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龍觀中心學(xué)校 李 盛
夕陽把最后一抹光輝灑向大地,遠(yuǎn)處的山一片通紅,黃昏的街道變得十分喧鬧,來來往往的人們急著回家。街邊的路燈漸漸明亮起來,放學(xué)回家的我從街上走過,那個熟悉的補鞋老人此時正在收拾攤子,忙碌了一天,他正準(zhǔn)備回家。
那個補鞋老人,很久前就一直在這里擺攤,附近的人,要是誰家的鞋子壞了,或者家里雨傘的骨架斷了、包包的鏈子壞了,都會找他來修,雖然收入不高,但是他的生意也算不錯。
老人已收拾好攤位,正挑起那副重重的擔(dān)子走進(jìn)歸家的人群中。似乎并沒有人注意他,只聽他肩上的擔(dān)子發(fā)出吱嘎吱嘎的響聲,搖搖晃晃的。夕陽照在他爬滿皺紋的蒼老的臉上,滿溢著比夕陽還美麗的慈祥,我望著他永遠(yuǎn)帶著笑意的臉,笑了,他曾經(jīng)又受過多少人的感激呢?
那天我?guī)蛬寢屓パa鞋,我把鞋子遞給老人:“老師傅,補鞋?!?/p>
老人抬起頭,依舊是一副笑臉,接過我手中的鞋,仔細(xì)地看了看:“小姑娘,你先等等,我把手中的活兒先做完?!崩先擞行┎缓靡馑嫉卣f?!皼]事,我不急。”我應(yīng)答道。
我在他旁邊坐了下來,靜靜地端詳著他。老人穿的衣服一點兒也不正式,好似乞丐穿的破舊衣服,布滿了污垢,他戴的手套好像也從沒換過,竟是那么臟。尤其是鋪在他膝蓋上的那塊圍布,沾滿了膠水,像塊抹布,簡直不堪入目。
老人瞧了瞧我的那雙鞋子,心中已有了數(shù),只見他一手拿住起膠的鞋子,另一只手拿起錐子、剪刀和膠水熟練地忙碌起來,沒多一會兒就把鞋子修補好了。他笑著抬頭對我說:“鞋子剛剛上膠水,還需要再等一會兒?!?/p>
這時,一個穿著時髦的女人經(jīng)過,她急匆匆地走到老人攤前,遞給他一只斷了后跟的鞋,“快幫我補一下,我急著上班!”老人看了我一眼,我明白老人的意思,說道:“沒事,我可以再等一會兒,老爺爺,您先給她修吧!”老人點了點頭,隨后從腳邊那只破舊的木箱子里挑出一個鞋跟,先用鉗子拔掉了壞掉的鞋跟,接著將嶄新的鞋跟粘到鞋子上,再釘上三枚小釘子,用小榔頭使勁兒敲了幾下固定好,又把兩只鞋拿起來比了比,才放心地將鞋子遞了過去。一套動作嫻熟而麻利,一旁觀察的我不由得在心中驚呼:這手藝真是太棒了!
女人接過鞋子,從包里拿出了十五元給他,老人擺了擺手。我感到奇怪:是嫌十五元不夠?只見女人微微皺了皺眉,問:“多少錢?”老人沒說話只是又用手比出了“五”的手勢。女人此時已有些不耐煩了,從包里又拿出了五元錢往老人的木箱子里一扔就轉(zhuǎn)身離開。我很是驚訝,換個鞋跟竟然這么貴!這也太坑人了!哪知老人猛地站了起來,手中攥著十五元錢朝女人追了上去,將錢塞給女人后,才氣喘吁吁又笑意盈盈地走了回來。
老人示意我過去,將粘好的鞋子遞給我。我拿出一張五元的紙幣遞給他。正準(zhǔn)備離開時,老人卻拉住了我,示意我等一下,只見他從木箱子里拿出三元零錢給了我。我攥著零錢再一次感到驚訝:老人忙忙碌碌好一陣,竟然只收兩元錢!
我點頭向老人表示感謝后往家走去,不時還回頭望望老人。此刻有一束陽光正照在他布滿溝壑的臉上,他的臉頰紅彤彤的,看上去還是那么和藹慈祥。我回想著剛才的一幕,不由得對他心生敬佩之情。在街頭補鞋雖不被人重視,甚至在很多人看來是低微的工作,但老人心靈善良純凈,那淳樸端正的品行,值得人敬佩。
點評
本文是一篇描寫“市井人物”的生活氣息滿滿的記敘文?!把a鞋老人”是生活在我們身邊卻極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小人物,而作者恰恰是個有心人,發(fā)現(xiàn)了潛藏在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對“補鞋老人”這一人物進(jìn)行了細(xì)致刻畫。文章以“補鞋”為線索,從“我”這個旁觀者的角度,通過“我”找老人補鞋、女人找老人補鞋這兩件事來展開,運用細(xì)膩的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等動態(tài)和靜態(tài)相結(jié)合的描寫手法,將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畫到位,使我們?nèi)缫娖淙?。寫人就要見其精神,結(jié)尾的真情抒發(fā)是升華點睛之筆。
(羽 嘉)