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新動向及規(guī)避策略

      2022-11-27 07:12:42劉建華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虛無主義網絡化歷史

      劉建華

      (天津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222)

      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發(fā)生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對歷史現象、歷史事實以及歷史人物進行肆意曲解、解構的唯心主義歷史觀,其本質是一種偽政治性社會思潮。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就時隱時現,從最初的娛樂化、消遣化到后來的假設化、抹黑化的發(fā)展,可以說歷史虛無主義幾乎是無孔不入地從中國社會的政治外圍向政治中心滲透。網絡社會的興起為其傳播提供了捷徑,隨之其傳播也呈現出新的動向和新的危害??茖W分析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新動向,揭示其虛無的歷史形態(tài)本質,建構起應對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新動向的有效路徑,對于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新動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新動向

      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發(fā)展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依據其傳播的軌跡來看,早期的歷史虛無主義多是打著研究的旗號混入到學術場域。伴隨著大眾傳媒的發(fā)展,歷史虛無主義開始轉向輿論場域并日益演變?yōu)橐环N政治思潮?;ヂ?lián)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廣泛運用,為信息傳播提供了開放、快捷的傳播通道,歷史虛無主義便積極轉向互聯(lián)網,“從觀點的網絡化到主張的通俗化,從知識分子范圍到草根階層的受眾范圍,從‘熟人的眼光’約束到責任的遮掩……總而言之,網絡傳播成為歷史虛無主義傳播的重要手段,網絡空間成為歷史虛無主義蔓延的新的生存空間,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大眾化趨勢明顯,不容忽視”。[1]

      (一)傳播目標的政治化

      歷史虛無主義是虛無歷史的翻版,之所以成為一種社會思潮就在于它以戲說的方式、荒誕的語言,對嚴肅歷史事實進行捕風捉影、子虛烏有的篡改或反叛,因而成為與現行體制抗爭者競相推崇的思潮,這一思潮在名義上是對歷史重新改寫和重新評價,但實質上卻有著很強的政治指向性。最初的歷史虛無主義主要在抽象的學術領域傳播,持有歷史虛無主義的學者往往披著學術研究理論探討的外衣,并配以重新評價、重讀歷史等博人眼球的字眼,進行所謂的學術探討,他們選擇中國近代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重大事件作為研究和評價的課題,通過剪輯、嫁接、拼湊、戲說的方式進行歪曲解讀,目的在于否定中國近代歷史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實現其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話語權的控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了有針對性地批判和揭露,通過凈網行動滌蕩了網絡空間的歷史虛無主義訊息,通過依法治網阻斷了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傳播通道,一定程度上打擊和壓制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囂張氣焰,使得互聯(lián)網空間的主流意識正能量傳播空前高漲,黨和國家的聲音在不斷聚集和擴大。但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化傳播并未徹底根除,而是不斷改變傳播策略和方式,表現出新的傳播動向。這一新動向表現為不再僅僅局限于對中國近代歷史和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嫁接和戲說,同時也針對現行政治的攻擊和虛無。換言之,現在主流社會提倡什么他們就虛無什么,其手段之多樣,行為之拙劣,令人發(fā)指。他們嫉恨黨的內政外交、政策法規(guī)、戰(zhàn)略動向和成就影響,熱衷于緊跟黨的政策和政治動向,試圖通過剪裁、假設、臆測等抽象思維推演中國道路選擇,用碎片化的事實否定中國道路和制度的選擇。為了動搖群眾對黨的理論自信的認知,歷史虛無主義者還通過新解、揭秘、爆料等手段,不斷向中國國內建設、民族團結、祖國統(tǒng)一、海外投資及“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滲透,甚至有預謀地借助微信、微博等傳播平臺編造虛假的信息和錯誤的言論直指黨和政府的內外政策和戰(zhàn)略動向,誤導網民對黨和國家政策的認識和判斷,侵蝕黨的群眾基礎,還通過視頻合成、剪輯等方式,調侃、戲弄革命英雄人物,嘲笑英杰勞模,破壞英雄形象。可以說歷史虛無主義者全然無視歷史事實和現實成就,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歪曲歷史、丑化現實、褻瀆英雄人物、誤導網民、詆毀國家內政外交的行為儼然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然挑釁和背叛,充分暴露其唯心史觀的本質。

