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治文獻對外翻譯中的語言自信研究——以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為中心的考察

      2022-11-27 02:13:31馮智強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原文譯文漢語

      馮智強

      政治文獻對外翻譯中的語言自信研究——以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為中心的考察

      馮智強

      (天津外國語大學 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

      新時代以來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代表的政治文獻翻譯中所體現(xiàn)出的語言自信,即詞匯、句子、修辭等層面所包含的中國元素,是中國政治理念、政治修辭和政治美學的直接表達,也是中國文化主體性和中華民族民族性的有力表現(xiàn),更是融通中外對外話語體系建構(gòu)的扎實推進。研究表明,中國文化對外譯介特別是政治文獻的對外傳播不僅要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同時也要再現(xiàn)語言、思維、心理等諸多元素,更要重構(gòu)中國文化的主體性、民族性,特別是文化身份,這既是由語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體性所決定的,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要求。從文化自覺到語言自覺,從文化自信到語言自信,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將努力實現(xiàn)新的突破和質(zhì)的飛躍。

      政治文獻翻譯;黨的十九大報告;語言自信

      一、引言

      長期以來,中西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特別是西方經(jīng)濟優(yōu)勢所引起的認知偏差,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帶來了重重阻力,使得中國話語走向世界的過程舉步維艱。為此習近平總書記(2014:162)明確提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quán)”的要求。因此,積極建構(gòu)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樹立客觀的中國形象勢在必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以下簡稱黨的十九大報告)作為新時代黨和國家行動的理論綱領(lǐng),其譯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行動指南,即以文化自信為基礎(chǔ)、以語言自信為原則,逐步完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改善以往對外翻譯中由于過分拘泥于所謂的英語的習慣和標準所導致的核心概念模糊、感召力不強,特別是主體意識缺失等問題,從而做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是中國文化主體性和民族性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語言自信在文化層面的真正落實。

      一直以來,翻譯領(lǐng)域存在著這樣一份極其“不平等的條約”:英譯漢時普遍接受和認同漢語被恣意“惡性歐化”,漢譯英時卻嚴防、痛斥“中式英語”,將其貶為“翻譯體”(translationese)或“中介語”(interlanguage)。說到底,這種“標準英語情結(jié)”其實是對本民族語言文化不自信的表現(xiàn)。實際上中式英語和中國英語并沒有嚴格、明顯的界限,二者始終處于動態(tài)的變化中,而對它的抵制歸根到底還是文化自卑在語言層面的體現(xiàn)。語言自信則是文化自信深入發(fā)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文化自信扎實推進的集中體現(xiàn)和有力保障,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及爭取國際話語權(quán)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意義(馮智強、崔靜敏,2018:47)。語言自信指導下的翻譯策略恰恰凸顯出了政治翻譯的特殊性。無論如何,這種特殊性都是不可回避的客觀存在。本文將對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中所體現(xiàn)出的語言自信進行深入解讀,探討語言自信在傳達政治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從而實現(xiàn)中式英語、中國英語與中國話語的融會貫通,以期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建構(gòu)提供可資借鑒的話語方案。

      二、黨的十九大報告詞匯翻譯中的語言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中的語言自信首先體現(xiàn)在詞匯層面,即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語言自信處理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詞匯,忠實傳達其中的新范疇、新概念、新表達。核心詞匯歷來是話語建構(gòu)的關(guān)鍵,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努力實現(xiàn)了核心概念的再現(xiàn),以此構(gòu)建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

      1 文化特色詞的再現(xiàn)

      1.1 俗文俚語的翻譯:以親民的語言講述人民的政策

      作為政治性文本,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xiàn)了大量中國文化特色詞,如俗語、成語、諺語等,既凸顯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文化自信的心態(tài),又使得語言幽默生動、通俗易懂。用淺顯易懂的親民體來傳達黨的方針政策,不失為群眾路線的典型體現(xiàn)。針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俗語表達,譯本中也盡量保留了原文的語言和文化特色,忠實傳達原文表達風格,充分再現(xiàn)了黨政文獻翻譯的親民性和自信心態(tài)。例如,“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這四種表達,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黨的作風建設(shè)要求,敦促廣大黨員以黨章為鏡,用黨的紀律方針嚴格要求自己,矯正缺點不足,端正思想行為,拂去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并對不正之風進行嚴格治理。在翻譯這四種表達時,譯文保留原詞特色,分別直接處理為examining ourselves in the mirror,tidying our attire,taking a bath和treating our ailments。這種譯法在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的同時,也深入淺出地傳達了中國共產(chǎn)黨加強作風建設(shè)的決心和勇氣。再如,譯文將“打鐵必須自身硬”處理為it takes a good blacksmith to make good steel,保留了原文以“打鐵”比喻正身治黨的表現(xiàn)特色,語言親民質(zhì)樸、感染力強,傳遞出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性和緊迫性?!霸尾荒芨幕\子”(strengthen the cage of institutions so they’re unable to be corrupt)、“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virus that erodes the Party’s health)、“血肉聯(lián)系”(close bond)、“釘釘子精神”(have the perseverance to hammer away)、“從娃娃抓起”(starting with children)、“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have control over our own food supply)等一系列俗文俚語的翻譯,也都盡量保留了原文的口語體和通俗化的親民性。

