半生精力所萃,自是不同凡作”。其間,他和當時的學者王襄5王襄(1876—1965),祖籍浙江紹興,世居天津,中國現(xiàn)代金石學家、甲骨學家,長期從事金石學、甲骨學研究,為中國的金石、甲骨學研究,特別是殷墟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與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羅振玉、董作賓、郭沫若等均有書信往來,或談論文字,或議論經(jīng)史等。雖然,葉作為一位甲骨文的業(yè)余愛好者和研究者,其成果成就尚不能與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這樣的大家相媲美,但時至今日他考釋文字的方法6葉玉森考釋古文字的方法主要有六種:一是注重字形分析,特別是據(jù)偏旁考察釋字;二是注重從辭例文意考察釋字;三是注重與其他古文字的比較釋字;四是注重從甲骨文的初形溯義,通過理解古人造字意圖進行釋字;五是注重從甲骨文本身的諧聲系統(tǒng)出發(fā),利用古音學知識釋字;六是注重分析甲骨文中的合文、析文、倒書釋字。仍被學界公認為有不少可取之處。在其逝世后次年,金石學家唐蘭就著文批駁葉玉森的研究為“妄說”。但多年來也有很多學者不斷為葉正名,如胡厚宣、王宇信、趙誠等,近年更有學者著成《葉玉森甲骨學論著整理與研究》,對其古文字研究和甲骨學成就做了全面、深入的剖析,給予了其公允、客觀的評價。

      相對于秦漢以至清末的篆書發(fā)展來說,甲骨文無疑為民國篆書豐富多彩的風格樣式做了堅實的鋪墊。漢代以后,大凡寫篆書者,必先研究語言文字之學,如曾自詡“斯翁之后,直至小生”的李陽冰頗能“洞于字學,古今通文”。清代金石考據(jù)學的興起,使寫篆有了方便條件,尤其是1899 年之后研究甲骨文成為一門顯學,這不僅大大促進了文字學研究,也為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了絕好體勢。最先將甲骨文作為一種書法藝術來對待的應是羅振玉,其在研究之余首先集甲骨文字用毛筆寫成楹聯(lián),并于1921 年以《集殷墟文字楹聯(lián)》為書名付印。同樣,作為甲骨文的研究者,葉玉森考釋之余也提筆揮毫,自然以近代甲骨文入書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享譽書壇。鄭逸梅甚至將他與羅振玉相提并論:“海內(nèi)之擅寫甲骨文者,羅振玉外,當推月一徒葉魷漁……董作賓為甲骨文家,看到玉森所寫的,嘆為觀止?!蓖醭e在《民國書法》介紹葉氏是“宣統(tǒng)乙酉優(yōu)貢嗜好金石,精研甲骨,亦擅書甲骨文,以筆為刀”。這主要得益于他對甲骨文的考釋,朝夕摹寫,對甲骨文的形體與筆法諳熟于胸。當時,已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大概有五千字,但可識讀的不過一千余字,這也給甲骨文創(chuàng)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為便于甲骨文創(chuàng)作,葉玉森將可識的殷契文字集成偶句,編成《甲骨文集聯(lián)》一卷,日積月累,最終集得百聯(lián)以上,存之巾笥,用佐臨池。筆者以為,用這一千來字撰作如此多的聯(lián)語,加之楹聯(lián)還要服從平仄、兼顧對仗等格律,絕非常人能為。