      (二)傳播過程的聯(lián)動化

      大眾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主要由境內人員借助報紙、論壇、學術報告或學術交流的形式進行,其傳播的受眾面是相對的和可控的,影響的范圍是有限的。但是到了互聯(lián)網時代,互聯(lián)網以其特有的開放性、互動性、個性化和低成本性等優(yōu)勢日益成為社會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當互聯(lián)網技術最初進入中國之時,歷史虛無主義者就打著“網絡無疆界”的旗號積極擁抱互聯(lián)網,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虛構事實、解構歷史、抨擊時政、貶抑英雄,進而否定黨的歷史和黨的領導。一部分學者、律師和媒體工作者以“意見領袖”“網絡公知”和“網絡大V”自居,不斷在互聯(lián)網空間推送一些子虛烏有的“內幕”,不定期的聚焦一些社會熱點事件進行評論戲說,通過評點、揭秘、新解、商榷、演繹等方式敘述歷史、談論現象、熱議焦點、揭秘黑箱、解密機要、暴露心聲等方式猖狂發(fā)聲,觸動大眾感官,影響網民對主流意識的認知,其所造成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隨著手機網絡的發(fā)展,以QQ、微信、微博為新技術載體的不斷普及和廣泛應用,使得借助互聯(lián)網搜看信息不再是什么奢求的對象和新鮮的事物,圍繞手機網絡的新的社會圈層的誕生并不斷擴展,極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向外傳播,由此帶來的迅捷的網絡信息不再是網絡技術持有者對信息的獨占,而是日益走向大眾并不斷向外擴散。為了“增進”網民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想的認同,歷史虛無主義者想盡辦法、費盡心機去迎合大眾的口味,戲謔、揭秘、解密、暴露、惡搞成為他們在網絡空間詆毀主流意識的利器,通過網絡的不斷翻炒,細節(jié)的不斷暴露,“真相”的不斷“還原”,以此吸引目光,聚焦視線,進而弱化黨的形象,蠶食黨的群眾基礎。如果說上述歷史虛無主義者借助互聯(lián)網媒介實現歷史事實、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線上線下聯(lián)動為其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便捷的途徑和平臺,其傳播者主要以境內為主境外為輔,那么,進入新時代隨著國家治理網絡力度的加大和對歷史虛無主義打擊力度的提升,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傳播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其傳播行動卻并未中止,而是由境內傳播為主轉向了境外為主境內為輔的聯(lián)動模式。其信息源也主要來自境外的政治謠言、政治流言和政治惡搞,這些產生自境外的有害信息通過“翻墻”“解密”或“越獄”行動就會以秘密傳輸信道被推送到特定人群,進而在網上熱炒和傳播,其行為將更加隱蔽,影響將更為嚴重。