      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用詞通俗易懂、樸實親民,全文很少用到特別復雜的詞匯,而是用“小詞匯”表現(xiàn)“大思想”,以人民的語言傳遞黨的方針政策,這是黨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xiàn),更是語言自信的具體體現(xiàn)。

      1.2 四字格的翻譯:體現(xiàn)中國文化魅力,還原漢語音韻之美

      四字格是漢語行文的典型特征,主要包括四字成語和普通四字詞組兩種情況,其內(nèi)容簡潔凝練、節(jié)奏鏗鏘有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用到。盡管四字格的處理并非易事,但譯本為了尊重其表達特色,在不損害原義的基礎(chǔ)上盡最大可能地忠實呈現(xiàn)漢語的形式之美和音韻之美。以四字成語的翻譯為例,譯文通常保留其緊密的結(jié)構(gòu)和典雅的風格,以實現(xiàn)形式和內(nèi)容的對等。例如,“敲鑼打鼓”“戮力同心”“百花齊放”以及“長治久安”等成語分別譯為drum beating and gong clanging,strive with one heart,a hundred flowers bloom以及enduring peace and stability,盡量仿照了原有結(jié)構(gòu)和節(jié)奏特點,從而再現(xiàn)了漢語四字格的意象美感、形式美感和音律美感。再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等表達的翻譯,譯文同樣再現(xiàn)了四字格的表現(xiàn)形式,將其譯為to free our minds,seek truth from facts和move with the times,分別以四個詞對應(yīng)四個字,結(jié)構(gòu)整齊精煉,表現(xiàn)力強,在闡述黨的思想理論的同時,也彰顯出富有感染力和動態(tài)美的漢語的魅力。

      普通四字格的翻譯同樣也尊重了原文的表現(xiàn)手法。例如,在談及文化自信以及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問題時,譯文將“不忘本來”和“吸收外來”分別譯為cherish our cultural roots和draw on other cultures,盡力保留了原文簡潔凝練的四字格特征,使得譯文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真實呈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于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堅定立場和態(tài)度。再如,在論述改革問題時報告中講到“改革全面發(fā)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短短14個字便將改革的要求、方法概括出來。譯文尊重原文表達習慣,將其譯為We have taken moves across the board,achieved breakthroughs in many ways,and made deeper progress in reform,盡量在結(jié)構(gòu)和字數(shù)上向原文的四字格靠攏,并且忠實傳達了原文的意思。

      盡管在多數(shù)情況下,英語中很難找到相同的結(jié)構(gòu)與漢語四字格相對應(yīng),但即便如此,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卻能夠積極尋找類似結(jié)構(gòu)進行變通,不斷向原文靠攏,從而努力實現(xiàn)翻譯的最優(yōu)化處理。

      1.3 關(guān)鍵詞的重復:加強語氣、強調(diào)語義,傳遞中國態(tài)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漢語文本傾向于反復使用相同的表達,尤其是關(guān)鍵性詞語。通過同語反復,既可以達到加強語氣和強調(diào)語義的作用,又可以保持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性,便于讀者獲取并認知信息,同時起到承上啟下的呼應(yīng)作用。報告中用到了大量顯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關(guān)鍵性詞語,充分彰顯出自信自強、敢于亮劍的大國形象,而譯本則同樣堅持語言自信的原則,忠實再現(xiàn)黨和國家“四個自信”的精神面貌。例如,在譯文中people,development,innovation,socialist,democracy等表達分別出現(xiàn)了123次、91次、16次和7次,充分再現(xiàn)了中國“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和創(chuàng)新特色,塑造出了自覺自信、追求發(fā)展的國家形象;而work hard,deepen reform,fully implement等動詞詞語則分別出現(xiàn)了10次、9次和7次,準確生動地詮釋了求真務(wù)實、開拓進取的民族風貌,反映出黨和政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心。另外,表示堅定決心的形容詞decisive,firm,resolute,right的重復使用(分別為11次、22次、13次和22次)和評價性形容詞historic,notable,significant,remarkable等的反復運用(分別為18次、4次、7次和4次)也都同樣起到了加強語氣、強調(diào)語義,傳遞中國態(tài)度的作用。

      2 不同詞類的對譯

      2.1 形容詞:發(fā)揚亮劍精神,彰顯中國氣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用到了大量顯示“四個自信”的形容詞性的修飾性詞語,而譯文也表現(xiàn)出同樣的自信,忠實再現(xiàn)黨和國家的精神面貌。例如,decisive,firm,resolute,right等詞分別出現(xiàn)了11次、22次、13次和22次,表現(xiàn)出了黨和政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心,借助語言給人民以勇氣和力量;而評價現(xiàn)階段工作成就以及未來發(fā)展態(tài)勢的historic,notable,significant,remarkable等詞分別出現(xiàn)了18次、4次、7次和4次,這些詞語包含了對階段性成果的肯定,折射出自覺自信、勇于擔當?shù)牧己眯蜗?,是黨和國家“四個自信”的全面體現(xiàn)。再如,在提到一系列新觀點、新要求、新舉措時,new一詞使用了85次,體現(xiàn)出黨和國家不斷革新、敢于創(chuàng)新的可貴品質(zhì)。譯本中這些形容詞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而是新時代國家發(fā)展和“四個自信”不斷深入的結(jié)果,代表著中華民族自覺、自信、自強的良好態(tài)勢,是中國特色發(fā)展道路的真實寫照。