      與其他書體相比,早期的甲骨文畢竟顯得單調(diào)而缺乏線條表現(xiàn)力。葉玉森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不僅僅追求文字學意義上的準確無誤,更力求以柔毫再現(xiàn)出契文古樸俊利的效果。他筆下的甲骨文頗得殷契之神采,用筆有縱橫排傲之勢,特點鮮明,以筆代刀,刻意追求金石之意:重按藏鋒起筆,露鋒輕盈收筆,寓剛于柔,剛?cè)嵯酀S捎谒朴貌劁h,使甲骨文原刻較為質(zhì)直的筆畫增添了幾分書寫韻味,轉(zhuǎn)折處婉轉(zhuǎn)舒徐,銜接處自然妥帖,可以看出用筆的嫻熟技巧,且結體規(guī)整,形態(tài)穩(wěn)重,布局嚴謹,從形式到內(nèi)涵都給人一種含蓄的對稱美觀之感,頗具書卷氣。無怪乎識者謂之“以筆為刀,同好嘆為觀止”。足見葉的天資功底。但毋庸諱言,其甲骨文也存在得“刀趣”而失“天趣”的不足,如字的結構過于精巧,章法也太過齊整,追求嚴格、機械的對稱,呈圖案化裝飾化趨勢,故有人稱之為“甲骨館閣體”。其實,甲骨文原刻是非常自然的,字的結構與章法參差錯落,而絕非幾何狀般對稱。

      應該說,民國時期甲骨文一路書法創(chuàng)作,實踐者受原有書法基礎影響較多,如羅振玉之倚重小篆,丁佛言之淵源于金文,這是早期探索者的必然。這時對甲骨文藝術特質(zhì)的解讀尚處于起步階段,能借助有限的學術進步開展書法上的探索已屬難能可貴。書寫者究竟使用何種技法,多源于其書法基礎,書風的主動創(chuàng)造并未全面鋪開,但總體來看其時甲骨文書法取法高古,用筆渾厚,風格多樣,成就斐然,給當時的書壇注入了活力,是近代篆書發(fā)展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葉玉森治印也極有工力,嗜秦漢之法,細白文多仿切玉印,自用印多系自制,識者認為他的篆刻“與古人多合”?!睹駠趟囆g》一書指出:“葉先生還是在印壇上用甲骨文刻章開先河者之一”,代表作有1925 年為好友周慶云刻的“周夢坡六十后之印記”和1932 年編輯的自刻《頤援廬水滸姓名印譜》3 冊。此外,他亦擅畫,1922 年出版的《鎮(zhèn)江指南》有“書家”“畫家葉洪漁”,接洽地都是鎮(zhèn)江“德仁里”。在1930 年鎮(zhèn)江商會新會場舉行的“江蘇書畫展覽會”上,葉玉森還以鎮(zhèn)江書畫家名義參展,可惜其丹青妙筆傳世稀少,筆者在網(wǎng)上未能搜索到,甚為遺憾。

      葉玉森不僅屬于金融界,更屬于學術界和藝術界。在風云際會、波瀾壯闊的一百多年發(fā)展歷程中,中國金融業(yè)除了培育造就一批精于銀行業(yè)務的金融大家外,還兼容并蓄了不少學有專長的“外行”雜家,進而使金融文化這一百花園常年似春、姹紫嫣紅。

      猜你喜歡
      雜家南社甲骨
      《南社先賢交往錄》
      紅巖春秋(2023年12期)2024-01-14 01:49:51
      茶山鎮(zhèn)南社古村一隅
      嶺南音樂(2021年4期)2021-12-10 15:59:09
      字溯甲骨?文承龍韻
      怎樣才能成為令人信服的雜家?
      國際公關(2019年3期)2019-08-01 01:32:35
      說甲骨新綴所見的“南孟”與“奠子方”
      甲骨釋字四則
      雜家
      收藏·拍賣(2017年5期)2017-02-11 21:35:20
      慷慨論交廿七年——論南社領袖陳去病與蘇曼殊的交往
      東莞茶山鎮(zhèn)南社村
      嶺南文史(2016年4期)2017-01-07 09:12:00
      亂世奇商
      于田县| 凤翔县| 于都县| 乾安县| 湖南省| 赤峰市| 九龙坡区| 方正县| 柳州市| 两当县| 桐庐县| 福海县| 丽水市| 松潘县| 灌南县| 古丈县| 加查县| 故城县| 瑞金市| 同心县| 宣威市| 明星| 文安县| 陈巴尔虎旗| 汶上县| 日土县| 东丽区| 清水河县| 永泰县| 定远县| 洪江市| 新宁县| 利川市| 滨州市| 衢州市| 临安市| 元谋县| 当雄县| 昭觉县| 浙江省|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