      (三)傳播方式的新潮化

      歷史虛無主義為了在網絡平臺拓展生存空間,通常并不是單槍匹馬的行動,而是穿上了后現代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理論外衣,試圖以新的社會思潮掩蓋自身的頹廢,他們借用后現代主義質疑歷史的客觀性去否定真實的歷史;借用后現代主義反中心的立場去否定主流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借用新自由主義的自由世界和自由意志傳播西方道路和西方價值觀去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梢哉f,無論是后現代主義還是新自由主義,其本身都是資本主義世界的社會思潮,其與歷史虛無主義沆瀣一氣、互為表里,目的在于消解網絡空間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最終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只不過歷史虛無主義更多的是從歷史的角度加以否定,后現代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則更多的是從現實的角度加以解構。歷史虛無主義穿上后現代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理論外衣在網絡空間里新潮化的用意就在于更加隱蔽地傳播其價值理念,否定主流價值,同時借助這一外衣試圖對其他社會思潮發(fā)揮腐蝕和影響作用,以期在多種社會思潮的聯(lián)系、融合、轉化中解構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不僅如此,歷史虛無主義的新潮化還表現在試圖通過變換時間、地點、人物等細節(jié),并輔之以新的發(fā)現、新的史料、新的說法等噱頭以改頭換面的方式在網絡空間里哄騙大眾,或者大打感情牌以博取網友的同情和憐憫。他們常常利用網民的同情心,不惜消遣女性、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借助偶然性或突發(fā)性事件,對于碰瓷老人欲蓋彌彰,對于殘疾人不法行為給以“道義上聲援”,對于投射在女性、兒童身邊的革命劇、抗日劇以及革命英雄事跡總是報以保護婦女兒童為由不宜種下仇恨的種子加以指責。此外,隨著微博、微信客戶端以及視頻技術的發(fā)展,歷史虛無主義者也從未在這些微媒介技術面前缺失,而是寄予微媒介以最大的熱情,以碎片化地營銷其零散的錯誤觀點,同時也將其不可示人的政治圖謀在新潮流的微媒介傳播中滲透到網絡的邊邊角角。這種傳播方式的新潮化,增強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滲透性和危害性,也加大了防范的廣度和難度。

      二、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的本質

      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傳播是傳統(tǒng)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空間的新的傳播形態(tài)。準確把握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傳播新動向,科學揭示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發(fā)展的新意蘊,是認清歷史虛無主義本質的必經之路。

      (一)歷史虛無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偽學術思潮

      歷史虛無主義是伴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內在社會矛盾不斷展現而產生的一種政治思潮,其最初的表現是承認歷史有其內在的客觀內容和規(guī)律,但“在對待歷史事實、歷史現象上卻常用他們所發(fā)現或領會的‘理’去勾勒歷史事變之間的關聯(lián)或歷史發(fā)展演變的軸線,為了使歷史符合他們所想象出來的、具有先驗性質的‘理’,甚至不惜割棄或歪曲某些重要的事實”。[2]這一具有先驗性質的“理”是抽象之“理”,是想象之“理”,在哲學意義上講是唯心史觀之“理”。這個“理”的行為意義就在于以自在之“虛”模糊歪曲,以自在之“無”抹殺消除。這一產生于資本主義世界的思潮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開始在中國傳播,他們常常打著解放思想、學術反思和價值中立的旗號在中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傳播,并在21世紀開始泛濫起來。在學術領域,歷史虛無主義者故意把革命范式與現代化范式相對立,主張用現代化史觀取代革命史觀,打著重新定位革命、重新看待改革的旗號否定中國近現代革命歷史,否定中國改革開放成就,這種儼然背離歷史、否定現實、歪曲事實的學術研究不僅不是學術研究的應然之道,反而是對學術研究求真務實的一種誤導。因為學術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必須在忠于事實基礎上探究真理,在透過現象前提下探尋本質,學術研究的本真追求和使命就是要求真知、求真理,那種打著學術反思、重新評價的旗號,用唯心史觀去看待歷史事實、歷史現象等的研究不僅不是學術研究,而是對學術研究的背離。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虛無主義本質上不是一種學術思潮,而是披著學術研究、學術探討的外衣,用所謂的現代化范式取代革命范式,用現代史觀取代革命史觀去否定中國革命、否定中國改革的歷史和成就,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學問,而在于政治。正如龔書鐸教授指出的那樣:“歷史虛無主義并不是對歷史完全虛無,而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盵3]它所虛無的是中國革命歷史、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虛無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但是,對于反社會主義制度的分裂勢力、敵對勢力和資本主義制度則盡情美化并加以歌頌,這才是虛無主義的本來面貌。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虛無主義本質上不是學術思潮,而是一種偽學術思潮。