      2.2 副詞:發(fā)揮強調(diào)作用,弘揚中國作風

      副詞作為重要的修飾性詞語是黨政文獻翻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針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xiàn)的諸多副詞,譯本充分尊重原文的詞匯功能和情感色彩,發(fā)揮副詞的特殊作用。例如,譯文中使用了大量表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懈奮斗的副詞,如actively,resolutely,firmly,fully等分別出現(xiàn)了8次、9次、8次和22次,這些副詞的運用充分彰顯了為人民大眾不懈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是群眾意識、拼搏意識和進取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而表現(xiàn)嚴謹務(wù)實工作作風的markedly,significantly,steadily,strictly等詞分別出現(xiàn)了3次、6次、10次和2次,從而高度體現(xiàn)出“四個自信”的精神面貌,是求真、求實、求嚴、求精等中國作風的重要體現(xiàn)。

      2.3 動詞:付諸實際行動,提供中國方案

      漢語屬于動詞優(yōu)勢的語言,而動詞是表現(xiàn)力較強的一類詞匯。從某種程度上講,動詞的選擇和搭配是對社會現(xiàn)實和政策方針最直接的反映,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特別重視保留原文動詞的使用及其使用頻率,從而實現(xiàn)譯文和原文動詞的“等效”,以傳遞中國精神。以“必須”一詞為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處使用該詞來表達黨和國家完善和落實各項政策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與原文對應(yīng),譯文中出現(xiàn)的情態(tài)動詞must達78處之多,將原文中的使命精神和擔當意識再現(xiàn)到譯文之中。再以譯文中關(guān)鍵動詞的反復使用為例,如develop,transform,improve,fight,serve等分別出現(xiàn)了130次、12次、70次、10次、15次,有助于讀者領(lǐng)會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要精神,從而將追求革新、不斷發(fā)展、服務(wù)大眾的中國精神傳遞到世人面前。

      3 創(chuàng)新詞匯的浸入

      語言自信更體現(xiàn)在吸收漢語精髓、傳遞漢語精神上,通過音譯的形式創(chuàng)造核心詞,為譯入語舊詞賦新義,特別是根據(jù)英語構(gòu)詞法為譯入語創(chuàng)造新詞等方法的使用,豐富了英語詞匯,從而實現(xiàn)真正平等意義上的文化溝通和交流。

      3.1 以音譯的形式創(chuàng)造核心詞:中國制造、世界矚目

      語言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通常通過大量吸收外來語以豐富和完善自己。音譯是指用譯入語的文字符號來表現(xiàn)源語言的發(fā)音,從而引進新詞。中譯外也不例外,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中的音譯詞就有許多,例如,在翻譯一些中國重大科技成果時,譯本將“天宮二號”“蛟龍”“天眼”“悟空”“墨子”等名稱分別譯為Tiangong-2,Jiaolong,Tianyan,Wukong,Mozi,以直譯的方式保留原詞的特色,最大限度地呈現(xiàn)原有名稱的寓意和內(nèi)涵。再如,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政治詞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直接翻譯為Mao Zedong Thought,Deng Xiaoping Theory,將地理詞匯“泛珠三角區(qū)”直接處理為pan-Pearl River Delta,借用音譯的形式填補詞匯表達的空白,原汁原味地傳達原詞的風格特色。這種中國特有事物的音譯,充分體現(xiàn)了從文化到語言的自信,同時也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3.2 賦舊詞以新義:中國元素、世界表達

      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借用漢語表達特色,將漢語意蘊合理地融入譯文之中,不斷地豐富英語詞匯內(nèi)涵。以“工匠精神”(quality workmanship)為例,workmanship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中被解釋為“工藝、手藝”,而譯文卻將其提升了一個高度,用以代表敬業(yè)專注、精益創(chuàng)新的職業(yè)精神,大大拓展了原詞的表現(xiàn)內(nèi)涵。再以“純潔性”(purity)為例,purity本為純潔、純凈之意,此處用來表現(xiàn)黨員隊伍建設(shè)問題,將原本寬泛的詞語具體化,從而為purity一詞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如譯本將“碼頭文化”譯為patronage,該詞原為贊助、資助、恩惠之意,此處用來代指“具有江湖氣息的形為‘義’而實為‘利’的拉幫結(jié)派行為”,與原詞詞義相關(guān)聯(lián)又有所延展,進一步拓寬了patronage一詞的表現(xiàn)范圍。此類舊詞賦新義的情況還有“大局意識”(big-picture terms),“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examining ourselves in the mirror,tidying our attire,taking a bath,treating our ailments;“打虎”“獵狐”“拍蠅”(take out tigers,hunt down foxes,swat flies),“敢于刮骨療毒”(be braced for the pain),“三個代表”(Three Represents)等。這種賦舊詞以新義的做法,既體現(xiàn)出中國元素在英語中的浸入,也折射出譯者的充分自信。

