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早在中國文學尚未成熟之時,山水意象已經(jīng)頻繁出現(xiàn)在詩歌當中。無論是現(xiàn)實主義的《詩經(jīng)》,還是浪漫主義的《楚辭》,都有多處對山水的描述。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文學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重要題材之一。歷代文人墨客傾向于抒寫山水的自然之美,賦予山水以情緒與品格,渴望在山水中找到自己的靈魂,逐漸形成了中國山水文學特有的美學意境?!吨袊糯剿膶W散論》以唐宋元時期的山水文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填補了此類研究的空白,對我國山水文學中審美價值的進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李亮偉著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古代山水文學散論》以朝代更迭為敘事線索,以著名詩人詞人的山水文學為研究對象,闡述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精神情懷及其對山水文學的貢獻。作者以唐、五代的山水詩詞為開篇展開論述,之后針對宋代山水詞進行了詳細探討,重點解讀柳永對山水詞的貢獻、蘇軾的山水詞及其“岷峨”情結。該書中段圍繞宋代葉夢得、朱敦儒的山水情懷以及張孝祥、姚燮的山水詞展開論述。該書后半段,作者對元散曲中的山水之作進行闡述。最后,作者論述了隱逸與古代山水文學的聯(lián)系,并就山水楹聯(lián)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山水文學在先秦時期萌芽,當時的人們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心與敬畏感,崇山峻嶺,湍流深溪,都讓先民們感到神秘莫測,這一時期被記錄在文學當中的山水往往帶有神話色彩。此外,先賢們也把思想學說賦予山水之間,如孔子將道德觀念融入對山水的欣賞當中,莊子則向往天地與我并生的至高境界。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山水文學的成形期,文學創(chuàng)作走向對美的自覺追求,山水逐漸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被觀照,山水文學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題材。唐代是山水文學的繁榮期,很多詩人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如李白山水詩飄逸靈動而又波瀾壯闊,王維將禪學融入對山水的體會當中,詩詞頗為靈秀自然。晚唐以后,山水詩逐漸流露出感傷凄清的情調(diào)。
山水文學將大自然作為審美對象,雖然受到朝代興衰榮辱的影響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但其具有相對獨立性,并不完全依附于政治而存在,因此山水文學從未出現(xiàn)過斷代。結合該書內(nèi)容,中國山水文學美學思想的體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虛實結合,營造意境。中國山水文學很少對山或水進行精準描繪,而是重視意境的營造,以文字貫通古今,穿越時空,讓人未至其處而如臨其境。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寫道:“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睂⒂邢蘅臻g內(nèi)的景物擴展到無限空間之中,體現(xiàn)出文學獨特的表達方式。再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边@種看似夸張?zhí)摕o的寫法突出了一種蕭瑟、寂寥的情境,將無形的孤寂以有形的筆墨傳達得淋漓盡致。意境之美是中國山水文學中重要的美學思想,詩人不常描繪形狀,而是敘述一種主觀的景物感受,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
其二,心物交融,天人合一。中國山水文學的美學原理并非割裂主體與客體,而是主客體的結合。最初,山水作為被描述的對象,并不具備獨立的審美價值,而是用于渲染人的情感或體現(xiàn)人的價值追求。隨著文學的發(fā)展,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但人的情感與觀念從未被剝離出來。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文人寄情于山水,看似寫景,實則說情。審美主體與客體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符合中國傳統(tǒng)“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蘇軾寫道:“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逼鋵⒆约喝谌肷剿拔锏拿鑼懼?,悠然適意。
其三,文以載道,追求理想。中國文學長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雖然文學史上出現(xiàn)過“純文學”的理念,但在詩詞中表達個人理想、抒發(fā)家國情懷,才是歷史的主流。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雖然寫了廣闊浩蕩的景色,但最后由景物觸發(f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壯闊情懷。中國文人的隱逸情懷往往是歷經(jīng)波折之后在山水之間求得內(nèi)心平和。如蘇軾寫道:“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逼渲斜M顯曠達灑脫,不為世俗得失羈絆。當然,對于一些詞人來說,山水并非仕途挫敗后的歸宿,而是理想本身。如該書論述的張養(yǎng)浩,朝廷七次征召而不赴,選擇在山水之間適意忘懷。他在一篇散曲中說道:“玩山游水,身無拘系?!鄙剿疂M足了他對自由人生的向往。
山水文學自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之后,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名家輩出,名篇俯拾皆是。我國疆域遼闊,山川湖?;驂邀愇《?,或鐘靈毓秀,為山水文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數(shù)千年來,無數(shù)文人在山水中追尋理想,尋求精神解脫。如今的讀者可通過短小的詩篇,探尋先人廣袤的精神世界?!吨袊糯剿膶W散論》視角獨特,講解清晰,為讀者了解中國古代山水文學及其所體現(xiàn)的美學思想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