      (二)歷史虛無主義本質上是意識形態(tài)之爭

      作為一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思潮,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受到一些人的青睞,就在于他們打著價值中立的旗號,披著時尚的外衣,通過娛樂、惡搞、嫁接的方式迎合大眾的獵奇心理,同時采取迂回隱蔽的策略包裝其險惡的用心,借助互聯(lián)網的虛擬特性,以碎片化的解密網文、內幕視頻、麻辣點評、心情日志,針對黨的歷史上具有紀念意義的熱點事件,解構主流思想和主流意識,貶損權威與崇高價值,宣揚社會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同時大肆兜售西方的憲政民主和普世價值,傳播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惡俗化的生活方式,其目的在于腐蝕我們的主流思想根基,毀壞我們的文化自信,動搖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架構,進而實現其分化和西化中國的圖謀。需要指出的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迷惑性、欺騙性與互聯(lián)網傳播的快捷性和虛擬性有著天然的契合性。在虛擬的互聯(lián)網空間,多數網民并沒有專業(yè)的歷史背景,娛樂化、解密性的新歷史故事和新趣聞軼事對他們更有興趣。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網絡時代里,歷史虛無主義者的任何一點解密和揭秘都會被無限地放大和翻炒,這樣就會造成這樣一種情形:一方面,瘋狂挑戰(zhàn)社會歷史和道德底線;另一方面,全方位地顛覆社會主流價值體系,進而造成主流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紛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4]分析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者的言行,我們不難發(fā)現,歷史虛無主義者借助互聯(lián)網媒介不惜通過猜測、嫁接、夸大等手段詆毀抹黑黨的領袖、革命英雄人物、革命歷史和改革成就等行為,試圖否定主流意識形態(tài)思想建構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否定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其用意就在于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進行意識形態(tài)意義上的進攻,以此動搖我國社會穩(wěn)定的政治基礎,進而使中國發(fā)生他們所向往的“顏色革命”。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新動向在本質上不只是一場學術意義上的思想之爭,而是發(fā)生在思想領域的意識形態(tài)之爭。

      (三)歷史虛無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唯心史觀

      歷史虛無主義起始于學術領域論證的一種政治思潮,在本體論上不承認歷史文化的繼承性和延續(xù)性,無視歷史文化的內在邏輯,主張用歷史選擇論代替唯物史觀,倡導歷史研究中的價值中立,主張用人性分析取代階級分析,推崇現代化就是要西方化,數典忘祖、意欲貶損和抹殺國人的歷史文化記憶,否定世界文化和道路的多樣性。在階級立場上,歷史虛無主義體現的是資產階級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宣揚侵略有理和殖民有功,他們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本質上是資產階級的唯心史觀。在方法論上以歷史選擇論為指導,以假設為前提,以臆想為出發(fā)點,以解構、攻擊、丑化、譏諷、戲說主流意識和思想為途徑,根據歷史的一些細節(jié)、現象和新發(fā)現的材料,用孤立、曲解和片面的方法主觀想象和推測歷史發(fā)展的應然和可能性的結局,這種罔顧歷史事實、任意篡改歷史、粗暴拼湊歷史的做法不僅不是歷史研究應有的態(tài)度,反而是主觀唯心、無理取鬧的拙劣表現。在價值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者常常通過否定、解構歷史進而否定中國歷史文化的價值,為了追求影響力、收視率和點擊率,通過獵奇、虛妄的方式擺噱頭、博眼球,突破倫理底線和價值操守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虛無歷史、貶損抹黑英雄人物,進而削弱主流價值觀。在歷史虛無主義的價值觀影響下,是非、善惡、美丑、榮辱等基本價值觀變得模糊不清,民族精神深層次的思想文化變得淺薄和荒誕。這種變戲法的形而上的思潮其用心之險惡、影響之惡劣,就其本質意義而言不再是一種學術思潮,而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唯心史觀逆流。由于其主張和觀點的非主流性,也就預示著其在公開刊物上宣揚和發(fā)表的機會較少,其社會的影響面也是有限的。互聯(lián)網的虛擬性、交互性和開放性特點,改變了歷史虛無主義宣傳和發(fā)表的窘境,歷史虛無主義一旦進入網絡便欣然起勁,他們利用網民的情緒化心理、叛逆意識、獵奇思想動搖主流社會的價值根基。這種發(fā)生在歷史虛無主義身上的不辨是非、不分榮辱、不明真假的思想不是唯物史觀應有的思想價值,而是徹頭徹尾的唯心史觀地集中暴露。