      3.3 利用英語構(gòu)詞法創(chuàng)造新詞:中國特質(zhì)、世界面孔

      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結(jié)合原文內(nèi)涵,利用英語造詞規(guī)律構(gòu)造新詞,同樣值得關(guān)注。例如,在翻譯“好人主義”一詞時,譯本借鑒英語“形容詞+名詞→復合名詞”的構(gòu)詞規(guī)律將其譯為nice-guyism,結(jié)構(gòu)簡潔生動、語言形象具體,僅一個合成詞便將原詞的內(nèi)涵概括出來,在尊重英語語言規(guī)律的同時彰顯出漢語的獨特魅力。再如,譯本將“民主集中制”處理為centralism-guided democracy,此處同樣采用復合詞的形式翻譯“集中”一詞,生動闡明了“民主基礎(chǔ)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的辯證含義,便于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其深刻內(nèi)涵。再以“全民健身活動”的翻譯為例,譯文結(jié)合英語構(gòu)詞規(guī)律將其處理為Fitness-for-All programs,既符合英語語言特點,又體現(xiàn)出“全民健身”的宗旨和內(nèi)涵。另外,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社會文明水平”譯為civic-mindedness,將“面向全球”譯為globally-oriented等,這些創(chuàng)造性譯法在不違背英語語言規(guī)則的前提下,融入漢語內(nèi)涵特征,既豐富了英語的詞匯表達,又有助于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不失為語言自信的典型例證。利用英語構(gòu)詞法創(chuàng)造新詞的例證還有:以人民為中心people-centered,“五位一體”總體布局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th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基層群眾自治制度the system of community-level self-governance,依法治國law-based governance等,都是語言自信在詞匯層面上的有力體現(xiàn)。

      三、黨的十九大報告句子翻譯中的語言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關(guān)注譯語組篇方式和句法結(jié)構(gòu)習慣的同時,努力貼近原文句子結(jié)構(gòu)、銜接手段、句長、詞序、語序和語篇習慣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特點。

      1 第一人稱主語句的登場:體現(xiàn)凝聚力、責任與擔當

      與英語重物稱以及被動式不同,漢語往往傾向于使用主動式和第一人稱主語句,這是中國人主體意識的體現(xiàn),同時也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了以人為本、強調(diào)能動作用的民族心理;而被動語態(tài)往往是“冷漠地強化主客體分裂意識形態(tài)的表達模式”(龐秀成,2008:372),甚至是有意地逃避責任。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多處增添了人稱主語,據(jù)統(tǒng)計,主語人稱代詞we共出現(xiàn)了178次,這種高頻率的使用次數(shù)并非偶然,而是黨和政府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的高度體現(xiàn)。請看兩個具有代表性的譯?文:

      (1)加快國有經(jīng)濟布局優(yōu)化、結(jié)構(gòu)性調(diào)整、戰(zhàn)略重組,促進國有資產(chǎn)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yōu)、做大。

      In the state-owned sector, we will step up improved distribution,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strategic reorganization. We will work to see that state assets maintain and increase their value; we will support state capital in becoming stronger, doing better, and growing bigger.

      (2)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落后腐朽文化侵蝕。

      We will promote the spirit of science and make scientific knowledge widely attainable; we will work to see the back of outdated social mores and to promote good and up-to-date practices and trends; and we will resist the corrosive influence of backward and decadent culture.

      句(1)譯文中出現(xiàn)了三個人稱主語句,通過使用人稱主語we,凸顯出中國共產(chǎn)黨在時代發(fā)展過程中的責任意識和務(wù)實精神,體現(xiàn)出其推動中國經(jīng)濟改革發(fā)展的堅定信心,而句(2)在提到思想道德建設(shè)時同樣連用了人稱主語we,借助人稱主語的重復使用,增強了表達氣勢,強調(diào)了黨在思想建設(shè)方面的能動作用。

      同時,主動句的使用也是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的一大亮點,例如:

      (3)必須把黨的領(lǐng)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We must exercise Party leadership at every point in the process and over every dimension of law-based governance, and be fully committed to promoting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若完全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此句很有可能被視作被動句譯為Party leadership must be exercised...,譯本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其處理為主動句。主動句的大量使用彰顯出黨政文獻的責任意識和能動精神,是黨和國家擔當進取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值得一提的是,以“我”“我們”為關(guān)鍵詞檢索黨的十九大報告原文,其詞頻共計為75次,除了無主句以及其他主語句外,原文和譯文均用到大量主動句,不失為語言自信的典型表現(xiàn)。通過在譯文中使用第一人稱主語句,向人民傳遞出黨和政府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感,同時也凸顯出中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意識,整個國家的自信狀態(tài)躍然紙上。

      2 流水句的復現(xiàn):體現(xiàn)緊迫感和使命感

      流水句作為漢語中特有的句式,通常是“一個小句接一個小句,很多地方可斷可連”(呂叔湘,1979:27),體現(xiàn)出漢語行云流水、靈活多變的特點。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充分尊重漢語特點,將原文中的流水句大量移植到譯文中,再現(xiàn)出漢語簡潔凝練、精辟剛健的風格。據(jù)筆者粗略統(tǒng)計,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中出現(xiàn)的流水句多達?153?個,這是語言自信在黨政文獻中扎實推進的典型體現(xiàn),以大會主題的翻譯為?例:

      (4)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keep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ecure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strive for the great suc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work tirelessly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譯文中連用了remain,keep,hold,secure,strive等一系列動詞,保留了漢語連動式的表達方式,使得譯文節(jié)奏鏗鏘有力,強調(diào)了黨和政府為實現(xiàn)中國夢不懈奮斗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彰顯出漢語靈動多變、緊湊精煉的風格,傳遞出了漢語獨特的魅力。再如,談到正風肅紀的問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5)加強作風建設(shè),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不斷厚植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chǔ)。

      In improving party conduct, we must focus on maintaining the Party’s close bond with the people, keep them firmly in mind, develop a closer affinity with them, and keep working to foster stronger public support for the Party’s governance.

      通過使用流水句,將focus,keep,develop等一系列動詞置于連動句式之中,賦予譯文行云流水般的律動效果,與漢語“靈活多變,頗多隱含,著重意念”(龔千炎,1988:2)的特點相契合,娓娓道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對群眾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增強了表達氣勢,突出了漢語特有的簡潔靈動的竹式結(jié)構(gòu)之美。

      3 語序的保留:體現(xiàn)中國人的敘事邏輯

      漢語的語序最符合邏輯順序,其行文連接酷似對現(xiàn)實世界的直接臨摹。作為語義型語言,漢語具有嚴格的邏輯性,這主要體現(xiàn)在時序的先后律、空間的大小律、心理上的重輕律等方面(潘文國,2013:257)。語序并非只是一種單純的機械形式,本質(zhì)上是事理邏輯的體現(xiàn),因此,不同的敘事結(jié)構(gòu)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敘事效果。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十分重視保留漢語的語序特征,力爭按照原句的意群或停頓順序順勢處理譯文,努力將中國人重先后因果的思維邏輯體現(xiàn)到譯文之中。例如:

      (6)……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zhàn),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xiàn)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跨越。

      We completed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rough 28 years of painful struggle, and founde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thus making China’s great transition from a millennia-old feudal autocracy to a people’s democracy.

      整個句子嚴格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來安排語序,語言明確具體、表達層次分明,譯文尊重原文語序特點,借用“順句操作”的手法來處理譯文,在語言上起渲染強調(diào)作用的同時,突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艱辛歷程及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再如:

      (7)堅持黨的領(lǐng)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

      Upholding the unity of Party leadership, the people running the country, and law-based governance.

      以上譯文仿照原文語序,將黨的領(lǐng)導、人民當家作主以及依法治國進行有序排列,但是這種排列方式并非巧合,而是“輕重律”主導下的中國思維的典型體現(xiàn)。黨的領(lǐng)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zhì)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lǐng)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短短數(shù)語便將黨的治國理念與治國態(tài)度體現(xiàn)出來。漢語的語序邏輯是中國人意識形態(tài)和思維特點的體現(xiàn)。因此,譯文對原文語序的保留,不僅提供了敘事的模式框架,同時也再現(xiàn)了原本的敘事效果,與此同時,除時序、空間、心理等方面的語序處理外,并列句的對譯也是漢語語序的直接體現(xiàn)。針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xiàn)的并列句,譯文多數(shù)沿用并列句的處理手法,凸顯兩者間的平等均衡,以體現(xiàn)漢語和諧均衡的特點。例如:

      (8)五年來的成就,是黨中央堅強領(lǐng)導的結(jié)果,更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結(jié)果。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ast five years are the result of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result of all Party members an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pulling together in their pursuit.

      針對原文中兩個并列的“判斷句”,譯文保留原文的句式特點,使“黨中央領(lǐng)導”和“全國人民共同奮斗”處于平等地位,體現(xiàn)了對群眾地位和群眾作用的充分肯定,是黨和國家群眾路線和群眾觀念的重要體現(xiàn)。

      4 語義的雕琢:體現(xiàn)準確性、規(guī)范性與形象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為政治性文獻,牽涉到意識形態(tài)、國家立場以及國家形象等多個方面,因此對語言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要求很高。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在積極傳播中國元素的同時,高度重視體現(xiàn)翻譯的規(guī)范意識,對語言反復推敲考量,糾正先前的錯誤表達,避免譯本的誤譯、漏譯或失真現(xiàn)象,準確傳達原文的思想,這也不失為語言自信的另一種體現(xiàn)。例如,針對“形式主義”這一表達,先前的譯文formalism側(cè)重于表現(xiàn)文學、藝術(shù)或戲劇等對作品形式的重視,且詞匯本身屬于中性詞,因此并不能準確傳達“形式主義”的真實含義,甚至對讀者的理解具有干擾作用。而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結(jié)合“形式主義”的產(chǎn)生根源和具體表現(xiàn)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同時兼顧譯本的形象性效果,最終將其翻譯為formalities for formalities’ sake。雖然與formalism相比,該譯法的經(jīng)濟性和精煉性有所降低,但卻把握住了原有表達的主旨和精髓,易于讀者理解,同時使用押頭韻手法更有助于增強譯本的可讀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因此,最終的翻譯效果要遠優(yōu)于先前的譯法。再如,“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一句,由于考慮到外國宗教文化的因素,譯本并未按照字面意思將其直接譯為provide a source of spiritual guidance,而是在準確把握原文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將其譯為provide a source of cultural and moral guidance。若采取直譯的方式進行翻譯,spiritual guidance很可能使西方讀者產(chǎn)生“上帝指引”等方面的誤解,這與原文的表達內(nèi)涵相差甚遠。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最終確定的譯法準確傳遞了原文內(nèi)涵,加深了讀者對中國表達“精神指引的理解”,其對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的重視為語言自信的落實與發(fā)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四、黨的十九大報告修辭翻譯中的語言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修辭多屬于政治修辭。政治修辭是政治與修辭相融合的產(chǎn)物,它以政治為目的,以修辭為手段,向世界詮釋特色鮮明的中國。具體而言,就是政治主體以政治利益為初衷,運用語言技巧進行修辭行為,從而達到勸服受眾、建構(gòu)政治合法性的目的(馮智強,2021:40-50)。翻譯過程中必須有意識地關(guān)注原文中的修辭方式,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譯語的修辭力量,從而實現(xiàn)譯文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完美轉(zhuǎn)換。鑒于作者先前已有專文就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修辭問題進行過探討,本文僅就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 語音修辭的仿擬:再現(xiàn)感染力和號召力