      三、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的規(guī)避策略

      對于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動向及其危害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夯實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感染力、說服力和影響力,用網民愿意接受的方式自覺維護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應然存在和實然價值,抑制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教育發(fā)力、法制規(guī)制和跟蹤揭批等手段壓縮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傳播,揭示其學術研究外衣掩蓋下的政治本質,遏制其網絡化的滲透和危害,主動捍衛(wèi)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

      (一)理論自信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發(fā)展的先決條件

      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思維,一個沒有理論思維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5]理論問題關乎黨的性質,關乎民族的興衰,關乎社會穩(wěn)定,更關乎國家長治久安。自近代以來,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論都曾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fā)芽,但多因“水土不服”而偃旗息鼓,同時也沒能指引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正當中國人民為深陷理論漩渦找不到出路之際,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實際,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第一次結合,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毛澤東思想。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后,對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發(fā)展社會主義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仍然是一條充滿荊棘、布滿曲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馬克思主義中找觀點、找方法,經過艱難的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順利召開,中國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力量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理論也在不斷飛躍,形成了涵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不僅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更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引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正昂首闊步邁入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驗以無可辯駁的歷史和現實證明,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是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地可靠保證,也是戰(zhàn)勝各種社會思潮最強有力的保證。殊不知,歷史虛無主義是與馬克思主義對立的一種政治思潮,其根本動機就是要顛覆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動搖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為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的意識形態(tài)和唯心史觀本質,不斷夯實我們的制度基礎和思想基礎,更加堅定地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高度的理論自信基礎上認清其網絡化傳播的目的和意圖,揭示其唯心史觀本質掩蓋下和平演變中國的目的,并與之展開堅決徹底的斗爭。

      (二)教育發(fā)力是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動向的有效路徑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教育實踐中,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把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培養(yǎng)成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人。當然,不同的教育形式、不同的教育內容對人的成長和影響是不同的。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時代,互聯(lián)網海量的信息對于置身于互聯(lián)網場域的每一個網民產生著不同的影響,發(fā)揮著不同的功能,因而其對社會的認同和認可也就不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之所以選擇網絡空間傳播,就在于它利用了互聯(lián)網的虛擬、快捷、開放和低成本特性,而又積聚了大量歷史知識相對欠缺的青少年群體以及一些因個人生計困難或對體制弊端不滿的群體,試圖以博人眼球的字眼、虛構的歷史和翻炒的假象蠱惑人心、誤導思想。而要應對歷史虛無主義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事實說話,用事實澄清迷霧,還原真相,還原歷史,以此揭露歷史虛無主義的本來面目。教育是撥開迷霧澄清歷史的最為直接和有效的路徑。無論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還是媒介宣傳教育,都有義務、有責任向受教育者解開歷史真相、揭露歷史事實,以此引導受教育者感知歷史、關照現實、描繪未來。而各級各類教育作用的發(fā)揮關鍵在于教育發(fā)力的大小、精準及合力程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盵6]而“清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真實的歷史,了解歷史的真相和本來面目”。[7]為此,各級各類教育都應以正面宣傳教育為主,大力宣傳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真實再現廣大人民群眾自近代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大業(yè)的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同時也要敢于正視黨在歷史上走過的彎路和所犯的錯誤,正確引導人們辯證看待發(fā)展中的失誤和不足,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回應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網民認識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唯心史觀本質,認識歷史虛無主義者背后隱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切實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