      漢語節(jié)律特征比較豐富,主要表現(xiàn)為“音步上趨偶求雙,聲調(diào)上平仄相對,音頓上整齊對稱,音列上長短交替”(俞德海,2012:63),具有典型的漢語言之美。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漢語的節(jié)律特征,努力將這種平仄相間、整齊對稱的音律節(jié)奏之美體現(xiàn)到政治文本之中。例如:

      (9)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Whether in times of weakness or strength, whether in times of adversity or smooth sailing, our party has never forgotten its founding mission, nor wavered in its pursuit.

      原文用到了四個雙音節(jié)詞以及兩個四字格詞,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性和韻律感,且連用兩個“無論……還是……”,音調(diào)平仄相間,音頓規(guī)則齊整,具有強大的語言表現(xiàn)力?!跋嗨乒?jié)奏感的重復有時會體現(xiàn)為思維的一定程度的規(guī)整,由此構(gòu)成人類語言感受的相似性或接近點”(王宏印,2017:324),譯文高度重視原文的表現(xiàn)技巧和節(jié)奏特征,連用兩個whether與原文的兩個“無論”相照應(yīng),抑揚格的使用延續(xù)了雙音節(jié)詞和四字格詞的表現(xiàn)效果,使譯文富有韻律,朗朗上口,增強了譯文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注重將頭韻、尾韻等韻律方式運用到譯文之中,如fully and faithfully,integrity and ability,unity and solidarity等,這些韻式處理使得語言鏗鏘有力、音韻和諧,將漢語美感貫穿于譯文之中。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語言簡潔精煉、富有氣勢,常將相同結(jié)構(gòu)并列鋪排,使得整個句式極富動感、韻律十足。以強調(diào)黨建工作的一段話為例:

      (10)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緊密聯(lián)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

      This great struggle, great project, great cause, and great dream are closely connected, flow seamlessly into each other, and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

      句子開頭連用了四個相同結(jié)構(gòu),層層遞進,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譯文同樣模仿這種處理方式,連用了四個great,制造出堅定有力的語氣效果,在句式重復之間表達黨的政治思想,增強了黨政文獻的活力和韻律感,更易于讀者理解和接受。

      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原文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三字格、四字格詞語,這些詞語大多詞形工整、平仄相同,體現(xiàn)出漢語特有的節(jié)奏感和音律美,節(jié)奏明快,鏗鏘有力,朗朗上口。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在處理這些固定格式時,一般采取直接復制的方法,從而獲得了與原文相似的音響效果。例如,將“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譯為it has stood up,grown rich,and become strong,將“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譯為new ideas,new thinking,and new strategies,以及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譯為maintain political integrity,think in big-picture terms,follow the leadership core,and keep in alignment等。以上特殊格式短語的直接對譯,基本上做到了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最大相似,從而做到了內(nèi)容忠實準確,節(jié)奏鏗鏘有力,韻律自然優(yōu)美,再現(xiàn)了原文極富美感的音樂性。相信目的語讀者在領(lǐng)略博大精深的政治內(nèi)涵的同時,也會大飽耳福,愉悅視聽。

      2 情景修辭的再現(xiàn):還原歷史語境,建構(gòu)政治合理性

      情景修辭是以情景為基礎(chǔ)的政治語言修辭活動(胡亞云,2001:10),是政治修辭的主要范式之一,對于反映歷史情景、渲染情感信息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注重再現(xiàn)原文“宏大敘事”的文本特征,以宏大的建制表現(xiàn)宏大的歷史和現(xiàn)實內(nèi)容,同時尊重原文中的情景信息,忠實傳遞原文所論及的歷史背景和發(fā)展現(xiàn)狀,從而增強政治話語的真實性和信服度。例如,在論述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11)世界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diào)整時期,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fā)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lián)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fā)展大勢不可逆轉(zhuǎn)。

      The world is undergoing major develop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adjustment, but peace and development remain the call of our day. The trends of global multi-polarit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applic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re surging forward; changes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re speeding up; countr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dependent; relative international forces are becoming more balanced; and peace and development remain irreversible trends.

      譯文充分保留原文信息,按照原有語序?qū)⒄?、?jīng)濟、社會、文化以及國際秩序等背景信息進行逐一展現(xiàn),生動闡明了中國踐行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正義性和必要性,樹立了愛好和平、謀求發(fā)展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再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結(jié)尾部分為例:

      (12)中華民族是歷經(jīng)磨難、不屈不撓的偉大民族,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偉大政黨。

      The Chinese nation is a great nation; it has been through hardships and adversity but remains indomitable.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 they are industrious and brave; and they never pause in the pursuit of progres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great party; it has the courage to fight and the mettle to win.