      (三)法制規(guī)制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滲透的根本途徑

      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為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傳播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同時也給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網絡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針對當前各種社會思潮借助互聯(lián)網大肆傳播的現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lián)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8]面對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傳播,除了通過正面的教育宣傳發(fā)力外,還應加強法制化規(guī)制的建設。只有通過法制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安全包括意識形態(tài)安全及網絡安全。那些發(fā)生在互聯(lián)網空間的歷史虛無主義者用泯滅人性、突破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對英雄人物的惡搞、貶損甚至丑化的行徑,不僅僅是道德層面的事情,更是挑戰(zhàn)人類良知和法律正義的行為。對待這樣的事件,唯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才能還歷史以真相,還英雄以公正,還法律以公平。但是,從近些年來涉及歷史虛無主義的幾起侵權案件來看,我國雖然在《民法總則》第185條作出了規(guī)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該承擔民事責任”。[9]但由于《民法總則》多是原則性的條文,在法院審理案件中常常遇到原告身份認定不清等現實問題,再加上網絡侵權程度以及危害性的認定也缺乏相關解釋性細則,給法官審判帶來了很大的法律困惑。為此,進一步加強互聯(lián)網安全立法工作,將網絡信息傳播與網絡不法侵害納入法制化軌道不僅是有效應對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的根本途徑,同時也是維護互聯(lián)網安全、晴朗互聯(lián)網的題中應有之義。不僅如此,各級各類媒介也應不斷加強網絡立法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廣大網民加強自身的網絡安全自律意識,切實增強網民自身的網絡空間政治敏銳感和鑒別力,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蝕。

      (四)跟蹤揭批是應對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歷史虛無主義并不會因為我們的重拳出擊而自動退出互聯(lián)網,也不會因為我們的法律規(guī)制就從網絡空間銷聲匿跡,而是變著花樣、變換方式影響著網民的思想和行為。為此,我們應對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化行為絕不能急于求成,草草收兵,而是要根據變化的形勢,適時把握其發(fā)展動向,跟蹤其傳播路徑,時刻關注其言論和舉動,準確把握其發(fā)展趨勢和思想動態(tài),從學理上深入剖析其思想脈絡,深刻揭露其“和平演變”中國的險惡政治本質,批判其學術研究外衣掩蓋下反黨反社會主義行徑。同時,要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立足于歷史事實的本來面目,通過歷史還原歷史,通過事實證明事實,系統(tǒng)批判歷史虛無主義賴以依托的唯心史觀和抽象的人道主義價值觀理論基礎,系統(tǒng)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在后現代主義、新自由主義理論外衣掩蓋下的巨大欺騙性,系統(tǒng)批判其互聯(lián)網傳播方式新潮化掩蓋下的巨大迷惑性,使歷史虛無主義的反動本質在真理和正義的陽光下得以暴露、得以批判,切實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這既是黨的理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相關研究人員應盡的義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盵10]面對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化新特點、新動向,我們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揭露其險惡用心,與其進行堅決地斗爭,進而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

      猜你喜歡
      虛無主義網絡化歷史
      舉旗亮劍遏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堅定道路自信 理直氣壯 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必須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當代新聞學的網絡化發(fā)展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基于OPC的網絡化群梯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
      網絡化時代社會認同的深刻變遷
      镇巴县| 望都县| 海阳市| 合川市| 库车县| 宁波市| 东山县| 福鼎市| 宜都市| 砚山县| 巢湖市| 武隆县| 宜都市| 霍山县| 德安县| 兴隆县| 孟村| 盐边县| 犍为县| 正阳县| 武川县| 阿拉尔市| 呈贡县| 淮北市| 收藏| 平顶山市| 龙口市| 玉环县| 融水| 尉氏县| 克拉玛依市| 韶关市| 肃宁县| 鹿邑县| 洛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嵩明县| 广饶县| 武定县| 文化|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