      原文寥寥數(shù)語便將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勾勒了出來,譯文仿照原文的排比手法,連用三個相同句式以忠實再現(xiàn)原文背景信息和情感意義,塑造出不畏強權(quán)、勇于抗爭的民族形象,論述客觀真實,語言生動有力,從而號召國人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xù)進行不懈奮斗。

      五、黨的十九大報告語言自信的多維解讀

      黨政文獻的政治性、民族性、思想性決定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必須呈現(xiàn)出中國特色,傳播中國精神,這既是文化自信深入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建構(gòu)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必由之路。

      1 政治立場的體現(xiàn):維護民族身份,捍衛(wèi)話語主權(quán)

      形式既是語言內(nèi)容的載體,又具有自身的意義,二者不可分割。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傳遞意義的過程也是傳遞形式的過程,脫離原文形式的翻譯必然會導致意義的損失。同時,形式表征的保留可以傳遞給人一種“美學的裂痕”,“正因為這種美學的裂痕,合法的政治權(quán)力和所有政治的創(chuàng)造性才得以產(chǎn)生”(Ankersmit,1996)。黨政文獻作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大政方針、政治文化狀況的權(quán)威來源,高度反映了中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以及文化審美等傳統(tǒng)特征,與普通文學作品具有本質(zhì)區(qū)別,對于糾正國際輿論導向、維護國家、民族利益以及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翻譯過程中要有明顯的主權(quán)意識,注重體現(xiàn)源語言的中國性(Chineseness)和民族性,將中國政治文化從內(nèi)涵到語言特征盡可能融入對外話語體系之中,充分發(fā)揮語言在傳播意識形態(tài)、建構(gòu)國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通過對政治核心詞、文化特色詞以及不同詞類的還原,通過第一人稱主語句、流水句以及原文語序的運用,同時通過對偶、排比、隱喻等修辭格,特別是語音修辭和情景修辭的對譯,實現(xiàn)了黨政文獻美學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完美再現(xiàn)。同時,只有通過主動界定和建構(gòu)對外話語體系中的關(guān)鍵詞和核心概念、特別是政治核心概念,才能避免產(chǎn)生不當?shù)恼握`讀,才能掌握政治話語的自主權(quán),才能切實優(yōu)化對外傳播效果,從而最終做到維護民族和國家主權(quán),捍衛(wèi)民族尊嚴。

      2 語言世界觀的要求:弘揚民族精神,傳播民族文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是黨和國家遞交給全國人民的一份答卷,更是向國際社會傳達中國聲音的重要渠道,因此,其譯文必須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語言哲學家、普通語言學創(chuàng)始人洪堡特(1999:52)的語言世界觀所強調(diào)的“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過了人們的任何想象”,充分說明了語言和文化、形式和內(nèi)容的密不可分。語言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的結(jié)果,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反映了民族的意義體系、價值體系和思維特征,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印記。因此,要傳達民族精神,必須體現(xiàn)原文的語言特征,堅持語言自信。語言轉(zhuǎn)換和語際翻譯絕不是單純的語言現(xiàn)象,更是國家和民族獨立意識的體現(xiàn),無論是英語的印度化,還是英語的日本化,都傳遞出了使用者鮮明的民族標記和文化立場,是英語在異國語境中生存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和必然結(jié)果。黨的十九大報告作為新時代中國發(fā)展建設(shè)的總綱領(lǐng),是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時代宣言,更應(yīng)注重體現(xiàn)民族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方式,這是語言世界觀視域下對政治文獻翻譯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心理圖式對英語語言的遷移(transfer)。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尊重民族語言文化特色,努力傳達中國的語言特征、思維風格和文化心理,以中國表達講述中國故事,在建構(gòu)中國對外話語體系過程中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3 能指與所指錯位的結(jié)果: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味道

      所指和能指作為一對重要范疇,分別用來指代概念和音響形象,即語言要表達的概念和語言的語音形式。不同語言間能指與所指必然存在巨大的差距、甚至嚴重的錯位。由于二者間的任意性,“一種語言中就可能出現(xiàn)一詞多義和不同詞之間的同音和同義現(xiàn)象”(金微,1990:6),而不同語言間,特別是英、漢語這兩種“相距遙遠”的語言之間能指與所指的差異則更為懸殊,常常會產(chǎn)生語義空缺和文化空缺,這便決定了多數(shù)情況下所謂地道的譯文是不可能完全實現(xiàn)的。針對中國特有的事物,翻譯中很難找到完全對等的詞匯來與其相對應(yīng),反之亦然。英漢之間這種能指與所指的嚴重錯位和不對稱是導致漢英翻譯,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從形式上更加偏向漢語原文的重要原因,這是漢英轉(zhuǎn)換時必然會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譯者無法回避、必須正視的客觀事實。認識到這一重要的理論根源,進一步堅持語言自信,落實文化自信,理直氣壯地講述帶有濃厚中國味道的中國故事,這是文化多樣性大背景下世界文化交流和溝通的必然選擇,也是傳達特色文化概念、保留民族文化精髓的必然要求。

      4 全球化的重要使命:多元互補,和諧共生

      本土文化全球化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理念,“是發(fā)展中國家、地區(qū)隨著經(jīng)濟的崛起而逐步獲得文化話語權(quán)的歷史進程,是世界文化走向多中心的產(chǎn)物”(金元浦,2013:14),具有深厚的社會根源。本土文化全球化代表著一種多元互補、和諧共生的文化良性態(tài)勢,是中國文化傳播的高級目標。英語的本土化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英語與本土文化相結(jié)合的再生過程(李少華,2006:8)。中國本土文化只有通過英語才能實現(xiàn)全球化,但是以往過于歐化的表達,卻容易導致“全盤西化”的錯誤傾向,甚至會引發(fā)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誤解。因此,要實現(xiàn)中國文化全球化,特別是傳播政治文化,必須先使英語本土化,即在保證可理解性和接受度的前提下,在語言中融入中國本土元素和文化特征,從而減少文化傳播過程中的誤讀和失真現(xiàn)象,爭取國際輿論的公平性,實現(xiàn)各民族文化多元互補及共同發(fā)展的理想目標。用外語表現(xiàn)中國的事物,必然會帶有中國的印記;用外語解讀中國的政策,也必然要使用中國話語。簡單模仿是語言學習和翻譯的初級階段,反思甚至批判后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才是跨文化交流的高級階段。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中所體現(xiàn)出的語言自信,不僅是文化自信的具體落實,更是實現(xiàn)本土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六、結(jié)語

      政治文獻的對外翻譯是傳播黨和國家聲音的重要載體,既不同于常見的文學翻譯,也不同于一般的非文學翻譯,其生成、建構(gòu)與傳播有著非常獨特的流程與路徑,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本以中國表達講述中國故事,以民族視角構(gòu)建中國對外政治話語,充分呈現(xiàn)了由中式英語、中國英語到中國話語的重要轉(zhuǎn)變,這是爭取國際話語權(quán)過程中的重要突破,也是文化自信主導下民族文化身份認同的典型印證。中國話語作為中國特有的概念、范疇和表達體系,已經(jīng)超越了簡單的語言技術(shù)層面的桎梏,進入了政治修辭和政治美學的范疇,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也是世界了解、認識、接受中國的重要渠道。黨的十九大報告作為政治性語言,將民族政治、民族文化和民族美學納入其文本之中,增強了政治語言的審美感召力和文化親和力,進而更有利于形成超越語言層面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話語體系。語言就是力量,在推動中國話語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文化自信是前提,語言自信是保障,翻譯自信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譯文所詮釋出的文化自信、語言自信和翻譯自信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為傳達中國聲音,傳播中國文化,最終構(gòu)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1] Ankersmit, F. 1996.[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 馮智強. 2021. 語言自信驅(qū)動下的十九大報告國家政治修辭英譯研究[J]. 當代外語研究, (5): 40-51.

      [3] 馮智強, 崔靜敏. 2018. 林語堂英文著譯中的語言自信研究[J].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1): 46-61.

      [4] 龔千炎. 1988. 漢語特點與中國語法學的研究——中國語法學史札記之一[J]. 漢語學習, (6): 1-?3.

      [5] 洪堡特. 1999. 論人類語言結(jié)構(gòu)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fā)展的影響[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5] 胡亞云. 2001. 論政治修辭與政治傳播[J]. 河南社會科學, (5): 9-12.

      [6] 金微. 1990. 能指與所指的困惑[J]. 中國翻譯, (4): 6-9.

      [7] 金元浦. 2013. 全球本土化、本土全球化與文化間性[J]. 國際文化管理, (00): 11-16.

      [8] 李少華. 2006. 英語全球化與本土化視野中的中國英語[M].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9] 劉亞猛. 2008. 西方修辭學史[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0] 呂叔湘. 1979.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1] 潘文國. 2013. 漢英語對比綱要[M]. 北京: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2] 龐秀成. 2008. 翻譯的文化視角與辯證思維[M]. 長春: 吉林大學出版社.

      [13] 王宏印. 2017. 中國傳統(tǒng)譯論經(jīng)典詮釋:從道安到傅雷[M]. 大連: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14] 習近平. 2014.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15] 習近平. 2017.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6] 俞德海. 2012. 論英漢翻譯應(yīng)體現(xiàn)漢語表達的節(jié)律特點[J]. 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 63-67.

      Confidence in the Language: A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Report to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FENG Zhi-qiang

      The Chinese elements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Report to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vealed in lexical, sentential and rhetoric level are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Chinese political ideology, political rhetoric and political aesthetics. It manifests the subjectivit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Chinesenes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system.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nfidence in both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exchanges with the outside world, establish the good image of China in the world, and win more say for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ranslation of the CPC literature; the Report to 19thCPC National Congress; confidence in the language

      H059

      A

      1008-665X(2022)4-0033-15

      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委托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中的語言自信研究”(TJWYZDWT 1901-0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翻譯成就研究”(22AZD006)

      馮智強,教授,博士,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專職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央文獻翻譯、林語堂研究、兒童文學翻譯

      (責任編輯:王冠珠)

      猜你喜歡
      原文譯文漢語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學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譯文摘要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讓句子動起來
      I Like Thinking
      嘗糞憂心
      賣身葬父
      洱源县| 荣昌县| 堆龙德庆县| 宣化县| 马关县| 荣昌县| 军事| 色达县| 柏乡县| 三明市| 永吉县| 两当县| 搜索| 定日县| 甘孜| 江川县| 祁阳县| 延长县| 射洪县| 隆林| 招远市| 红安县| 陇南市| 湖口县| 临高县| 海城市| 西青区| 桑植县| 侯马市| 武川县| 南充市| 贵州省| 贵溪市| 新巴尔虎右旗| 巴林左旗| 宁津县| 上犹县| 潼南县| 东兰县| 定安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